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麽就不扔呢。”
“多半是……還沒想到那層意思吧, 要不子桓你再多暗示幾次?”
“我暗示的還不夠多嗎?季重,今天你可是親眼看著了我是怎麽三句不離靈均,七句不離湘君的, 結果他呢?就迴句‘哦’就催我去看奏章。還有他屋裏灑掃的仆人,我讓他們一天三次給他在案上正中心擺同一卷書, 他迴迴看一眼就放到旁邊。等次數多了, 他倒是發現了,過來問我要不要徹查宮中的細作, 我——”
“息怒息怒。這……你想嘛, 仲達素來不喜歡這文字機巧, 就是我,要不是你提前告訴了我,我也想不到。”
“可,你能一樣嗎?”
“子桓你說這話我可就生氣了。什麽叫我能一樣嗎,我和仲達哪不一樣了?”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 就是……你看父親和郭先生, 迴迴父親還沒開口,郭先生就先猜出來了。仲達他怎麽就…怎麽就…怎麽就不扔呢?!我看著那東西天天掛在他腰上就礙眼!”
“小點聲, 小點聲……唿, 這樣,你有點耐心, 明日你再提起的時候, 我也多應和幾句, 他準能意識到。”
“也隻好如此了。對了, 你可答應我,不許私底下偷偷先告訴他。”
“你怎麽知道我打……咳,我是說,好,我肯定不告訴他。”
“真的?”
“騙誰還敢騙你啊大世子。走了走了,仲宣還等著我們去喝酒呢。”
夕陽的餘輝伴著他們的聲音遠去,送鄴城巍峨的宮闈沉入長夜。在之後無數個豔陽普照與皎月清輝的交替中,曆史的故事一如既往的平淡開場,平淡落幕,如滔滔江水般東流而去,永不停歇。就像所有人知道的那樣,凡人有生老病死,朝代有盛衰興亡,鄴下文人舉觥悲歌,慷慨長賦的盛況隨著故人的離去漸漸隻淪為史冊間單薄幾筆,待金烏從東方騰飛,再次被日光鍍上金輝的,已是鄴都以南千裏之外壯麗巍峨的洛陽城。此時,城中春意盎然,惠風和暢,道路兩旁的柳樹與槐樹,都長出了新芽,將宮城內外都籠在一片萬物新生的安逸之中。
“父親,曹爽、曹羲、何晏、鄧颺等人皆已下獄,無一人漏網。”
身後響起司馬師的聲音時,司馬懿正背著手,仰頭望著麵前重樓相疊的宮門。許是年紀大了,耳朵也背,司馬師的話落下許久之後,司馬懿才慢慢低下已經發僵的脖頸,轉過身,用渾濁的眸子看向自己的長子。
“以及,蔣濟想見父親。”
“他想替誰求情?”
“曹家兄弟。他說曹真於朝廷有大功,不能不給他留後。”
聽到這句話,司馬懿喉嚨中響起一聲唿嚕,介於歎息與諷笑之間。他說:“先隨我去見陛下。之後,我親自去見蔣太尉。”
“是。”
“還有,蔣公與曹真將軍於你都是長輩,不可直唿其名。”
司馬師的麵色微滯,隨即垂下眼:“是,兒子知錯。”
司馬懿點點頭,那雙渾濁的眼睛似乎並沒有捕捉到司馬師臉上一閃而過的不快。他拄著鳩鳥頭的玉杖,拖著已感到疲憊的腿,一步一步緩慢的踱向宮門。司馬師沉默而耐心的跟在年邁的父親身後,微低著頭以便能在必要時及時攙扶。從這個角度,他的目光中自然而然的落到掛在司馬懿腰間的那半塊玉玦,正隨著其主人的步伐小幅度的前後擺動。他曾聽說過這半塊玉玦的來曆,是許多年前高祖送給父親的。聽母親說,她從未見父親解下過這半塊玉玦,朝會也好宴飲也罷,這半塊玉玦都始終被父親帶在身上,寸步不離。
除了四天前。
當解下佩劍交給宮門口的兵士時,司馬師特意多看了看麵前戒備森嚴的司馬門。四天前,也就是正始十年正月甲午日,他奉父親的命令與叔父司馬孚帶兵屯守在此。那時他們皆是一身戎裝,手上握著利劍,在宮城內外進進出出,無人敢攔。又哪像現在,連一把鈍了的舊劍,都要拱手交出去。
“太後念太傅腿腳不便,特讓人備下錦輦,送太傅去嘉福殿。”
“老臣謝太後隆恩。然宮中素有禁令,諸侯公卿,入司馬門皆需棄馬下車,臣不敢違製。”說完,不待迴應,司馬懿已挪動腿繞過錦輦,拄著玉杖繼續往嘉福殿走去。司馬師亦冷著臉對笑得一臉諂媚的黃門點點頭,隨後跟了上去。
明帝之時,洛陽大興土木,不僅新建了昭陽殿、總章觀等新的宮室,還將原本的宮室、禦道、亭閣皆粉飾一新。偌大的宮城中,重樓疊嶂,瓊樓玉宇令人眼花繚亂,極易迷路。但唯獨這去嘉福殿的路,即便司馬懿知曉自己已是老眼昏花,仍從來不會走錯。十年前,他在嘉福殿送走了先帝,而二十三年前,同樣是在那,他親手為曹丕闔上了眼睛。
“在外麵等我。”
交代完這句話,司馬懿讓內侍幫他推開沉重的木門,跨過門檻走到了殿中。如今的小皇帝曹芳正坐在金雕玉砌的禦座上,臉上寫滿了緊張與不安。而小皇帝的右手邊,郭太後身穿金絲所繡的鳳袍含笑坐於高位。自打幾年前被曹爽逼遷到永寧宮,她已經好久沒有享受過太後的尊榮。如今與曹爽同黨之人皆已下獄,她深覺揚眉吐氣,自然要穿上盛裝,以顯帝母之威嚴。
“臣司馬懿參見陛下,參見太後。”
“太傅不必多——”
郭太後的話還未說完,司馬懿已放下玉杖,彎膝跪了下去。年邁之人多有不便,所有的動作都格外的緩慢,卻沒有一點違製。耗費良久,他才拿起玉杖,撐著衰老的身子慢慢的站起身,用那雙渾濁的眼睛看向皇帝與太後。
“來人,給太傅賜座。”
“太後,”他又一次打斷了郭太後的話,“臣與陛下有國事相商,
勞請太後移駕別宮。”
郭太後臉上先是閃過一瞬詫異,隨即染上了層薄怒:“皇兒尚未親政,於國事多有不懂,孤留在這裏,也可幫上皇兒與太傅的忙。”她本想再強硬一些,可想到四天前的情景,最終還是理智大於情感,將話變得和柔。
但很明顯,無論她做什麽,司馬懿都不打算賣這個麵子:“高祖曾有令,後宮女眷皆不可幹政。臣再次請太後移駕別宮。”
聞言,郭太後再壓不住怒氣,剛想發作,卻正對上司馬懿的眼睛。明明是渾濁不堪的眸子,這一瞬間,她卻好像被荒野中的孤狼盯上一般,駭得寒毛乍起,頓時啞了聲音。躊躇再三,她竟真的依言起身,匆匆的離開了嘉福殿。
殿門在身後闔上,司馬懿重新將目光移向禦座上的皇帝。而曹芳也正看著他,似乎是想用瞪大的眼睛為自己壯幾分膽氣,卻反而暴露了其中的懼意。少年纖細的身軀與高大的禦座反襯,顯得愈發外強中幹。
“陛下,曹爽等人皆已下獄,正交由廷尉考實。之後,就可定罪。”
“朕不知大將軍何罪。”
“黨同伐異,脅迫兩宮,大逆不道。”
四天前,司馬懿趁曹爽帶皇帝往高平陵祭拜時,聯合蔣濟、高柔一幹人發動政變,皇城之中處處可見手執鋒銳的甲士,森森發寒,可怖之至。想到後來宮人的描述,曹芳目不轉睛地盯著司馬懿。
你所說的,不該是你們司馬家犯下的罪行嗎?
