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鹽商,有些認死理,不但進貨花完了錢,自己囤積的粗鹽根本賣不出去了,就算虧本賣三十文也沒人買了。畢竟現在洛陽做工的人,一天工資就有百文,拿出半日工資買一斤鹽,就夠全家吃一個月,誰還會貪便宜買那種又黑又苦的粗鹽呢。
有些眼光長遠的鹽商,及時調轉方向先把之前的劣質粗鹽傾銷到鎮裏,甚至下鄉去賣,便宜傾銷。
鹽商便去縣裏的鹽行爭取拿鎮裏的代理權。因為拿下了代理權,進貨就隻要四十到四十五文錢一斤了,中間就有了五文到十文的利差,雖然不能暴富,可一鎮的百姓吃鹽,累計起來也是一個可怕的數字。更多以前舍不得吃鹽的百姓,也敞開了吃,銷量比以前更大。
在這種薄利多銷的模式下,他們獲得了比往常更大的利潤,而且隻需要把精鹽運到鎮裏就行了,不需要自己前往鹽產地進貨。甚至隻要存一筆錢在鹽行作為預付款,便可委托龍門鏢局的夥計,到鹽行拿貨,還幫忙運到鎮裏,收費也實惠,互相促進生意。
在囤貨的兩個月裏,萊州的鹽田擴大了好幾倍,產量早已到了十萬斤每天,囤積的精鹽足夠大宋吃到明年夏天。畢竟宋初人口不多,全國才六百五十萬戶,加上新收複的荊湖兩地,也才七百多萬戶,人丁也就三四千萬而已。
冬日裏,鹽產量下降的快,可囤積的精鹽,便讓柴宗訓想起了之前的打算,出口別國。
一車車的精鹽和銅錢運往武平等地。這裏新設了一個中轉站,大宋要出口其他國家的東西,先運到中轉站,然後找別國商家商議,談好價格了,就拉到邊境進行交接。
大宋的銅錢現在在別國很盛行,質量好,量又足,還能防偽,幾乎成了周邊國家的通用貨幣。但自從大宋銀行成立以後,銅錢雖還在世麵流通,但隻限於小額商品了,上了十文以上的,百姓都喜歡用寶鈔支付。
柴宗訓此次目的除了精鹽的出口,就是銅錢的出口了。拿銅錢去兌換黃金白銀,再運迴大宋。柴宗訓這次隨著鹽行的商隊到了南唐的國都江寧府(南京)。
公元955年至958年之間,柴宗訓父親周世宗柴榮禦駕親征,攻占南唐泗、濠、楚等州,逼迫南唐簽訂條約,劃江而治。南唐原先地跨長江南北,江北產鹽,而江南缺鹽,失了江北重要的產鹽之地,自此每年都要花巨資向大周和大宋買鹽,百姓過得苦不堪言。
南唐財政日益窘迫,使南唐政權不得不加重賦稅。南唐後主李煜於公元961年登基上位,賦稅加的更為離譜。
龍門客棧不但在大宋境內完全鋪開,就連國外也不放過,可畢竟是在外國,客棧也隻鋪到了縣一級。
柴宗訓在江寧府的龍門客棧住下,帶著尖兒細細體會江南的風土人情,就聽到住店的唐人聊天。
“你聽說了嗎,昨天翠英家裏的大鵝生了兩個蛋,竟然被征稅了。”一個小胖子正在就餐,跟一旁的同桌人員一起閑聊。同桌的還有一個高子和一個矮子。
矮子放下筷子,顯然被吸引了興趣。高子卻說:“你這並不算離譜,好歹還得了蛋。我跟你們說一個更離譜的事情啊。”高子四處望了望,除了一對十來歲的公子小姐,沒人注意他們,於是放心下來,壓低聲音說道:
“我家隔壁的蓮英家裏,門前種了兩顆樹,一顆是柳樹,另一顆還是柳樹。這不春天到了,柳絮飄飛,風景優美。可沒想到引來了征稅的兵丁,說柳絮能被紡織成布,也要征稅,而且還按照棉絮征稅,可憐的蓮英,什麽都沒撈到,結果被迫買了半匹布交了上去,否則就要被拉去監牢了。”
什麽?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柳樹結絮都要征稅?柴宗訓大感新奇,自己好歹還抄了這個南唐後主李煜兩首詩呢,沒想到他執政這麽荒唐。
