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苦一苦朝鮮人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怎麽糧食又不夠了?”
努爾哈赤聽到皇太極的匯報,一臉的疑惑。
“朝鮮進貢的糧食比去年少了一些,去年天氣太冷,糧食減產三成以上。”
皇太極將朝鮮方麵的說法,說了出來。
“他們糧食減產和咱們有什麽關係,總不能因為他們糧食減產,也少給咱們糧食吧。”
莽古爾泰一臉不滿的說道。
“三哥,話不能這麽說,朝鮮人原本就對咱們不滿,若是咱們逼迫的太緊可不是什麽好事。”
“朝鮮從南方運糧食到咱們的會寧,這一路上已經出現劫糧食的人了。”
“你想想看,若是他們都吃不上飯,到明年哪還有那麽多人給咱們種糧食。”
“咱們遼東和朝鮮差不多,冬天都很冷,一年隻能種一季糧食,遠不如明人南方一年可以種兩季。”
“前兩年咱們攻打朝鮮,寬甸六堡被明人奪取,之前投靠咱們的漢人,基本又被他們搶了迴去。”
“現在他們在長城上,安裝了大量的火炮,想要再打明人隻怕是不容易了。”
皇太極有些感慨地說道。
“誰說不是呢,不光是明人,就連葉赫部那些狗東西城上也安裝了不少的大炮,老八,咱們的火炮到底造的怎麽樣了?”
莽古爾泰一聽火炮二字,就覺得頭疼,便詢問起了火炮的情況。
“朝鮮人的火炮打的太近,遠不如明人的火炮打的遠,咱們若是用這樣的火炮去攻打明人的城池,隻怕是咱們打不到他們,他們能打到咱們。”
“再說咱們遼東本來就缺少銅,即便是火炮的射程能達到明人的水平,數量上肯定也不如他們。”
皇太極苦笑著搖了搖頭。
“那咱們怎麽辦,總不能一直這麽著吧。”
以前的女真人過慣了漁獵的日子,倒也不覺得有什麽,後來歸順大明之後,通過互市,也開始吃一些糧食,這都兩百來年了。
早就形成了習慣,讓他們再過迴漁獵的生活可沒有那麽容易。
更不用說,現在女真人還養著一支六萬來人的軍隊,即便這兩年六萬來人輪流當差,一個幾十萬人的部落,供養三萬多不是生產的人,還都是強壯勞動力,著實有些吃力。
“不要管朝鮮人怎麽想,先保證他們把糧食給咱們供應上,若是辦不到,那就再打一次。到那時候,直接占了朝鮮!”
努爾哈赤對於這幾年軍事上沒什麽進展,也頗為不滿,可明朝人城高炮遠,他們的確不好打,眼下隻能指望朝鮮人。
“大汗說的對,朝鮮人那麽多,餓死一些也沒什麽,總比餓死咱們滿人強!”
阿敏立刻跟著說道。
“派人告訴朝鮮,臘月初八之前必須把糧食送來,否則我八旗子弟自己去取!”
努爾哈赤殺氣騰騰地說道。
見他們都這麽說,皇太極無奈隻得照辦。
實際上按照皇太極的想法,滿人稍微忍忍,能過去就過去了,對朝鮮人要實行懷柔政策。
這樣再過些年,可以找個借口把朝鮮給滅了,占據整個朝鮮,再慢慢的造船和明人一樣搞海貿。
到那個時候,進,可以多造火器,攻打大明。
退,可以讓大明承認自己的藩屬的地位,等到大明有變,便可以揮師南下。
皇太極也讀了不少的漢人的書,他發現漢人王朝基本上都撐不過300年,算算日子,眼下大明已經過去了250年。
大明內部的問題很嚴重,到時候有個天災人禍,就會內亂。
可現在他不敢忤逆努爾哈赤,畢竟他的位置並不穩固,且不說二哥代善雖然沒有被封為太子,可卻是年紀最大的兒子。
自己這位父親身體還不錯,現在又十分寵愛阿巴亥,對於阿巴亥的兩個孩子,多爾袞和多鐸也很習慣。
若是他再活個十年八年,多爾袞就成年了,到那個時候汗位傳給誰還不好說。
小不忍則亂大謀,眼下還是苦一苦朝鮮的百姓的。
女真人的使者到了漢城,按照努爾哈赤的吩咐,下達了最後的通牒。
李琿簡直要氣瘋了,這女真人欺人太甚。
為了給努爾哈赤上貢,他增加了國內的賦稅,現在已經很多百姓不滿了。