“陛下,曹爽等人之罪,非臣所能擬定。”司馬懿平靜的迴答著曹芳無聲的質問,“奏曹爽、鄧颺與李勝等人陰謀反逆之人,是何晏何尚書。”
“這不可能!”聽到極為意外的答案,曹芳猛得一拍禦案跳了起來,又在司馬懿鷹隼一般的眼睛的注視下,訕訕坐迴原處,“何尚書與大將軍素來交好,怎麽會……定是你威逼利誘的對不對?!你騙他隻要誣陷大將軍,就可以留他性命!就和你那天在洛水騙大將軍一樣!”
當日,在洛陽城外洛水之上的浮橋,司馬懿指著河水對著驚疑未定的曹爽發咒盟誓,道隻要曹爽棄刀認罪,僅會奪他權勢,讓他作一富家翁安享餘生。而蔣濟陳泰等人,也給曹爽去信,允諾太傅絕不會多加追究。今日看來,真不知是司馬懿蔣濟等人騙了曹爽,還是司馬懿騙了蔣濟。
司馬懿微低著頭,像每一個臣子一樣卑恭。他靜靜的等待曹芳自己散去怒氣,才緩緩開口:
“正如陛下所想。”
無論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聽到這樣的質問,但凡有點禮義廉恥之人都會出聲反駁。可司馬懿卻認了下來,不加遲疑,毫無羞赧。一時間,曹芳唿吸一滯,不知該說些什麽。對一個不在意道德的人再用以道德指責,又能有什麽用。
“朕讀過前史,”許久之後,曹芳再開口時,聲音已變得沉穩許多,“後漢桓帝一朝,大將軍梁冀囂張跋扈,惡貫滿盈,滿朝忠良對他恨之入骨,欲除之後快。後來,桓帝借宦官之力,總算將梁冀殺死在宮門內。那一日官府鼎沸,百姓稱慶,人人都以為從此之後能夠朝野清明天下太平。卻沒想到,就在同一年,宦官封侯,貪縱爪牙,殘害忠良。沒根的東西,比梁冀更兇,更惡。”
“所以,司馬太傅,就算你費盡心機,讓眾人以為梁冀複現於今日,你也成不了忠臣賢良。”
說到最後,曹芳的聲音開始有些顫抖。他是害怕的。司馬懿現在手中握著整個洛陽城的兵力,隻要不擔心事後的麻煩,他甚至可以馬上血洗宮城。可血脈裏的驕傲又讓他憋著一口氣,支撐著他一定要把話說完。他就是要讓司馬懿知道,堵的住今日之人的嘴,也堵不住天下後世的嘴,堵得住天下後世的嘴,也堵不住現在他的嘴。
好一個忠心耿耿的司馬太傅,還不是和那群沒根的閹人一個德性!
他做足準備,迎接司馬懿的怒火。可這一次他又錯了。聽了他的話,司馬懿反而淡淡的笑了笑,連同那雙鷹隼的眼睛也隨之變得柔和。實際上,這才是曹芳記憶中所熟悉的司馬先生,既有著三代老臣的嚴肅,又帶著些許長輩的和藹。在他還未滿十歲時,司馬懿還曾帶著他讀過建安年間的詩文與文帝的《典論》。隻是後來,曹爽告訴他司馬懿年事已高,不宜再處理政事,就替他擬了旨,奉司馬懿為太傅,命他在府修養。自那之後,除了宴飲祭祀,他再很少見到過司馬懿。
他聽到司馬懿的聲音中帶著或許可以稱為欣慰的情緒:
“陛下,所言甚是。”
曹芳又陷入了沉默。他隻有十七歲,習慣的是忠臣與奸臣,好人與壞人這樣清楚又簡單的區分。而眼前這位古稀之年的司馬太傅身上,似乎沉澱著太多歲月,正邪糾葛,混亂交錯之後的產物,他看不透,更看不懂。
“你究竟來幹什麽?”他不相信司馬懿進宮隻是為了告訴他曹爽之事。司馬懿早就拿到郭太後的聖詔,於公理於私利,無需他這個皇帝做什麽,司馬懿都能一手遮天。
“臣想來告訴陛下,為什麽高平陵一事,臣可以成功。”
你這是要炫耀嗎?!
這話第一時間湧到曹芳嘴邊,又生生被他咽了迴去。他總算還清楚,記憶中的司馬先生也好,今日這如野狼一般陰狠的司馬太傅也好,都絕不會幹那麽無聊的事。
“太傅請講。”
哪想到說完這句話,司馬懿卻抬腳向禦座走來。當看到司馬懿把手伸到懷裏時,曹芳心中騰得被恐懼填滿。他下意識的向旁邊一躲,下一秒卻發現司馬懿拿出的不是他以為的匕首,而是一卷洛陽城的地形圖。圖上寫著大量的標記和文字,四個邊角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顯然,這張圖曾被人認真研究許久。
他輕咳一聲,坐直身子。
好在司馬懿也沒有在意他拙劣的掩飾。他在曹芳身前坐下,那雙因蒼老而粗糙的手先指向了洛陽的北角。
“陛下,這裏是何處?”
“敖倉。”曹芳想也不想迴答道。所謂敖倉,即是洛陽武庫之名,是城中的兵戟武器存放之所在。
“洛陽城中,除巡邏、宿衛的兵士外,其他禁軍之兵杖都存放在敖倉。”司馬懿道,“因此,兵由內發時,第一步要攻占的,必是此處。”
曹芳看著地圖上畫出的墨圈,又隨意向下看去。曹爽的府宅在敖倉以南一條街,而司馬懿的府宅在洛陽城的東南角,要占領敖倉必要經過曹爽住所。司馬懿手中無刃,而曹爽則有家兵,彼時,定是一番驚心動魄。
“敖倉之外,還需嚴守此處。”司馬懿又指向宮城以南的司馬門,“司馬門共有三道,連接宮城內外,屯重兵在此,可隔絕宮城內外,在外者不知宮中情勢,自不敢輕舉妄動。”
“做完這些,你才讓高柔和王觀去收領大將軍和中領軍的軍營,接著緊閉洛陽城門,逼大將軍惶恐之下不知所為,最後受你欺騙,罷兵入城歸家。”曹芳跟著道,“朕想不通。”
“想不通什麽?”
“你能控製司馬門,是因司馬師是中護軍,握有一半的禁衛軍權。大將軍對你早有戒心,怎會把這麽重要的職位交出來?”
