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同文館構想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漢語拚音是陛下提及,編纂字典也是陛下率先提出,可如今功勞都算在了臣的頭上,臣無以為報,臣受之有愧。”
徐光啟麵露慚愧之色。
“徐師傅不必如此,朕是皇帝不需要這些虛名,況且一旦字典編纂完成,千百年後,世人也會知道,這是天啟年間,徐光啟編纂。”
“徐師傅隻需要盡心盡力,便是對朕最好的報答。”
朱由校笑著說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將天啟字典編纂完善,成為日後之人編纂字典的典範!”
徐光啟向朱由校保證道。
“徐師傅能這麽想再好不過,若是天下文武百官都能像徐師傅這般實心用事,朕就不用想這麽多了。”
“徐師傅需要什麽人,隻管跟朕提。”
“另外此次編纂字典所有花費,朕都會從內帑撥出銀兩,保證字典可以順利的編纂完成。”
朱由校感慨了一句,接著又給出了一個保證。
“多謝陛下!”
徐光啟躬身說道。
兩人又聊了一會,朱由校請徐光啟留下嚐嚐禦膳房的飯菜,吃過了午飯,才讓他離開。
徐光啟從皇宮離開,便直接迴了自己府中。
才換好衣服來到書房,下人稟告,龍華民求見。
徐光啟讓下人請龍華民進來。
“親愛的保祿(徐光啟教名),今天你可是見到了尊敬的皇帝陛下?”
龍華民有些著急的問道。
自從萬曆四十四年南京教案,到今年已經是五年的時間,他都一直待在徐光啟的府中。
日夜盼望著徐光啟能迴來,幫他們解決傳教的問題。
“我的確是見到了皇帝陛下,隻是你知道的,我總不能一迴京便提出讓你們重新傳教的事情。”
“尤其是最近朝廷才剛剛剿滅了白蓮教的起義,我們中國有句話叫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就像當年利瑪竇常說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況且您應該也知道,當初一直建議驅逐你們的沈紘現在也在內閣任職,我才迴京,不能樹立太多的政敵。”
徐光啟對於龍華民也隻是礙於一個教民,對於一個教區會長的尊重而已,對於他本身的行事風格,他一直都不認同。
“保祿,你知道的,我們天主教宣傳的愛與和平,並不是白蓮教這種成天想著造反的宗教。”
“實際上,這些日子我也了解一些白蓮教,他們是脫胎於佛教的異端,遠不如佛教那般平和。”
“當然我讚成你的話,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可是你也知道,我六十多歲了,我不想自己去世之後,沒辦法向利瑪竇交代。”
龍華民稍稍辯解了一番,接著打起了感情牌。
“您知道的,我們的皇帝陛下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從我與他接觸的一段時間來看,他並沒有那些精神寄托。或者說,他現在一心就想著讓我們國家變得富強,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當然這次進宮,也不是一點好消息都沒有,因為你的幫助,弗朗機答應賣給我們國家造船的木頭,讓陛下十分高興。”
“他準備創建一個同文館,專門翻譯你們西方的書籍,您精通漢語和拉丁文,我覺得您可以自己試著寫書,介紹西方的風土人情。”
“之前傳教之所以屢屢出現問題,就是雙方互相了解太少,尤其是我大明的一些官員對西方了解太少。”
“有了這個同文館,可以讓你們有個介紹西方的機會,所以我希望你能幫我聯係一些教友來北京幫我。”
