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有心無力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禦史之外,朝廷在全國各地都有衛所,也可以賦予武將一些奏報當地地方情況的權利,這樣地方上的情況也能及時的傳遞到皇帝耳中。”
“若是雙方的奏報不一,可以命上官核查。這樣一來除非互相勾結,否則可以最大限度的了解地方上的實情。”
“如此一來不管是地方官員、還是衛所的武將,亦或者派駐地方的禦史,還有皇帝身邊的太監,都不敢輕易的說謊。”
“如此一來,皇帝耳目聰明,自然也不怕被蒙蔽。”
朱由校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說了出來。
當然有的想法,他並沒有說,比如將錦衣衛派遣到各地,甚至讓東廠的番子也送到地方。
“殿下能夠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就好,至於您的那些措施,有些是可行的,有些還值得商榷。”
孫承宗真想給自己一嘴巴,要是大臣們知道是自己開了個頭,讓皇太孫起了讓各地衛所可以上奏的想法,怕不是要得罪天下士林。
他也很想知道,皇太孫的腦瓜子到底是怎麽長得,自己本意是讓他得到啟發,身邊的太監們不可信。
結果這下倒好,明顯皇太孫想的要更多,兼聽則明不假,可不是這麽兼聽的,退休致仕的大臣、地方官員、衛所將官、派駐禦史,這一下子皇帝就有了四個消息來源。
更不用說,皇帝還有派駐到一些地方的太監,以及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出現的錦衣衛,這下可真的兼聽則明了。
不過一旁站著的洪承疇倒是有點激動,皇太孫說的有道理啊,要真是那麽幹的話,地方官員做事就不敢肆無忌憚了!
洪承疇算是寒門子弟,雖然老爹是個秀才、爺爺是個貢生,可是爺爺二十多歲考試途中就死了,老爹也去世的早。
他的母親做豆幹賣,供他上學,因為天資聰慧備受器重,去年中舉人,今年中進士,若是按周歲算不過是二十三歲。
在這個年代絕對能令人驚羨不已,雖然比起當年12歲中秀才、15歲中舉人的張居正差了一點,可張居正也就比他早兩年中的進士。
“很多政策一開始都是好的,隻不過後來慢慢的沒能真正的執行下來。因此一條政策想要真正一直執行下去,在設計之初,就得把執行的人往最壞的方麵考慮,然後根據有可能出現的弊病,製定出相應的監督措施。”
“不管是預備倉還是衛所製,乃至朝廷的戶籍製度,都是如此。你們都是文臣,想要做官需要十年寒窗苦讀,從秀才到舉人,再到進士。”
“那些衛所的將領呢,我覺得也需要給他們設定一個考核機製,合格的才能上任。”
朱由校沒有管孫承宗怎麽想,繼續說了自己的看法。
“殿下所言甚是,隻是此事實行起來也沒那麽簡單。”
聽到朱由校說武將的晉升,孫承宗連連點頭。
“沒什麽簡單不簡單的,文有科舉,武不是也有麽,按照科舉的流程給武舉來一遍,規定要考的教材,即便以後不是名將,起碼也能是個合格的將領。”
“不說這些了,孫師傅繼續講三國吧。”
這種事情說多了,朱由校也覺得煩,他現在腦子裏有很多想法,可他隻是個皇太孫,手裏一點權利都沒有,想再多也沒有用。
別說他了,他的老爹太子也沒有什麽權利,甚至可能受到的重視還不如他。
孫承宗看出了朱由校的意猶未盡,也明白他現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心中暗歎一口氣,繼續開始講三國。
一上午的課講完,朱由校照例留他們吃飯。
洪承疇伴讀一上午,幾乎就沒有說過話。
可通過這一上午,他也能看出來,皇太孫雖然年幼,可心智卻非常成熟。
他從小也被人稱為天才,不過在皇太孫這個年紀,因為交不起學費,正輟學在家幫母親麥豆幹。
別說自己像皇太孫這個年紀,即便是現在,對於兩人的對話,有些他也不是太了解。
他知道,這是出身的緣故,他以前都在苦讀經書,努力科考。
孫承宗當官這麽些年,肯定是研究政務,況且身在詹事府的他,是有可能進入內閣的。
不過皇太孫的表現,還是讓洪承疇驚訝,以他現在的年紀有些事情都相不那麽周全,十二歲的皇太孫卻考慮的比他多的多,說起來皇太孫去年才出閣。
不過一切都來得及,自己今年才二十四歲,隻比皇太孫大了十二歲,時間是站在自己這邊的。
雖然庶吉士不入流,伴讀也不入流,可他還是走在了自己這科,甚至上一科所有人的前麵。
隻要自己不犯錯,隻要自己跟著皇太孫走,光宗耀祖、光耀門楣都不算什麽,甚至自己有可能成為大明首輔!