“交換。”司馬懿答道,“六年前,征西將軍趙儼病退,中護軍夏侯玄代其職鎮守關中。為防蜀賊,臣曾在關中製軍多年,舊部眾多,曹爽想讓夏侯玄都督關中,需要臣的支持。作為交換,夏侯玄空出的中護軍一職,就給了司馬師。”他在提到曹爽夏侯玄與司馬師時,語氣沒有任何的變化,就好像後者和前者一樣,都隻是政治這棋盤上任他調動布局的棋子。
季孫之憂,不在顓頊,而在蕭牆。曹芳暗暗記下這番話。政治中的交換,要做到明順其意,暗奪其利。曹爽一心想撬動司馬懿經營多年的政治地盤,反而拱手讓出了中央軍,接著丟掉武庫,丟掉皇都,丟掉一切。
“但有一點,陛下說的不對。”司馬懿繼續道,“能控製司馬門,關鍵不在於中護軍的官職,而在於太尉蔣濟。他在禁軍任職十餘年,有廣泛的人脈。有他支持,司馬孚與司馬師才有足夠的聲望控製住禁軍。陛下知道他為何會幫臣嗎?”
“七年前,曹羲奪了他的實權,遷他到太尉的虛職。”就和司馬懿明尊實貶的太傅一職一樣,“他懷恨在心,有了機會,自然要報複。”
司馬懿沉默了一會兒,又問道:“那司徒高柔呢?”
“他……”
“尚書陳泰呢?”
這次曹芳徹底無法迴答。陳泰是陳群之子,在為數不多的幾次會麵中,他深深記住了這個比他傳言嚴肅的父親中更古板的尚書。那整整一個下午的講學,陳泰始終正襟危坐,連身子都沒晃一下。
蔣濟,高柔,還有陳泰,前二人與司馬懿一樣是幾代老臣,滿頭白發,後者則是最忠心不二的臣子,說他們為了一己之私,為了高官厚祿與司馬懿同流合汙,實際上,曹芳心中是不信的。
“太和四年,先帝抑浮華,罷退何晏、鄧颺、丁謐、畢軌等人,皆不錄用。”司馬懿極為有耐心的繼續為曹芳解惑,“當時的情景,陛下尚在藩國,所知甚少。鄧颺等人相互題表,褒貶朝政,自比為四聰、八達,整個洛陽一片紛擾。”
“後漢黨人不也有三君八駿之說,李膺、陳藩諸公慷慨激昂,抗擊閹宦,難道就因得天下推崇,與諸生結交,就非社稷忠臣,國家義士了嗎?”
“黨錮禍起,西州皇甫規,恥不得黨人之名,自上言求坐為黨人,與諸生同罪;魯國孔褎藏匿黨人,被送獄中,母親兄弟一門爭死;李膺臨難不逃,自赴廷獄,終考掠至死;太學諸生三萬,不避刀戟,群聚幡下為受冤臣子請命。這些事中何晏等人但凡能做到一件嗎?”
曹芳默默垂下眼。他也讀過黨錮這段曆史。匹夫抗憤,處士橫議,激揚名聲,品核公卿,澄清朝廷,就連大權在握的外戚宦官都要對他們忌憚三分。每每讀到此,他都不由熱血沸騰,為這重義輕死之節氣而敬佩不已。
可提到太和到正始這期間的浮華之士,他又第一反應想到了什麽?他想到何晏比女子還要白皙的麵容,服散後步履搖晃,散冠披發,想到丁謐掌權後的門庭若市,想到五年前曹爽發十萬人大舉伐蜀,結果敗得一塌糊塗,關中多年積蓄為之殘耗大半。哪怕是在洛陽,都能聽到將士們的抱怨與失去兒子的妻子母親的哀嚎。
“除賊是假,立名是真。”在看洛陽城外的軍屯時,他偶然聽到的士兵悄聲議論,“還不是曹爽想求美名,才害得將士遭蜀賊屠戮。當年武帝一萬人照樣打的蜀賊鼠竄而逃,我大魏何曾這麽窩囊過?”
他忽得知道蔣濟等人也要除掉曹爽的原因了。
同是相互結交,議論朝政,有的人是真的胸懷天下,要澄清汙吏,為蒼生請命;有的人為的卻隻是為了自己的美名,妄稱高潔,欺世盜名;還有的人心存不軌,想借紛紛議論排除異己,爭權奪勢。哪怕是號稱隻讀聖賢書的文士,心裏也不一定隻知聖賢之道。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立場,誰都可能是義士,誰也都可能是豺狼。
在蔣濟等人眼中,若再不除掉曹爽等人,大魏的朝廷就真的要被這些隻知談玄不察實務的豎子腐蝕透了。
“那你呢?”鬼使神差的,曹芳問道,“司馬懿,你要謀權篡位嗎?”
司馬懿搖了搖頭。
“那你就是要當忠臣了?”
卻沒想到,司馬懿還是搖了頭。
曹芳又陷入了疑惑,而比疑惑更加劇烈的,是不知原因的煩躁。他有些急躁的追問道:“那你到底為什麽要告訴朕這些?!”難道,司馬懿說這些的原因,不是想替他自己辯護嗎?
“陛下,臣太老了。”司馬懿歎息著,“這把年紀,既當不得奸臣,也當不得忠臣了。”
曹芳微是一怔。在這不大不小的聲音中,他真的就感受到了濃濃的衰敗之氣。四天前的政變太驚心動魄,剛才講話時司馬懿又聲音清明,眉眼鋒利,他竟真的一時忘了,司馬懿已是七十歲的老人了。
“這幅圖就留給陛下。今天臣所講所說,還請陛下萬要記住。或許有一天,陛下能用得上。”曹芳還想再問,司馬懿卻已拄著玉杖站起身。蹣跚著走出幾步,他似想起什麽,又返了迴來,“臣年紀大了,記性不好,還有一物也是時候交給陛下了。”
放到案上的是一個不大的木盒,純然一色,樸素無飾,隻能從上麵的痕跡,推測出它的年代久遠。
“這是什麽?”
“蠨蛸。”
留下一個讓曹芳更加疑惑的詞,司馬懿用手掌包住玉杖的上的鳩鳥,一步一步向嘉福殿外走去。長時間的久坐讓他本就在關中落下的腿疾更加嚴重,與那零落在冠旁的白發一同昭示著這無疑是一副蒼老軀殼的命不久矣。可許是殿外午時的陽光正濃,曹芳覺得他所見到的這位步履蹣跚的老者,雖然脊背微僂,卻依舊企圖在垂垂暮年挽迴些什麽。那是曾經存在於炎漢,存在於建安,存在於黃初與太和,如今卻已鮮少聽聞,即將在這片大地上失落百餘年的東西。
這個十七歲的少年似乎隱約猜到了司馬懿今日來此的真正原因。
陛下,洛陽城要塌了。
司馬師扶著司馬懿走出宮城後,兩人一起坐車往廷獄而去。半路的沉默後,司馬師開口道:“父親所為,未免對我和阿昭不公。”
司馬懿微微抬眼,等司馬師說下去。
“洛陽,是曹氏的洛陽,更是世家的洛陽。”他道,“不是我們,也會是別人。今日的洛陽,沒人想等一個小皇帝長大。”
“子元,”司馬懿沉聲道,“洛陽,也是大魏的洛陽。而大魏,不僅有曹氏和世家,還有天下。”
司馬師眼睛閃了閃,仍是道:“天下,也是有能者而居之。”
司馬懿這才轉過頭,直直望向自己的長子。昔日的孩童已長得英武挺拔,朗如玉樹。他擁有過人的武藝與智謀,以及再沉穩的人都藏不住的對功業的渴望。很快,這個年輕人就將接過最高的權柄,王朝、天下,都將因他的所想所為而掀起驚濤駭浪。
“做你想做的吧。”最後,司馬懿似乎倦極了,重新闔起眼睛,“如果做得到的話。”
“那蠨蛸——”
“你手上的那些加上死士足夠了。餘下的,如你所說,許是等不到陛下發現,這天就變了。”
簾外傳來車夫的聲音,馬車已經到了廷獄。
“怎麽這麽吵?”
