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休養生息
月下追範增,我不願烏江自刎 作者:風吹櫻花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昌眼眸微轉,他腦海裏飛速旋轉起來。
當他再次看向呂雉時,他已是滿臉自信。
接下來,周昌提出了他的見解。
他認為,如今漢國經過多次慘敗,早已是‘兵疲民累’。
最主要的是,數次大戰下來,關中、漢中之地的青壯年已所剩無幾。
可麵對東方、東南方向的楚軍,又要麵對北方匈奴的侵擾,必須要避免兩線作戰的前提下,先穩住其中一方。
而如今漢國雖如同‘肉夾饃’,可也不是沒有‘夾縫生存’的機會。
若是想在楚國和匈奴人之間‘休養生息’,必須要拉攏楚國。
為什麽要選楚國,那是因為‘時局所迫’。
相對於匈奴人而言,楚軍當下的威脅太大。
隻要楚軍大兵壓境,漢國將麵臨亡國的風險。
而對比於楚國的威脅,匈奴人的壓力則小了許多。
首先,關中北方有秦長城可為依托。
隻要漢國不出軍應戰,匈奴人想打進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匈奴人剛剛吞並東胡和大月氏。
匈奴人若不消化一段時間,他將麵臨‘內部不穩’的局麵。
再言之,匈奴人以養馬放牧為生。
他們雖然渴望得到中原之領土,可若是加以利誘、表麵臣服,定可以拖住匈奴人一段時間。
若是能利用這難得的時間,令漢國恢複實力,那將來在兩個龐然大物中間,也未嚐不能奪取‘勝利之成果’。
聽到這,呂雉很是滿意。
他連連點頭的同時,對周昌的見解很是認同。
“禦史大人,…汝繼而言之?”
周昌又略微沉思,他抬起頭來。
“王後,吾國應下楚國之要求,…亦不可丟失代國、趙國、燕國三地。”
“…哦,…周禦史此話怎講?”
“王後,首之,此三地乃吾漢國奪取天下之根本。…若失三地,…吾之漢國將實力大衰!”
周昌說到這,眾大臣都搖了搖頭。
他們皆認為,那三國不可能臣服漢國。
不說別的,以漢國如今的實力,哪有能力讓他們三國順服。
即便強行攻打,誰勝誰負還不一定。
看著搖頭歎息的眾大臣,呂雉沒有說話。
她雖然知道‘土地越大、人口越多,則實力越強’。
可實力擺在眼前,她又不得不‘斷尾求生’。
若是能不廢一兵一卒的保住三國,那肯定是最好的事情了。
可這想法,根本不現實。
帶著這個想法,他又一次看向了周昌。
“周禦史,…若不失去三國,…汝可有良策?”
“王後,…微臣有一計策!”
“…周禦史速速言之?”
“如今楚國未曾拿下此三國,定乃不願直視匈奴人。…若如此看來,…便乃吾漢國之機遇也!”
“…此話怎講?”
“此戰楚國雖大勝,依微臣看來,楚國定然也損失巨大。…若楚國實力未損,以楚軍不服之秉性,…他等豈不奪下三國,再繼而北征匈奴?”
“…楚人為何如此?”
“若微臣猜測無誤,…他等也欲休養生息。”
“…楚國同吾漢國,亦乃共同之策略?”
“吾乃猜測!”
“…猜測?”
“是也!”
呂雉一時語塞,他輕歎一聲。
“…既如此,…楚國為何發兵而來?”
“錢糧也,…畢竟,勝者欲滿足勝欲也!”
“…如此言之,吾漢國隻需應下條件,…便可安然無恙否?”
“不,…吾國需加一條件,…方可令楚國為吾國所用!”
“…加一條件,…令楚國為吾國所用?”
呂雉有點懵,她對周昌的話語表示了懷疑。
漢國和楚國乃是死敵,若是增加一條件便可化幹戈為玉帛,並能利用楚國,這簡直不可思議。
帶著懷疑的態度,呂雉看向周昌。
“周禦史,…加何條件?”
“美人!”
“…美人?”
說到美人,呂雉擺了擺手。
“不,汝乃不知項羽,…他非好色之人!”
“王後,項羽既非好色之徒,…他為何索要薄姬夫人?”
“…呃……”
呂雉有點迴答不上來了,在她的印象裏,項羽雖然夫人眾多,可他卻獨寵虞姬一人。
對於項羽提出索要薄姬之事,她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一時迴答不上來,她又想起了如何保住三國。
目視周昌,她淡然一笑。
“周禦史,送美人乃小事,…不知保住趙國、代國、燕國一事,…汝之計策何為?”
