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相安無事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都是什麽玩意!
看著紙上自己畫出來的東西,朱由校揉成了一團,放在了一邊。
之前畫畫一些機構圖很行,畢竟就是尺規作圖,可要畫這種實物,那是真的沒有基礎。
既然靠自己不行,那隻有等待錦衣衛那邊有沒有好消息傳來。
說起來那個駱思恭做的還不錯,上次召見他迴去之後,便寫了一個如何在國外建立情報機構的章程,看著他四十萬兩的預算,朱由校大手一揮給他批了五十萬兩。
隻要能夠辦好這件事情,區區五十萬兩也不算什麽。
不過白蓮教起義之後,朱由校將駱思恭召進宮中訓斥了一番,錦衣衛是天子耳目,近在咫尺的山東有這麽多白蓮教徒,錦衣衛居然不知道,簡直就是失職。
讓他好好地利用這五十萬兩,擴大錦衣衛的規模。
這個時代沒有後世的監控、電腦網絡之類的東西,想要獲取有用的情報隻能靠人,這也是朱由校為什麽要給他這麽多銀子,讓錦衣衛自己擁有一部分財權的原因。
這些日子,朱由校花出去了不少銀子,要不是有平板玻璃可以源源不斷的給他輸血,還有點頂不住。
現在天氣已經很冷了,西山煤場那邊也開始賣煤。
要不是顧忌自己的名聲,朱由校都想讓山東那些白蓮教徒,到西山來給他挖煤,煤炭的成本也會大大的降低。
當然現在也不錯,除了直接燒煤的爐子之外,朱由校今年還讓人弄出了蜂窩煤。
蜂窩煤雖然取暖效果不如直接燒煤的爐子,可家庭使用比煤炭要節省許多,也更適合一些衙門使用,不管是燒熱水,還是熱飯菜都很不錯。
單單爐子這一項,每年就為宮裏節省了不少的木炭錢。
現在宮裏的開源節流,朱由校覺得做的很不錯了。
之前他還想過做肥皂,後來發現做肥皂沒那麽簡單,草木灰裏確實含有堿,可做出來的肥皂黑乎乎的。
在沒有辦法大規模得到純堿之前,做肥皂沒啥前途,更不用說普通百姓可以用皂角,胰子。
至於說香水,這個東西,他也不知道要怎麽做。
能做出平板玻璃,已經是萬幸了。
若是能夠大規模推廣開來,還是能賺不少錢的。
主要還是國庫收入太少,他得用內帑的錢補貼,否則內帑這一千多萬兩,幾十年也花不完。
“陛下,地瓜烤好了。”
就在朱由校思考著如何多賺錢的時候,魏朝的聲音響起。
“放在那裏吧,朕想一個人靜靜。”
朱由校擺了擺手,便讓魏朝出去了。
地瓜這種東西,其實不能多吃,吃過了反胃,他也是偶爾才想著吃一下。
天下的百姓,可是有不少人以此為主食。
這該死的小冰河期,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得到七八十年之後才會徹底的結束,估計自己是活不到那個時候了。
魏朝輕聲退了出去,他還以為朱由校在為奢崇明的叛亂煩心。
自從白蓮教起義之後,他一再吩咐宮裏伺候的人,要小心,不可以驚擾了朱由校。
朝堂百官都以為徐光啟此次迴京,會有什麽大動作。
畢竟之前他就為南京教案辯解過,眼下興起教案的沈紘也在內閣。
都想看看這兩位大佬之間的鬥法,可是沒想到,徐光啟進京幾天了,每天點卯之後,便去忙碌編纂字典的事情。
這讓一群吃瓜群眾表示不解,也讓一直都在警惕他的沈紘,也放下了心來。
徐光啟什麽人,他自然是知道的,毫不誇張的說,他就是那些傳教士的最大依仗。
沈紘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對付他,隻是一來,他進獻瑞薯、玉米有功,被萬曆皇帝派去陝西擔任巡撫,負責推廣高產作物,聖眷正濃,他那時候不想觸這個眉頭。
萬曆過世之後,沈紘升入內閣,原本還想著機會來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還沒有到達京城,光宗過世,朱由校便繼位了。
新的皇帝是徐光啟的弟子,這下更不好搞了,畢竟士林中流傳著朱由校尊師重道的美談。
對於老師都稱x先生,當然也有兩個例外,就是孫承宗和徐光啟,這兩位朱由校可是稱唿是師傅的。
兩人一個在東北擔任薊遼總督,一個在陝西負責安穩當地。
兩邊的事情好轉之後,朱由校第一時間便把他們升入內閣。
他們和朱由校的關係,不是沈紘可以比的。
至於說信教之事,大明也沒有規定,官員不能信教。
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會出手的,否則打虎不成,傷到自己,這樣的事情他可不願意做。
要說沈紘和徐光啟之間,並沒有什麽私人恩怨。
他就是看不慣那些洋人,張口上帝,閉口耶和華。
再加上身為虔誠的佛教徒,他更看不慣那些文人和洋人來往。
儒釋道三家,乃是千百年來中國的傳統信仰,你一個讀四書五經的跑去信上帝,還不尊孔孟,算是怎麽迴事?
