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臣明白了,陛下以為科學是根基,技術是枝幹。”


    孫承宗這下終於明白了。


    “孫師傅說的沒錯,不管是科學還是技術都很重要。”


    “上古時期,刀耕火種、鑽木取火,連銅器、鐵器都沒有,那時候世間人口也不多。”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能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多,人口也越來越多。”


    “可一方土地能夠養育的人口,是有上限的。”


    “從古至今,大多王朝撐不過三百年,便是我們天朝的國土,三百年繁衍到了極限,一番戰亂之後,大量的人口死於戰亂。”


    “王朝安定,百姓繁衍生息,兩百餘年之後再次到達極限,如此循環往複。”


    “不過瑞薯、玉米、土豆的到來,使得同樣的土地,生產的糧食增加,會讓這個周期延長。”


    “不過能夠延長的時間也是有限的,除非我們能繼續提高糧食的畝產,或者找到產量更高的作物。”


    “這些都沒有那麽容易,除此之外就隻有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開疆拓土。”


    “朕之所以對泰西之事感興趣,便是因為他們彈丸小國,可以通過大航海,發展一片數倍與大明的領土。”


    “若是那些領土,皆為我大明所有,莫說是萬萬人,便是十萬萬人,我們也無須擔心。”


    “即便是日後大明不在了,全世界到處都是我漢家兒女,也算是造福後世了。”


    “除此之外,朕也不想百年之後,見到我天朝曆代君王之時,他們詢問,西域安在?東北安在?朕無言以對。”


    朱由校從科學技術,談到了開疆拓土。


    “臣願為陛下雄心壯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孫傳庭聽到西域、東北,也不由的有些激動,當即站起身來,躬身行了一禮。


    “孫師傅快請坐,想要實現這些,最主要的就是銀子。”


    “就像朕剛才所言,上古之時,百姓吃飽穿暖尚且不易,自然也不會繳納什麽賦稅,供養軍隊。”


    “後來部落之間,爭端不斷,那也是全民皆兵。”


    “隨著技術的進步,他們發現若是有人專門當兵,便可以保護自己,他們願意拿出一部分糧食,讓這些人專門當兵。”


    “我們現在要做的也是推動技術的進步。”


    “朕這些日子閑來無事,讓禦用監做了個小玩意。”


    “魏朝,去把那個小玩意拿過來!”


    朱由校又對魏朝說道。


    “奴婢遵旨!”


    魏朝當然知道,朱由校說的小玩意是什麽,當下便走了出去。


    不一會,他提著一個盒子走了出來。


    接著他將盒子裏的東西掏了出來。


    這是一套銅製品,是朱由校讓禦用監的工匠們的做的一個小型蒸汽機模型。


    “這是朕登基之前,看到宮人燒水,水開之後水壺上的壺蓋被熱氣頂開,一直苦思冥想,做出來的一個小玩意。”


    “點燃蠟燭,讓孫師傅看看效果。”


    朱由校將蒸汽機當成了自己的發明。


    隨著魏朝點燃了蠟燭,沒過一會的功夫,小水桶裏的水便被燒開了。


    同時活塞開始運動,連接活塞的輪子開始轉動。


    “這!”


    看到這一幕,孫承宗不由的站了起來。


    “這隻是一個小玩意,可若是有人一直研究這個小玩意,將它做的更大,比如大上幾十倍、上百倍,是不是可以用在船上,如此便不需要風帆,船隻也可以動起來。”


    “也可以用在紡織機上,如此便不需要人來轉動紡織機,可以生產出更多的布匹。”


    “可以用在磨坊上,用來磨麵。”


    “甚至可以用在大型的馬車上,不需要馬匹,車輛便可以自動行走。”


    “僅僅是這麽一個小輪子的轉動,便可以用在很多的地方。”


    朱由校看著那轉動的輪子,向孫承宗展示著蒸汽機的應用。


    “陛下說的不錯,可這個小玩意能不能實際地運用,還得試過之後才能知道。”


    “此外,以陛下的身份最好不要讓別人知道這些。”


    孫承宗點了點頭,隨即又規勸道。


    “朕當然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小玩意,朕也送到了陝西一份,讓徐師傅研究一下。”


    朱由校笑了笑,表示自己明白。


    徐光啟是現在大明十分精通西學的人,他的很多朋友也都是如此。


    朱由校這兩年,將他的一些朋友也送到了陝西做官。


    至於能做成什麽樣子,就看徐光啟的了。


    當然,朱由校也再三告訴徐光啟,讓他告訴那些人,很多東西必須保密,尤其是對於洋人。


    為此,他甚至派了一些錦衣衛的人到西安,做好保密的工作。


    好在雖然信教,可徐光啟等人骨子裏還是文人士大夫,這些日子倒也沒發現什麽特別的地方。


    “臣突然發現,像子先這樣,在地方上能做很多的事情。”


    孫承宗聽得出來,朱由校對徐光啟的重視,有些羨慕的說道。


    “他是處江湖之遠,可以做一些朕想做,但是不能做的事情,孫師傅居廟堂之高,可以幫朕把握住大的方向。”


    “眼下內閣雖然大部分也都是朕的授課恩師,不過朕真正信得過的人隻有孫師傅一人,很多話也隻能跟您一個人講。”


    “眼下葉向高等人入朝,方從哲致仕,齊楚浙黨勢力必定衰弱,東林黨會崛起。”


    “孫師傅是文壇領袖,葉向高也不是熱衷黨爭之人,有你們從中周旋,朕也能放心不少。”


    “昨日見了葉向高,他向朕提了幾個建議,不要獨斷專行,要虛心納諫、善待言官,這些朕都答應他了。”


    “眼下這些禦史也都在藩王所在的地方重新丈量土地,朕清閑了不少。”


    “隻怕等到他們迴來,又會互相攻訐。”


    “因此朕想,等他們迴來,就在全國範圍內清查黃冊,丈量土地,查明戶籍人口。”


    “朕總不能當個糊塗皇帝,連自己治下的百姓多少,土地幾何都不知道。”


    朱由校笑了笑,說了孫承宗和徐光啟的不同作用,同時又說了接下來的工作安排。


    “陛下放心,這些事情朝堂之上不會有人阻止。”


    “不過地方上,難免會陽奉陰違。”


    孫承宗明白朱由校的意思,事先告訴他這些,就是想詢問他是否可行,他給出了肯定的答複。


    “這是自然,不過事情總是要一點點的做,去年朝廷一年的賦稅達到了兩千六百萬兩,朕希望通過嚴查私鹽、增加鹽引,清查黃冊、丈量土地,今年賦稅能達到三千萬兩。”


    “隻有達到這個數字,朕才能慢慢的發展水師。”


    地方上有貓膩,朱由校當然明白,這也是難免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炒麥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炒麥片並收藏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