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帶著薛居正和沈義倫來到內殿,還不知為何事。趙匡胤還從未一下子叫三個人到內殿去商量事情,如果是機密之事,便會和趙普單獨商量,如果有大事也會在朝堂上商議。


    柴宗訓見趙普找一進入角色,薛居正和沈義倫還略顯嫩青,沒有完全駕馭宰相的權力,所以現在的政事堂還是趙普的一言堂,以趙普的意思為準。


    “臣等參見陛下,見過鄭王殿下。”三人行禮過後,在長桌坐下。這個長桌也是柴宗訓給趙匡胤建議的,官家坐正對位置,他們三人坐在一旁,柴宗訓坐在他們三人對麵,突出皇帝的地位。平日裏他叫軍事參謀部官員討論事情也是如此坐。


    在唐朝時期和五代時期,議事是坐著的。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範質不肯屈服,後來被逼迫就範,然而還是遭到了趙匡胤的不滿。有一次,趙匡胤聲稱奏折看不清,叫範質上來解答,解答完迴到原位,哪知道軍士趁機把凳子拿走了,從此就開始了站著上朝。要不是柴宗訓的推薦這種桌子,他們還得站著呢。不過也比以後的清朝要好,不需要跪著上朝。


    “薛愛卿和沈愛卿覺得朝廷成立商行,去經營日常用品怎麽樣?”趙匡胤知道趙普明白自己的心思,所以就先問另外兩位新宰相,也算是對他們的考量,做事到底跟自己合不合拍,同時也看看他們的見解。


    薛居正沒想到會先問他,用眼瞅了瞅趙普,見趙普目不斜視,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薛居正估摸不準皇帝的意思,隻要硬著頭皮說了個模擬兩可的話:“這個對朝廷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沈義倫倒是有點想急著表現,可他忝居末位,隻有人說完了他才好發言。薛居正一停頓,他趕緊勸道:“官家,如果朝廷成立商行,這就是與民爭利,萬萬不可啊,陛下!”


    “沈愛卿還沒聽我說什麽事情就得出與民爭利的結論?”趙匡胤不滿的看了他一眼。


    薛居正問道:“不知官家要成立哪一方麵的商行?”


    “鹽行。”


    “這個……”薛居正驚了一下,沒想到皇帝想動鹽利。“陛下,鹽自古以來就是朝廷稅收的主要來源,有時甚至占到朝廷稅收的三成,如果貿然成立鹽行,造成國家稅收銳減,現在開支有大,怕造成入不敷出啊。”


    沈義倫也勸道:“陛下,成立鹽行,也增加成本,勢必鹽價上漲,而朝廷獲利微薄,得不償失呀。”


    趙普看了一眼對麵的柴宗訓,這個小狐狸竟然在閉目養神,也隻有他才有這麽大膽子,敢在皇帝麵前睡覺。於是問道:“不知鄭王怎麽看待此事?”


    柴宗訓沒想到趙普會把事遷到自己頭上,於是整理下衣冠,坐正身子才發言:“要我說,這是利大於弊的事情,也是增加朝廷收入的大好事。”


    沈義倫急急說道:“一派胡言,鹽行就是與民爭利,打擊了鹽商的鹽農的積極性,那麽產量就會降低,如此一來,鹽價上漲,更多老百姓吃不起鹽,民眾怨聲載道,流民四起,被有心人一利用,便造反了。”


    柴宗訓氣道:“我且先不問你說的有心人是不是我,我就問一句,你怎知成立鹽行就會打擊鹽農的積極性?會造成鹽價上漲?如果鹽行使鹽價更低,那些平日裏舍不得吃鹽的百姓就會吃更多鹽,需求增加了,變相增加鹽農的積極性,促進產量也增加。”


    沈義倫用鼻孔哼了一句:“哼,鄭王,你年紀尚小,怕是不知道產鹽的困難性。我沈家叔父就是鹽農,我可是看過他們產鹽,可不比種田輕鬆,每人日產出也才幾兩。製約鹽的不是價格,而是產量,正是因為產量低,所以鹽價高。”


    “那沈大人,先看看桌上是什麽。”柴宗訓指著桌上的壇子。


    沈義倫打開蓋子,看見裏麵白花花的一片,用手抓出一把,問道“這是鹽?”接著用手嚐了一點。“果真是鹽,臣還從未見過如此雪白的精鹽。”沈義倫的表現比趙匡胤更為精彩,他是見過產鹽的。解鹽法,產量又低,質量還差,哪能達到這個成色。“此鹽就算賣一貫錢一斤,也大有市場。”


    現在市麵上流通的是青鹽,甚至還有黑鹽,不管怎麽說都是粗鹽,甚至連鹽田裏剛蒸發結晶析出來的粗鹽還不如。就這樣的青鹽,市麵上青鹽價格都要近白文。而柴宗訓完全相信自己的粗鹽就能價值白文,再經過沉澱和派出雜誌,賣一貫絕對沒問題,畢竟耽誤了時間和工序,花費了煤炭和火堿。否則隻賣粗鹽的話,兩日功夫便能生產出來。


    趙匡胤說道:“如果隻賣五十文呢?”


    “什麽?五十文?”這下三個人都驚得坐了起來。趙普雖然猜到趙匡胤的心思,再加上柴宗訓也在這裏,就知道趙匡胤是要開鹽行,可沒想到這種鹽才賣五十文,幾乎等同於朝廷的批發價了。比剛才沈義倫說的一貫錢,那是整整相差了二十倍啊。


    “如果真是五十文的話,那家家戶戶都吃得起這樣的精鹽了,那麽產量跟定跟不上。”


    “如果市麵上統一價格五十文的話,沒有哪一家鹽商會賣吧,畢竟賺不到錢了。”


    趙匡胤看他們吃驚的樣子,不由得驕傲起來。“沒錯,就是五十文,鹽商不賣,我成立鹽行來賣,市場價五十文,而不是批發價。”


    “市場價才五十文?”薛居正歎到,沒想到官家胃口這麽大:“可是不知道這鹽行能撐多久呀,如果一直這麽低價格,肯定會有人把鹽買了,走私到別國獲利呀。”


    柴宗訓沒想到還有這樣,自己產能過剩了,還能出口別國呀,之前怎麽把這事忘了。得讓龍門客棧把國外鹽商的信息送來,等鹽行成立了,可以將過剩的鹽賣給他們,就算平價,也能賺不少了,要知道這種精鹽出去人工,每斤鹽不過兩三文的成本,算上人工,也還不到五文錢一斤的成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巡視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掠浮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掠浮光並收藏巡視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