徐光啟先說了壞消息,接著再告訴他好消息。
“真的麽,那真是太好了,我這就給他們寫信。”
一聽這話,龍華民眼睛一亮。
一開始接手中國教區,他做了許多激進的事情。
這五年的時間,他也思考了許多,不得不承認當年利瑪竇做的是正確的。
現在有了這麽好的一個機會,他當然不願意放棄。
“那真是太感謝你了,以後我會在陛下麵前陳述你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我相信陛下會對傳教士得印象發生改變的。”
見龍華民上套,徐光啟高興的說道。
“一切都拜托你了,我現在希望就是我們的傳教能夠正常,否則我真的沒法麵對利瑪竇。”
龍華民並不傻,可是由於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現在隻能是徐光啟說什麽,他相信什麽。
更何況,在他的印象中,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很難打交道的。
哪怕這個皇帝是個今年才十七歲的少年,可他顯然是一個十分有主見的人。
龍華民在中國這麽多年,曆史書也是看了不少,像朱由校這般登基才一年的時間,就做了這麽多事情的皇帝真的是不常見。
且不說龍華民迴到自己的住處寫信去了,徐光啟也拿出了信紙開始寫信。
有些朋友,因為南京教案脫離這個圈子,這些人龍華民是練習不到的,隻能他親自來寫信。
好在有朱由校的支持,徐光啟覺得將自己人叫到北京並不是一件難事。
再說朱由校,徐光啟走了之後,他也在想戰船的事情。
通過和徐光啟的談話,讓他也進行了反思。
看來他有點把那些傳教士想的太好了,徐光啟說的沒錯,他們會教授大明一些東西。
不過這些東西必須是對他們的利益沒有什麽衝突,比如火炮、火繩槍。
大明是一個傳統的大陸型強國,對海洋一直都不怎麽重視。
這也導致了,哪怕是火炮技術還算不錯,可大明的水師最好的戰船才是裝備了八門火炮,這種在西方人看來已經淘汰的戰船。
畢竟不管是西班牙還是葡萄牙,亦或者是荷蘭人。
他們的核心利益就在海上,因此他們樂於見到,大明花費大量的金錢在建造八門火炮這種戰船上。
不過若是知道大明要建造幾十門火炮的大型戰船,估計這些木材不會向大明出售。
畢竟大明的體量在那裏說著,整個歐洲的國家加在一起人口可能都沒有大明多。
一旦大明有了殖民的心思,會有大量的移民前往新大陸。
這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他們顯然不願意見到這些。
西方的戰艦到底是如何建造的呢,朱由校開始迴想自己後世的記憶,看看能不能想到一些什麽有用的東西來。
徐光啟麵露慚愧之色。
“徐師傅不必如此,朕是皇帝不需要這些虛名,況且一旦字典編纂完成,千百年後,世人也會知道,這是天啟年間,徐光啟編纂。”
“徐師傅隻需要盡心盡力,便是對朕最好的報答。”
朱由校笑著說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將天啟字典編纂完善,成為日後之人編纂字典的典範!”
徐光啟向朱由校保證道。
“徐師傅能這麽想再好不過,若是天下文武百官都能像徐師傅這般實心用事,朕就不用想這麽多了。”
“徐師傅需要什麽人,隻管跟朕提。”
“另外此次編纂字典所有花費,朕都會從內帑撥出銀兩,保證字典可以順利的編纂完成。”
朱由校感慨了一句,接著又給出了一個保證。
“多謝陛下!”
徐光啟躬身說道。
兩人又聊了一會,朱由校請徐光啟留下嚐嚐禦膳房的飯菜,吃過了午飯,才讓他離開。
徐光啟從皇宮離開,便直接迴了自己府中。
才換好衣服來到書房,下人稟告,龍華民求見。
徐光啟讓下人請龍華民進來。
“親愛的保祿(徐光啟教名),今天你可是見到了尊敬的皇帝陛下?”