“拉攏加威嚇!”
“…拉攏?…威嚇?”
呂雉默念一遍後,她笑了。
拉攏她自然明白,可威嚇,豈不‘自找難看’嗎?
這時候去恐嚇人家,若被掃地出門都是‘小的’。
往大的說,人家斬殺使臣的同時,定要同漢國進行徹底的決裂。
想到這,呂雉搖了搖頭。
“拉攏可行,…威嚇不可行也!”
“王後,…此乃可行也!”
看著周昌迴複的果決,呂雉有種被戲謔的感覺。
可看著周昌一臉的堅定,她也不好直接拒絕。
帶著試試看的想法,她示意周昌繼續說下去。
“王後,…‘此威嚇非吾國之威嚇’,而乃楚國同匈奴人之威嚇也!”
“…楚國?…匈奴人?”
“是也!”
聽到這,呂雉徹底無語了。
楚國和匈奴人都是敵人,他們不打過來就不錯了,人家還幫你恐嚇不聽話的‘豬隊友’?
呂雉帶著質疑,她示意周昌繼續說下去。
可接下來周昌的話,卻令所有人都震驚了。
他的意思很簡單,既然楚國不願拿下那三個國家,那就是‘有意留給漢國的’。
既然有意留下三個國家,他們將麵對南北兩個方向的壓力。
在這巨大的壓力下,他們除了‘投降’和‘抱團取暖’,就沒有別的選擇了。
若是他們投降楚國,那楚國定然不能接受。
若是他們投降匈奴人,那楚國定然不可能饒了他們。
畢竟,‘擋箭牌沒了’,楚國能舒坦嗎?
若是如此看來,他們除了被匈奴人消滅,或者因投降匈奴被楚國消滅。
那他們隻剩下一條路了,那就是團結起來———以求自保。
說到聯合,周昌立馬提起了‘拉攏’。
他的建議是,拉攏其中最強的趙國,以此令其他兩國跟著順從。
聽到這,眾人大喜。
這豈不是仗著楚國和匈奴人的勢力,來一次‘狐假虎威’嗎?
換言之,這更是‘唇亡齒寒’的‘無奈之舉’。
可這落下好處的一方,竟然是己方的漢國、和楚國。
一旦此事可成,楚國可減輕北方壓力,而漢國也可以少一個對手。
更難得的是,相對於楚國,漢國更需要‘休養生息’。
當他再次看向呂雉時,他已是滿臉自信。
接下來,周昌提出了他的見解。
他認為,如今漢國經過多次慘敗,早已是‘兵疲民累’。
最主要的是,數次大戰下來,關中、漢中之地的青壯年已所剩無幾。
可麵對東方、東南方向的楚軍,又要麵對北方匈奴的侵擾,必須要避免兩線作戰的前提下,先穩住其中一方。
而如今漢國雖如同‘肉夾饃’,可也不是沒有‘夾縫生存’的機會。
若是想在楚國和匈奴人之間‘休養生息’,必須要拉攏楚國。
為什麽要選楚國,那是因為‘時局所迫’。
相對於匈奴人而言,楚軍當下的威脅太大。
隻要楚軍大兵壓境,漢國將麵臨亡國的風險。
而對比於楚國的威脅,匈奴人的壓力則小了許多。
首先,關中北方有秦長城可為依托。
隻要漢國不出軍應戰,匈奴人想打進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匈奴人剛剛吞並東胡和大月氏。
匈奴人若不消化一段時間,他將麵臨‘內部不穩’的局麵。
再言之,匈奴人以養馬放牧為生。
他們雖然渴望得到中原之領土,可若是加以利誘、表麵臣服,定可以拖住匈奴人一段時間。
若是能利用這難得的時間,令漢國恢複實力,那將來在兩個龐然大物中間,也未嚐不能奪取‘勝利之成果’。
聽到這,呂雉很是滿意。
他連連點頭的同時,對周昌的見解很是認同。
“禦史大人,…汝繼而言之?”
周昌又略微沉思,他抬起頭來。
“王後,吾國應下楚國之要求,…亦不可丟失代國、趙國、燕國三地。”
“…哦,…周禦史此話怎講?”
“王後,首之,此三地乃吾漢國奪取天下之根本。…若失三地,…吾之漢國將實力大衰!”