更不用說,這些人還介紹西方的技術。
西方蠻夷,一些奇技淫巧有什麽可介紹的。
這就是雙方理念上的不同。
徐光啟也知道,自己才入內閣最好還是低調一些,倒不是說爬了沈紘。
主要還是不想起了衝突,讓朱由校難做。
既然皇帝召自己進京,要自己負責字典的編纂。
那就先做好這個,同文館的事情,可以稍稍延後,起碼也得收到那些朋友的迴信之後,再上奏此事。
當然也有一些吃瓜群眾覺得,雙方這都是在憋大招呢。
畢竟眼下白蓮教才被平定,奢崇明又造反,皇帝忙的焦頭爛額,這個時候他們爭起來,不是給自己找頭疼麽。
他們不知道的是,朱由校還真的沒有焦頭爛額。
雖然不管是白蓮教,還是奢崇明,都不在他的預料之中。
畢竟一個曆史上是明年爆發的起義,另外一個則是因為四川空虛,導致的叛亂。
可曆史上這兩場叛亂都被平定了,在朱由校看來,隻要把女真給打趴下,其他的事情都不足為懼。
沒有女真人,就算是農民起義鬧起來,也能平定。
畢竟曆史上滅亡大明的並不是女真,而是農民軍。
若是沒有李自成等農民軍,女真人想要入主中原,可沒有那麽容易。
看著紙上自己畫出來的東西,朱由校揉成了一團,放在了一邊。
之前畫畫一些機構圖很行,畢竟就是尺規作圖,可要畫這種實物,那是真的沒有基礎。
既然靠自己不行,那隻有等待錦衣衛那邊有沒有好消息傳來。
說起來那個駱思恭做的還不錯,上次召見他迴去之後,便寫了一個如何在國外建立情報機構的章程,看著他四十萬兩的預算,朱由校大手一揮給他批了五十萬兩。
隻要能夠辦好這件事情,區區五十萬兩也不算什麽。
不過白蓮教起義之後,朱由校將駱思恭召進宮中訓斥了一番,錦衣衛是天子耳目,近在咫尺的山東有這麽多白蓮教徒,錦衣衛居然不知道,簡直就是失職。
讓他好好地利用這五十萬兩,擴大錦衣衛的規模。
這個時代沒有後世的監控、電腦網絡之類的東西,想要獲取有用的情報隻能靠人,這也是朱由校為什麽要給他這麽多銀子,讓錦衣衛自己擁有一部分財權的原因。
這些日子,朱由校花出去了不少銀子,要不是有平板玻璃可以源源不斷的給他輸血,還有點頂不住。
現在天氣已經很冷了,西山煤場那邊也開始賣煤。
要不是顧忌自己的名聲,朱由校都想讓山東那些白蓮教徒,到西山來給他挖煤,煤炭的成本也會大大的降低。
當然現在也不錯,除了直接燒煤的爐子之外,朱由校今年還讓人弄出了蜂窩煤。
蜂窩煤雖然取暖效果不如直接燒煤的爐子,可家庭使用比煤炭要節省許多,也更適合一些衙門使用,不管是燒熱水,還是熱飯菜都很不錯。
單單爐子這一項,每年就為宮裏節省了不少的木炭錢。
現在宮裏的開源節流,朱由校覺得做的很不錯了。
之前他還想過做肥皂,後來發現做肥皂沒那麽簡單,草木灰裏確實含有堿,可做出來的肥皂黑乎乎的。
在沒有辦法大規模得到純堿之前,做肥皂沒啥前途,更不用說普通百姓可以用皂角,胰子。
至於說香水,這個東西,他也不知道要怎麽做。
能做出平板玻璃,已經是萬幸了。
若是能夠大規模推廣開來,還是能賺不少錢的。
主要還是國庫收入太少,他得用內帑的錢補貼,否則內帑這一千多萬兩,幾十年也花不完。
“陛下,地瓜烤好了。”
就在朱由校思考著如何多賺錢的時候,魏朝的聲音響起。
“放在那裏吧,朕想一個人靜靜。”
朱由校擺了擺手,便讓魏朝出去了。
地瓜這種東西,其實不能多吃,吃過了反胃,他也是偶爾才想著吃一下。
天下的百姓,可是有不少人以此為主食。
