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先講一個故事:
琅琊城南,有一個村莊,叫蜈蚣三忌,一個好奇怪的村名。
村中一棵千年古槐。槐樹下有三塊大石,一為蛤蟆狀,一為蛇狀,一為蜈蚣狀。
很久以前,此地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行人,川流不息。
一天,一個賣窯貨的,推著滿滿一膠車子瓷器,經過此地。因腹中饑餓,加上路途勞累,便將車子停下,用棍子撐住,坐在槐樹下乘涼歇腳,準備填飽肚子再起程。
忽然,抬眼見一隻蛤蟆與一條蛇正怒目相對、糾纏不休,眼看大蛇將蛤蟆纏緊,要一口吞掉。就在這時,來了一隻蜈蚣。蛇急忙放開蛤蟆,掉頭逃竄。相傳蛇是怕蜈蚣的。蛤蟆得救了,窯貨哥懸著的一顆心放下來。
誰知,獲得自由的蛤蟆,非但沒感激蜈蚣的救命之恩,相反卻大口一張,將蜈蚣吞進了肚裏。
看到此幕情景,窯貨哥極為憤慨,抽出頂棍子,夯夯兩下子將蛤蟆砸死了。轉身一看,裝滿瓷器的膠車子,因失去支撐,咣當摔倒在地,一車子瓷器摔得粉碎,一個沒留。
窯貨哥懊惱不已。為警示後人,便將剛才發生的一幕刻畫在牆上。天長日久,來來往往的人都如道了這件事,蜈蚣三忌的故事流傳開來,這村莊也因此而得名。
……
窯貨哥照例販賣窯貨,照例在村口的槐樹下乘涼歇腳,吃蔥蘸醬。終於在一天,窯貨哥再也推不動膠車子,販不了瓷器,就在村口槐樹下,搭起三間草棚,燒水賣茶,留客歇宿。名曰:蜈蚣三忌客棧。
但是接下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窯貨哥本來已經五十有餘的年齡,論說,十年、二十之後,窯貨哥就應該駕鶴西去。可是,三個十年、二十年後,窯貨哥依然開著他的蜈蚣三忌客棧,依然燒水賣茶,留客歇宿。
打小跟在窯貨哥屁股後邊揀柴火的孩子,轉眼胡子花白了,而窯貨哥卻越活越健壯。村莊裏的人們大為驚訝,都說,窯貨哥夯死的蛤蟆,被蜈蚣接上了氣,又活了,成了蛤蟆蟾蜍精。窯貨哥被纏住了,中了邪了。
窯貨哥成了一個老不死的,是人是鬼是神都分不清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年年歲歲更替,失去了當初的新鮮感,再無人問津窯貨哥。
窯貨哥的蜈蚣三忌客棧,是一個大車店。如今,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的賓館遍地開花,蜈蚣三忌客棧隻像一個草庵,門可羅雀,日漸凋零。
窯貨哥沒事可幹,天天睡覺打唿嚕。直到黃師師帶著七個鬼娃子,一瘸一拐地來到蜈蚣三忌客棧,窯貨哥都沒發現。
黃師師本是到泰山尋蘇寧的,結果還沒到泰山,就聽說了蘇寧被捉,在南天門被斬首的消息。
至於原因,五花八門的說辭都有。有說是和鬼霸天武鬥,被鬼霸天打敗的;有說是奸細告密,被秘密逮捕的;有說是和於沁私會,被探子盯上了。
總之,所有的說辭,最後歸結一點,就是在南天門被處決了。整個過程,人神三界都看見了。千真萬確。
黃師師聽了,痛哭一場。無心上山,過境前行,直奔琅琊去了。
在所有的說辭中,黃師師相信,蘇寧和於沁私會被探子盯上了這個說辭更準確些。因為,蘇寧離開艾山之後,艾山就慘遭了厄運。鬼伯達派出一支五百鬼軍,趁虛而入,襲擊了艾山,摧毀了蘇寧苦心搭建起來的營寨,還喪心病狂,一把火把鬼蜮學堂燒了個精光。
黃師師夜半驚醒,慌亂中救出這七個鬼娃子,順著山間小道,一路朝東,逃離了艾山。
蘇寧到泰山私會於沁的。鬼伯達肯定派人一路跟蹤到泰山,給捉拿住的。
故此,黃師師幹脃連泰山都沒上,就帶著七個鬼娃子離開了。一則傷痕累累,曆千裏之行,勞頓倦怠。二則上了泰山,無人可尋。僅有一個於沁,他又不想會她。
現在,在黃師師看來,對於蘇寧來說,於沁就是一個掃把星。蘇寧為她送了性命,他斷然不會再帶著七個鬼娃子去尋於沁的。
於是,黃師師領著七個鬼娃子,又行數日,來到琅琊,少時讀書的地方。
……
夜半銀蟾印碧流,澄澄波底一輪秋。
分明水府開金鏡,仿佛天河浸鬥牛。
宿雁不驚磯上客,潛魚還避渚邊鷗。
漁郎隔岸相唿語,盡是蘆花暗釣舟。
……
一個世紀過去了,黃師師吟誦著這熟悉的詩句,卻難覓舊時的時光。
隻有一個“蜈蚣三忌”的村落還保留著過去的記憶。
蜈蚣三忌客棧,沒有其他的客人,黃師師和七個鬼娃子隨便住,店裏又都是大通鋪,寬敞著呢。
窯貨哥逮著了黃師師,左看右看,突然大聲叫道:“我認識你,你不是城南的那個黃秀才嗎?”