柴宗訓拉著尖兒捧著酒壇,就來到剛才這桌空位坐下。“三位大叔,我和妹妹從外地來到江寧府尋親,還請叔叔們介紹一下唐國的規矩,免得我們犯了忌諱呀。”
小胖子打量了一下,見是一對小孩,還孝敬了一壇上好的老酒,便趕緊招唿他們坐下。“小兄弟,你們從別國來的吧,恐怕是沒聽過我們這的規矩。”
柴宗訓答道:“我們是從吳越而來,到這裏走親戚呢。”
高子說:“難怪,見你們穿著精良,想必是大戶人家子女,如果是本國的,我們還不敢跟你們說呢。”
柴宗訓拍開酒壇的封泥,饞得他們口水直流,便給他們每人倒了一碗。“隻要各位讓我更了解唐國,這酒就算是請你們的了,如果不夠,還可以再加。”說完又讓小二拿來一壇。
三人先幹了一碗,問道:“不知道小兄弟想知道什麽,我們保證把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訴你。”
柴宗訓說道:“我們這次來帶的是大宋的銅錢,不知在唐國是否能用啊。”
小胖子放下酒碗說道:“能用,能用,我們南唐兩年前就沒有發行新的銅錢了,用的就是大宋的銅錢。奇怪的是,銅錢不但不減少,卻越來越多,真是個怪事。”
“我知道,因為宋錢不易剪銅做假幣,損耗就少,再加上外國商人做買賣的時候帶來的銅錢,就越用越多了。”
“我感到錢越用越不禁用了,幾年前,我做工一月,能領五百文錢,還勉強混個溫飽,現在去做工隻有六百文,隻夠養活自己了,東西越來越貴。”矮子振振有詞,抱怨不少。
隻有柴宗訓知道這叫通貨膨脹了。雖然南唐自己沒有鑄幣,可有大宋這個鑄幣機器在,而他們又以使用大宋的銅錢為榮,就相當於大宋幫他們印了貨幣,最近兩年,銅錢再大宋越來越不流行,慢慢就流入到了周邊別的國家,造成他國的錢增多,而生產力卻沒見上升,造出的東西也沒變多,因為貨幣超發,所以東西就越來越貴。
有些眼光長遠的鹽商,及時調轉方向先把之前的劣質粗鹽傾銷到鎮裏,甚至下鄉去賣,便宜傾銷。
鹽商便去縣裏的鹽行爭取拿鎮裏的代理權。因為拿下了代理權,進貨就隻要四十到四十五文錢一斤了,中間就有了五文到十文的利差,雖然不能暴富,可一鎮的百姓吃鹽,累計起來也是一個可怕的數字。更多以前舍不得吃鹽的百姓,也敞開了吃,銷量比以前更大。
在這種薄利多銷的模式下,他們獲得了比往常更大的利潤,而且隻需要把精鹽運到鎮裏就行了,不需要自己前往鹽產地進貨。甚至隻要存一筆錢在鹽行作為預付款,便可委托龍門鏢局的夥計,到鹽行拿貨,還幫忙運到鎮裏,收費也實惠,互相促進生意。
在囤貨的兩個月裏,萊州的鹽田擴大了好幾倍,產量早已到了十萬斤每天,囤積的精鹽足夠大宋吃到明年夏天。畢竟宋初人口不多,全國才六百五十萬戶,加上新收複的荊湖兩地,也才七百多萬戶,人丁也就三四千萬而已。
冬日裏,鹽產量下降的快,可囤積的精鹽,便讓柴宗訓想起了之前的打算,出口別國。
一車車的精鹽和銅錢運往武平等地。這裏新設了一個中轉站,大宋要出口其他國家的東西,先運到中轉站,然後找別國商家商議,談好價格了,就拉到邊境進行交接。
大宋的銅錢現在在別國很盛行,質量好,量又足,還能防偽,幾乎成了周邊國家的通用貨幣。但自從大宋銀行成立以後,銅錢雖還在世麵流通,但隻限於小額商品了,上了十文以上的,百姓都喜歡用寶鈔支付。
柴宗訓此次目的除了精鹽的出口,就是銅錢的出口了。拿銅錢去兌換黃金白銀,再運迴大宋。柴宗訓這次隨著鹽行的商隊到了南唐的國都江寧府(南京)。
