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畫風不同的軍器局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天之後,宋應星來到了工部。
“你就是宋長庚?”
宋應星到了工部,被人帶到了一位看起來隻比他大了四五歲的官員麵前。
“下官正是宋應星。”
看著眼前這人身穿五品的官袍,自己還隻是一個正七品的官員,宋應星心中感慨一句,同人不同命,緊接著收拾了一下心情,見禮道。
“你可願意來我軍器局?”
那人也不廢話,直接開口問道。
“據下官所知,工部軍器局大使不過是正九品,大人這是……”
聽到那人說去軍器局,宋應星微微一愣。
“瞧我這腦袋,現在應該叫工部軍器清吏司,本官聽聞你對一些迂腐酸儒嗤之以鼻的奇技淫巧有興趣,恰巧咱們軍器局就是幹這個的,怎麽樣,來我軍器局?”
那人拍了拍自己的腦袋,接著又問道。
“大人抬愛,下官怎敢不從。”
宋應星覺得這人有些神神叨叨的,不過聽了他說的奇技淫巧瞬間來了興趣。
自從治學之後,他對於理學二程、周敦頤、朱熹及張載這宋代四大家中,獨推張載的關學。
張載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不過他有四局名言,人稱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與一般理學的學派不同,關學強調“通經致用”,十分重視《禮》學,注重研究法律、兵法、天文、醫學等各方麵的實際問題。
“那成,你就跟我走吧!”
那人見他同意,起身就要往外走。
“還未請教大人貴姓。”
宋應星沒想到他居然如此風風火火,連忙開口問道。
“哦,本官孫元化。”
那人淡淡的迴答了一聲。
宋應星這才知道,這人是誰。
三十二歲中舉,之後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被徐光啟推薦到陝西為官,而後被召入京,以舉人的身份,短短六年完成了從一個從七品的官員,到正五品躍升的前輩。
孫元化現在還是比較出名的,他的事跡激勵了不少沒能科舉的人。
“這裏的書,你隨便看。”
跟著孫元化上了他的馬車,孫元化就從馬車裏拿起一本書看了起來,同時還不忘對宋應星說道。
宋應星隨手拿起一本嶄新的書,書名是《遠西奇器圖說》。
這一看就入了迷,這本書主要敘述西方古代和文藝複興時期靜力學知識,包括地心說,重心及其求解,求水體積、浮體體積,比重,簡單機械及其聯合使用。
“這本書寫的怎麽樣?”
宋應星正看著入迷,耳邊傳來一個聲音,下意識的就迴答了一句:“妙不可言!”
“大人恕罪,下官失禮了。”
隨即反應過來,這才放下書,拱手告罪。
“無妨,你看的這本書,是我在西安認識的王徵翻譯的,咱們軍器局除了研製火器之外,還研究其中一些機器。”
“這裏有很多誌同道合之人,大家可以互相借鑒、學習,咱們下車吧。”
孫元化不已為意的笑了笑,能看這本書,看的津津有味的人,說明是同道中人,一般的酸儒絕對看不下去。
真不知道陛下是怎麽找到這麽一個人才的。
宋應星下了車,這才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之前王恭廠大火,陛下便下令,在京城外二十裏,重新修建了兩座小城,左邊這個是軍器作坊,右邊的就是咱們軍器局所在。”
“到了這裏,衣食住行都不用擔心,我帶你去你的住處看看。”
“以後這裏就是你的住處了,家裏的妻子父母,也可以接來同住。”
孫元化說著,就帶著宋應星來到了一處一看就是才建好不久的二進庭院。
“下官已經在京城租好了房子。”
宋應星萬萬沒想到,軍器局居然還包吃住。
“退了便是,咱們無須去工部點卯,留著京城的房子作用也不大。”
“我在帶你去衙門看看,找個人帶你轉轉,你看看對什麽感興趣,就去研究什麽。”
孫元化十分不以為意的說了一句,又帶著他去了衙門。
孫元化找了一個人,帶著他四處轉轉。
宋應星轉了一圈之後,覺得自己腦袋有點懵。
軍器局不應該是研究軍械的麽,怎麽還研究起了機械了?
