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李世民·前往洛陽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朝的動作確實快,這就已經包圍了王世充,逼得王世充向竇建德求援了。”劉徹道,“而竇建德這邊謀士的建議倒也不算錯誤。”
唐朝那邊的動作著實夠快,前麵不久,李密剛剛敗於王世充,然後歸順唐朝,稍稍往後一點,是李密因為反叛而被殺。
結果,現在,王世充就已經被包圍了許久,不得不向外求援——這才武德三年十一月。
唐朝的這個擴張和進攻速度,實在是算快的了。
雖然這和開國征戰時期這一特殊狀態有關,大多朝代開國時期,發動軍隊、籌措糧草、組織丁口、處理後勤……速度都很快,效率都非常高,比正式建國承平一段時間後的朝廷要快上許多。
但,這完全是因為所處狀態的不同。
可即便如此,唐朝這個出兵速度也能算得上快的那一類。
就是這個秦王李世民……
這人,是此次進攻王世充的統兵將領,是總指揮。
而按道理來講,這個人應該就是李氏宗族中的一員——除非他也是那許許多多被李淵賜了李姓的人之一。
至於說李氏宗族中的一員,李世民到底應該是誰……能得封秦王這樣的王爵,跟李淵的親緣關係必定相當之近,起碼不是李神通那種“算是”李淵堂兄弟的宗親關係。
劉徹大膽猜測,這個李世民,很可能是李淵自己的親兒子!
畢竟,李淵這個時候,都已經天命之年了不是嗎?
他的兒子,也應該有幾個能夠獨當一麵、為父分憂,參與到這一場天下征戰之中來了。
但是如果李世民是李淵的親兒子的話,他到底是長子,還是非長子……
劉徹有些糾結。
他看了一眼旁邊認認真真的劉據。
要是他的據兒,他肯定不舍得讓據兒這個時候親自領兵踏上前線,畢竟王世充到底不是那麽好打的,且這種時候誰也不可能講什麽情麵;
但是如果放在打天下的時候,如果想要擁有足夠的聲望、穩固的地位,那隻要可以,繼承人還是需要盡可能地上一上戰場,打出來一些軍功才好。
最起碼,要保證繼承人能夠與開國軍功集團有著良好交情,至少兩方不能站在對立麵上。
當然,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李淵已經到了天命之年。
天命之年!
一個皇帝,還能剩下多少時間?
而他的繼承人——隻要不像太祖那樣年歲大了才有了惠帝,而是正常的擁有了兒子——此時也已經差不多及冠。
這兩個年齡決定了,開國皇帝必須要早早為繼承人鋪路,因為他的繼承人在很大程度上、很大可能上,是要繼續任用這批開國軍功集團的,而不會是開國皇帝本人任用軍功集團,等到繼承人上位就更替朝臣。
很簡單,因為按這種情況,繼承人即位的時候,開國功臣們大的年齡,還遠不到白發蒼蒼、退出朝堂、讓自己的子侄繼承家族的年紀。
況且,二十歲的帝國繼承人,也正是當打之年。這個年歲,又在開國時期,不上戰場為國征戰,難道還守在後方?
“皇帝和太子,總得有一個在戰場上,親自打天下的。”劉徹非常肯定這個理論。
在開國階段,皇帝本人或者未來皇帝,總得抽出來一個親自踏上戰場,與這些將領們同甘共苦、浴血奮戰,這既是保證皇室的功勞和領導力以及在軍中的影響力,也是為了朝廷的根基和穩定著想。
若是皇帝正值壯年,而繼承人年幼,那理所當然地,自然是皇帝本人踏上戰場——就像是那東漢的劉秀一樣,他親自率領大軍征戰。
若是皇帝本人年事已高,而繼承人正當壯年,那便可以把繼承人放出去。
雖然這樣確實有風險……但是,這種天下大業的事情怎麽會沒有風險?
從朝廷的角度講,這種風險反而還低——冒風險的又不是皇帝本人,而是繼承人。
對於繼承人而言,他冒的這個風險同樣是值得的,這可是把開國軍功集團拉到自己船上的大好機會!
所以,那個李世民……
劉徹把問題拋給了劉據:“據兒,你覺得李世民是李淵的太子嗎?”
