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廷議(上)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此之外,就是關於都察院。”
“現在都察院雖然也有各道禦史,可是除了巡按地方的禦史,一般人在中央任職。”
“朕想在改革後的各省,設立省都察院,負責各地官員的政務監督、風聞上奏,根據每個省府的數量,甚至府級巡按禦史,每年一輪換。如此地方上大小事務,都能上奏朝廷。”
“不知,你們以為如何?”
朱由校又說出了自己另外一個想法。
“陛下的想法很好,可這是不是與巡按禦史有所重疊?”
韓爌起身問道。
“這並不重疊,之前巡按禦史,巡按區域太大,難免有所疏忽,而且大多負責巡查刑名,倒是與按察司功能有所重疊。”
“按照朕的想法,巡按禦史負責一府的事務,如此倒是輕鬆不少。”
“況且,此次土地清查、人口清查,若是沒有禦史監督,隻怕地方上不會盡職盡責。”
朱由校笑了笑,以土地清查的名義反駁了迴去。
“此事臣以為也應該廷議才是。”
劉一燝起身說道。
“可以,另外就是五城兵馬司。”
“五城兵馬司負責京師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等事,責任重大。可兵馬司指揮不過是正六品的官銜,京師重地王公貴胄雲集,六品以上京官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他們官職太小,誰都不願意得罪。”
“朕聽說,錦衣衛每年光是協助梳理街道、溝渠,就出動幾十次,這實在有些不像話。”
“朕曾想過給他們也提升品階,可即便是品階提升上來,麵對那些勳貴也是無能為力。”
“因此,朕有個想法,那就是錦衣衛再設置一個鎮撫司,將五城兵馬司並入錦衣衛,如此一來,他們就是天子親軍,不管是巡捕盜賊,還是做其他工作,都順暢很多。”
“你們以為如何?”
朱由校又提出了另外一件事情。
一聽朱由校給錦衣衛增加鎮撫司,幾人都沉默了。
雖說這些年,因為萬曆皇帝不理朝政,錦衣衛也很少活躍,可這個部門是幹什麽,大家心裏都清楚。
文官們恨不得撤銷錦衣衛和東廠,可他們知道這不可能,現在好不容易錦衣衛淡出視線,他們不願意錦衣衛再壯大。
可要說不同意,朱由校說的也有道理,五城兵馬司純粹是得罪人的活。
“臣以為此事也應該廷議。”
都不說話是不可能的,最後隻能是首輔葉向高站了出來。
“既然如此,這幾件事情便一起廷議,朕就不參加了,讓司禮監派人參加吧,他們隻是記錄廷議內容,不參與討論。”
朱由校點頭答應,隨即又補充道。
“臣等遵旨!”
司禮監參與廷議,是正常的事情,他們沒有什麽意見。
六月十五日,朔朝。
一道聖旨震驚了文武百官,內閣大學士品階提升為從一品,各省設置巡撫,官銜為正二品,兩到三個省設置總督,為從一品,每個省設置省都察院,五城兵馬司並入錦衣衛。
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都禦史、六科給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禦史等,今日乾清宮廷議此事!
退朝之後,這些被點到名的人,全都前往乾清宮。
除了他們之外,司禮監幾個太監也都到位。
“奉陛下旨意,今日廷議內閣大學士品階提升,各省設置巡撫、都察院,設置總督,以及五城兵馬司並入錦衣衛的事宜,陛下讓我主持,各位大人都沒有什麽意見吧?”
王安環視了一下眾人,開口問道。
“沒有意見。”
眾人齊聲說道。
“既然如此,各位請坐,咱們先議第一項,內閣大學士的品階提升,此事牽扯內閣,因此諸位閣老都迴避了,諸位請表態吧!”
