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稱王改元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俘獲的隋朝官員和當地士紳,其他的起義軍確實基本上是這麽做的,殺掉這些人,把這些人的財產之類的充公或者據為己有。】
【但是竇建德不是這樣。對於這些人,竇建德必定是以禮相待,或者說,他是唯一一個對這些人以禮相待的勢力首領。】
【因而,有了對比,竇建德的做法很快就贏得了隋朝官員與地方士紳的好感,比如饒陽縣的縣令宋正本,就是竇建德帶著百餘人逃跑路上發現的那個縣城的縣令,竇建德不僅把他當做貴客,還與宋正本商討自己的大計。】
【從此,附近的郡縣中的隋朝官員,有不少都幹脆投降於他並且獻地獻城,這使得竇建德軍的士氣和軍容越發興盛,逐漸擁有了十萬精兵強將。】
“雖為平民出身,但眼界謀略都超乎常人,”楊堅評價,他已經能夠在大多數情況維持平穩的心態了,“確實有爭雄天下的能力。”
在別人都對大隋的官員和地方士紳不假辭色乃至於趕盡殺絕的時候,竇建德卻能夠做到不殺他們,甚至還能以禮相待,並且把自己的計劃與被俘官員共同商議——即便是作秀。這樣的作秀水平也足以讓很多人心裏麵更加傾向於他。
特別是,在大隋眼見著對河北的叛亂束手無策,根本不可能過來解救這些官員和士紳的時候,特別是還有那麽多一定要殺掉大隋官員、地方士紳的勢力首領的對比下。
這如何不讓這些官員士紳們,把竇建德視作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又如何不讓他們傾向於竇建德,而不是死守城池、當一個決不投降的忠臣?
所以,情況發展到後來,這些人都自發投降,還帶著自己能夠控製的城池土地,就不奇怪了。
竇建德,確實是招攬人心的一把好手,對人心的揣摩也絕對屬於高水平。
更不用說,這極有可能要歸功於他的天賦——畢竟他又不是什麽王公世族子弟出身,家裏麵想來也沒有這方麵的專門教育,從小也並沒有像這些子弟一樣要常常與人交往、代表家族、揣測訊息……
這樣的天賦!
而這種天賦,就已經勝過了許多有著家族背景、從小訓練的家族子弟了。
畢竟,這樣的招攬,影響的不隻是當地官員和士紳的心,還有許多隻想平靜生活、一點也不想被迫卷入戰火、普通日子付之一炬、家人被迫流離失所乃至死亡的普通百姓的心。
除了一些在當地混不下去,或者不願意繼續現在的生活的百姓,剩下的百姓,他們希望的難道是打仗嗎?
當然不是。
他們隻希望能夠平靜安穩地活著。
皇帝是誰也不太重要,如果竇建德成了城池的新主人,也不是不行——隻要他不加賦稅徭役。
但是,如果城池易主的條件是要進行一場慘烈的廝殺,把百姓也卷入戰火,讓大家沒法兒過日子,百姓們斷糧還要被迫上城牆的話……那就不太好了。
而現在,竇建德通過這種手段,讓地方官和士紳願意主動投誠,那就能盡可能避免戰爭。
對於平常狀態下的百姓而言,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隻要後續竇建德經營得當,不要對百姓下什麽狠手,不要傷害百姓,那他在這裏的民心民望……對唐朝而言,可不是什麽樂見之事。
不過,楊堅又意味深長地自語了一句:“有時候,家族背景到底還是有作用的。”
就比如竇建德這種招攬大隋官員的做法,當然是有效的,但是比起那些原本就屬於這個群體中的一員、對其他官員和要人知之甚詳、別人也對他們知之甚詳的家族子弟而言,效果就差上了不少。
就比如李淵。
當他選擇反叛大隋的時候,能夠拉過來的大隋官員絕對不少,而且很多都身居高位或者要職;當他有了一定建樹之後,其他地方的大隋官員願意歸附的,同樣必然不少。
因為,這都是以前就知道的人;而且,也都知道朝廷的運轉規則,並且遵循朝廷的運轉規則——這樣一來,風險就會降低許多。
【而在經營河北一段時間之後,竇建德也向前更進一步。】
【大業十三年正月——沒錯,還是大業十三年,這一年發生的大事實在不少——竇建德在河間和樂壽兩個縣的交界處設立祭壇,舉行祭天大禮,由此自稱“長樂王”,也從這一年使用自己的年號,為當年的幹支“丁醜”,並照例設置官吏。】
[某朝-乙地-乙:大業十三年有發生什麽大事?除了竇建德和李密翟讓,還有什麽事兒?]
[甲朝-甲地-乙某:……這能說嗎?不是不能說?]
[甲朝-某地-甲:那就試試唄,反正試試又沒什麽問題。]
[乙朝-某地-甲:我來試試,梁師都反了!]
[某朝-甲地-某某:誒?能說啊。難道是因為已經講到大業十三年了?話說梁師都誰啊]
[某朝-丙地-某某:我覺得可能確實是因為這個原因,以及我也不知道梁師都是誰]
[丙朝-甲地-甲:梁師都是隋朝的官員,也是地方官員,大業十三年的時候殺了當地的郡城反了……他應該是北麵靠近突厥那邊的]
[甲朝-丙地-丙某:靠近突厥?那他莫不是會和突厥有聯係?]