劉據一愣,沒想到劉徹會突然問自己這個問題,他思考了一下,道:“兒覺得很有可能,畢竟李淵坐鎮長安,那太子領兵征戰也屬常事。”
他的思路其實和劉徹差不多。
再有,如果李淵在長安守著,難道太子也在長安?兩個人都在京中,在現在這種還在打天下的時候,好像有點多了吧?
此外,如果李淵和太子都在長安,那他們派誰出來?另一個兒子?
這是怎麽想的?
生怕另一個兒子心裏麵不產生什麽其他打算?也生怕另一個兒子不會力量膨脹?
——如果真的力量膨脹起來,那就不隻是另一個兒子本身有沒有野心、有沒有什麽想法的問題了。
一個集團、一個組織、一個群體的領袖、代言人,他必須也必然會為那個組織、集團、群體的利益發言,為那些人的利益而行動。
而若是開國軍功集團的人都站在了另一個兒子身後,那麽,某種程度上就等於,這個開國軍功集團已經和太子,乃至於皇帝,站在了對立麵上。
這是……要天翻地覆的節奏啊!
【時間來到武德四年二月,竇建德終於解決了孟海公的事情。他攻克了孟海公的據點周橋城,俘獲孟海公,並留下了自己的部將範願鎮守在曹州。】
【這個時候,他終於騰出手來,能夠處理洛陽的王世充和唐軍了——他帶著原本屬於孟海公以及之前歸順自己的徐圓朗的全部人馬,前去支援王世充。】
【王世充被李世民帶兵包圍許久,早已經搖搖欲墜;而在洛陽之外的隸屬於王世充麾下的城池,此時也已經有了各種想法,總之他們對竇建德的到來非常歡迎和順從。】
【竇建德一到滑州,王世充的行台仆射韓洪就立刻打開了城門,迎接竇建德;然後,竇建德就從滑州開始,進軍元州、梁州、管州,都在極短的時間內攻打了下來,最終,竇建德在滎陽屯兵駐紮。】
【就在三月份的時候,秦王李世民本人親自來到了虎牢關,接近了竇建德的軍營,還成功殺傷殺死了不少竇建德的士卒,並俘虜了竇建德麾下的將領共兩名:殷秋、石瓚。】
唐朝那邊的動作著實夠快,前麵不久,李密剛剛敗於王世充,然後歸順唐朝,稍稍往後一點,是李密因為反叛而被殺。
結果,現在,王世充就已經被包圍了許久,不得不向外求援——這才武德三年十一月。
唐朝的這個擴張和進攻速度,實在是算快的了。
雖然這和開國征戰時期這一特殊狀態有關,大多朝代開國時期,發動軍隊、籌措糧草、組織丁口、處理後勤……速度都很快,效率都非常高,比正式建國承平一段時間後的朝廷要快上許多。
但,這完全是因為所處狀態的不同。
可即便如此,唐朝這個出兵速度也能算得上快的那一類。
就是這個秦王李世民……
這人,是此次進攻王世充的統兵將領,是總指揮。
而按道理來講,這個人應該就是李氏宗族中的一員——除非他也是那許許多多被李淵賜了李姓的人之一。
至於說李氏宗族中的一員,李世民到底應該是誰……能得封秦王這樣的王爵,跟李淵的親緣關係必定相當之近,起碼不是李神通那種“算是”李淵堂兄弟的宗親關係。
劉徹大膽猜測,這個李世民,很可能是李淵自己的親兒子!
畢竟,李淵這個時候,都已經天命之年了不是嗎?
他的兒子,也應該有幾個能夠獨當一麵、為父分憂,參與到這一場天下征戰之中來了。
但是如果李世民是李淵的親兒子的話,他到底是長子,還是非長子……
劉徹有些糾結。
他看了一眼旁邊認認真真的劉據。
要是他的據兒,他肯定不舍得讓據兒這個時候親自領兵踏上前線,畢竟王世充到底不是那麽好打的,且這種時候誰也不可能講什麽情麵;
但是如果放在打天下的時候,如果想要擁有足夠的聲望、穩固的地位,那隻要可以,繼承人還是需要盡可能地上一上戰場,打出來一些軍功才好。
最起碼,要保證繼承人能夠與開國軍功集團有著良好交情,至少兩方不能站在對立麵上。
當然,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李淵已經到了天命之年。
天命之年!