“迴中護軍,那些人來了剛挨了幾鞭子就哀嚎不止,還有的在那裏抱頭痛哭,我們也沒法子啊。”
聞言,司馬懿冷哼一聲:“哭哭啼啼,沒得出息。”
稟報的兵士忙低下頭,不敢言語。
“父親,獄中汙濁,師自己進去吧。”司馬師道,“結果必會讓父親滿意。”
司馬懿閉著眼睛,沒有應答。司馬氏知道這是默許。
目送馬車轆轆遠去後,司馬師跟著兵士來到廷獄中。剛一走進去,濃鬱的血腥氣撲麵而來。現在這裏關著的都是錦衣玉食的世家子,從小到大哪受過這些委屈,看到司馬師走進來,一時間慘叫聲、哭嚎聲、求饒聲四處都是,震得他耳膜轟隆。
歡唿吧。他握緊剛才司馬懿交給他的那半塊玉佩,愜意的想道。接下來,該是野心家的時代了。
————————————————————
後世宋人葉適有言,高平陵之變,極是異事。曹氏造基立業,雖無兩漢根本之固,然自曹操至正始已五六十年,民誌久定。司馬懿多次受托孤重任,若信非忠貞,何必急於此時。況彼時司馬懿虛位無權,勢同單庶,趁皇帝在外時閉門截橋,劫取事柄,又與造反有何不同?此等險大而難成之事,縱使是愚者亦不敢為,司馬懿素號有智,卻披猖妄作,堵上宗族覆滅的可能,以古稀之年行大不韙之舉。此著實是魏晉一大異事。
而當嘉平三年,即高平陵之變兩年後,年已七十二歲的司馬懿親自帶兵前往淮南平定王淩的叛亂時,對著被縛上船的王淩,司馬懿忽然也開始思考起這其中的因由。他想到明明在很多年前,他還習慣把利弊得失牢記心頭,還堅信忠貞仁義不過是君主騙臣子為之賣命的借口,而他,從小就立誓,絕不做那樣的蠢貨。
對麵,王淩在看到他命人遞過去的棺材釘後,笑容倏的跌落。在大軍到淮南之前,司馬懿寫信給王淩,道隻要及時收手,暗中謀劃另立皇帝一事,他可以既往不咎。而有趣的是,經過高平陵一役,竟還有人相信這種一聽就是騙人的話。大軍剛到淮南,王淩居然主動來麵縛請罪,更毫不猶疑的離開自己的軍隊,獨自隨他來到這葉輕舟之上。
此時,王淩正破口大罵:“卿負我!”
“我寧負卿,不負國家。”
說完這句話,不止王淩,連司馬懿都為這話蹙起眉。
不負國家?從何時起,他也成了那時刻把忠君愛國掛在嘴上的假道學?
然還未等他想出什麽,自知求生無望的王淩忽得向他猛撲過來。時刻保持警惕的他立刻向側一躲,王淩隻刺破他的衣袖,卻無意間勾到了腰間的玉玦,一同跌落水中。
他毫不猶豫跳下了船。等水漫過頭頂,才反應過來自己幹了什麽蠢事。
司馬仲達,你怕是瘋了。
後來,他被士兵救迴船上,玉玦也被他當時在水裏的一番摸索找了迴來。士兵們都以為是王淩意圖魚死網破,這才害得他和太傅雙雙落水,於是司馬懿的一世英名也就此得保。自打這一次變故後,他的精神愈發不好,好在淮南的事也已了結,便下令即刻班師迴洛陽。
當大軍迴到洛陽,路過浮橋時,他忽得生了興致,下了車獨自一人拄著玉杖散步。夕陽之下,洛水波光粼粼,如過去以及之後幾百年一樣,隱汙納垢,緩緩東流而去。
“司馬先生?”
忽得聽到人喚他,司馬懿轉動渾濁的眼珠循聲看過去,是一個和他一樣鬢發皆白的老人。原來他不知不覺中,已沿著河岸走到了洛陽城外的農田。這裏氣候適宜,水源豐富,大部分的年景都能有極好的收成,洛陽一部分的屯田,也被安排在這裏。
“你是——”司馬懿揮揮手讓阻攔的士兵退下。他久久的看著這個人,認真的思索,“我好像在鄴城見過你。”
“先生記性真好。我曾是鄴宮的侍衛,後來皇都遷移,就跟著來到洛陽,住在城南這裏。”
如今已經鮮少能遇到尚記得鄴宮中事的人。司馬懿的心情好了許多,難得和善的與他談了起來。家中子女如何,田中收成如何,是否遇到都令苛薄。後來,他們聊起昔日鄴宮中的事,那時,洛陽還未重修,大魏尚未建立,鄴下台上觥籌交錯,故友滿席。
“當時,我正在宮門口職守,世子和吳先生一邊聊天一邊往外走。”不知是出於對老人的體貼還是對這個久遠之詞的懷念,司馬懿並沒有提醒他稱唿的錯誤,“世子似乎心情不鬱,見了我就問什麽兮啊醴的。我小時候家窮,沒念過什麽書,也沒太聽懂世子的意思。”
“你還記得具體是什麽嗎?”他問,但並沒有抱多少希望。關於歲月對於記憶有多殘忍這件事,他心知肚明,從不強求。
卻沒想到這老人竟都還記得:
“世子舉了一物問我這是什麽,我一眼認出那是半塊玉玦,還因自家妻子,知道‘玦’與‘訣’同音,若是送人玉玦,那就是要和此人訣別之意。”
“世子又問,那把玉玦扔了,是什麽意思。我心知這其中必有典故,可哪知道這麽多,隻能硬著頭皮迴答,既然贈玦是訣別的意思,那把玉玦扔了,自然就是‘永不訣別’。”
“之後,世子就轉過頭去和吳先生說,你看連沒讀過書的侍衛都聽得懂丕的意思。吳先生就在旁邊勸,說正是因為司馬先生你出生儒學大家,書讀的太多,才不容易想到。之後,世子又念了什麽詩,這小人也聽不懂,就——”
“捐餘玦兮江中,遺餘佩兮醴浦。”
“對對,就是這句話!”
剛說完,年老的侍衛就看到司馬懿笑了起來。不是往日那種疏離與諷刺的淺笑,而是暢快至極的大笑。他看著司馬懿笑得直不起身,眼眶中似有晶瑩閃動,將渾濁的眼珠洗淨,澄澈赤誠的恍如如記憶中鄴宮中的年少時光。
他解下腰旁係著的玉玦。侍衛很快認出,這正是當年曹丕給他辨認的那殘缺的玉玦的另一半。
“所以,懿才最煩這文字機巧。”
半塊玉玦被輕輕一拋,打起一個小水花,隨後沉入洛水,向東而去。
曹子桓,我們首陽山見。
※※※※※※※※※※※※※※※※※※※※
悄悄安利仇鹿鳴老師的《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本章配合其中《高平陵事變談微》一章食用更佳。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奉孝孝孝 2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多半是……還沒想到那層意思吧, 要不子桓你再多暗示幾次?”
