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隱情·敗逃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丙朝-某地-甲:還能有什麽隱情?]
[甲朝-某地-某:我知道,我來說。這故事中隻說是輔公祏告訴了李孝恭,說杜伏威也參與了這次反叛,並且杜伏威就是真正的主謀,且有那封偽造的密信作為證據。沒錯吧?]
[乙朝-乙地-某某:是啊,沒錯啊]
[丙朝-乙地-某:但是這隻是說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結果,並沒有說過程。]
[丙朝-甲地-甲某:?什麽沒有說過程?這不是過程?輔公祏拖別人下水,告訴了李孝恭,這不就是過程?]
[某朝-某地-某某某:有什麽話你就直說,別繞彎子了,我看不懂]
[乙朝-乙地-甲:行吧,問題就是,這裏麵也沒有說輔公祏到底是自願說的,還是非自願說的;也沒有說輔公祏到底是真的說了這些話,還是說這其實並不是輔公祏自己說的,畢竟這些都隻是史書上記載的內容不是?]
這段話,讓不少關注著“曆代”的百姓都陷入了茫然和疑惑。
等等,這是什麽意思?
不是輔公祏說的,還能是誰說的?輔公祏沒有真的說,那難道還能是別人說的?這玩意兒還有自願不自願……啊,不對,自願或者不自願?!
對於前麵的幾個問題,許多人短時間內其實反應不太過來;但是對於這個“自願還是不自願”,倒是有很多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意識到了什麽。
哦,嚴刑逼供,屈打成招啊,這他們懂啊!
這玩意兒,不也就是官府裏麵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出現的招數嗎?
大家都知道的,這可是人人口耳相傳,必須知道的生存道理!
於是,不少人紛紛在“曆代”中發言。
[某朝-甲地-某某某:我懂了——雖然不是全部,反正就是說輔公祏有可能是被逼著把杜伏威拖下水的是不是?他原本可能沒打算把杜伏威拖下水,但是別人嚴刑逼供,逼著他把杜伏威也拖下水,最後他頂不住壓力,還是照做了?]
[甲朝-某地-某某:沒錯,就是這樣,反正我們這邊那個縣令就很喜歡屈打成招這一套,一發生什麽事情,他就隨便抓個人進去,然後把人一直打,打到認下罪名……]
[丙朝-甲地-某:確實,我們這邊雖然現在沒這些事兒,但是大家也都聽過這種事情,誰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出現個這種官員……]
[乙朝-某地-乙某:所以你們朝廷就沒有管一管這種事情?那個縣令?]
[丙朝-乙地-乙某:?誰管啊!人家縣令和上麵的關係可好了,我們又不是什麽重要地區,朝廷根本不在乎我們這邊,誰會管這種地方的縣令?]
[甲朝-某地-丙:但是後麵那個不知道輔公祏說沒說是什麽意思?]
[某朝-某地-丙:我覺得應該是,輔公祏可能頂住了壓力沒有真的鬆口,但是人家也不需要輔公祏真的說出來,隻要抓住了輔公祏,並且找到那個偽造的密信,就可以對外宣稱是輔公祏指認的杜伏威了啊,輔公祏到底說沒說其實都不重要]
[丙朝-甲地-某某:?!還能這樣?!那史書上還能說是輔公祏說的杜伏威是幕後主謀?]
[某朝-丙地-丙:為什麽不能?反正輔公祏已經被抓了,然後估摸著沒兩天就要死了,誰知道他到底說沒說?隻要朝廷表示,就是輔公祏說的,那誰還能找出反對的證據,說什麽輔公祏根本沒說這話?]
[甲朝-某地-甲某:……那輔公祏也太慘了吧……如果真的是這樣,他死後還得戴上個拖其他人下水的帽子……]
[丙朝-乙地-乙:別這麽說,誰知道呢?說不定,就是輔公祏自己沒事兒想要拖杜伏威幾個人一同下水呢?也不一定就是什麽有人逼他這麽做啊]
[甲朝-某地-某某:那確實,畢竟看起來,輔公祏對杜伏威的怨恨非常深重,說不定他就是深恨杜伏威,恨到即便是死也要拖個人陪葬]
[甲朝-丙地-丙:他們不是當年還是那麽好的兄弟好友嗎?怎麽現在輔公祏能恨杜伏威恨到這個地步?死了也要拖杜伏威陪葬?]
