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廷議(下)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下麵進行第三項總督的設置,陛下的意思是全國設置直隸總督、浙直總督、山西總督、陝西總督、遼寧總督、西南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閩贛總督以及河道總督、漕運總督,一共十個總督。
直隸總督下轄直隸、山東、河南三地。浙直總督下轄南直隸、浙江。山西總督既是原來的宣大總督、陝西總督是原來的三邊總督,遼寧總督管轄遼寧以及山海關到宣大的長城防線,西南總督下轄雲南、貴州、四川、烏斯藏都司,兩廣總督下轄廣東、廣西,湖廣總督下轄湖廣(今天的湖南、湖北)、閩贛總督下轄福建、江西以及歸屬福建管轄的台灣府。”
“這隻是陛下草擬的總督區劃分,各位大人請表態吧!”
王安這次起身說了朱由校關於各總督區的劃分。
“總督設置最早源於正統末至景泰初,除於謙、王驥先後以兵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總督京師、南京軍務外,地方亦多派總督。”
“這些總督因事而設,事畢即撤。自成化五年兩廣再設總督後,其職始專,近於定製,但終非地方正式軍政長官。”
“不過總督各地都有,對於總督的設置,本官是讚成的,陛下關於總督區的劃分,一時之間本官也思索周全,是否請示陛下,可以先議總督的設置,過幾日再議總督區的劃分。”
葉向高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他讚成設置總督,可總督區怎麽劃分,還得再商量。
“請各位大人稍等。”
王安點了點頭,立刻讓人去請旨。
此時的朱由校在養心殿,當然不是他一個人,還有皇後張嫣。
聽到小太監請示的事情,朱由校說道:“就以首輔大人所言吧。”
小太監走了之後,張嫣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既然陛下有要事,要不臣妾以後再學?”
“無妨,百官廷議一些事情,按照慣例,朕也不能直接參加,等他們議完之後,給朕一個結果就好。”
“剛才咱們講到了一元一次方程,咱們繼續。”
朱由校笑了笑,然後繼續講起了算術。
後世人都覺得古代的皇帝一言九鼎,說什麽是什麽。
理論上是這樣,可實際上根本不是。
就像朱由校之前發布處罰那幾個言官的聖旨,內閣覺得不合適,可以封駁。
封駁的意思是,我們覺得不合適,這道聖旨不能發出去,還請陛下再考慮。
明朝官員的任命,也不是皇帝說是誰,就是誰。
按照明朝的慣例: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由廷推產生,侍郎以下及祭酒由吏部會同三品以上廷推,大常卿(正三品)以下部推,通參以下,吏部於弘政門會選。
詹事由內閣推選,各衙門由掌印推選,在外官員,隻有總督督巡撫廷推,布政使、按察司、道員等,三品以上官會舉。
理論上來說,皇帝也可以直接下聖旨任命官員,可是這樣的官員被文臣們看不起,很容易被禦史言官彈劾。
比如曆史上孫如遊就是朱由校執意讓他加入的內閣,後來被彈劾的不行,不得不辭官。
這種官員有個特定的稱唿,叫做傳奉官,大家之所以看不起這種官員,主要是覺得不能服眾。
更不用說一些傳奉官,就是討好皇帝得來的官職,很多時候皇帝利用聖旨封官斂財。
之前萬曆皇帝封給那些商人的散階,某種意義上也是傳奉官,隻不過他們也識趣,一般不往官員身邊湊,隻是為了給自家蓋房子、給祖宗修墳墓爭麵子。
朱由校關於總督區的劃分,也隻是自己的一個想法,具體合不合理,以後可以慢慢討論。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他更想撤銷南京的那個朝廷。
北方朝廷有什麽官職,南京也都有一套,這些官員拿著一樣的俸祿,要說冗官,這才是真正的冗官。
可這事討論起來,事關數百官員的前程,估計很難通過。
沒有了總督的劃分,總督的設置和品階一事,很容易也得到了通過。
各省設置都察院,這是增加官位,在場的諸位自然也是讚成的,要知道自古以來都是僧多粥少,誰也想多一些官位。
再說了,對於都察院這絕對是一件好事,這個時候反對,要是被都察院記恨上,可不是一件好事,因此也全部讚成得到了通過。
不過五城兵馬司並入錦衣衛的事情,激烈地討論了起來。
就和朱由校提出此事,內閣諸位大臣都不願意表態一樣,這些大臣也不想錦衣衛擴大。
大家都巴不得撤銷廠衛,誰願意他們擴大。
“諸位大人,這都中午了,還是還用膳吧。”
自從進了乾清宮,一直都沒有說過的鄒義,突然好心的提醒道。
一聽到鄒義說話,乾清宮一時之間靜了下來。
剛才討論的有點嗨,忘了這個東廠的頭子還在這裏呢。
錦衣衛可以歸東廠管的,這個特務頭子這個時候說話,該不會是有什麽想法吧?