“我暗示的還不夠多嗎?季重,今天你可是親眼看著了我是怎麽三句不離靈均,七句不離湘君的, 結果他呢?就迴句‘哦’就催我去看奏章。還有他屋裏灑掃的仆人,我讓他們一天三次給他在案上正中心擺同一卷書, 他迴迴看一眼就放到旁邊。等次數多了, 他倒是發現了,過來問我要不要徹查宮中的細作, 我——”
“息怒息怒。這……你想嘛, 仲達素來不喜歡這文字機巧, 就是我,要不是你提前告訴了我,我也想不到。”
“可,你能一樣嗎?”
“子桓你說這話我可就生氣了。什麽叫我能一樣嗎,我和仲達哪不一樣了?”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 就是……你看父親和郭先生, 迴迴父親還沒開口,郭先生就先猜出來了。仲達他怎麽就…怎麽就…怎麽就不扔呢?!我看著那東西天天掛在他腰上就礙眼!”
“小點聲, 小點聲……唿, 這樣,你有點耐心, 明日你再提起的時候, 我也多應和幾句, 他準能意識到。”
“也隻好如此了。對了, 你可答應我,不許私底下偷偷先告訴他。”
“你怎麽知道我打……咳,我是說,好,我肯定不告訴他。”
“真的?”
“騙誰還敢騙你啊大世子。走了走了,仲宣還等著我們去喝酒呢。”
夕陽的餘輝伴著他們的聲音遠去,送鄴城巍峨的宮闈沉入長夜。在之後無數個豔陽普照與皎月清輝的交替中,曆史的故事一如既往的平淡開場,平淡落幕,如滔滔江水般東流而去,永不停歇。就像所有人知道的那樣,凡人有生老病死,朝代有盛衰興亡,鄴下文人舉觥悲歌,慷慨長賦的盛況隨著故人的離去漸漸隻淪為史冊間單薄幾筆,待金烏從東方騰飛,再次被日光鍍上金輝的,已是鄴都以南千裏之外壯麗巍峨的洛陽城。此時,城中春意盎然,惠風和暢,道路兩旁的柳樹與槐樹,都長出了新芽,將宮城內外都籠在一片萬物新生的安逸之中。
“父親,曹爽、曹羲、何晏、鄧颺等人皆已下獄,無一人漏網。”
身後響起司馬師的聲音時,司馬懿正背著手,仰頭望著麵前重樓相疊的宮門。許是年紀大了,耳朵也背,司馬師的話落下許久之後,司馬懿才慢慢低下已經發僵的脖頸,轉過身,用渾濁的眸子看向自己的長子。
“以及,蔣濟想見父親。”
“他想替誰求情?”
“曹家兄弟。他說曹真於朝廷有大功,不能不給他留後。”
聽到這句話,司馬懿喉嚨中響起一聲唿嚕,介於歎息與諷笑之間。他說:“先隨我去見陛下。之後,我親自去見蔣太尉。”
“是。”
“還有,蔣公與曹真將軍於你都是長輩,不可直唿其名。”
司馬師的麵色微滯,隨即垂下眼:“是,兒子知錯。”
司馬懿點點頭,那雙渾濁的眼睛似乎並沒有捕捉到司馬師臉上一閃而過的不快。他拄著鳩鳥頭的玉杖,拖著已感到疲憊的腿,一步一步緩慢的踱向宮門。司馬師沉默而耐心的跟在年邁的父親身後,微低著頭以便能在必要時及時攙扶。從這個角度,他的目光中自然而然的落到掛在司馬懿腰間的那半塊玉玦,正隨著其主人的步伐小幅度的前後擺動。他曾聽說過這半塊玉玦的來曆,是許多年前高祖送給父親的。聽母親說,她從未見父親解下過這半塊玉玦,朝會也好宴飲也罷,這半塊玉玦都始終被父親帶在身上,寸步不離。
除了四天前。
當解下佩劍交給宮門口的兵士時,司馬師特意多看了看麵前戒備森嚴的司馬門。四天前,也就是正始十年正月甲午日,他奉父親的命令與叔父司馬孚帶兵屯守在此。那時他們皆是一身戎裝,手上握著利劍,在宮城內外進進出出,無人敢攔。又哪像現在,連一把鈍了的舊劍,都要拱手交出去。
“太後念太傅腿腳不便,特讓人備下錦輦,送太傅去嘉福殿。”
“老臣謝太後隆恩。然宮中素有禁令,諸侯公卿,入司馬門皆需棄馬下車,臣不敢違製。”說完,不待迴應,司馬懿已挪動腿繞過錦輦,拄著玉杖繼續往嘉福殿走去。司馬師亦冷著臉對笑得一臉諂媚的黃門點點頭,隨後跟了上去。
明帝之時,洛陽大興土木,不僅新建了昭陽殿、總章觀等新的宮室,還將原本的宮室、禦道、亭閣皆粉飾一新。偌大的宮城中,重樓疊嶂,瓊樓玉宇令人眼花繚亂,極易迷路。但唯獨這去嘉福殿的路,即便司馬懿知曉自己已是老眼昏花,仍從來不會走錯。十年前,他在嘉福殿送走了先帝,而二十三年前,同樣是在那,他親手為曹丕闔上了眼睛。
“在外麵等我。”
交代完這句話,司馬懿讓內侍幫他推開沉重的木門,跨過門檻走到了殿中。如今的小皇帝曹芳正坐在金雕玉砌的禦座上,臉上寫滿了緊張與不安。而小皇帝的右手邊,郭太後身穿金絲所繡的鳳袍含笑坐於高位。自打幾年前被曹爽逼遷到永寧宮,她已經好久沒有享受過太後的尊榮。如今與曹爽同黨之人皆已下獄,她深覺揚眉吐氣,自然要穿上盛裝,以顯帝母之威嚴。
“臣司馬懿參見陛下,參見太後。”
“太傅不必多——”
郭太後的話還未說完,司馬懿已放下玉杖,彎膝跪了下去。年邁之人多有不便,所有的動作都格外的緩慢,卻沒有一點違製。耗費良久,他才拿起玉杖,撐著衰老的身子慢慢的站起身,用那雙渾濁的眼睛看向皇帝與太後。
“來人,給太傅賜座。”
“太後,”他又一次打斷了郭太後的話,“臣與陛下有國事相商,
勞請太後移駕別宮。”
郭太後臉上先是閃過一瞬詫異,隨即染上了層薄怒:“皇兒尚未親政,於國事多有不懂,孤留在這裏,也可幫上皇兒與太傅的忙。”她本想再強硬一些,可想到四天前的情景,最終還是理智大於情感,將話變得和柔。
但很明顯,無論她做什麽,司馬懿都不打算賣這個麵子:“高祖曾有令,後宮女眷皆不可幹政。臣再次請太後移駕別宮。”
聞言,郭太後再壓不住怒氣,剛想發作,卻正對上司馬懿的眼睛。明明是渾濁不堪的眸子,這一瞬間,她卻好像被荒野中的孤狼盯上一般,駭得寒毛乍起,頓時啞了聲音。躊躇再三,她竟真的依言起身,匆匆的離開了嘉福殿。
殿門在身後闔上,司馬懿重新將目光移向禦座上的皇帝。而曹芳也正看著他,似乎是想用瞪大的眼睛為自己壯幾分膽氣,卻反而暴露了其中的懼意。少年纖細的身軀與高大的禦座反襯,顯得愈發外強中幹。
“陛下,曹爽等人皆已下獄,正交由廷尉考實。之後,就可定罪。”
“朕不知大將軍何罪。”
“黨同伐異,脅迫兩宮,大逆不道。”
四天前,司馬懿趁曹爽帶皇帝往高平陵祭拜時,聯合蔣濟、高柔一幹人發動政變,皇城之中處處可見手執鋒銳的甲士,森森發寒,可怖之至。想到後來宮人的描述,曹芳目不轉睛地盯著司馬懿。
你所說的,不該是你們司馬家犯下的罪行嗎?