黃師師大驚:“你認識我?”
“咋不認識,想當年,你和那個白妹子的事,鬧得沸沸揚揚,整個城南沒有不知道的。”
年少的時候,黃師師曾和一位叫白妹的女孩來到這個地方,看過那三塊石頭。在那三塊石頭中間,她讓他抱著,親了她。算是私定終身了吧。後來,他三試而不第,那女孩的父母,看不起他,逼迫他們的女兒,嫁給了一個柳員外的兒子,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白妹沒有錯,白妹的父母也沒有錯。錯的是黃師師。
人生最美好的兩件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可是這兩件事,都與他黃師師沒有任何瓜葛了。黃師師萬念俱灰,一根草繩,懸梁而盡。
一百多年過去了,舊地重遊,黃師師感慨萬千。
黃師師和七個鬼娃子簡單地吃了一些晚餐,睡下了。連日來的奔波勞頓,讓他疲累。可是,窯貨哥卻來了精神。好不容易逮著一位房客,拉著黃師師的手臂,嘮起來。
窯貨哥問黃師師:“你知道白妹後來怎麽樣了?”
黃師師搖搖頭。
黃師師離了陽間,再沒來看望白妹。白妹已經有她的幸福生活了,他一個窮秀才,還來打擾她幹嘛。
所以,自從白妹出嫁以後,他再沒去打擾她。
窯貨哥說:“白妹的日子,苦啊!”
“這話從何說起?”
窯貨哥便講起當年白妹的不幸遭遇。
原來,柳員外的這個兒子,名叫柳永,本是一個浮浪子弟,吃喝嫖賭樣樣在行。說起來,白妹和柳永結婚以後,也過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因為白妹長得太漂亮了,柳永把白妹捧在掌心上,疼得咯心咾膽。可是,好景不長。柳永的那陣子新鮮勁很快就過去了。又去那些花街柳巷,夜夜笙歌。
更讓人氣憤的,柳永竟然和那個蛤蟆蟾蜍精搞到一塊去了,聚賭成性。
你想啊,妖精多精啊,柳永再能,也能不過妖精。很快,這個浪蕩子弟不但把家產輸得精光,還欠下了一大筆賭債。
蛤蟆蟾蜍精就拿白妹說事,威脅柳永,如果三日內還不了債,就把他的一條腿給卸下來。如果不想把腿卸下來,就拿白妹抵債。
柳永痛苦地思考了一天一夜,最後心一橫,還是把白妹抵了債。
從此,白妹就被蛤蟆蟾蜍精給霸占了,過著以淚洗麵的日子……
黃師師聽到這裏,氣得大叫一聲:“好你個柳永,看我不把你剁成肉醬!”
窯貨哥拉了拉黃師師,說:“柳永早就死了,都爛成泥了,連墳頭都找不到了。”
“那,我得找誰報仇去?”
