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看向範增,他點了點頭。


    “亞父,籍兒日後待臣子,…當行仁義方可!”


    “不,恩威並濟便是!”


    “…恩威並濟?”


    項羽默念一遍,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接下來,項羽留下五百兵力,並令其將龍苴的屍骨遷往江東。


    迴去的路上,項羽坐在了馬車裏。


    沉默許久後,看向範增時,他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


    “亞父,龍苴乃忠勇之人,籍兒欲將韓國之地賞於其子嗣。…此事,亞父可有見解?”


    範增一愣,他麵露憂色。


    看向項羽,他嘴巴微動,接著又歎息一聲。


    “亞父,…此事不妥否?”


    “籍兒,…若如此下去,吾楚之天下將盡是王侯,…此舉雖可激勵有功之人,可並非長遠之計策?”


    “亞父所意?………”


    “…若籍兒在之,大楚當穩如磐石。…若吾等百年之後,後人當如何應對藩王群立之局麵?”


    “亞父,…若恩賞藩王可否行之?”


    “…恩賞藩王?…籍兒,汝未理會老夫之擔憂也!”


    “不,籍兒知曉!”


    “…汝已知曉,…為何還繼而加賞?”


    項羽笑了笑,他目視範增。


    “如若這般……………,亞父可否認同?”


    話罷,範增張大了嘴巴。


    他顯得很是震驚,他很難相信這是項羽想出來的計謀。


    他難以置信的搖搖頭,緊接著又連忙點頭。


    “此乃陽謀也,…此乃無解之陽謀!”


    “亞父,…此計可行否?”


    “可行!…若如此行之,待數代之後,天下將永無藩王也!”


    說到這,範增注視起項羽。


    “此計謀,…籍兒是否早已謀劃?”


    “…呃,…是也!”


    “妙哉!…既有此計,籍兒可大加封賞之!”


    範增高興壞了,項羽的計謀令他很是意外。


    他自來以謀略見長,可得知這個‘無解的陽謀’,他竟對項羽生出了由衷的欽佩來。


    “籍兒,封王之事,汝可安心為之。…至於南征之事,…汝欲何時動身?”


    “待漢國錢糧所至,…便乃吾軍南征之時!”


    “…此錢糧若順利到達,汝欲如何分配之?”


    “百萬糧食贈於百姓,令其快速恢複戰後生活。…另十萬金錢則撫恤士卒,令眾將士拋下後顧之憂。”


    “妙,…此乃仁義之舉!”


    “不止於此,籍兒將十抽其六之賦稅,降至十抽其一。以此,…可為吾楚人謀取福祉。”


    “不可,…此舉不妥!”


    “…亞父,為何不妥?”


    “原由有二!”


    “…原由有二?…望亞父一一道來?”


    “…其一,此舉雖善待百姓,可百姓並未擁有田地。…自古以來,土地皆掌控於為數不多之世家。…若如此為之,受利者並非百姓也!”


    項羽點點頭,他示意範增繼續說下去。


    “…其二,若如此行之,門閥大族將迅速壯大!”


    “亞父,若強行分地於民,…可否行之?”


    “不可,即便強行分之,…待數年後,多數百姓又將失去田產!”


    “…亞父,既已重新分配,…百姓又怎會失去田產?”


    “籍兒有所不知,人與人之間能力不同、境遇亦不同也。…就如同五指一般,各有粗細、亦各有長短。…即便強行分之,百姓可一時得之田地。…待時間久矣,他們將麵臨飛黃騰達、疾病、窮富差異。…若遇疾病者,豈不變賣田地,以解燃眉之急?…若可官運亨通、生意興旺,又豈不增置田地?”


    “…亞父言之有理!”


    “籍兒,汝有此意,…已乃仁義之君也!”


    項羽心有不甘,他略微沉思起來。


    他看向馬車外的雪景,愣神許久。


    當他緊繃的臉頰逐漸放鬆時,他笑了。


    “亞父,…若令世家離開楚地,不知是否可行?”