一個皇帝,還能剩下多少時間?
而他的繼承人——隻要不像太祖那樣年歲大了才有了惠帝,而是正常的擁有了兒子——此時也已經差不多及冠。
這兩個年齡決定了,開國皇帝必須要早早為繼承人鋪路,因為他的繼承人在很大程度上、很大可能上,是要繼續任用這批開國軍功集團的,而不會是開國皇帝本人任用軍功集團,等到繼承人上位就更替朝臣。
很簡單,因為按這種情況,繼承人即位的時候,開國功臣們大的年齡,還遠不到白發蒼蒼、退出朝堂、讓自己的子侄繼承家族的年紀。
況且,二十歲的帝國繼承人,也正是當打之年。這個年歲,又在開國時期,不上戰場為國征戰,難道還守在後方?
“皇帝和太子,總得有一個在戰場上,親自打天下的。”劉徹非常肯定這個理論。
在開國階段,皇帝本人或者未來皇帝,總得抽出來一個親自踏上戰場,與這些將領們同甘共苦、浴血奮戰,這既是保證皇室的功勞和領導力以及在軍中的影響力,也是為了朝廷的根基和穩定著想。
若是皇帝正值壯年,而繼承人年幼,那理所當然地,自然是皇帝本人踏上戰場——就像是那東漢的劉秀一樣,他親自率領大軍征戰。
若是皇帝本人年事已高,而繼承人正當壯年,那便可以把繼承人放出去。
雖然這樣確實有風險……但是,這種天下大業的事情怎麽會沒有風險?
從朝廷的角度講,這種風險反而還低——冒風險的又不是皇帝本人,而是繼承人。
對於繼承人而言,他冒的這個風險同樣是值得的,這可是把開國軍功集團拉到自己船上的大好機會!
所以,那個李世民……
劉徹把問題拋給了劉據:“據兒,你覺得李世民是李淵的太子嗎?”
劉據一愣,沒想到劉徹會突然問自己這個問題,他思考了一下,道:“兒覺得很有可能,畢竟李淵坐鎮長安,那太子領兵征戰也屬常事。”
他的思路其實和劉徹差不多。
再有,如果李淵在長安守著,難道太子也在長安?兩個人都在京中,在現在這種還在打天下的時候,好像有點多了吧?
此外,如果李淵和太子都在長安,那他們派誰出來?另一個兒子?
這是怎麽想的?
生怕另一個兒子心裏麵不產生什麽其他打算?也生怕另一個兒子不會力量膨脹?
——如果真的力量膨脹起來,那就不隻是另一個兒子本身有沒有野心、有沒有什麽想法的問題了。
一個集團、一個組織、一個群體的領袖、代言人,他必須也必然會為那個組織、集團、群體的利益發言,為那些人的利益而行動。
而若是開國軍功集團的人都站在了另一個兒子身後,那麽,某種程度上就等於,這個開國軍功集團已經和太子,乃至於皇帝,站在了對立麵上。
這是……要天翻地覆的節奏啊!
【時間來到武德四年二月,竇建德終於解決了孟海公的事情。他攻克了孟海公的據點周橋城,俘獲孟海公,並留下了自己的部將範願鎮守在曹州。】
【這個時候,他終於騰出手來,能夠處理洛陽的王世充和唐軍了——他帶著原本屬於孟海公以及之前歸順自己的徐圓朗的全部人馬,前去支援王世充。】
【王世充被李世民帶兵包圍許久,早已經搖搖欲墜;而在洛陽之外的隸屬於王世充麾下的城池,此時也已經有了各種想法,總之他們對竇建德的到來非常歡迎和順從。】
【竇建德一到滑州,王世充的行台仆射韓洪就立刻打開了城門,迎接竇建德;然後,竇建德就從滑州開始,進軍元州、梁州、管州,都在極短的時間內攻打了下來,最終,竇建德在滎陽屯兵駐紮。】
【就在三月份的時候,秦王李世民本人親自來到了虎牢關,接近了竇建德的軍營,還成功殺傷殺死了不少竇建德的士卒,並俘虜了竇建德麾下的將領共兩名:殷秋、石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