今年糧食歉收,不少地方都出現餓死人的情況,若是按照他們說的,再上貢十萬石糧食,隻怕是朝鮮真的要亂起來。
無奈之下,他隻有詢問朝臣的意見。
“大王,臣以為此事應該告訴大明,大明身為朝鮮的宗主國,上次圍魏救趙失敗,這次總不能還不管吧。”
“距離上次戰敗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臣聽說大明在遼東屯兵十四萬,建奴不過區區六萬人。”
“隻要天朝願意出兵,我們朝鮮也發兵十萬,一共進攻建奴,即便是不能全部殲滅他們,起碼奪迴咱們的會寧,殺傷建奴的青壯。”
一個大臣上奏道。
“大王,臣以為不能把希望都寄托於大明,之前大明與建奴兩戰損失六萬多人,這兩年一直龜縮不出,怕是不敢與女真人戰鬥。”
“臣建議,向女真人說明情況,讓他們寬限些日子,再從大明商人那裏購買一些糧食。”
另外一個大臣立刻表示反對。
一時之間,雙方又吵了起來。
李琿聽得隻覺得腦殼疼。
“這樣,咱們向大明求援,同時調集軍隊、籌集糧草,此外向派人向女真請求寬限。若是大明答應,咱們這些軍隊便協助大明行動,若是大明不同意,籌集的糧草也能充當一部分互市的物資。”
看著雙方互不相讓,李琿隻得采取了折中的意見。
於是乎,李琿一邊向大明和女真派人說明情況,一邊召集軍隊、籌集糧草。
李琿派人三百裏加急,送信到沈陽。
孫承宗得到了消息,覺得機會來了,當即命人六百裏加急送信到北京,同時開始調兵遣將。
努爾哈赤接到了朝鮮申請晚幾天交付物資的請求,在皇太極的勸說下,同意先交付5萬石,另外5萬石年前必須全部送到。
朝鮮使者千恩萬謝地離開了。
對此努爾哈赤十分高興,認為朝鮮人就是軟骨頭,不威脅威脅他們,他們是不會老老實實上貢的。
另外一邊的北京城,朱由校接到了孫承宗送來的信件。
努爾哈赤聽到皇太極的匯報,一臉的疑惑。
“朝鮮進貢的糧食比去年少了一些,去年天氣太冷,糧食減產三成以上。”
皇太極將朝鮮方麵的說法,說了出來。
“他們糧食減產和咱們有什麽關係,總不能因為他們糧食減產,也少給咱們糧食吧。”
莽古爾泰一臉不滿的說道。
“三哥,話不能這麽說,朝鮮人原本就對咱們不滿,若是咱們逼迫的太緊可不是什麽好事。”
“朝鮮從南方運糧食到咱們的會寧,這一路上已經出現劫糧食的人了。”
“你想想看,若是他們都吃不上飯,到明年哪還有那麽多人給咱們種糧食。”
“咱們遼東和朝鮮差不多,冬天都很冷,一年隻能種一季糧食,遠不如明人南方一年可以種兩季。”
“前兩年咱們攻打朝鮮,寬甸六堡被明人奪取,之前投靠咱們的漢人,基本又被他們搶了迴去。”
“現在他們在長城上,安裝了大量的火炮,想要再打明人隻怕是不容易了。”
皇太極有些感慨地說道。
“誰說不是呢,不光是明人,就連葉赫部那些狗東西城上也安裝了不少的大炮,老八,咱們的火炮到底造的怎麽樣了?”
莽古爾泰一聽火炮二字,就覺得頭疼,便詢問起了火炮的情況。
“朝鮮人的火炮打的太近,遠不如明人的火炮打的遠,咱們若是用這樣的火炮去攻打明人的城池,隻怕是咱們打不到他們,他們能打到咱們。”
“再說咱們遼東本來就缺少銅,即便是火炮的射程能達到明人的水平,數量上肯定也不如他們。”
皇太極苦笑著搖了搖頭。
“那咱們怎麽辦,總不能一直這麽著吧。”
以前的女真人過慣了漁獵的日子,倒也不覺得有什麽,後來歸順大明之後,通過互市,也開始吃一些糧食,這都兩百來年了。
早就形成了習慣,讓他們再過迴漁獵的生活可沒有那麽容易。
更不用說,現在女真人還養著一支六萬來人的軍隊,即便這兩年六萬來人輪流當差,一個幾十萬人的部落,供養三萬多不是生產的人,還都是強壯勞動力,著實有些吃力。
“不要管朝鮮人怎麽想,先保證他們把糧食給咱們供應上,若是辦不到,那就再打一次。到那時候,直接占了朝鮮!”