“陛下,曹爽等人之罪,非臣所能擬定。”司馬懿平靜的迴答著曹芳無聲的質問,“奏曹爽、鄧颺與李勝等人陰謀反逆之人,是何晏何尚書。”
“這不可能!”聽到極為意外的答案,曹芳猛得一拍禦案跳了起來,又在司馬懿鷹隼一般的眼睛的注視下,訕訕坐迴原處,“何尚書與大將軍素來交好,怎麽會……定是你威逼利誘的對不對?!你騙他隻要誣陷大將軍,就可以留他性命!就和你那天在洛水騙大將軍一樣!”
當日,在洛陽城外洛水之上的浮橋,司馬懿指著河水對著驚疑未定的曹爽發咒盟誓,道隻要曹爽棄刀認罪,僅會奪他權勢,讓他作一富家翁安享餘生。而蔣濟陳泰等人,也給曹爽去信,允諾太傅絕不會多加追究。今日看來,真不知是司馬懿蔣濟等人騙了曹爽,還是司馬懿騙了蔣濟。
司馬懿微低著頭,像每一個臣子一樣卑恭。他靜靜的等待曹芳自己散去怒氣,才緩緩開口:
“正如陛下所想。”
無論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聽到這樣的質問,但凡有點禮義廉恥之人都會出聲反駁。可司馬懿卻認了下來,不加遲疑,毫無羞赧。一時間,曹芳唿吸一滯,不知該說些什麽。對一個不在意道德的人再用以道德指責,又能有什麽用。
“朕讀過前史,”許久之後,曹芳再開口時,聲音已變得沉穩許多,“後漢桓帝一朝,大將軍梁冀囂張跋扈,惡貫滿盈,滿朝忠良對他恨之入骨,欲除之後快。後來,桓帝借宦官之力,總算將梁冀殺死在宮門內。那一日官府鼎沸,百姓稱慶,人人都以為從此之後能夠朝野清明天下太平。卻沒想到,就在同一年,宦官封侯,貪縱爪牙,殘害忠良。沒根的東西,比梁冀更兇,更惡。”
“所以,司馬太傅,就算你費盡心機,讓眾人以為梁冀複現於今日,你也成不了忠臣賢良。”
說到最後,曹芳的聲音開始有些顫抖。他是害怕的。司馬懿現在手中握著整個洛陽城的兵力,隻要不擔心事後的麻煩,他甚至可以馬上血洗宮城。可血脈裏的驕傲又讓他憋著一口氣,支撐著他一定要把話說完。他就是要讓司馬懿知道,堵的住今日之人的嘴,也堵不住天下後世的嘴,堵得住天下後世的嘴,也堵不住現在他的嘴。
好一個忠心耿耿的司馬太傅,還不是和那群沒根的閹人一個德性!
他做足準備,迎接司馬懿的怒火。可這一次他又錯了。聽了他的話,司馬懿反而淡淡的笑了笑,連同那雙鷹隼的眼睛也隨之變得柔和。實際上,這才是曹芳記憶中所熟悉的司馬先生,既有著三代老臣的嚴肅,又帶著些許長輩的和藹。在他還未滿十歲時,司馬懿還曾帶著他讀過建安年間的詩文與文帝的《典論》。隻是後來,曹爽告訴他司馬懿年事已高,不宜再處理政事,就替他擬了旨,奉司馬懿為太傅,命他在府修養。自那之後,除了宴飲祭祀,他再很少見到過司馬懿。
他聽到司馬懿的聲音中帶著或許可以稱為欣慰的情緒:
“陛下,所言甚是。”
曹芳又陷入了沉默。他隻有十七歲,習慣的是忠臣與奸臣,好人與壞人這樣清楚又簡單的區分。而眼前這位古稀之年的司馬太傅身上,似乎沉澱著太多歲月,正邪糾葛,混亂交錯之後的產物,他看不透,更看不懂。
“你究竟來幹什麽?”他不相信司馬懿進宮隻是為了告訴他曹爽之事。司馬懿早就拿到郭太後的聖詔,於公理於私利,無需他這個皇帝做什麽,司馬懿都能一手遮天。
“臣想來告訴陛下,為什麽高平陵一事,臣可以成功。”
你這是要炫耀嗎?!
這話第一時間湧到曹芳嘴邊,又生生被他咽了迴去。他總算還清楚,記憶中的司馬先生也好,今日這如野狼一般陰狠的司馬太傅也好,都絕不會幹那麽無聊的事。
“太傅請講。”
哪想到說完這句話,司馬懿卻抬腳向禦座走來。當看到司馬懿把手伸到懷裏時,曹芳心中騰得被恐懼填滿。他下意識的向旁邊一躲,下一秒卻發現司馬懿拿出的不是他以為的匕首,而是一卷洛陽城的地形圖。圖上寫著大量的標記和文字,四個邊角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顯然,這張圖曾被人認真研究許久。
他輕咳一聲,坐直身子。
好在司馬懿也沒有在意他拙劣的掩飾。他在曹芳身前坐下,那雙因蒼老而粗糙的手先指向了洛陽的北角。
“陛下,這裏是何處?”
“敖倉。”曹芳想也不想迴答道。所謂敖倉,即是洛陽武庫之名,是城中的兵戟武器存放之所在。
“洛陽城中,除巡邏、宿衛的兵士外,其他禁軍之兵杖都存放在敖倉。”司馬懿道,“因此,兵由內發時,第一步要攻占的,必是此處。”
曹芳看著地圖上畫出的墨圈,又隨意向下看去。曹爽的府宅在敖倉以南一條街,而司馬懿的府宅在洛陽城的東南角,要占領敖倉必要經過曹爽住所。司馬懿手中無刃,而曹爽則有家兵,彼時,定是一番驚心動魄。
“敖倉之外,還需嚴守此處。”司馬懿又指向宮城以南的司馬門,“司馬門共有三道,連接宮城內外,屯重兵在此,可隔絕宮城內外,在外者不知宮中情勢,自不敢輕舉妄動。”
“做完這些,你才讓高柔和王觀去收領大將軍和中領軍的軍營,接著緊閉洛陽城門,逼大將軍惶恐之下不知所為,最後受你欺騙,罷兵入城歸家。”曹芳跟著道,“朕想不通。”
“想不通什麽?”
“你能控製司馬門,是因司馬師是中護軍,握有一半的禁衛軍權。大將軍對你早有戒心,怎會把這麽重要的職位交出來?”