“首輔大人,先用膳如何?”
王安笑著看向了葉向高。
“那就先用膳!”
葉向高點頭答應下來。
眾人麵前都有桌子,很快飯菜就被端了上來。
說實話,吵了好一會,大家都有些口幹,大早上起來上朝,這個時候也餓了。
可剛才鄒義突然說話,讓一些膽小的大臣飯吃的都不香了。
失算,真是失算啊,怎麽就忘了特務頭子還在呢。
仔細想想,錦衣衛原本就幹了不少五城兵馬司的活,其實讓五城兵馬司並入錦衣衛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就算不讓他們並入,錦衣衛就緝拿盜匪了?
不能夠啊!
錦衣衛奉旨辦事,隻要有聖旨,他們幹什麽都行。
為了這點小事,要是被錦衣衛給盯上,真的有些不值啊。
乾清宮裏,眾人吃著飯。
養心殿內,朱由校和張嫣已經吃完了飯。
朱由校便讓張嫣迴去了,他說想要午休一下。
實際上是等乾清宮傳來消息。
張嫣走了沒一會,就有一個太監跑來,把剛才的事情說了一遍。
“知道了,你迴去吧。”
朱由校笑著擺了擺手。
鄒義突然插嘴說話,就是朱由校吩咐的。
他知道,給錦衣衛擴編,這些文官們肯定不樂意,其實不光文官們不可以,估計武官、勳貴也不樂意。
全天下除了錦衣衛和皇帝,估計就沒有幾個人樂意。
可他還是讓鄒義在適當的時候,開口說話。
就是讓他警告這些人,你們說的什麽,我可都聽著呢。
不怕錦衣衛和東廠的,你們就反對試試。
直隸總督下轄直隸、山東、河南三地。浙直總督下轄南直隸、浙江。山西總督既是原來的宣大總督、陝西總督是原來的三邊總督,遼寧總督管轄遼寧以及山海關到宣大的長城防線,西南總督下轄雲南、貴州、四川、烏斯藏都司,兩廣總督下轄廣東、廣西,湖廣總督下轄湖廣(今天的湖南、湖北)、閩贛總督下轄福建、江西以及歸屬福建管轄的台灣府。”
“這隻是陛下草擬的總督區劃分,各位大人請表態吧!”
王安這次起身說了朱由校關於各總督區的劃分。
“總督設置最早源於正統末至景泰初,除於謙、王驥先後以兵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總督京師、南京軍務外,地方亦多派總督。”
“這些總督因事而設,事畢即撤。自成化五年兩廣再設總督後,其職始專,近於定製,但終非地方正式軍政長官。”
“不過總督各地都有,對於總督的設置,本官是讚成的,陛下關於總督區的劃分,一時之間本官也思索周全,是否請示陛下,可以先議總督的設置,過幾日再議總督區的劃分。”
葉向高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他讚成設置總督,可總督區怎麽劃分,還得再商量。
“請各位大人稍等。”
王安點了點頭,立刻讓人去請旨。
此時的朱由校在養心殿,當然不是他一個人,還有皇後張嫣。
聽到小太監請示的事情,朱由校說道:“就以首輔大人所言吧。”
小太監走了之後,張嫣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既然陛下有要事,要不臣妾以後再學?”