    “…令世家離開楚地?…令其前往何地?”


    “籍兒打下一國,便令其前往治理,…如此可行否?”


    “…可世家根深蒂固,他等若不得利益,…又怎可離去?”


    “若對世家十抽其三,…不知可否行之?”


    “…呃……”


    範增有點不確定,雖然十抽其三很有誘惑力,可沒看到利益時,誰又會率先做‘吃螃蟹’的人?


    “…籍兒,…這……”


    “亞父莫要顧慮,世家若不從,籍兒可恩威並濟。…對待他等,豈比應對劉邦匹夫難矣?再則,…一旦他等嚐之甜頭,其他世家豈不爭相前往?”


    “籍兒,…若時間久矣,占據之地亦乃世家林立,…汝又當何為?”


    “那便再攻他國!”


    “…如此下去,吾大楚需攻之何處?”


    “無邊無沿!”


    “…無邊無沿?”


    “是也,…以戰養戰也!”


    “…以戰養戰?…籍兒欲效仿秦之先例?…若如此,汝豈不背負萬世之罵名?”


    “為吾之大楚,…籍兒願背負好戰之罵名!”


    聽項羽這麽說,範增露出了欣慰的笑。


    此刻,項羽依偎一旁,他仿佛在沉思。


    隨著時間的推移,項羽的‘心境’也發生了‘改變’。


    剛來到這個世界時,他深知‘原體’的悲慘結局。


    那時,他的目的隻有一個,那便是‘避免烏江自刎’。


    可自從斬殺劉邦,他的心境也跟著發生了‘改變’。


    為了戰勝劉邦,他的將士和國民‘損失巨大’。


    此刻,他隻想在未來的時間裏,‘不擇手段’的補償他們。


    即便背負萬世罵名,也無法動搖他的決心。


    ……………………


    鹹陽長樂宮。


    一八歲孩童跽坐高位,而他身旁卻有一婦女注視著他。


    這八歲的孩童乃是——劉盈,自劉邦死去,他便成為了新的漢王。


    他旁邊的婦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親母——呂雉。


    劉盈神情恍惚,他有點坐立不安的模樣。


    而呂雉則神情自若,他仿佛一個沒事人。


    呂雉看了一眼劉盈,他轉頭目視兩側的文武大臣。


    由於征戰的劉邦全軍覆沒,因而導致漢軍人才凋零。


    偌大的朝堂之上,隻有屈指可數的幾個臣子。


    這幾人分別為蕭何、呂釋之、呂碌、呂產、周昌、酈商、審食其、另外還有一個‘躺在地上’的樊噲。


    當呂雉看向蕭何時,他向前探了探身子。


    “相國大人,汝對楚國之要求,…有何見解?”


    “王後,此要求極為苛刻,吾國斷不可應允!”


    話音剛落,呂釋之起身目視蕭何。


    “蕭相國,楚國大軍壓境,…若不應允,吾國當如何抵擋之?”


    “大將軍,若吾國屈服,那楚國豈知足矣?…若楚國一再索取錢糧,吾漢國豈不危矣?”


    “相國大人不願交出錢糧,…那汝可有破敵之策?”


    “…呃……”


    蕭何有點語塞,他乃一文臣,統籌後方是他的強項。


    若令他想辦法退敵,他也隻能‘想念’一下張良、陳平了。


    就在這時,一侍從抱著一個‘小木盒’匆忙跑來。


    看向呂雉時,他的表情很是慌張。


    “王後,楚王鍾離昧派人送至一物,…呃………”


    呂雉頓感疑惑,他看向那不大的木盒很是不解。


    她與鍾離昧雖見過麵,可交情並不深。


    鍾離昧突然送來一物,也不知道他居心何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月下追範增,我不願烏江自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吹櫻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吹櫻花落並收藏月下追範增,我不願烏江自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