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朝鮮送來的情報,你們看一下。”


    將內閣、兵部、五軍都督府的人,召集到了乾清宮,朱由校讓魏朝把信給幾人傳閱。


    “這是薊遼總督孫承宗,寫的信,你們也看一下。”


    朱由校又讓魏朝把信給幾人。


    “這仗是打,還是不打。打的話,要如何打!”


    朱由校等了一會,見他們看完了朝鮮傳來的情報和孫承宗的信,開口問道。


    “若是朝鮮所言不虛,如今建奴對朝鮮強行索貢,已經讓朝鮮天怒人怨。”


    “孫總督在信中所言,如今遼東十四萬將士,信心十足,況且武器、糧草都十分充足。”


    “以老臣之見,這一仗可以打,也必須打。”


    “前番老臣的圍魏救趙之計,不但沒能救了朝鮮,反而讓我大明損失慘重。”


    “承蒙神宗、陛下不棄,讓老臣戴罪立功,每每想起此事,老臣一直都後悔,當初沒有支持陛下。”


    “如今有此良機,正可以讓我大明一雪前恥,也能告慰神宗陛下在天之靈。”


    方從哲起身,言辭懇切地說道。


    “臣也讚成打這一仗,前番一戰,我大明輕敵在先,兵分三路,結果被老奴各個擊破,若是能兵合一處,斷然不至於如此慘敗。”


    “況且若是置朝鮮於不顧,很可能讓建奴變本加厲,甚至朝鮮也會對我大明離心離德。”


    “長此以往,建奴成了朝鮮的宗主,有了朝鮮的支持,建奴的發展更加難以預料。”


    “甚至建奴有可能,直接吞並朝鮮,到那個時候,朝廷再去攻打,隻怕是更加困難。”


    “現在朝鮮自願配合,雖然朝鮮人打仗不怎麽行,可我大明可以派遣一部分部隊協助,拿下會寧城,堵住建奴的退路。”


    “一旦建奴戰敗,無法逃往朝鮮,我們也能甕中捉鱉。”


    兵部尚書黃嘉善,也跟著表示讚同。


    “臣也讚成攻打建奴,自從萬曆四十五年陛下巡視京營,如今三年,京營訓練從未落下。”


    “臣建議可以從京營抽調三萬人支援遼東,配合朝鮮五萬人,一共十八萬大軍,呈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攻滅建奴!”


    總理京營戎政的陳良弼,也表示支持攻打女真。


    “你們呢,都是什麽意見?”


    朱由校沒想到這三位居然都支持打女真,轉而問向其他人。


    “陛下明鑒,遼東之地如今朝廷每年投入四百餘萬兩白銀,如今有此良機,正可以剿滅建奴。”


    “一來揚我大明國威,二來也能減輕朝廷負擔。”


    韓爌從財政的角度,也闡述了攻打女真的必要性。


    “臣也讚成!”


    其餘眾人紛紛表示讚成。


    “既然如此,那就派人給朝鮮傳信,朕同意攻打女真。”


    “不過兵貴神速,京營三萬人從天津衛乘船,不必前往遼東,直奔朝鮮,拿下會寧!”


    朱由校其實也傾向於攻打女真,之前女真人拿下會寧,他就一直擔心。


    女真人的短板就是火器,朝鮮之前雖然說隻是互市通商。


    可朱由校知道,以努爾哈赤的性格,絕對不可能打下半個朝鮮,隻是為了通商。


    朝鮮的工匠肯定被他們掠走不少,女真人研製火器時間還短,若是再給他們幾年的時間發育,到時候女真人有了火炮,對大明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就算他們研製火器不順利,可攻打大明不順利,他們除了打蒙古就是打朝鮮。


    蒙古人雖然不複當年成吉思汗時候的勇武,可各個是騎兵,草原是他們的主場。


    女真人很容易被放風箏。


    如此一來,他們隻能再對朝鮮下手,缺少糧食、鐵器的女真人有可能像黃嘉善說的那樣,占據整個朝鮮。


    到那個時候,想要再打女真就不容易了,朝鮮雖然國力不如大明,可也有城池保護。


    八旗兵可不是朝鮮那種軟柿子,真把朝鮮人訓練出來,光是攻城就費勁。


    更不用說,拿下朝鮮,女真人也可以發展水師。


    一旦有了水師,他們可以從漫長的海岸線對大明發起攻擊。


    到那個時候,就永無寧日了。


    其實一開始他也擔心,兩年前的那場大敗,會不會對前線將士士氣打擊太大。


    不過孫承宗在信中說了遼東現在的情況,經過兩年的訓練,遼東士兵如今已經擺脫了當初戰敗的陰影。


    新式火炮還有燧發槍的應用,也加強了他們的信心。


    如今遼東十四萬人,四萬人裝配了燧發槍,一些老舊的鎧甲、兵器都得到了替換,遼東如今存儲了可供一年使用的糧食。


    和蒙古人的互市,也補充了足夠的馬匹。


    總而言之一句話,如今是兵強馬壯,武備充足。


    基於孫承宗在曆史上的名望,以及這幾年接觸下來,朱由校對他的了解,朱由校選擇相信他。


    現在大家都支持打女真,朱由校便順水推舟答應下來。


    “陛下,不知此次派往朝鮮的經營由何人領兵?”


    黃嘉善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聽到這話,眾人都有些沉默,畢竟剛才朱由校說了兵貴神速,如此一來,應該是京城的官員領兵最為合適。


    可兵部這幾個人,誰適合帶兵呢?


    要說黃嘉善倒是挺合適,可他老人家今年七十一了,萬曆四十三年他就告老還鄉了。


    可由於遼東大敗,朱翊鈞沒辦法,又把當時六十九歲的老人家請了迴來。


    自從朱由校登基,他就屢次上奏請求告老還鄉,被朱由校再三挽留。


    總不能讓七十一歲的老人家再上戰場吧。


    “如若陛下信任,臣願意領兵前往朝鮮!”


    就在這個時候,在場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的一個人開口說話了。


    仔細一看,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英國公張維賢。


    “陛下不可,英國公乃勳貴之首,排名第一位的輔政大臣,怎能輕易的上戰場。”


    方從哲一聽連忙表示了反對。


    “陛下,首輔大人所言極是,臣願意領兵前往朝鮮。”


    朱純臣開口說道。


    “臣也願前往!”


    徐希也跟著出列說道。


    “兩位國公,率兵絕非小事,不可以意氣用事。”


    韓爌不知道這些勳貴吃了什麽藥,還以為他們是想在新皇帝麵前表現一下自己,於是乎開口勸道。


    “韓大人,出兵作戰當然不可以意氣用事,我這也是為國分憂。”


    朱純臣聽他這麽說,有點不樂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炒麥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炒麥片並收藏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