努爾哈赤對於這幾年軍事上沒什麽進展,也頗為不滿,可明朝人城高炮遠,他們的確不好打,眼下隻能指望朝鮮人。
“大汗說的對,朝鮮人那麽多,餓死一些也沒什麽,總比餓死咱們滿人強!”
阿敏立刻跟著說道。
“派人告訴朝鮮,臘月初八之前必須把糧食送來,否則我八旗子弟自己去取!”
努爾哈赤殺氣騰騰地說道。
見他們都這麽說,皇太極無奈隻得照辦。
實際上按照皇太極的想法,滿人稍微忍忍,能過去就過去了,對朝鮮人要實行懷柔政策。
這樣再過些年,可以找個借口把朝鮮給滅了,占據整個朝鮮,再慢慢的造船和明人一樣搞海貿。
到那個時候,進,可以多造火器,攻打大明。
退,可以讓大明承認自己的藩屬的地位,等到大明有變,便可以揮師南下。
皇太極也讀了不少的漢人的書,他發現漢人王朝基本上都撐不過300年,算算日子,眼下大明已經過去了250年。
大明內部的問題很嚴重,到時候有個天災人禍,就會內亂。
可現在他不敢忤逆努爾哈赤,畢竟他的位置並不穩固,且不說二哥代善雖然沒有被封為太子,可卻是年紀最大的兒子。
自己這位父親身體還不錯,現在又十分寵愛阿巴亥,對於阿巴亥的兩個孩子,多爾袞和多鐸也很習慣。
若是他再活個十年八年,多爾袞就成年了,到那個時候汗位傳給誰還不好說。
小不忍則亂大謀,眼下還是苦一苦朝鮮的百姓的。
女真人的使者到了漢城,按照努爾哈赤的吩咐,下達了最後的通牒。
李琿簡直要氣瘋了,這女真人欺人太甚。
為了給努爾哈赤上貢,他增加了國內的賦稅,現在已經很多百姓不滿了。
今年糧食歉收,不少地方都出現餓死人的情況,若是按照他們說的,再上貢十萬石糧食,隻怕是朝鮮真的要亂起來。
無奈之下,他隻有詢問朝臣的意見。
“大王,臣以為此事應該告訴大明,大明身為朝鮮的宗主國,上次圍魏救趙失敗,這次總不能還不管吧。”
“距離上次戰敗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臣聽說大明在遼東屯兵十四萬,建奴不過區區六萬人。”
“隻要天朝願意出兵,我們朝鮮也發兵十萬,一共進攻建奴,即便是不能全部殲滅他們,起碼奪迴咱們的會寧,殺傷建奴的青壯。”
一個大臣上奏道。
“大王,臣以為不能把希望都寄托於大明,之前大明與建奴兩戰損失六萬多人,這兩年一直龜縮不出,怕是不敢與女真人戰鬥。”
“臣建議,向女真人說明情況,讓他們寬限些日子,再從大明商人那裏購買一些糧食。”
另外一個大臣立刻表示反對。
一時之間,雙方又吵了起來。
李琿聽得隻覺得腦殼疼。
“這樣,咱們向大明求援,同時調集軍隊、籌集糧草,此外向派人向女真請求寬限。若是大明答應,咱們這些軍隊便協助大明行動,若是大明不同意,籌集的糧草也能充當一部分互市的物資。”
看著雙方互不相讓,李琿隻得采取了折中的意見。
於是乎,李琿一邊向大明和女真派人說明情況,一邊召集軍隊、籌集糧草。
李琿派人三百裏加急,送信到沈陽。
孫承宗得到了消息,覺得機會來了,當即命人六百裏加急送信到北京,同時開始調兵遣將。
努爾哈赤接到了朝鮮申請晚幾天交付物資的請求,在皇太極的勸說下,同意先交付5萬石,另外5萬石年前必須全部送到。
朝鮮使者千恩萬謝地離開了。
對此努爾哈赤十分高興,認為朝鮮人就是軟骨頭,不威脅威脅他們,他們是不會老老實實上貢的。
另外一邊的北京城,朱由校接到了孫承宗送來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