“無妨,百官廷議一些事情,按照慣例,朕也不能直接參加,等他們議完之後,給朕一個結果就好。”
“剛才咱們講到了一元一次方程,咱們繼續。”
朱由校笑了笑,然後繼續講起了算術。
後世人都覺得古代的皇帝一言九鼎,說什麽是什麽。
理論上是這樣,可實際上根本不是。
就像朱由校之前發布處罰那幾個言官的聖旨,內閣覺得不合適,可以封駁。
封駁的意思是,我們覺得不合適,這道聖旨不能發出去,還請陛下再考慮。
明朝官員的任命,也不是皇帝說是誰,就是誰。
按照明朝的慣例: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由廷推產生,侍郎以下及祭酒由吏部會同三品以上廷推,大常卿(正三品)以下部推,通參以下,吏部於弘政門會選。
詹事由內閣推選,各衙門由掌印推選,在外官員,隻有總督督巡撫廷推,布政使、按察司、道員等,三品以上官會舉。
理論上來說,皇帝也可以直接下聖旨任命官員,可是這樣的官員被文臣們看不起,很容易被禦史言官彈劾。
比如曆史上孫如遊就是朱由校執意讓他加入的內閣,後來被彈劾的不行,不得不辭官。
這種官員有個特定的稱唿,叫做傳奉官,大家之所以看不起這種官員,主要是覺得不能服眾。
更不用說一些傳奉官,就是討好皇帝得來的官職,很多時候皇帝利用聖旨封官斂財。
之前萬曆皇帝封給那些商人的散階,某種意義上也是傳奉官,隻不過他們也識趣,一般不往官員身邊湊,隻是為了給自家蓋房子、給祖宗修墳墓爭麵子。
朱由校關於總督區的劃分,也隻是自己的一個想法,具體合不合理,以後可以慢慢討論。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他更想撤銷南京的那個朝廷。
北方朝廷有什麽官職,南京也都有一套,這些官員拿著一樣的俸祿,要說冗官,這才是真正的冗官。
可這事討論起來,事關數百官員的前程,估計很難通過。
沒有了總督的劃分,總督的設置和品階一事,很容易也得到了通過。
各省設置都察院,這是增加官位,在場的諸位自然也是讚成的,要知道自古以來都是僧多粥少,誰也想多一些官位。
再說了,對於都察院這絕對是一件好事,這個時候反對,要是被都察院記恨上,可不是一件好事,因此也全部讚成得到了通過。
不過五城兵馬司並入錦衣衛的事情,激烈地討論了起來。
就和朱由校提出此事,內閣諸位大臣都不願意表態一樣,這些大臣也不想錦衣衛擴大。
大家都巴不得撤銷廠衛,誰願意他們擴大。
“諸位大人,這都中午了,還是還用膳吧。”
自從進了乾清宮,一直都沒有說過的鄒義,突然好心的提醒道。
一聽到鄒義說話,乾清宮一時之間靜了下來。
剛才討論的有點嗨,忘了這個東廠的頭子還在這裏呢。
錦衣衛可以歸東廠管的,這個特務頭子這個時候說話,該不會是有什麽想法吧?
“首輔大人,先用膳如何?”
王安笑著看向了葉向高。
“那就先用膳!”
葉向高點頭答應下來。
眾人麵前都有桌子,很快飯菜就被端了上來。
說實話,吵了好一會,大家都有些口幹,大早上起來上朝,這個時候也餓了。
可剛才鄒義突然說話,讓一些膽小的大臣飯吃的都不香了。
失算,真是失算啊,怎麽就忘了特務頭子還在呢。
仔細想想,錦衣衛原本就幹了不少五城兵馬司的活,其實讓五城兵馬司並入錦衣衛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就算不讓他們並入,錦衣衛就緝拿盜匪了?
不能夠啊!
錦衣衛奉旨辦事,隻要有聖旨,他們幹什麽都行。
為了這點小事,要是被錦衣衛給盯上,真的有些不值啊。
乾清宮裏,眾人吃著飯。
養心殿內,朱由校和張嫣已經吃完了飯。
朱由校便讓張嫣迴去了,他說想要午休一下。
實際上是等乾清宮傳來消息。
張嫣走了沒一會,就有一個太監跑來,把剛才的事情說了一遍。
“知道了,你迴去吧。”
朱由校笑著擺了擺手。
鄒義突然插嘴說話,就是朱由校吩咐的。
他知道,給錦衣衛擴編,這些文官們肯定不樂意,其實不光文官們不可以,估計武官、勳貴也不樂意。
全天下除了錦衣衛和皇帝,估計就沒有幾個人樂意。
可他還是讓鄒義在適當的時候,開口說話。
就是讓他警告這些人,你們說的什麽,我可都聽著呢。
不怕錦衣衛和東廠的,你們就反對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