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初也是從內書堂出來的吧?”


    迴去的路上,朱由校問向了魏朝。


    “是,奴婢八歲就進了宮,學了規矩之後,就到內書堂讀書,後來被分配給先皇做伴讀,再後來就是給陛下做伴讀。”


    魏朝連忙迴答道。


    “你可知朕為何要讓他們學習西學?”


    朱由校又問。


    “陛下是覺得西學有可取之處,不管是平板玻璃還是發條風扇,亦或者是蒸汽機,都是陛下學習了西學之後想出來的。”


    “奴婢雖然不懂什麽大道理,可看得出來,這些東西都是能改善百姓生活的。”


    “若是我大明多了一些如陛下精通西學之人,這樣的東西隻會越來越多。”


    魏朝知道朱由校並不是真的想問他這些話,隻是想找人聊聊天。


    “說的不錯,朕的確是這麽想的,可有些人隻知道抱著聖賢書不放。”


    “他們要是能像海瑞海剛峰那樣,真的把書讀到心裏倒也罷了,可一個個滿口的仁義道德,背地裏貪汙受賄。”


    “這樣的官員再多,對朝廷,對百姓沒有一點好處,還不如王徵這樣,學習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


    朱由校的確是想跟魏朝發發牢騷。


    “陛下說的是,隻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科舉取士千百年來都是如此。”


    魏朝奉承了一句,接著又解釋道。


    “是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朱由校點了點頭,這一句話道出了科舉在社會中根深蒂固的影響力。


    如果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搞什麽科學純粹就是扯淡。


    就像王陽明說的,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哪怕是到了後世,考編依舊是很多人的第一選擇。


    歸根結底,無非就是有正式的工作,麵子好看,福利待遇好。


    在大明朝那就是士農工商,人上人,比後世還要體麵。


    “若是朕想讓這些人多一些,你有什麽辦法麽?”


    朱由校沉默了一會,轉而看向了魏朝。


    “辦法自然是有的,既然大多數人選擇讀聖賢書是為了科舉做官,陛下隻需要讓不需要科舉做官的人學西學不就可以了。”


    魏朝沒想到朱由校平時這麽聰明,居然沒想到這一層。


    “瞧我這腦袋,你說的沒錯,讀書人是為了科舉,那就找不需要科舉的人,勳貴們暫且不提,那就從宗室開始吧。”


    “現在宗室這麽多人,朝廷負擔太重,無緣無故革除他們的爵位,這也不好。”


    “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考核,三次不過,爵位革除!”


    朱由校瞬間反應過來,大明現在宗室這麽多人,基本上都不是生產,不如給他們找點活幹。


    這麽多人,能出幾個科學家,也比曆史上被義軍、滿清給殺了對社會有意義的多。


    魏朝聽到朱由校這麽說,不由的感慨,攤上這位不拿宗室當自家人的皇帝,真是他們的悲哀。


    其實也不怪朱由校心這麽狠,主要是這些宗室對社會的貢獻基本就是負數。


    與其如此,還不如培養一些人才出來,至於那些培養不出來的,丟了爵位之後,大不了就讓他們去台灣。


    對了,台灣。


    宗室不少人,飯都吃不上,不如給他們分配一些土地,讓他們去台灣。


    看來宗室還是有些用的,不但現在可以這樣,以後真發現了澳大利亞也可以照此辦理。


    念頭通達之下,朱由校心情好多了,就連腳步也輕快了不少。


    自從嘉靖、萬曆朝,確定了宗室的俸祿總數不變之後,宗室的生活也出現了兩極分化。


    富裕的比如親王、郡王們,家裏銀子堆積如山,窮的領不到俸祿,甚至有人死了都沒錢掩埋。


    將這些人轉移到台灣倒也不是一件壞事,起碼可以解決他們的生計。


    至於會不會有人寧死也不願意種地,那就是不是朱由校該考慮的事情了,真要是那樣,隻能說餓死活該。


    朱由校先下令傳旨到各地,有宗室願意到台灣墾荒的,朝廷發放一年的糧食,以及免費提供住宅。


    他們耕種的土地,前三年不收稅,三年之後每人有四畝的免稅額度。


    除此之外,朝廷有鑒於宗室不事生產,決定實行考核,今後襲爵之時,凡是考核不通過者,第二年可再考,如此三次之後,考核不通過者,隻會保留宗室的身份,不再享有爵位。


    前者對於一些爵位高的宗室來說,根本不當一迴事,可後者對於所有人都很重要。


    哪怕是再貧窮的人,有爵位和沒有爵位完全是兩個概念。


    當然朝廷已經給了宗室很多出路,比如他們可以進入縣學讀書,讓他們參加科考,可以進入武學讀書從軍。


    可之前響應的人並不多,很多人礙於身份和麵子,不願意進入學堂讀書。


    至於種地,大家抵觸倒是沒有那麽嚴重,畢竟種地在這年頭不是什麽丟人的事情。


    聖旨下發下去之後,關於考核的內容也出爐了,有文物兩種可選。


    文是四書五經外加九章算術,五是紀效新書,射擊、拳腳等。


    改革也不能一蹴而就,要一點點的來,一上來就讓他們學西學顯然不太好,況且也沒有那麽多人。


    先讓他們適應考核這件事情,再慢慢的修改考核的內容。


    身為宗室的大家長,為了不讓宗室這麽墮落下去,朱由校真的是操碎了心。


    對於朱由校的這些政策,不管是內閣還是禮部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或許文官們也就在限製宗室和武將的權利上,可以輕鬆的達成一致。


    隻要文官們達成一致,宗室就沒有什麽反抗的餘地,他們沒兵、沒權,也就是手裏有點錢。


    這就是永樂大帝因為削藩靖難之後,削藩的結果。


    政令下達之後,朱由校便不再管這些,反正這事短時間看不到成果。


    他現在有點想知道,西南剿匪到底進行的如何了。


    眼下已經是十月中旬,算算日子,從山東出發的軍隊此時差不多應該抵達了四川。


    也不知道遼東的將士能不能適應雲貴川的氣候,希望這次剿滅奢崇明叛亂不會像曆史上那麽麻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炒麥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炒麥片並收藏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