“交換。”司馬懿答道,“六年前,征西將軍趙儼病退,中護軍夏侯玄代其職鎮守關中。為防蜀賊,臣曾在關中製軍多年,舊部眾多,曹爽想讓夏侯玄都督關中,需要臣的支持。作為交換,夏侯玄空出的中護軍一職,就給了司馬師。”他在提到曹爽夏侯玄與司馬師時,語氣沒有任何的變化,就好像後者和前者一樣,都隻是政治這棋盤上任他調動布局的棋子。
季孫之憂,不在顓頊,而在蕭牆。曹芳暗暗記下這番話。政治中的交換,要做到明順其意,暗奪其利。曹爽一心想撬動司馬懿經營多年的政治地盤,反而拱手讓出了中央軍,接著丟掉武庫,丟掉皇都,丟掉一切。
“但有一點,陛下說的不對。”司馬懿繼續道,“能控製司馬門,關鍵不在於中護軍的官職,而在於太尉蔣濟。他在禁軍任職十餘年,有廣泛的人脈。有他支持,司馬孚與司馬師才有足夠的聲望控製住禁軍。陛下知道他為何會幫臣嗎?”
“七年前,曹羲奪了他的實權,遷他到太尉的虛職。”就和司馬懿明尊實貶的太傅一職一樣,“他懷恨在心,有了機會,自然要報複。”
司馬懿沉默了一會兒,又問道:“那司徒高柔呢?”
“他……”
“尚書陳泰呢?”
這次曹芳徹底無法迴答。陳泰是陳群之子,在為數不多的幾次會麵中,他深深記住了這個比他傳言嚴肅的父親中更古板的尚書。那整整一個下午的講學,陳泰始終正襟危坐,連身子都沒晃一下。
蔣濟,高柔,還有陳泰,前二人與司馬懿一樣是幾代老臣,滿頭白發,後者則是最忠心不二的臣子,說他們為了一己之私,為了高官厚祿與司馬懿同流合汙,實際上,曹芳心中是不信的。
“太和四年,先帝抑浮華,罷退何晏、鄧颺、丁謐、畢軌等人,皆不錄用。”司馬懿極為有耐心的繼續為曹芳解惑,“當時的情景,陛下尚在藩國,所知甚少。鄧颺等人相互題表,褒貶朝政,自比為四聰、八達,整個洛陽一片紛擾。”
“後漢黨人不也有三君八駿之說,李膺、陳藩諸公慷慨激昂,抗擊閹宦,難道就因得天下推崇,與諸生結交,就非社稷忠臣,國家義士了嗎?”
“黨錮禍起,西州皇甫規,恥不得黨人之名,自上言求坐為黨人,與諸生同罪;魯國孔褎藏匿黨人,被送獄中,母親兄弟一門爭死;李膺臨難不逃,自赴廷獄,終考掠至死;太學諸生三萬,不避刀戟,群聚幡下為受冤臣子請命。這些事中何晏等人但凡能做到一件嗎?”
曹芳默默垂下眼。他也讀過黨錮這段曆史。匹夫抗憤,處士橫議,激揚名聲,品核公卿,澄清朝廷,就連大權在握的外戚宦官都要對他們忌憚三分。每每讀到此,他都不由熱血沸騰,為這重義輕死之節氣而敬佩不已。
可提到太和到正始這期間的浮華之士,他又第一反應想到了什麽?他想到何晏比女子還要白皙的麵容,服散後步履搖晃,散冠披發,想到丁謐掌權後的門庭若市,想到五年前曹爽發十萬人大舉伐蜀,結果敗得一塌糊塗,關中多年積蓄為之殘耗大半。哪怕是在洛陽,都能聽到將士們的抱怨與失去兒子的妻子母親的哀嚎。
“除賊是假,立名是真。”在看洛陽城外的軍屯時,他偶然聽到的士兵悄聲議論,“還不是曹爽想求美名,才害得將士遭蜀賊屠戮。當年武帝一萬人照樣打的蜀賊鼠竄而逃,我大魏何曾這麽窩囊過?”
他忽得知道蔣濟等人也要除掉曹爽的原因了。
同是相互結交,議論朝政,有的人是真的胸懷天下,要澄清汙吏,為蒼生請命;有的人為的卻隻是為了自己的美名,妄稱高潔,欺世盜名;還有的人心存不軌,想借紛紛議論排除異己,爭權奪勢。哪怕是號稱隻讀聖賢書的文士,心裏也不一定隻知聖賢之道。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立場,誰都可能是義士,誰也都可能是豺狼。
在蔣濟等人眼中,若再不除掉曹爽等人,大魏的朝廷就真的要被這些隻知談玄不察實務的豎子腐蝕透了。
“那你呢?”鬼使神差的,曹芳問道,“司馬懿,你要謀權篡位嗎?”
司馬懿搖了搖頭。
“那你就是要當忠臣了?”
卻沒想到,司馬懿還是搖了頭。
曹芳又陷入了疑惑,而比疑惑更加劇烈的,是不知原因的煩躁。他有些急躁的追問道:“那你到底為什麽要告訴朕這些?!”難道,司馬懿說這些的原因,不是想替他自己辯護嗎?
“陛下,臣太老了。”司馬懿歎息著,“這把年紀,既當不得奸臣,也當不得忠臣了。”
曹芳微是一怔。在這不大不小的聲音中,他真的就感受到了濃濃的衰敗之氣。四天前的政變太驚心動魄,剛才講話時司馬懿又聲音清明,眉眼鋒利,他竟真的一時忘了,司馬懿已是七十歲的老人了。
“這幅圖就留給陛下。今天臣所講所說,還請陛下萬要記住。或許有一天,陛下能用得上。”曹芳還想再問,司馬懿卻已拄著玉杖站起身。蹣跚著走出幾步,他似想起什麽,又返了迴來,“臣年紀大了,記性不好,還有一物也是時候交給陛下了。”
放到案上的是一個不大的木盒,純然一色,樸素無飾,隻能從上麵的痕跡,推測出它的年代久遠。
“這是什麽?”
“蠨蛸。”
留下一個讓曹芳更加疑惑的詞,司馬懿用手掌包住玉杖的上的鳩鳥,一步一步向嘉福殿外走去。長時間的久坐讓他本就在關中落下的腿疾更加嚴重,與那零落在冠旁的白發一同昭示著這無疑是一副蒼老軀殼的命不久矣。可許是殿外午時的陽光正濃,曹芳覺得他所見到的這位步履蹣跚的老者,雖然脊背微僂,卻依舊企圖在垂垂暮年挽迴些什麽。那是曾經存在於炎漢,存在於建安,存在於黃初與太和,如今卻已鮮少聽聞,即將在這片大地上失落百餘年的東西。
這個十七歲的少年似乎隱約猜到了司馬懿今日來此的真正原因。
陛下,洛陽城要塌了。
司馬師扶著司馬懿走出宮城後,兩人一起坐車往廷獄而去。半路的沉默後,司馬師開口道:“父親所為,未免對我和阿昭不公。”
司馬懿微微抬眼,等司馬師說下去。
“洛陽,是曹氏的洛陽,更是世家的洛陽。”他道,“不是我們,也會是別人。今日的洛陽,沒人想等一個小皇帝長大。”
“子元,”司馬懿沉聲道,“洛陽,也是大魏的洛陽。而大魏,不僅有曹氏和世家,還有天下。”
司馬師眼睛閃了閃,仍是道:“天下,也是有能者而居之。”
司馬懿這才轉過頭,直直望向自己的長子。昔日的孩童已長得英武挺拔,朗如玉樹。他擁有過人的武藝與智謀,以及再沉穩的人都藏不住的對功業的渴望。很快,這個年輕人就將接過最高的權柄,王朝、天下,都將因他的所想所為而掀起驚濤駭浪。
“做你想做的吧。”最後,司馬懿似乎倦極了,重新闔起眼睛,“如果做得到的話。”
“那蠨蛸——”
“你手上的那些加上死士足夠了。餘下的,如你所說,許是等不到陛下發現,這天就變了。”
簾外傳來車夫的聲音,馬車已經到了廷獄。
“怎麽這麽吵?”