這該死的小冰河期,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得到七八十年之後才會徹底的結束,估計自己是活不到那個時候了。
魏朝輕聲退了出去,他還以為朱由校在為奢崇明的叛亂煩心。
自從白蓮教起義之後,他一再吩咐宮裏伺候的人,要小心,不可以驚擾了朱由校。
朝堂百官都以為徐光啟此次迴京,會有什麽大動作。
畢竟之前他就為南京教案辯解過,眼下興起教案的沈紘也在內閣。
都想看看這兩位大佬之間的鬥法,可是沒想到,徐光啟進京幾天了,每天點卯之後,便去忙碌編纂字典的事情。
這讓一群吃瓜群眾表示不解,也讓一直都在警惕他的沈紘,也放下了心來。
徐光啟什麽人,他自然是知道的,毫不誇張的說,他就是那些傳教士的最大依仗。
沈紘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對付他,隻是一來,他進獻瑞薯、玉米有功,被萬曆皇帝派去陝西擔任巡撫,負責推廣高產作物,聖眷正濃,他那時候不想觸這個眉頭。
萬曆過世之後,沈紘升入內閣,原本還想著機會來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還沒有到達京城,光宗過世,朱由校便繼位了。
新的皇帝是徐光啟的弟子,這下更不好搞了,畢竟士林中流傳著朱由校尊師重道的美談。
對於老師都稱x先生,當然也有兩個例外,就是孫承宗和徐光啟,這兩位朱由校可是稱唿是師傅的。
兩人一個在東北擔任薊遼總督,一個在陝西負責安穩當地。
兩邊的事情好轉之後,朱由校第一時間便把他們升入內閣。
他們和朱由校的關係,不是沈紘可以比的。
至於說信教之事,大明也沒有規定,官員不能信教。
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會出手的,否則打虎不成,傷到自己,這樣的事情他可不願意做。
要說沈紘和徐光啟之間,並沒有什麽私人恩怨。
他就是看不慣那些洋人,張口上帝,閉口耶和華。
再加上身為虔誠的佛教徒,他更看不慣那些文人和洋人來往。
儒釋道三家,乃是千百年來中國的傳統信仰,你一個讀四書五經的跑去信上帝,還不尊孔孟,算是怎麽迴事?
更不用說,這些人還介紹西方的技術。
西方蠻夷,一些奇技淫巧有什麽可介紹的。
這就是雙方理念上的不同。
徐光啟也知道,自己才入內閣最好還是低調一些,倒不是說爬了沈紘。
主要還是不想起了衝突,讓朱由校難做。
既然皇帝召自己進京,要自己負責字典的編纂。
那就先做好這個,同文館的事情,可以稍稍延後,起碼也得收到那些朋友的迴信之後,再上奏此事。
當然也有一些吃瓜群眾覺得,雙方這都是在憋大招呢。
畢竟眼下白蓮教才被平定,奢崇明又造反,皇帝忙的焦頭爛額,這個時候他們爭起來,不是給自己找頭疼麽。
他們不知道的是,朱由校還真的沒有焦頭爛額。
雖然不管是白蓮教,還是奢崇明,都不在他的預料之中。
畢竟一個曆史上是明年爆發的起義,另外一個則是因為四川空虛,導致的叛亂。
可曆史上這兩場叛亂都被平定了,在朱由校看來,隻要把女真給打趴下,其他的事情都不足為懼。
沒有女真人,就算是農民起義鬧起來,也能平定。
畢竟曆史上滅亡大明的並不是女真,而是農民軍。
若是沒有李自成等農民軍,女真人想要入主中原,可沒有那麽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