不過宋應星對那個一個勁轉圈的機器很感興趣,問過之後才知道,這叫做蒸汽機,是當今陛下閑來無事想出來的玩意。
“陛下也喜歡研究機械?”
聽到那人說的話,宋應星有點難以置信。
“你這話說的,發條風扇就是陛下想出來,讓宮裏禦用監造出來的。”
“現在流行的平板玻璃,是陛下想用機械壓製而成。”
“京城流行的火爐,據說也是陛下命人做出來的。”
“陛下還讓禦用監做出了鋼鐵軸承,十分好用!”
說起朱由校,那人將自己知道的事情說了出來。
“陛下真是博學多才。”
宋應星有些感慨的說道。
“那是自然,陛下專門跟徐閣老學過西學,還能用泰西的拉丁語與泰西之人對話。”
“京城的同文館你應該知道吧,也是陛下設立的。”
“不要覺得咱們軍器局不是好東西,有陛下的關注,比其他部門有前途的多。”
那人一臉驕傲的說道。
見他這副樣子,宋應星有些明白,為什麽軍器局和別的部門畫風為什麽不一樣了。
感情大明的最高統治者就重視這個,工部尚書王佐,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也難怪軍器局如此特立獨行。
參觀了一圈軍器局,宋應星便搭了一輛拉貨的車迴了京城。
損失了一點銀子,京城的房子倒是給退了。
第二天他帶著自己的東西,前往軍器局上任去了。
他不知道的事,其實朱由校也不知道軍器局到底什麽樣子。
他隻是將軍器局改為了軍器清吏司,這麽該一來是對火器的重視,二來也是好給孫元化再升一級。
孫元化時不時推薦一些人,朱由校也都沒有二話給批準了。
對於軍器局,朱由校給王佐的指示是,平時不要幹預太多。
王佐自然也樂得如此。
這才造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當然如果知道是這樣,朱由校也不會反感,反而會覺得高興。
最好這些人多收徒弟,搞出一個以研究科學為主的學校出來才好呢。
“你就是宋長庚?”
宋應星到了工部,被人帶到了一位看起來隻比他大了四五歲的官員麵前。
“下官正是宋應星。”
看著眼前這人身穿五品的官袍,自己還隻是一個正七品的官員,宋應星心中感慨一句,同人不同命,緊接著收拾了一下心情,見禮道。
“你可願意來我軍器局?”
那人也不廢話,直接開口問道。
“據下官所知,工部軍器局大使不過是正九品,大人這是……”
聽到那人說去軍器局,宋應星微微一愣。
“瞧我這腦袋,現在應該叫工部軍器清吏司,本官聽聞你對一些迂腐酸儒嗤之以鼻的奇技淫巧有興趣,恰巧咱們軍器局就是幹這個的,怎麽樣,來我軍器局?”
那人拍了拍自己的腦袋,接著又問道。
“大人抬愛,下官怎敢不從。”
宋應星覺得這人有些神神叨叨的,不過聽了他說的奇技淫巧瞬間來了興趣。
自從治學之後,他對於理學二程、周敦頤、朱熹及張載這宋代四大家中,獨推張載的關學。
張載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不過他有四局名言,人稱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與一般理學的學派不同,關學強調“通經致用”,十分重視《禮》學,注重研究法律、兵法、天文、醫學等各方麵的實際問題。
“那成,你就跟我走吧!”
那人見他同意,起身就要往外走。
“還未請教大人貴姓。”
宋應星沒想到他居然如此風風火火,連忙開口問道。
“哦,本官孫元化。”
那人淡淡的迴答了一聲。
宋應星這才知道,這人是誰。
三十二歲中舉,之後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被徐光啟推薦到陝西為官,而後被召入京,以舉人的身份,短短六年完成了從一個從七品的官員,到正五品躍升的前輩。
孫元化現在還是比較出名的,他的事跡激勵了不少沒能科舉的人。
“這裏的書,你隨便看。”
跟著孫元化上了他的馬車,孫元化就從馬車裏拿起一本書看了起來,同時還不忘對宋應星說道。
宋應星隨手拿起一本嶄新的書,書名是《遠西奇器圖說》。
這一看就入了迷,這本書主要敘述西方古代和文藝複興時期靜力學知識,包括地心說,重心及其求解,求水體積、浮體體積,比重,簡單機械及其聯合使用。
“這本書寫的怎麽樣?”