公元955年至958年之間,柴宗訓父親周世宗柴榮禦駕親征,攻占南唐泗、濠、楚等州,逼迫南唐簽訂條約,劃江而治。南唐原先地跨長江南北,江北產鹽,而江南缺鹽,失了江北重要的產鹽之地,自此每年都要花巨資向大周和大宋買鹽,百姓過得苦不堪言。
南唐財政日益窘迫,使南唐政權不得不加重賦稅。南唐後主李煜於公元961年登基上位,賦稅加的更為離譜。
龍門客棧不但在大宋境內完全鋪開,就連國外也不放過,可畢竟是在外國,客棧也隻鋪到了縣一級。
柴宗訓在江寧府的龍門客棧住下,帶著尖兒細細體會江南的風土人情,就聽到住店的唐人聊天。
“你聽說了嗎,昨天翠英家裏的大鵝生了兩個蛋,竟然被征稅了。”一個小胖子正在就餐,跟一旁的同桌人員一起閑聊。同桌的還有一個高子和一個矮子。
矮子放下筷子,顯然被吸引了興趣。高子卻說:“你這並不算離譜,好歹還得了蛋。我跟你們說一個更離譜的事情啊。”高子四處望了望,除了一對十來歲的公子小姐,沒人注意他們,於是放心下來,壓低聲音說道:
“我家隔壁的蓮英家裏,門前種了兩顆樹,一顆是柳樹,另一顆還是柳樹。這不春天到了,柳絮飄飛,風景優美。可沒想到引來了征稅的兵丁,說柳絮能被紡織成布,也要征稅,而且還按照棉絮征稅,可憐的蓮英,什麽都沒撈到,結果被迫買了半匹布交了上去,否則就要被拉去監牢了。”
什麽?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柳樹結絮都要征稅?柴宗訓大感新奇,自己好歹還抄了這個南唐後主李煜兩首詩呢,沒想到他執政這麽荒唐。
柴宗訓拉著尖兒捧著酒壇,就來到剛才這桌空位坐下。“三位大叔,我和妹妹從外地來到江寧府尋親,還請叔叔們介紹一下唐國的規矩,免得我們犯了忌諱呀。”
小胖子打量了一下,見是一對小孩,還孝敬了一壇上好的老酒,便趕緊招唿他們坐下。“小兄弟,你們從別國來的吧,恐怕是沒聽過我們這的規矩。”
柴宗訓答道:“我們是從吳越而來,到這裏走親戚呢。”
高子說:“難怪,見你們穿著精良,想必是大戶人家子女,如果是本國的,我們還不敢跟你們說呢。”
柴宗訓拍開酒壇的封泥,饞得他們口水直流,便給他們每人倒了一碗。“隻要各位讓我更了解唐國,這酒就算是請你們的了,如果不夠,還可以再加。”說完又讓小二拿來一壇。
三人先幹了一碗,問道:“不知道小兄弟想知道什麽,我們保證把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訴你。”
柴宗訓說道:“我們這次來帶的是大宋的銅錢,不知在唐國是否能用啊。”
小胖子放下酒碗說道:“能用,能用,我們南唐兩年前就沒有發行新的銅錢了,用的就是大宋的銅錢。奇怪的是,銅錢不但不減少,卻越來越多,真是個怪事。”
“我知道,因為宋錢不易剪銅做假幣,損耗就少,再加上外國商人做買賣的時候帶來的銅錢,就越用越多了。”
“我感到錢越用越不禁用了,幾年前,我做工一月,能領五百文錢,還勉強混個溫飽,現在去做工隻有六百文,隻夠養活自己了,東西越來越貴。”矮子振振有詞,抱怨不少。
隻有柴宗訓知道這叫通貨膨脹了。雖然南唐自己沒有鑄幣,可有大宋這個鑄幣機器在,而他們又以使用大宋的銅錢為榮,就相當於大宋幫他們印了貨幣,最近兩年,銅錢再大宋越來越不流行,慢慢就流入到了周邊別的國家,造成他國的錢增多,而生產力卻沒見上升,造出的東西也沒變多,因為貨幣超發,所以東西就越來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