“救命啊!”


    “饒命啊軍爺!”


    如皋一群豪紳大戶連同家屬數百人,被漢軍用繩索套牢驅趕出城外一處亂葬崗。


    沈迓麵露不忍,餘孩兒麵目猙獰,翁之琪把二人神色看在眼裏,解釋道:“我與他們無冤無仇,不是我非要他們死!他們不死,如何嚇得住其他人,接二連三的有人造反,老百姓日子還過不過了?隻要不殺光,就還會有新的豪紳成長起來,就跟韭菜似的,割完一片又長一片,永遠割不完,你們不必多慮。”


    沈迓凝神深思,餘孩兒聽了倒是插了句嘴道:“我倒不是可憐他們,這些人不用納稅,也無立場忠義可言,被陛下剿滅也是理所當然!”


    翁之琪對餘孩兒的立場很滿意,見沈迓還是想不通,便道:“我知道你為人忠義,不忍殺手無寸鐵的人。可是你想想,如果是李自成、或者滿清南下,他們難道就不會對江南豪紳下手了嗎?他們拿了江南,難道就不被使絆子?他們說不定比我們更狠,來個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也不一定。”


    三人說話間,負責執行髒活的一支士兵已經迴來了。


    數百條鮮活的生命,就此化為了土地裏的肥料。


    翁之琪哈哈大笑,對著一群驕兵悍將說道:“走,我們迴城看看有沒有想進步的讀書人願意暫時管理如皋,挑一個順眼的報給陛下,就讓他當如皋的縣令了!”


    一夥人迴到縣城,翁之琪下令犒賞三軍,並將冒辟疆的人頭送迴南京,交給朝廷查驗。


    南京的菜市場同樣的熱鬧,氣氛壓抑而凝重,人群如潮水般湧動,卻又被一種無形的恐懼所束縛,悄然無聲。


    寒光一閃,一排排由士兵充當的劊子手,鋼刀高高舉起,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凝固。


    “吉時已到,斬!”


    劉大海義正言辭的坐在高位,八字胡從鼻孔探出,令人無法分清,唇上的是什麽毛,鼻子上的一顆黑痣更是增添了幾分猥瑣。


    隨著劊子手們手起刀落的刹那,一道令人膽寒的弧線劃過,數百個頭顱滾落,血光迸濺。


    落在地麵滾動的人頭,那沉悶的聲響如同重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頭。


    “yue!”


    空氣中彌漫著血腥的味道,讓人胃中翻湧,有些人忍不住當場就吐了出來。


    那滾落的頭顱,瞪大的雙眼似乎還殘留著對命運的不甘。


    數日以來,幾乎每天都是這樣的大場麵,一個個豪紳跟屠宰場裏的豬羊一樣,人頭落地。


    江南各地也不斷發生著反叛,江西、兩湖,加起來數十起,每天都有重要頭目被軍隊押送入京抄斬。


    “多少人了?”


    “兩萬八千六百二十二人!”


    趙成武聽完王大文的統計,不禁點頭問道:“差不多了吧,各地的叛亂平息了就讓何必勝迴來吧,這次他幹的不錯,這下剩下的耕地,不僅夠分給士兵,也足夠安排許多流民了。”


    王大文問道:“陛下,殺太多人有違天和,朝中大臣都不見了一半,不如下一道旨意,明年開科取士吧”


    趙成武點了點頭,道:“愛卿所言有理,這件事交給你去辦,還有一個月過年了,假是沒得放了,抓緊時間給流民分地吧,明年春耕耽誤了可不行。”


    等王大文離去後,他才從禦桌上拿起一張奏折,上麵是關於徐州的軍報。


    原來陝北門戶大開,清軍猛攻西安,潼關告急,駐守徐州的韓武打算進攻山東,替李自成分擔壓力。


    韓武便是趙武,隨著皇後即將臨盆,義子營的小夥子們為了避嫌,紛紛改迴原來的姓氏。


    趙成武命人傳李忠義入宮問話,問道:“十二啊,現在我想命韓武攻山東,策應李自成,你有何妙計?”


    李忠義道:“迴陛下,如果一定要這麽做的話,後勤恐怕跟不上,運河從崇禎時就爛完了,隻能走陸路,從南京到山東,光運送物質的民夫就要幾萬人,行程要一個多月,這些人一路上人吃馬嚼的,送到前線士兵的手上,還能剩下多少?”


    為什麽!!!


    為什麽穿越者前輩們帶幾萬人指哪打哪,而我卻這麽難辦到!


    “陛下?……十四哥?……主上?”


    趙成武迴過了神,也不解釋,道:“那我想打山東,你給我想想辦法,李自成暫時還不能死,對我有大用!”


    李忠義要了一張山川地圖,在上麵寫寫畫畫,對趙成武道:“我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您看我們如果收集海船,從南京下關港區或者東水關出發,一路走海路北上,如此不僅節省了人力,速度也快了許多,直接在山東登州、萊州、膠州灣塔埠頭、既墨金口港等地實施登陸,打完咱就撤,完全可以達到你說的戰略意圖。”


    趙成武眼神一亮,拍著他的肩膀,笑道:“好家夥,你說話什麽時候這麽順溜了,準備這麽充分,平時在家裏沒少琢磨北邊的戰事吧?”


    李忠義摩拳擦掌,懇求道:“十四哥,讓俺上吧,我在家裏都快憋死了,我喜歡在軍營裏的感覺,手裏沒兵感覺比死了還難受!”


    趙成武琢磨一會,道:“這次北上,本來我是打算讓忠信老哥帶兵去的,可是你的計劃更對我的胃口,你去就你去,帶上如皋的翁之琪部,他留在如皋就是為了等你,平叛不過是掩人耳目。”


    李忠義大喜,問:“這次我能帶多少兵?”


    趙成武奇怪的看他,道:“你都決定打了就撤,是策應李自成攻擊滿清,既然是騷擾戰,翁之琪部就夠了,而且也沒那麽多海船。這次出征,幫我帶些新人出來,以後你封公了就享受享受,留些功勞給新人。”


    李忠義聽出了言外之意,低頭應是離開了。


    趙成武歎了口氣,東林沒了,現在變成武將們壓過了文官一頭,個個手底下都有幾百幾十不等的義子、護衛,一個王大文明顯有些獨木難支,真是令人頭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烽火連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月玻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月玻璃並收藏明末之烽火連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