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暫時不去想他了,反正上次他對我便沒有惡意,想來我的小命安全的很。”
蘇錦年搖搖手,“秋月,這次你去訓練那些人,不要將他們培養成刺客。”
秋月一怔,“那奴婢.....”
“你要把他們培養成戰士!”
“戰士?”
“嗯,我先教你幾個法子,你先照做,等晚些迴宮,我再詳細說給你聽。”蘇錦年附耳過去,一一吩咐。
半晌,秋月堅定地道:“主子放心,奴婢一定盡力!”
蘇錦年吩咐完秋月,又見這幾百流民在顧清明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幹著自己該幹的事,便帶著兩個雇來的讀書人,放心地去了魯班坊相對較大的那片空地,彼時已經有不少家眷站在那等候。
原來,她們家裏的男人聽了蘇錦年的話,第一時間就迴家將她們喊了來,聽說有事可幹,還能貼補家用,大家都很踴躍。
眾人三三兩兩的站著,有的還帶著半大孩子,太小的隻能留在家裏,而那些老人,除了生病下不來床的,餘下的幾乎都來了,畢竟都想為家掙個三瓜兩棗。
“諸位今日來必是想尋個活計,本公子也不賣關子了,咱們東山除了魯班坊,不久還要開一家胭脂坊,坊裏生產各色胭脂水粉、花鈿唇紅,今兒我來這,就是想招募一些心細手巧的人,為胭脂坊製作這些香料。”
眾人聽了,都是喜上眉梢。
“這活好啊!我最是心細。”
“這活俺能幹。”
“這要是開起來,咱們就有飯吃了。”
蘇錦年見大家討論的熱烈,微微一笑,清清嗓子,“想幹是好事,可也要能幹、會幹才成!
“這...我們沒學過怎麽做胭脂。”
“年少時在閨中,倒是鼓搗過一些麵脂,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上得了台麵。”
“......俺雖不會,但是俺可以學啊。”
蘇錦年用手中扇子一指方才說話的婦人。“這位大姐說的對極了,不會可以學!本公子會親自教你們,隻是不知道,你們願用心學嗎?”
這婦人約莫三十許,常年的勞作讓她的皮膚顯得黝黑幹枯,此刻見蘇錦年竟聽進她的話,又是驚又是喜,忙道:“俺願學!”
旁邊和她相熟的幾人笑著推搡她,也紛紛喊道:“我們願學,請蘇公子教我們。”
蘇錦年頷首,“願意學的人請到兩側報名,說出自己的名字,自己丈夫或父親的名字,我會在其中選拔出二百人。”
眾人一聽,忙跑到兩側排隊,有了昨天的安排,今天就顯得很有秩序,半個時辰後,想報名的都登記在冊,蘇錦年按照年齡從登記的四百多人裏選了二百人,讓登記的讀書人念了。
沒選上的都是老人孩子,他們顯得很失落。
蘇錦年解釋:“製作胭脂水粉是個精細活,孩子好動,暫且不算在內,再說這些孩子還小,讀書才是正道,不能小小年紀就出來幹活。”
“讀書?”
眾人睜大眼睛,仿佛聽見不能置信的事。
在大周沒人不知道讀書的好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在百姓裏廣為流傳,人群裏的有些孩子在家鄉也是讀過書的,可現在遭了災,自身尚且難保,哪還有精力管讀書的事?
蘇錦年搖搖手,“秋月,這次你去訓練那些人,不要將他們培養成刺客。”
秋月一怔,“那奴婢.....”
“你要把他們培養成戰士!”
“戰士?”
“嗯,我先教你幾個法子,你先照做,等晚些迴宮,我再詳細說給你聽。”蘇錦年附耳過去,一一吩咐。
半晌,秋月堅定地道:“主子放心,奴婢一定盡力!”
蘇錦年吩咐完秋月,又見這幾百流民在顧清明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幹著自己該幹的事,便帶著兩個雇來的讀書人,放心地去了魯班坊相對較大的那片空地,彼時已經有不少家眷站在那等候。
原來,她們家裏的男人聽了蘇錦年的話,第一時間就迴家將她們喊了來,聽說有事可幹,還能貼補家用,大家都很踴躍。
眾人三三兩兩的站著,有的還帶著半大孩子,太小的隻能留在家裏,而那些老人,除了生病下不來床的,餘下的幾乎都來了,畢竟都想為家掙個三瓜兩棗。
“諸位今日來必是想尋個活計,本公子也不賣關子了,咱們東山除了魯班坊,不久還要開一家胭脂坊,坊裏生產各色胭脂水粉、花鈿唇紅,今兒我來這,就是想招募一些心細手巧的人,為胭脂坊製作這些香料。”
眾人聽了,都是喜上眉梢。
“這活好啊!我最是心細。”
“這活俺能幹。”
“這要是開起來,咱們就有飯吃了。”
蘇錦年見大家討論的熱烈,微微一笑,清清嗓子,“想幹是好事,可也要能幹、會幹才成!
“這...我們沒學過怎麽做胭脂。”
“年少時在閨中,倒是鼓搗過一些麵脂,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上得了台麵。”
“......俺雖不會,但是俺可以學啊。”
蘇錦年用手中扇子一指方才說話的婦人。“這位大姐說的對極了,不會可以學!本公子會親自教你們,隻是不知道,你們願用心學嗎?”
這婦人約莫三十許,常年的勞作讓她的皮膚顯得黝黑幹枯,此刻見蘇錦年竟聽進她的話,又是驚又是喜,忙道:“俺願學!”
旁邊和她相熟的幾人笑著推搡她,也紛紛喊道:“我們願學,請蘇公子教我們。”
蘇錦年頷首,“願意學的人請到兩側報名,說出自己的名字,自己丈夫或父親的名字,我會在其中選拔出二百人。”
眾人一聽,忙跑到兩側排隊,有了昨天的安排,今天就顯得很有秩序,半個時辰後,想報名的都登記在冊,蘇錦年按照年齡從登記的四百多人裏選了二百人,讓登記的讀書人念了。
沒選上的都是老人孩子,他們顯得很失落。
蘇錦年解釋:“製作胭脂水粉是個精細活,孩子好動,暫且不算在內,再說這些孩子還小,讀書才是正道,不能小小年紀就出來幹活。”
“讀書?”
眾人睜大眼睛,仿佛聽見不能置信的事。
在大周沒人不知道讀書的好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在百姓裏廣為流傳,人群裏的有些孩子在家鄉也是讀過書的,可現在遭了災,自身尚且難保,哪還有精力管讀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