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要說,兩稅法所征收的賦稅,並不是一直都是最開始定下來的那個數額,而是不斷增加。】


    【比如,一開始,唐朝朝廷下令各個地區每千錢要增收兩百文,沒兩年,就又要加征十分之二的賦稅。】


    【而兩稅法本身也隻是一個單純的賦稅,但是朝廷征收的並不隻是“賦稅”,還有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雜稅”,比如,鹽稅、酒稅、茶稅等等。】


    【當然,鹽稅這樣的稅收征稅的曆史由來已久,自從鹽鐵官營以來,鹽稅就是朝廷收入的重要部分。畢竟,鹽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人們不可能不吃鹽,而隻要吃鹽,那就一定要交鹽稅。】


    【這就是生活必需品收稅帶來的用處。而生活必需品過度收稅的影響,更加恐怖。】


    【起初,唐玄宗開始征收鹽稅,那個時候,鹽的價格還是每鬥十文錢。後來,唐肅宗表示,鹽要由朝廷專賣——是的,之前的鹽還不是官府專賣,這個時候,鹽就漲價了,漲到了每鬥一百一十文。】


    【從此,就拉開了鹽不斷漲價的日子。】


    【日後,鹽價越來越高,後來甚至百姓如果想要買鹽,就需要用幾鬥的穀子才能換到一升鹽,而買不起鹽的人,就隻能不吃少吃——這對健康有著極大的負麵影響。】


    【同時,自從決定官府專賣之後,朝廷就嚴令禁止私鹽的販賣,隻要有人敢於販賣私鹽,通通處死——但成效並不很大,因為,私鹽的利潤實在是太高了,同時,市場也太廣了。】


    【買不起官鹽的普通百姓,總還是想要吃鹽的,而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有一些價格稍低的私鹽販賣,那麽他們一定會去購買;而大量的百姓都是難以支撐高昂的官鹽價格的,所以,大量的百姓都會願意購買一些稍稍便宜一些的私鹽。】


    【這樣的利潤,如何讓人不動心?】


    【某位偉大哲人曾經說過,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於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豪不畏懼。】


    【雖然這並不是形容私鹽販子,但是私鹽這門生意所帶來的利潤,絕對是讓大量商人願意踐踏法律、冒著被處死的風險的。】


    【因此,雖然頒布了律令,並且嚴格執法,但是民間的私鹽販子還是越來越多。】


    【而為了更好地販賣私鹽,為了能夠逃脫官府的追捕,為了能夠更好地隱藏起自身,民間更是出現了——鹽販的私人武裝。】


    【而這種鹽販武裝,正是唐末農民起義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種朝廷看起來已經並不能做到正常運轉了。”劉徹下了評價。


    朝廷可以壓榨百姓,也可以愛護百姓;可以大量收稅,也可以輕徭薄賦……總而言之,朝廷能夠做到的事情很多,並且能做的事情也有很多。


    對於百姓,采取什麽態度的都有。


    像是大漢先前,就是一直在盡量地輕徭薄賦;而到了如今,他這個皇帝想要開啟對匈奴的戰爭,就開始一直為征戰做後勤準備,賦稅等等增加了不少,並且開發出了許多之前沒有的收稅理由和方式。


    劉徹不否認,自己的做法對於百姓絕對沒有什麽好處——當然,如果把匈奴打趴下,確實能夠讓他們不再有能力騷擾邊疆,算是給了邊疆百姓一個安寧;但是對於其他許多百姓而言,可能他們享受不到多少的好處,就要被沉重的賦稅壓垮了、身死了。


    但是,劉徹自己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到底要幹什麽,我又要達成什麽樣的效果,並且,我能夠承受怎樣的代價。


    他想要打垮匈奴,他要做的就是為了征戰做準備、為了日後的開支做準備,而為了去做這件事情、達成這樣的效果,他願意承擔大力壓榨百姓所可能帶來的後果——包括一定程度上的竭澤而漁,包括民間越來越重的怨言,包括大量的流民出現,包括許多百姓甚至開始反抗朝廷、掀起混亂……


    以上這些,都是劉徹想明白的事情,也是他想明白之後也願意承擔和去做的事情。


    劉徹覺得,這種情況下,朝廷就依舊還能算是正常運轉。


    但是唐朝這個時候的情況……劉徹不覺得他們還能算是正常運轉。


    他們究竟明白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麽、要達成什麽樣的目的、並且這樣做的代價以及是否願意承受代價嗎?


    看唐朝這樣的情況,劉徹真不覺得他們對上述問題都很清楚,也不覺得他們是什麽想明白之後的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