[乙朝-乙地-某某某:……誰知道呢,我們又不是輔公祏]
[某朝-某地-某:我倒覺得,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當年是關係特別好的朋友兄弟,所以現在輔公祏才會那麽恨杜伏威吧]
【而就在輔公祏告發杜伏威和闞陵也參與了這一次江淮軍反叛的時候,李孝恭已經抄沒完了反賊家產——不知道是他故意為之,還是一時弄錯,在抄家產的時候,他把杜伏威和闞陵兩人的私產也一並抄沒了。】
【為此,闞陵非常不滿,和李孝恭大吵一架。】
【而李孝恭得了輔公祏的告發,當下抓住這個機會,以謀反罪名將闞陵處死,闞陵根本沒想到還有這種事情,他還以為自己擊敗輔公祏有功,等著論功行賞。】
【闞陵,其實就是江淮軍最後的一員大將了,他一死,昔日輝煌的江淮軍就此徹底算是煙消雲散。】
【隨後,李孝恭又上報李淵,表示自己剛剛發現,杜伏威其實才是這一場謀反的幕後主謀,並且人證物證俱全,於是,李淵直接動手,剝奪了杜伏威的官職和爵位,並且抄了杜伏威的家。】
【後來,直到唐太宗登基,才表示發現當年杜伏威和闞陵都是受到了誣陷,蒙受不白之冤,為兩人平反昭雪,恢複名譽,將杜伏威以國公之禮下葬。】
【好了,說迴輔公祏這邊。】
【當時馮惠亮、陳正通等人戰敗,想要盡快逃走,但是李孝恭和李靖乘勝追擊,帶兵一直轉戰了一百多裏,最終,輔公祏安排在博望山、青林山的兩處大軍全部潰敗,而馮惠亮、陳正通兩人則隻帶著五百多名騎兵逃迴了丹陽。】
【在潰敗過程中,江淮軍被唐軍殺傷的、落水淹死的,共有一萬多人。】
【而等到唐軍中的李靖的軍隊率先抵達丹陽的時候,輔公祏驚慌失措,完全沒有做好準備,也完全沒有交戰的勇氣,而是直接帶著數萬兵馬打算放棄丹陽、向東麵逃跑,計劃前往會稽去投靠左遊仙。】
[甲朝-某地-某:我知道,我來說。這故事中隻說是輔公祏告訴了李孝恭,說杜伏威也參與了這次反叛,並且杜伏威就是真正的主謀,且有那封偽造的密信作為證據。沒錯吧?]
[乙朝-乙地-某某:是啊,沒錯啊]
[丙朝-乙地-某:但是這隻是說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結果,並沒有說過程。]
[丙朝-甲地-甲某:?什麽沒有說過程?這不是過程?輔公祏拖別人下水,告訴了李孝恭,這不就是過程?]
[某朝-某地-某某某:有什麽話你就直說,別繞彎子了,我看不懂]
[乙朝-乙地-甲:行吧,問題就是,這裏麵也沒有說輔公祏到底是自願說的,還是非自願說的;也沒有說輔公祏到底是真的說了這些話,還是說這其實並不是輔公祏自己說的,畢竟這些都隻是史書上記載的內容不是?]
這段話,讓不少關注著“曆代”的百姓都陷入了茫然和疑惑。
等等,這是什麽意思?
不是輔公祏說的,還能是誰說的?輔公祏沒有真的說,那難道還能是別人說的?這玩意兒還有自願不自願……啊,不對,自願或者不自願?!
對於前麵的幾個問題,許多人短時間內其實反應不太過來;但是對於這個“自願還是不自願”,倒是有很多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意識到了什麽。
哦,嚴刑逼供,屈打成招啊,這他們懂啊!
這玩意兒,不也就是官府裏麵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出現的招數嗎?
大家都知道的,這可是人人口耳相傳,必須知道的生存道理!
於是,不少人紛紛在“曆代”中發言。
[某朝-甲地-某某某:我懂了——雖然不是全部,反正就是說輔公祏有可能是被逼著把杜伏威拖下水的是不是?他原本可能沒打算把杜伏威拖下水,但是別人嚴刑逼供,逼著他把杜伏威也拖下水,最後他頂不住壓力,還是照做了?]