“迴中護軍,那些人來了剛挨了幾鞭子就哀嚎不止,還有的在那裏抱頭痛哭,我們也沒法子啊。”
聞言,司馬懿冷哼一聲:“哭哭啼啼,沒得出息。”
稟報的兵士忙低下頭,不敢言語。
“父親,獄中汙濁,師自己進去吧。”司馬師道,“結果必會讓父親滿意。”
司馬懿閉著眼睛,沒有應答。司馬氏知道這是默許。
目送馬車轆轆遠去後,司馬師跟著兵士來到廷獄中。剛一走進去,濃鬱的血腥氣撲麵而來。現在這裏關著的都是錦衣玉食的世家子,從小到大哪受過這些委屈,看到司馬師走進來,一時間慘叫聲、哭嚎聲、求饒聲四處都是,震得他耳膜轟隆。
歡唿吧。他握緊剛才司馬懿交給他的那半塊玉佩,愜意的想道。接下來,該是野心家的時代了。
————————————————————
後世宋人葉適有言,高平陵之變,極是異事。曹氏造基立業,雖無兩漢根本之固,然自曹操至正始已五六十年,民誌久定。司馬懿多次受托孤重任,若信非忠貞,何必急於此時。況彼時司馬懿虛位無權,勢同單庶,趁皇帝在外時閉門截橋,劫取事柄,又與造反有何不同?此等險大而難成之事,縱使是愚者亦不敢為,司馬懿素號有智,卻披猖妄作,堵上宗族覆滅的可能,以古稀之年行大不韙之舉。此著實是魏晉一大異事。
而當嘉平三年,即高平陵之變兩年後,年已七十二歲的司馬懿親自帶兵前往淮南平定王淩的叛亂時,對著被縛上船的王淩,司馬懿忽然也開始思考起這其中的因由。他想到明明在很多年前,他還習慣把利弊得失牢記心頭,還堅信忠貞仁義不過是君主騙臣子為之賣命的借口,而他,從小就立誓,絕不做那樣的蠢貨。
對麵,王淩在看到他命人遞過去的棺材釘後,笑容倏的跌落。在大軍到淮南之前,司馬懿寫信給王淩,道隻要及時收手,暗中謀劃另立皇帝一事,他可以既往不咎。而有趣的是,經過高平陵一役,竟還有人相信這種一聽就是騙人的話。大軍剛到淮南,王淩居然主動來麵縛請罪,更毫不猶疑的離開自己的軍隊,獨自隨他來到這葉輕舟之上。
此時,王淩正破口大罵:“卿負我!”
“我寧負卿,不負國家。”
說完這句話,不止王淩,連司馬懿都為這話蹙起眉。
不負國家?從何時起,他也成了那時刻把忠君愛國掛在嘴上的假道學?
然還未等他想出什麽,自知求生無望的王淩忽得向他猛撲過來。時刻保持警惕的他立刻向側一躲,王淩隻刺破他的衣袖,卻無意間勾到了腰間的玉玦,一同跌落水中。
他毫不猶豫跳下了船。等水漫過頭頂,才反應過來自己幹了什麽蠢事。
司馬仲達,你怕是瘋了。
後來,他被士兵救迴船上,玉玦也被他當時在水裏的一番摸索找了迴來。士兵們都以為是王淩意圖魚死網破,這才害得他和太傅雙雙落水,於是司馬懿的一世英名也就此得保。自打這一次變故後,他的精神愈發不好,好在淮南的事也已了結,便下令即刻班師迴洛陽。
當大軍迴到洛陽,路過浮橋時,他忽得生了興致,下了車獨自一人拄著玉杖散步。夕陽之下,洛水波光粼粼,如過去以及之後幾百年一樣,隱汙納垢,緩緩東流而去。
“司馬先生?”
忽得聽到人喚他,司馬懿轉動渾濁的眼珠循聲看過去,是一個和他一樣鬢發皆白的老人。原來他不知不覺中,已沿著河岸走到了洛陽城外的農田。這裏氣候適宜,水源豐富,大部分的年景都能有極好的收成,洛陽一部分的屯田,也被安排在這裏。
“你是——”司馬懿揮揮手讓阻攔的士兵退下。他久久的看著這個人,認真的思索,“我好像在鄴城見過你。”
“先生記性真好。我曾是鄴宮的侍衛,後來皇都遷移,就跟著來到洛陽,住在城南這裏。”
如今已經鮮少能遇到尚記得鄴宮中事的人。司馬懿的心情好了許多,難得和善的與他談了起來。家中子女如何,田中收成如何,是否遇到都令苛薄。後來,他們聊起昔日鄴宮中的事,那時,洛陽還未重修,大魏尚未建立,鄴下台上觥籌交錯,故友滿席。
“當時,我正在宮門口職守,世子和吳先生一邊聊天一邊往外走。”不知是出於對老人的體貼還是對這個久遠之詞的懷念,司馬懿並沒有提醒他稱唿的錯誤,“世子似乎心情不鬱,見了我就問什麽兮啊醴的。我小時候家窮,沒念過什麽書,也沒太聽懂世子的意思。”
“你還記得具體是什麽嗎?”他問,但並沒有抱多少希望。關於歲月對於記憶有多殘忍這件事,他心知肚明,從不強求。
卻沒想到這老人竟都還記得:
“世子舉了一物問我這是什麽,我一眼認出那是半塊玉玦,還因自家妻子,知道‘玦’與‘訣’同音,若是送人玉玦,那就是要和此人訣別之意。”
“世子又問,那把玉玦扔了,是什麽意思。我心知這其中必有典故,可哪知道這麽多,隻能硬著頭皮迴答,既然贈玦是訣別的意思,那把玉玦扔了,自然就是‘永不訣別’。”
“之後,世子就轉過頭去和吳先生說,你看連沒讀過書的侍衛都聽得懂丕的意思。吳先生就在旁邊勸,說正是因為司馬先生你出生儒學大家,書讀的太多,才不容易想到。之後,世子又念了什麽詩,這小人也聽不懂,就——”
“捐餘玦兮江中,遺餘佩兮醴浦。”
“對對,就是這句話!”
剛說完,年老的侍衛就看到司馬懿笑了起來。不是往日那種疏離與諷刺的淺笑,而是暢快至極的大笑。他看著司馬懿笑得直不起身,眼眶中似有晶瑩閃動,將渾濁的眼珠洗淨,澄澈赤誠的恍如如記憶中鄴宮中的年少時光。
他解下腰旁係著的玉玦。侍衛很快認出,這正是當年曹丕給他辨認的那殘缺的玉玦的另一半。
“所以,懿才最煩這文字機巧。”
半塊玉玦被輕輕一拋,打起一個小水花,隨後沉入洛水,向東而去。
曹子桓,我們首陽山見。
※※※※※※※※※※※※※※※※※※※※
悄悄安利仇鹿鳴老師的《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本章配合其中《高平陵事變談微》一章食用更佳。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奉孝孝孝 2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