王安給眾人做了請的手勢,然後便坐了下去。
“本官是吏部尚書,那就由本官說吧。”
“眾所周知,內閣大學士在成祖之時隻是正五品。”
“後來隨著內閣地位的上升,內閣大學士的品階沒有提升,不過進入內閣者大多加各部尚書銜,加封少保、少師等從一品的官銜。”
“如今內閣各位大學士,已經是實際上的百官之首,我以為將內閣大學士提升為從一品並無不妥,如此一來朝廷也無須給各位大學士加銜。”
今年已經七十五歲的吏部尚書周嘉謨站了起來,緩緩開口說道。
“本官也讚成,與其加銜不如直接提升品階,如此也名正言順。”
戶部尚書畢自嚴起身表示讚成。
“畢大人所言極是,名不正言不順,本官也讚成!”
禮部尚書孫慎行起身表示讚成。
“本官也讚成!”
工部尚書王佐跟著起身。
“本官讚成!”
“本官讚成!”
“本官讚成!”
就像周嘉謨說的,內閣大學士們就是百官之首,現在也都是從一品,現在朱由校隻不過是確定內閣大學士就是從一品,這沒有什麽好反對的。
真要是反對,得罪了內閣的諸位大臣,一點意義都沒有。
“既然諸位大人都讚成,那此事便通過。”
“請內閣諸位大人進來吧。”
王安起身說了結果,然後讓人把等在偏殿的內閣大學士們請進來。
內閣品階之事已經確定,他們自然無須再避嫌,其他的事情他們當然得參加。
“下麵進行第二項,便是各布政司設置一個巡撫,各位大人請表態吧。”
王安接著說起了第二項議題。
“諸位都知道,我大明不像前朝,沒有行省。不過我們平時也都習慣說兩京一十三省。”
“陛下的意思是,各布政司設置行省,以巡撫為各省最高長官,巡撫設立原本是臨時的職位,如今已經形成慣例,各地都有巡撫。”
“本官以為,確立巡撫為各省最高長官,便於管理各省的事物,將慣例的官職變為常設的官職而已。”
“因此本官讚成!”
葉向高起身,表示了讚成。
“本官也讚成!”
次輔何宗彥起身表示讚成。
“本官讚成!”
韓爌起身。
接著內閣幾位大學士全都起身表示讚成。
這種事情,和之前內閣大學生提升品階差不多,都是把慣例變成常設,自然也是讚成聲一片。
第二項議題就這麽也通過了。
接下來就是第三項,總督的設置。
“現在都察院雖然也有各道禦史,可是除了巡按地方的禦史,一般人在中央任職。”
“朕想在改革後的各省,設立省都察院,負責各地官員的政務監督、風聞上奏,根據每個省府的數量,甚至府級巡按禦史,每年一輪換。如此地方上大小事務,都能上奏朝廷。”
“不知,你們以為如何?”
朱由校又說出了自己另外一個想法。
“陛下的想法很好,可這是不是與巡按禦史有所重疊?”
韓爌起身問道。
“這並不重疊,之前巡按禦史,巡按區域太大,難免有所疏忽,而且大多負責巡查刑名,倒是與按察司功能有所重疊。”
“按照朕的想法,巡按禦史負責一府的事務,如此倒是輕鬆不少。”
“況且,此次土地清查、人口清查,若是沒有禦史監督,隻怕地方上不會盡職盡責。”
朱由校笑了笑,以土地清查的名義反駁了迴去。
“此事臣以為也應該廷議才是。”
劉一燝起身說道。
“可以,另外就是五城兵馬司。”
“五城兵馬司負責京師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等事,責任重大。可兵馬司指揮不過是正六品的官銜,京師重地王公貴胄雲集,六品以上京官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他們官職太小,誰都不願意得罪。”
“朕聽說,錦衣衛每年光是協助梳理街道、溝渠,就出動幾十次,這實在有些不像話。”
“朕曾想過給他們也提升品階,可即便是品階提升上來,麵對那些勳貴也是無能為力。”
“因此,朕有個想法,那就是錦衣衛再設置一個鎮撫司,將五城兵馬司並入錦衣衛,如此一來,他們就是天子親軍,不管是巡捕盜賊,還是做其他工作,都順暢很多。”
“你們以為如何?”