周昌說到這,眾大臣都搖了搖頭。
他們皆認為,那三國不可能臣服漢國。
不說別的,以漢國如今的實力,哪有能力讓他們三國順服。
即便強行攻打,誰勝誰負還不一定。
看著搖頭歎息的眾大臣,呂雉沒有說話。
她雖然知道‘土地越大、人口越多,則實力越強’。
可實力擺在眼前,她又不得不‘斷尾求生’。
若是能不廢一兵一卒的保住三國,那肯定是最好的事情了。
可這想法,根本不現實。
帶著這個想法,他又一次看向了周昌。
“周禦史,…若不失去三國,…汝可有良策?”
“王後,…微臣有一計策!”
“…周禦史速速言之?”
“如今楚國未曾拿下此三國,定乃不願直視匈奴人。…若如此看來,…便乃吾漢國之機遇也!”
“…此話怎講?”
“此戰楚國雖大勝,依微臣看來,楚國定然也損失巨大。…若楚國實力未損,以楚軍不服之秉性,…他等豈不奪下三國,再繼而北征匈奴?”
“…楚人為何如此?”
“若微臣猜測無誤,…他等也欲休養生息。”
“…楚國同吾漢國,亦乃共同之策略?”
“吾乃猜測!”
“…猜測?”
“是也!”
呂雉一時語塞,他輕歎一聲。
“…既如此,…楚國為何發兵而來?”
“錢糧也,…畢竟,勝者欲滿足勝欲也!”
“…如此言之,吾漢國隻需應下條件,…便可安然無恙否?”
“不,…吾國需加一條件,…方可令楚國為吾國所用!”
“…加一條件,…令楚國為吾國所用?”
呂雉有點懵,她對周昌的話語表示了懷疑。
漢國和楚國乃是死敵,若是增加一條件便可化幹戈為玉帛,並能利用楚國,這簡直不可思議。
帶著懷疑的態度,呂雉看向周昌。
“周禦史,…加何條件?”
“美人!”
“…美人?”
說到美人,呂雉擺了擺手。
“不,汝乃不知項羽,…他非好色之人!”
“王後,項羽既非好色之徒,…他為何索要薄姬夫人?”
“…呃……”
呂雉有點迴答不上來了,在她的印象裏,項羽雖然夫人眾多,可他卻獨寵虞姬一人。
對於項羽提出索要薄姬之事,她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一時迴答不上來,她又想起了如何保住三國。
目視周昌,她淡然一笑。
“周禦史,送美人乃小事,…不知保住趙國、代國、燕國一事,…汝之計策何為?”
“拉攏加威嚇!”
“…拉攏?…威嚇?”
呂雉默念一遍後,她笑了。
拉攏她自然明白,可威嚇,豈不‘自找難看’嗎?
這時候去恐嚇人家,若被掃地出門都是‘小的’。
往大的說,人家斬殺使臣的同時,定要同漢國進行徹底的決裂。
想到這,呂雉搖了搖頭。
“拉攏可行,…威嚇不可行也!”
“王後,…此乃可行也!”
看著周昌迴複的果決,呂雉有種被戲謔的感覺。
可看著周昌一臉的堅定,她也不好直接拒絕。
帶著試試看的想法,她示意周昌繼續說下去。
“王後,…‘此威嚇非吾國之威嚇’,而乃楚國同匈奴人之威嚇也!”
“…楚國?…匈奴人?”
“是也!”
聽到這,呂雉徹底無語了。
楚國和匈奴人都是敵人,他們不打過來就不錯了,人家還幫你恐嚇不聽話的‘豬隊友’?
呂雉帶著質疑,她示意周昌繼續說下去。
可接下來周昌的話,卻令所有人都震驚了。
他的意思很簡單,既然楚國不願拿下那三個國家,那就是‘有意留給漢國的’。
既然有意留下三個國家,他們將麵對南北兩個方向的壓力。
在這巨大的壓力下,他們除了‘投降’和‘抱團取暖’,就沒有別的選擇了。
若是他們投降楚國,那楚國定然不能接受。
若是他們投降匈奴人,那楚國定然不可能饒了他們。
畢竟,‘擋箭牌沒了’,楚國能舒坦嗎?
若是如此看來,他們除了被匈奴人消滅,或者因投降匈奴被楚國消滅。
那他們隻剩下一條路了,那就是團結起來———以求自保。
說到聯合,周昌立馬提起了‘拉攏’。
他的建議是,拉攏其中最強的趙國,以此令其他兩國跟著順從。
聽到這,眾人大喜。
這豈不是仗著楚國和匈奴人的勢力,來一次‘狐假虎威’嗎?
換言之,這更是‘唇亡齒寒’的‘無奈之舉’。
可這落下好處的一方,竟然是己方的漢國、和楚國。
一旦此事可成,楚國可減輕北方壓力,而漢國也可以少一個對手。
更難得的是,相對於楚國,漢國更需要‘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