龍華民有些著急的問道。
自從萬曆四十四年南京教案,到今年已經是五年的時間,他都一直待在徐光啟的府中。
日夜盼望著徐光啟能迴來,幫他們解決傳教的問題。
“我的確是見到了皇帝陛下,隻是你知道的,我總不能一迴京便提出讓你們重新傳教的事情。”
“尤其是最近朝廷才剛剛剿滅了白蓮教的起義,我們中國有句話叫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就像當年利瑪竇常說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況且您應該也知道,當初一直建議驅逐你們的沈紘現在也在內閣任職,我才迴京,不能樹立太多的政敵。”
徐光啟對於龍華民也隻是礙於一個教民,對於一個教區會長的尊重而已,對於他本身的行事風格,他一直都不認同。
“保祿,你知道的,我們天主教宣傳的愛與和平,並不是白蓮教這種成天想著造反的宗教。”
“實際上,這些日子我也了解一些白蓮教,他們是脫胎於佛教的異端,遠不如佛教那般平和。”
“當然我讚成你的話,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可是你也知道,我六十多歲了,我不想自己去世之後,沒辦法向利瑪竇交代。”
龍華民稍稍辯解了一番,接著打起了感情牌。
“您知道的,我們的皇帝陛下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從我與他接觸的一段時間來看,他並沒有那些精神寄托。或者說,他現在一心就想著讓我們國家變得富強,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當然這次進宮,也不是一點好消息都沒有,因為你的幫助,弗朗機答應賣給我們國家造船的木頭,讓陛下十分高興。”
“他準備創建一個同文館,專門翻譯你們西方的書籍,您精通漢語和拉丁文,我覺得您可以自己試著寫書,介紹西方的風土人情。”
“之前傳教之所以屢屢出現問題,就是雙方互相了解太少,尤其是我大明的一些官員對西方了解太少。”
“有了這個同文館,可以讓你們有個介紹西方的機會,所以我希望你能幫我聯係一些教友來北京幫我。”
徐光啟先說了壞消息,接著再告訴他好消息。
“真的麽,那真是太好了,我這就給他們寫信。”
一聽這話,龍華民眼睛一亮。
一開始接手中國教區,他做了許多激進的事情。
這五年的時間,他也思考了許多,不得不承認當年利瑪竇做的是正確的。
現在有了這麽好的一個機會,他當然不願意放棄。
“那真是太感謝你了,以後我會在陛下麵前陳述你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我相信陛下會對傳教士得印象發生改變的。”
見龍華民上套,徐光啟高興的說道。
“一切都拜托你了,我現在希望就是我們的傳教能夠正常,否則我真的沒法麵對利瑪竇。”
龍華民並不傻,可是由於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現在隻能是徐光啟說什麽,他相信什麽。
更何況,在他的印象中,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很難打交道的。
哪怕這個皇帝是個今年才十七歲的少年,可他顯然是一個十分有主見的人。
龍華民在中國這麽多年,曆史書也是看了不少,像朱由校這般登基才一年的時間,就做了這麽多事情的皇帝真的是不常見。
且不說龍華民迴到自己的住處寫信去了,徐光啟也拿出了信紙開始寫信。
有些朋友,因為南京教案脫離這個圈子,這些人龍華民是練習不到的,隻能他親自來寫信。
好在有朱由校的支持,徐光啟覺得將自己人叫到北京並不是一件難事。
再說朱由校,徐光啟走了之後,他也在想戰船的事情。
通過和徐光啟的談話,讓他也進行了反思。
看來他有點把那些傳教士想的太好了,徐光啟說的沒錯,他們會教授大明一些東西。
不過這些東西必須是對他們的利益沒有什麽衝突,比如火炮、火繩槍。
大明是一個傳統的大陸型強國,對海洋一直都不怎麽重視。
這也導致了,哪怕是火炮技術還算不錯,可大明的水師最好的戰船才是裝備了八門火炮,這種在西方人看來已經淘汰的戰船。
畢竟不管是西班牙還是葡萄牙,亦或者是荷蘭人。
他們的核心利益就在海上,因此他們樂於見到,大明花費大量的金錢在建造八門火炮這種戰船上。
不過若是知道大明要建造幾十門火炮的大型戰船,估計這些木材不會向大明出售。
畢竟大明的體量在那裏說著,整個歐洲的國家加在一起人口可能都沒有大明多。
一旦大明有了殖民的心思,會有大量的移民前往新大陸。
這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他們顯然不願意見到這些。
西方的戰艦到底是如何建造的呢,朱由校開始迴想自己後世的記憶,看看能不能想到一些什麽有用的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