[甲朝-某地-某某:沒錯,就是這樣,反正我們這邊那個縣令就很喜歡屈打成招這一套,一發生什麽事情,他就隨便抓個人進去,然後把人一直打,打到認下罪名……]
[丙朝-甲地-某:確實,我們這邊雖然現在沒這些事兒,但是大家也都聽過這種事情,誰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出現個這種官員……]
[乙朝-某地-乙某:所以你們朝廷就沒有管一管這種事情?那個縣令?]
[丙朝-乙地-乙某:?誰管啊!人家縣令和上麵的關係可好了,我們又不是什麽重要地區,朝廷根本不在乎我們這邊,誰會管這種地方的縣令?]
[甲朝-某地-丙:但是後麵那個不知道輔公祏說沒說是什麽意思?]
[某朝-某地-丙:我覺得應該是,輔公祏可能頂住了壓力沒有真的鬆口,但是人家也不需要輔公祏真的說出來,隻要抓住了輔公祏,並且找到那個偽造的密信,就可以對外宣稱是輔公祏指認的杜伏威了啊,輔公祏到底說沒說其實都不重要]
[丙朝-甲地-某某:?!還能這樣?!那史書上還能說是輔公祏說的杜伏威是幕後主謀?]
[某朝-丙地-丙:為什麽不能?反正輔公祏已經被抓了,然後估摸著沒兩天就要死了,誰知道他到底說沒說?隻要朝廷表示,就是輔公祏說的,那誰還能找出反對的證據,說什麽輔公祏根本沒說這話?]
[甲朝-某地-甲某:……那輔公祏也太慘了吧……如果真的是這樣,他死後還得戴上個拖其他人下水的帽子……]
[丙朝-乙地-乙:別這麽說,誰知道呢?說不定,就是輔公祏自己沒事兒想要拖杜伏威幾個人一同下水呢?也不一定就是什麽有人逼他這麽做啊]
[甲朝-某地-某某:那確實,畢竟看起來,輔公祏對杜伏威的怨恨非常深重,說不定他就是深恨杜伏威,恨到即便是死也要拖個人陪葬]
[甲朝-丙地-丙:他們不是當年還是那麽好的兄弟好友嗎?怎麽現在輔公祏能恨杜伏威恨到這個地步?死了也要拖杜伏威陪葬?]
[乙朝-乙地-某某某:……誰知道呢,我們又不是輔公祏]
[某朝-某地-某:我倒覺得,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當年是關係特別好的朋友兄弟,所以現在輔公祏才會那麽恨杜伏威吧]
【而就在輔公祏告發杜伏威和闞陵也參與了這一次江淮軍反叛的時候,李孝恭已經抄沒完了反賊家產——不知道是他故意為之,還是一時弄錯,在抄家產的時候,他把杜伏威和闞陵兩人的私產也一並抄沒了。】
【為此,闞陵非常不滿,和李孝恭大吵一架。】
【而李孝恭得了輔公祏的告發,當下抓住這個機會,以謀反罪名將闞陵處死,闞陵根本沒想到還有這種事情,他還以為自己擊敗輔公祏有功,等著論功行賞。】
【闞陵,其實就是江淮軍最後的一員大將了,他一死,昔日輝煌的江淮軍就此徹底算是煙消雲散。】
【隨後,李孝恭又上報李淵,表示自己剛剛發現,杜伏威其實才是這一場謀反的幕後主謀,並且人證物證俱全,於是,李淵直接動手,剝奪了杜伏威的官職和爵位,並且抄了杜伏威的家。】
【後來,直到唐太宗登基,才表示發現當年杜伏威和闞陵都是受到了誣陷,蒙受不白之冤,為兩人平反昭雪,恢複名譽,將杜伏威以國公之禮下葬。】
【好了,說迴輔公祏這邊。】
【當時馮惠亮、陳正通等人戰敗,想要盡快逃走,但是李孝恭和李靖乘勝追擊,帶兵一直轉戰了一百多裏,最終,輔公祏安排在博望山、青林山的兩處大軍全部潰敗,而馮惠亮、陳正通兩人則隻帶著五百多名騎兵逃迴了丹陽。】
【在潰敗過程中,江淮軍被唐軍殺傷的、落水淹死的,共有一萬多人。】
【而等到唐軍中的李靖的軍隊率先抵達丹陽的時候,輔公祏驚慌失措,完全沒有做好準備,也完全沒有交戰的勇氣,而是直接帶著數萬兵馬打算放棄丹陽、向東麵逃跑,計劃前往會稽去投靠左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