宋應星正看著入迷,耳邊傳來一個聲音,下意識的就迴答了一句:“妙不可言!”
“大人恕罪,下官失禮了。”
隨即反應過來,這才放下書,拱手告罪。
“無妨,你看的這本書,是我在西安認識的王徵翻譯的,咱們軍器局除了研製火器之外,還研究其中一些機器。”
“這裏有很多誌同道合之人,大家可以互相借鑒、學習,咱們下車吧。”
孫元化不已為意的笑了笑,能看這本書,看的津津有味的人,說明是同道中人,一般的酸儒絕對看不下去。
真不知道陛下是怎麽找到這麽一個人才的。
宋應星下了車,這才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之前王恭廠大火,陛下便下令,在京城外二十裏,重新修建了兩座小城,左邊這個是軍器作坊,右邊的就是咱們軍器局所在。”
“到了這裏,衣食住行都不用擔心,我帶你去你的住處看看。”
“以後這裏就是你的住處了,家裏的妻子父母,也可以接來同住。”
孫元化說著,就帶著宋應星來到了一處一看就是才建好不久的二進庭院。
“下官已經在京城租好了房子。”
宋應星萬萬沒想到,軍器局居然還包吃住。
“退了便是,咱們無須去工部點卯,留著京城的房子作用也不大。”
“我在帶你去衙門看看,找個人帶你轉轉,你看看對什麽感興趣,就去研究什麽。”
孫元化十分不以為意的說了一句,又帶著他去了衙門。
孫元化找了一個人,帶著他四處轉轉。
宋應星轉了一圈之後,覺得自己腦袋有點懵。
軍器局不應該是研究軍械的麽,怎麽還研究起了機械了?
不過宋應星對那個一個勁轉圈的機器很感興趣,問過之後才知道,這叫做蒸汽機,是當今陛下閑來無事想出來的玩意。
“陛下也喜歡研究機械?”
聽到那人說的話,宋應星有點難以置信。
“你這話說的,發條風扇就是陛下想出來,讓宮裏禦用監造出來的。”
“現在流行的平板玻璃,是陛下想用機械壓製而成。”
“京城流行的火爐,據說也是陛下命人做出來的。”
“陛下還讓禦用監做出了鋼鐵軸承,十分好用!”
說起朱由校,那人將自己知道的事情說了出來。
“陛下真是博學多才。”
宋應星有些感慨的說道。
“那是自然,陛下專門跟徐閣老學過西學,還能用泰西的拉丁語與泰西之人對話。”
“京城的同文館你應該知道吧,也是陛下設立的。”
“不要覺得咱們軍器局不是好東西,有陛下的關注,比其他部門有前途的多。”
那人一臉驕傲的說道。
見他這副樣子,宋應星有些明白,為什麽軍器局和別的部門畫風為什麽不一樣了。
感情大明的最高統治者就重視這個,工部尚書王佐,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也難怪軍器局如此特立獨行。
參觀了一圈軍器局,宋應星便搭了一輛拉貨的車迴了京城。
損失了一點銀子,京城的房子倒是給退了。
第二天他帶著自己的東西,前往軍器局上任去了。
他不知道的事,其實朱由校也不知道軍器局到底什麽樣子。
他隻是將軍器局改為了軍器清吏司,這麽該一來是對火器的重視,二來也是好給孫元化再升一級。
孫元化時不時推薦一些人,朱由校也都沒有二話給批準了。
對於軍器局,朱由校給王佐的指示是,平時不要幹預太多。
王佐自然也樂得如此。
這才造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當然如果知道是這樣,朱由校也不會反感,反而會覺得高興。
最好這些人多收徒弟,搞出一個以研究科學為主的學校出來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