第一次,洪承疇有了這樣的想法,這一刻他激動萬分!
洪承疇不知道的是,他在想著皇太孫,皇太孫也在想著他。
“你們覺得這個洪承疇怎麽樣?”
洪承疇走了之後,朱由校便問向了站在左右的二魏。
“迴殿下,此人一直沉默不語,奴婢覺得他是個沉穩的人,有幾次他都張了張嘴想要說話,顯然也是個想法的人呢。”
魏忠賢雖然是第一次見洪承疇,洪承疇雖然也沒怎麽說過話,可是他還是從一些細節看出了一些東西。
“奴婢也是如此認為,不過奴婢覺得此人有些見識,隻不過不知道能力如何,若是假以時日好好鍛煉,或許會是一個能臣。”
魏朝就不一樣了,他雖然也是第一次見洪承疇,可當初他跟著朱由校全程閱卷,甚至洪承疇的名字,都是他告訴朱由校的。
從那個時候,他就對這個洪承疇上了心思。
“是啊,需要鍛煉,皇爺爺將此人安排給我做伴讀,便是讓他能接觸到一些朝廷高官才知道的東西。”
“過上幾年,將他外放出去,想必會有一番作為。”
朱由校點了點頭。
洪承疇在曆史上確實投降了,還很不受滿清待見。
不過此人的能力絕對是毋容置疑的,不過即便是名臣,也是一點點的曆練出來的。
他才二十四,不是十幾二十年後那個有能力當首輔的洪承疇,隻是一個才中了進士的官場萌新。
拔苗助長的事情朱由校不想幹,不過能提前催熟一下,倒也不錯。
“若是雙方的奏報不一,可以命上官核查。這樣一來除非互相勾結,否則可以最大限度的了解地方上的實情。”
“如此一來不管是地方官員、還是衛所的武將,亦或者派駐地方的禦史,還有皇帝身邊的太監,都不敢輕易的說謊。”
“如此一來,皇帝耳目聰明,自然也不怕被蒙蔽。”
朱由校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說了出來。
當然有的想法,他並沒有說,比如將錦衣衛派遣到各地,甚至讓東廠的番子也送到地方。
“殿下能夠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就好,至於您的那些措施,有些是可行的,有些還值得商榷。”
孫承宗真想給自己一嘴巴,要是大臣們知道是自己開了個頭,讓皇太孫起了讓各地衛所可以上奏的想法,怕不是要得罪天下士林。
他也很想知道,皇太孫的腦瓜子到底是怎麽長得,自己本意是讓他得到啟發,身邊的太監們不可信。
結果這下倒好,明顯皇太孫想的要更多,兼聽則明不假,可不是這麽兼聽的,退休致仕的大臣、地方官員、衛所將官、派駐禦史,這一下子皇帝就有了四個消息來源。
更不用說,皇帝還有派駐到一些地方的太監,以及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出現的錦衣衛,這下可真的兼聽則明了。
不過一旁站著的洪承疇倒是有點激動,皇太孫說的有道理啊,要真是那麽幹的話,地方官員做事就不敢肆無忌憚了!