“隻有蛤蟆蟾蜍精,這個老妖怪,還活著。”
黃師師當即決定,去找這個蛤蟆蟾蜍精,掏了他的心,挖了他的肝,打二斤黃酒浸上,慢慢地品,慢慢地喝。
琅琊城南,有一個村莊,叫蜈蚣三忌,一個好奇怪的村名。
村中一棵千年古槐。槐樹下有三塊大石,一為蛤蟆狀,一為蛇狀,一為蜈蚣狀。
很久以前,此地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行人,川流不息。
一天,一個賣窯貨的,推著滿滿一膠車子瓷器,經過此地。因腹中饑餓,加上路途勞累,便將車子停下,用棍子撐住,坐在槐樹下乘涼歇腳,準備填飽肚子再起程。
忽然,抬眼見一隻蛤蟆與一條蛇正怒目相對、糾纏不休,眼看大蛇將蛤蟆纏緊,要一口吞掉。就在這時,來了一隻蜈蚣。蛇急忙放開蛤蟆,掉頭逃竄。相傳蛇是怕蜈蚣的。蛤蟆得救了,窯貨哥懸著的一顆心放下來。
誰知,獲得自由的蛤蟆,非但沒感激蜈蚣的救命之恩,相反卻大口一張,將蜈蚣吞進了肚裏。
看到此幕情景,窯貨哥極為憤慨,抽出頂棍子,夯夯兩下子將蛤蟆砸死了。轉身一看,裝滿瓷器的膠車子,因失去支撐,咣當摔倒在地,一車子瓷器摔得粉碎,一個沒留。
窯貨哥懊惱不已。為警示後人,便將剛才發生的一幕刻畫在牆上。天長日久,來來往往的人都如道了這件事,蜈蚣三忌的故事流傳開來,這村莊也因此而得名。
……
窯貨哥照例販賣窯貨,照例在村口的槐樹下乘涼歇腳,吃蔥蘸醬。終於在一天,窯貨哥再也推不動膠車子,販不了瓷器,就在村口槐樹下,搭起三間草棚,燒水賣茶,留客歇宿。名曰:蜈蚣三忌客棧。
但是接下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窯貨哥本來已經五十有餘的年齡,論說,十年、二十之後,窯貨哥就應該駕鶴西去。可是,三個十年、二十年後,窯貨哥依然開著他的蜈蚣三忌客棧,依然燒水賣茶,留客歇宿。
打小跟在窯貨哥屁股後邊揀柴火的孩子,轉眼胡子花白了,而窯貨哥卻越活越健壯。村莊裏的人們大為驚訝,都說,窯貨哥夯死的蛤蟆,被蜈蚣接上了氣,又活了,成了蛤蟆蟾蜍精。窯貨哥被纏住了,中了邪了。
窯貨哥成了一個老不死的,是人是鬼是神都分不清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年年歲歲更替,失去了當初的新鮮感,再無人問津窯貨哥。
窯貨哥的蜈蚣三忌客棧,是一個大車店。如今,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的賓館遍地開花,蜈蚣三忌客棧隻像一個草庵,門可羅雀,日漸凋零。
窯貨哥沒事可幹,天天睡覺打唿嚕。直到黃師師帶著七個鬼娃子,一瘸一拐地來到蜈蚣三忌客棧,窯貨哥都沒發現。
黃師師本是到泰山尋蘇寧的,結果還沒到泰山,就聽說了蘇寧被捉,在南天門被斬首的消息。
至於原因,五花八門的說辭都有。有說是和鬼霸天武鬥,被鬼霸天打敗的;有說是奸細告密,被秘密逮捕的;有說是和於沁私會,被探子盯上了。
總之,所有的說辭,最後歸結一點,就是在南天門被處決了。整個過程,人神三界都看見了。千真萬確。
黃師師聽了,痛哭一場。無心上山,過境前行,直奔琅琊去了。
在所有的說辭中,黃師師相信,蘇寧和於沁私會被探子盯上了這個說辭更準確些。因為,蘇寧離開艾山之後,艾山就慘遭了厄運。鬼伯達派出一支五百鬼軍,趁虛而入,襲擊了艾山,摧毀了蘇寧苦心搭建起來的營寨,還喪心病狂,一把火把鬼蜮學堂燒了個精光。
黃師師夜半驚醒,慌亂中救出這七個鬼娃子,順著山間小道,一路朝東,逃離了艾山。
蘇寧到泰山私會於沁的。鬼伯達肯定派人一路跟蹤到泰山,給捉拿住的。
故此,黃師師幹脃連泰山都沒上,就帶著七個鬼娃子離開了。一則傷痕累累,曆千裏之行,勞頓倦怠。二則上了泰山,無人可尋。僅有一個於沁,他又不想會她。
現在,在黃師師看來,對於蘇寧來說,於沁就是一個掃把星。蘇寧為她送了性命,他斷然不會再帶著七個鬼娃子去尋於沁的。
於是,黃師師領著七個鬼娃子,又行數日,來到琅琊,少時讀書的地方。
……
夜半銀蟾印碧流,澄澄波底一輪秋。
分明水府開金鏡,仿佛天河浸鬥牛。
宿雁不驚磯上客,潛魚還避渚邊鷗。
漁郎隔岸相唿語,盡是蘆花暗釣舟。
……
一個世紀過去了,黃師師吟誦著這熟悉的詩句,卻難覓舊時的時光。
隻有一個“蜈蚣三忌”的村落還保留著過去的記憶。
蜈蚣三忌客棧,沒有其他的客人,黃師師和七個鬼娃子隨便住,店裏又都是大通鋪,寬敞著呢。
窯貨哥逮著了黃師師,左看右看,突然大聲叫道:“我認識你,你不是城南的那個黃秀才嗎?”