朱由校又提出了另外一件事情。
一聽朱由校給錦衣衛增加鎮撫司,幾人都沉默了。
雖說這些年,因為萬曆皇帝不理朝政,錦衣衛也很少活躍,可這個部門是幹什麽,大家心裏都清楚。
文官們恨不得撤銷錦衣衛和東廠,可他們知道這不可能,現在好不容易錦衣衛淡出視線,他們不願意錦衣衛再壯大。
可要說不同意,朱由校說的也有道理,五城兵馬司純粹是得罪人的活。
“臣以為此事也應該廷議。”
都不說話是不可能的,最後隻能是首輔葉向高站了出來。
“既然如此,這幾件事情便一起廷議,朕就不參加了,讓司禮監派人參加吧,他們隻是記錄廷議內容,不參與討論。”
朱由校點頭答應,隨即又補充道。
“臣等遵旨!”
司禮監參與廷議,是正常的事情,他們沒有什麽意見。
六月十五日,朔朝。
一道聖旨震驚了文武百官,內閣大學士品階提升為從一品,各省設置巡撫,官銜為正二品,兩到三個省設置總督,為從一品,每個省設置省都察院,五城兵馬司並入錦衣衛。
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都禦史、六科給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禦史等,今日乾清宮廷議此事!
退朝之後,這些被點到名的人,全都前往乾清宮。
除了他們之外,司禮監幾個太監也都到位。
“奉陛下旨意,今日廷議內閣大學士品階提升,各省設置巡撫、都察院,設置總督,以及五城兵馬司並入錦衣衛的事宜,陛下讓我主持,各位大人都沒有什麽意見吧?”
王安環視了一下眾人,開口問道。
“沒有意見。”
眾人齊聲說道。
“既然如此,各位請坐,咱們先議第一項,內閣大學士的品階提升,此事牽扯內閣,因此諸位閣老都迴避了,諸位請表態吧!”
王安給眾人做了請的手勢,然後便坐了下去。
“本官是吏部尚書,那就由本官說吧。”
“眾所周知,內閣大學士在成祖之時隻是正五品。”
“後來隨著內閣地位的上升,內閣大學士的品階沒有提升,不過進入內閣者大多加各部尚書銜,加封少保、少師等從一品的官銜。”
“如今內閣各位大學士,已經是實際上的百官之首,我以為將內閣大學士提升為從一品並無不妥,如此一來朝廷也無須給各位大學士加銜。”
今年已經七十五歲的吏部尚書周嘉謨站了起來,緩緩開口說道。
“本官也讚成,與其加銜不如直接提升品階,如此也名正言順。”
戶部尚書畢自嚴起身表示讚成。
“畢大人所言極是,名不正言不順,本官也讚成!”
禮部尚書孫慎行起身表示讚成。
“本官也讚成!”
工部尚書王佐跟著起身。
“本官讚成!”
“本官讚成!”
“本官讚成!”
就像周嘉謨說的,內閣大學士們就是百官之首,現在也都是從一品,現在朱由校隻不過是確定內閣大學士就是從一品,這沒有什麽好反對的。
真要是反對,得罪了內閣的諸位大臣,一點意義都沒有。
“既然諸位大人都讚成,那此事便通過。”
“請內閣諸位大人進來吧。”
王安起身說了結果,然後讓人把等在偏殿的內閣大學士們請進來。
內閣品階之事已經確定,他們自然無須再避嫌,其他的事情他們當然得參加。
“下麵進行第二項,便是各布政司設置一個巡撫,各位大人請表態吧。”
王安接著說起了第二項議題。
“諸位都知道,我大明不像前朝,沒有行省。不過我們平時也都習慣說兩京一十三省。”
“陛下的意思是,各布政司設置行省,以巡撫為各省最高長官,巡撫設立原本是臨時的職位,如今已經形成慣例,各地都有巡撫。”
“本官以為,確立巡撫為各省最高長官,便於管理各省的事物,將慣例的官職變為常設的官職而已。”
“因此本官讚成!”
葉向高起身,表示了讚成。
“本官也讚成!”
次輔何宗彥起身表示讚成。
“本官讚成!”
韓爌起身。
接著內閣幾位大學士全都起身表示讚成。
這種事情,和之前內閣大學生提升品階差不多,都是把慣例變成常設,自然也是讚成聲一片。
第二項議題就這麽也通過了。
接下來就是第三項,總督的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