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距離殿試也過去兩個月了,你看了那些卷子,當時也寫了不少的東西。”


    “朕當時沒有問你,現在兩個月過去了,你有沒有什麽想法?”


    朱翊鈞畫風一轉,問起了朱由校當初殿試閱卷的事情。


    “孫兒看了那些試卷,提出可行之策的不多,有一些建議廢除衛所製,全部改為募兵製。有一些要核實宗室的土地,給他們免稅的額度隻夠他們的俸祿,超出的部分就要正常納稅。”


    “這些在孫兒看來,都不足實行,前者牽扯太多,後者挑撥皇家恩情。倒是其中一個洪承疇的,建議朝廷可以多開幾個市舶司,增發船引,孫兒認為這是一個可行之策。”


    朱由校當然不會跟朱翊鈞交底,而是說起了在他看來朱翊鈞能接受的事情。


    “看來你這一年多的進學,確實還是有些用的。”


    “衛所製度,朕何嚐不想廢除,可牽一發動全身,隻能徐徐圖之,最好的辦法是慢慢的改革,一下子廢除用力太猛,容易傷及自身。”


    “至於宗室的事情,朕也著實頭疼,不過咱們這一脈本就是藩王之後的藩王繼承大統,若是對宗室下手,未免令人心寒。”


    “不過該敲打,還是要敲打的,遇到一些藩王不法的事情,就罰他們的俸祿,也算是聊勝於無吧。”


    “至於開放海禁,這個法子倒是不錯,不過朕要好好想想該如何去做。那個洪承疇還算有點見識,朕上午已經下旨讓他擔任你的伴讀。今日就到這裏吧,朕有些乏了。”


    朱翊鈞對朱由校的答複十分滿意,隨即對朱由校說道。


    “孫兒告退!”


    朱由校行了一禮,緩緩退了出去。


    “你覺得朕這個孫子怎麽樣?”


    朱翊鈞開口問道。


    “皇太孫殿下聰慧好學,人盡皆知,奴婢又豈敢妄言。”


    一直在一旁服侍的太監,恭敬的說道。


    “哼,讓你拍馬屁都不會,你去給詹事府送幾本書,帝鑒圖說、書經直解、百帝圖還有那本資治通鑒,一並送過去。”


    朱翊鈞輕哼一聲,隨即吩咐道。


    “奴婢遵旨!”


    那個太監聞聽此言微微一愣,隨即答應了下來。


    詹事府內


    “你們說,陛下讓司禮監把這些書送來,是什麽意思?”


    孫如遊等人收到了司禮監送來的書,便討論了起來。


    “這些書是張太嶽為帝師時編寫,教導陛下的書,陛下命人送這些書來,自然是要咱們以此教導皇太孫。”


    韓爌越發對孫如遊不滿意了,你這把歲數了,這種事情難道還看不出來,非要我們說出來。


    “張太嶽可是陛下治罪的人。”


    劉一燝倒是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


    “下官認同韓大人的說法,陛下當初治張太嶽的罪,是因其恃寵而驕、專權誤國,貪汙受賄,其中並沒有教導無方。陛下送這些書來,顯然還是認同張太嶽的學識。”


    徐光啟開口說道。


    “下官也認同韓徐兩位大人的說法,無須過度解讀。”


    孫承宗跟著說道。


    “既然如此,那咱們就用這幾本書教導皇太孫。”


    孫如遊當然明白萬曆皇帝的意思,隻是他也知道這位皇帝經常出爾反爾,此時讓大家討論,不過是不想背鍋而已。


    第二天,照常上課。


    朱由校赫然發現,這次不是孫承宗一個人來,還有一個二十多歲身材消瘦的年輕人。


    “這位是翰林院庶吉士洪承疇,也是陛下為殿下挑選的伴讀官。”


    二人見禮之後,孫承宗向朱由校介紹道。


    “伴讀?!”


    朱由校這才想起來,昨天自己那位皇爺爺說的不是侍讀,而是伴讀。


    這可是兩個意思,侍讀就是侍讀學士,正六品的官員,伴讀就和翰林院庶吉士一樣,沒有品階,在翰林院負責起草文書之類的工作。


    不過現在洪承疇這個皇太孫伴讀絕對是同科,甚至是很多官員都羨慕的人。


    隻要他不犯錯,陪著皇太孫讀書幾年,日後皇太孫登基,升遷速度絕對快的嚇的嚇人。


    “正是伴讀,以後他每天都來陪皇太孫殿下讀書。”


    孫承宗點了點頭,言語中也有些羨慕。


    “原來如此,孫師傅咱們今天講什麽?”


    朱由校點了點頭,接著問道。


    “今天講三國,不過臣不打算給殿下講三國誌,史書有些過於無趣,不如就講三國演義吧。”


    孫承宗昨天迴到之後,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張居正會被清算,思來想去就是當初教導皇帝陛下過於嚴苛。


    他自認為並不是一個嚴苛的人,加上皇太孫慧聰好學,也從未犯錯,他自然也沒有什麽冷言惡語。


    不過寓教於樂也不是一件壞事,與其將正史,還不如將演義,這樣故事更具有趣味性。


    三國演義開篇就是桃園三結義,劉關張如何打仗立功,打完了仗之後被封縣尉,因為不願意賄賂督郵,張飛得知打了督郵一頓,接著又寫漢靈帝如何信任張讓等十常侍,還將勸諫的忠臣下獄。


    “殿下看到這裏,有什麽感想沒有?”


    孫承宗突然停住了,開始詢問起了朱由校。


    一旁站著的魏朝、魏忠賢二人看向孫承宗的眼神都有些不對勁,這家夥明顯是意有所指啊。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漢靈帝隻聽身邊太監們的一麵之詞,冤枉了忠臣顯然是不對的。”


    “不過我也能理解漢靈帝,站在他的角度,十常侍是他接觸最多的人。在他看來,這些人與他更加親近,況且就像他說的那樣:封諝作亂,其事不明。十常侍中,豈無一二忠臣?”


    “不過,漢靈帝卻高估了人心,他沒有想過十常侍會聯合起來欺騙他。”


    “當然這個演義本身也有一些問題,經不起推敲。漢靈帝除非是個常年不上朝的,否則即便是奏折被隱匿,他上朝也能聽到群臣奏報。”


    “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漢靈帝的消息來源過於單一,都是大臣們的奏報、一旦被內侍隱瞞,他就得不到消息了。”


    “本朝太祖皇帝創建錦衣衛,就是為了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即便是地方官員有隱報、瞞報,也能派人下去好好調查。”


    “不過這一來一迴,總是需要時間,朝廷應該完善監督體係。比如,致仕五品以上官員,依然有權利向朝廷上奏。”


    “禦史言官雖然可以風聞奏事,可畢竟不在地方,應該讓禦史們常駐地方,這樣才能真正的風聞奏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炒麥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炒麥片並收藏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