洪承疇算是寒門子弟,雖然老爹是個秀才、爺爺是個貢生,可是爺爺二十多歲考試途中就死了,老爹也去世的早。
他的母親做豆幹賣,供他上學,因為天資聰慧備受器重,去年中舉人,今年中進士,若是按周歲算不過是二十三歲。
在這個年代絕對能令人驚羨不已,雖然比起當年12歲中秀才、15歲中舉人的張居正差了一點,可張居正也就比他早兩年中的進士。
“很多政策一開始都是好的,隻不過後來慢慢的沒能真正的執行下來。因此一條政策想要真正一直執行下去,在設計之初,就得把執行的人往最壞的方麵考慮,然後根據有可能出現的弊病,製定出相應的監督措施。”
“不管是預備倉還是衛所製,乃至朝廷的戶籍製度,都是如此。你們都是文臣,想要做官需要十年寒窗苦讀,從秀才到舉人,再到進士。”
“那些衛所的將領呢,我覺得也需要給他們設定一個考核機製,合格的才能上任。”
朱由校沒有管孫承宗怎麽想,繼續說了自己的看法。
“殿下所言甚是,隻是此事實行起來也沒那麽簡單。”
聽到朱由校說武將的晉升,孫承宗連連點頭。
“沒什麽簡單不簡單的,文有科舉,武不是也有麽,按照科舉的流程給武舉來一遍,規定要考的教材,即便以後不是名將,起碼也能是個合格的將領。”
“不說這些了,孫師傅繼續講三國吧。”
這種事情說多了,朱由校也覺得煩,他現在腦子裏有很多想法,可他隻是個皇太孫,手裏一點權利都沒有,想再多也沒有用。
別說他了,他的老爹太子也沒有什麽權利,甚至可能受到的重視還不如他。
孫承宗看出了朱由校的意猶未盡,也明白他現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心中暗歎一口氣,繼續開始講三國。
一上午的課講完,朱由校照例留他們吃飯。
洪承疇伴讀一上午,幾乎就沒有說過話。
可通過這一上午,他也能看出來,皇太孫雖然年幼,可心智卻非常成熟。
他從小也被人稱為天才,不過在皇太孫這個年紀,因為交不起學費,正輟學在家幫母親麥豆幹。
別說自己像皇太孫這個年紀,即便是現在,對於兩人的對話,有些他也不是太了解。
他知道,這是出身的緣故,他以前都在苦讀經書,努力科考。
孫承宗當官這麽些年,肯定是研究政務,況且身在詹事府的他,是有可能進入內閣的。
不過皇太孫的表現,還是讓洪承疇驚訝,以他現在的年紀有些事情都相不那麽周全,十二歲的皇太孫卻考慮的比他多的多,說起來皇太孫去年才出閣。
不過一切都來得及,自己今年才二十四歲,隻比皇太孫大了十二歲,時間是站在自己這邊的。
雖然庶吉士不入流,伴讀也不入流,可他還是走在了自己這科,甚至上一科所有人的前麵。
隻要自己不犯錯,隻要自己跟著皇太孫走,光宗耀祖、光耀門楣都不算什麽,甚至自己有可能成為大明首輔!
第一次,洪承疇有了這樣的想法,這一刻他激動萬分!
洪承疇不知道的是,他在想著皇太孫,皇太孫也在想著他。
“你們覺得這個洪承疇怎麽樣?”
洪承疇走了之後,朱由校便問向了站在左右的二魏。
“迴殿下,此人一直沉默不語,奴婢覺得他是個沉穩的人,有幾次他都張了張嘴想要說話,顯然也是個想法的人呢。”
魏忠賢雖然是第一次見洪承疇,洪承疇雖然也沒怎麽說過話,可是他還是從一些細節看出了一些東西。
“奴婢也是如此認為,不過奴婢覺得此人有些見識,隻不過不知道能力如何,若是假以時日好好鍛煉,或許會是一個能臣。”
魏朝就不一樣了,他雖然也是第一次見洪承疇,可當初他跟著朱由校全程閱卷,甚至洪承疇的名字,都是他告訴朱由校的。
從那個時候,他就對這個洪承疇上了心思。
“是啊,需要鍛煉,皇爺爺將此人安排給我做伴讀,便是讓他能接觸到一些朝廷高官才知道的東西。”
“過上幾年,將他外放出去,想必會有一番作為。”
朱由校點了點頭。
洪承疇在曆史上確實投降了,還很不受滿清待見。
不過此人的能力絕對是毋容置疑的,不過即便是名臣,也是一點點的曆練出來的。
他才二十四,不是十幾二十年後那個有能力當首輔的洪承疇,隻是一個才中了進士的官場萌新。
拔苗助長的事情朱由校不想幹,不過能提前催熟一下,倒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