黃師師大驚:“你認識我?”
“咋不認識,想當年,你和那個白妹子的事,鬧得沸沸揚揚,整個城南沒有不知道的。”
年少的時候,黃師師曾和一位叫白妹的女孩來到這個地方,看過那三塊石頭。在那三塊石頭中間,她讓他抱著,親了她。算是私定終身了吧。後來,他三試而不第,那女孩的父母,看不起他,逼迫他們的女兒,嫁給了一個柳員外的兒子,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白妹沒有錯,白妹的父母也沒有錯。錯的是黃師師。
人生最美好的兩件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可是這兩件事,都與他黃師師沒有任何瓜葛了。黃師師萬念俱灰,一根草繩,懸梁而盡。
一百多年過去了,舊地重遊,黃師師感慨萬千。
黃師師和七個鬼娃子簡單地吃了一些晚餐,睡下了。連日來的奔波勞頓,讓他疲累。可是,窯貨哥卻來了精神。好不容易逮著一位房客,拉著黃師師的手臂,嘮起來。
窯貨哥問黃師師:“你知道白妹後來怎麽樣了?”
黃師師搖搖頭。
黃師師離了陽間,再沒來看望白妹。白妹已經有她的幸福生活了,他一個窮秀才,還來打擾她幹嘛。
所以,自從白妹出嫁以後,他再沒去打擾她。
窯貨哥說:“白妹的日子,苦啊!”
“這話從何說起?”
窯貨哥便講起當年白妹的不幸遭遇。
原來,柳員外的這個兒子,名叫柳永,本是一個浮浪子弟,吃喝嫖賭樣樣在行。說起來,白妹和柳永結婚以後,也過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因為白妹長得太漂亮了,柳永把白妹捧在掌心上,疼得咯心咾膽。可是,好景不長。柳永的那陣子新鮮勁很快就過去了。又去那些花街柳巷,夜夜笙歌。
更讓人氣憤的,柳永竟然和那個蛤蟆蟾蜍精搞到一塊去了,聚賭成性。
你想啊,妖精多精啊,柳永再能,也能不過妖精。很快,這個浪蕩子弟不但把家產輸得精光,還欠下了一大筆賭債。
蛤蟆蟾蜍精就拿白妹說事,威脅柳永,如果三日內還不了債,就把他的一條腿給卸下來。如果不想把腿卸下來,就拿白妹抵債。
柳永痛苦地思考了一天一夜,最後心一橫,還是把白妹抵了債。
從此,白妹就被蛤蟆蟾蜍精給霸占了,過著以淚洗麵的日子……
黃師師聽到這裏,氣得大叫一聲:“好你個柳永,看我不把你剁成肉醬!”
窯貨哥拉了拉黃師師,說:“柳永早就死了,都爛成泥了,連墳頭都找不到了。”
“那,我得找誰報仇去?”
“隻有蛤蟆蟾蜍精,這個老妖怪,還活著。”
黃師師當即決定,去找這個蛤蟆蟾蜍精,掏了他的心,挖了他的肝,打二斤黃酒浸上,慢慢地品,慢慢地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