[乙朝-甲地-某某某:除了梁師都,還有劉武周也是這一年起來的,徐圓朗也是,薛舉也是這一年,哦,對,劉武周和薛舉都算是隋朝官員來著]
[丙朝-某地-乙:那確實,梁師都確實是和突厥有聯係,不止梁師都,劉武周也和突厥有聯係了,其實挺多勢力都和突厥有聯係,畢竟那時候中原混亂,突厥反而興盛一時]
[甲朝-乙地-乙某:?你們還少說了一個人,大業十三年,***李淵也起兵了啊]
[某朝-甲地-某:……]
這是他們忘了嗎?這是他們顧忌有點多,所以故意沒提啊!
這人是誰?怎麽這麽……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
不過到底李淵也能說出來了——雖然還是被隱去了唐高祖三個字,嗯,應該是這三個字。
[丙朝-丙地-丙:也不是忘了。這不就是提到突厥了麽,確實李淵也在這一年起兵了,而且應該是當年就進了京城,也改年號了]
[甲朝-某地-丙某:所以說,隻有杜伏威和輔公拓沒有改年號?]
【但是竇建德不是這樣。對於這些人,竇建德必定是以禮相待,或者說,他是唯一一個對這些人以禮相待的勢力首領。】
【因而,有了對比,竇建德的做法很快就贏得了隋朝官員與地方士紳的好感,比如饒陽縣的縣令宋正本,就是竇建德帶著百餘人逃跑路上發現的那個縣城的縣令,竇建德不僅把他當做貴客,還與宋正本商討自己的大計。】
【從此,附近的郡縣中的隋朝官員,有不少都幹脆投降於他並且獻地獻城,這使得竇建德軍的士氣和軍容越發興盛,逐漸擁有了十萬精兵強將。】
“雖為平民出身,但眼界謀略都超乎常人,”楊堅評價,他已經能夠在大多數情況維持平穩的心態了,“確實有爭雄天下的能力。”
在別人都對大隋的官員和地方士紳不假辭色乃至於趕盡殺絕的時候,竇建德卻能夠做到不殺他們,甚至還能以禮相待,並且把自己的計劃與被俘官員共同商議——即便是作秀。這樣的作秀水平也足以讓很多人心裏麵更加傾向於他。
特別是,在大隋眼見著對河北的叛亂束手無策,根本不可能過來解救這些官員和士紳的時候,特別是還有那麽多一定要殺掉大隋官員、地方士紳的勢力首領的對比下。
這如何不讓這些官員士紳們,把竇建德視作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又如何不讓他們傾向於竇建德,而不是死守城池、當一個決不投降的忠臣?
所以,情況發展到後來,這些人都自發投降,還帶著自己能夠控製的城池土地,就不奇怪了。
竇建德,確實是招攬人心的一把好手,對人心的揣摩也絕對屬於高水平。
更不用說,這極有可能要歸功於他的天賦——畢竟他又不是什麽王公世族子弟出身,家裏麵想來也沒有這方麵的專門教育,從小也並沒有像這些子弟一樣要常常與人交往、代表家族、揣測訊息……
這樣的天賦!
而這種天賦,就已經勝過了許多有著家族背景、從小訓練的家族子弟了。
畢竟,這樣的招攬,影響的不隻是當地官員和士紳的心,還有許多隻想平靜生活、一點也不想被迫卷入戰火、普通日子付之一炬、家人被迫流離失所乃至死亡的普通百姓的心。
除了一些在當地混不下去,或者不願意繼續現在的生活的百姓,剩下的百姓,他們希望的難道是打仗嗎?
當然不是。
他們隻希望能夠平靜安穩地活著。
皇帝是誰也不太重要,如果竇建德成了城池的新主人,也不是不行——隻要他不加賦稅徭役。
但是,如果城池易主的條件是要進行一場慘烈的廝殺,把百姓也卷入戰火,讓大家沒法兒過日子,百姓們斷糧還要被迫上城牆的話……那就不太好了。
而現在,竇建德通過這種手段,讓地方官和士紳願意主動投誠,那就能盡可能避免戰爭。
對於平常狀態下的百姓而言,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隻要後續竇建德經營得當,不要對百姓下什麽狠手,不要傷害百姓,那他在這裏的民心民望……對唐朝而言,可不是什麽樂見之事。
不過,楊堅又意味深長地自語了一句:“有時候,家族背景到底還是有作用的。”
就比如竇建德這種招攬大隋官員的做法,當然是有效的,但是比起那些原本就屬於這個群體中的一員、對其他官員和要人知之甚詳、別人也對他們知之甚詳的家族子弟而言,效果就差上了不少。
就比如李淵。
當他選擇反叛大隋的時候,能夠拉過來的大隋官員絕對不少,而且很多都身居高位或者要職;當他有了一定建樹之後,其他地方的大隋官員願意歸附的,同樣必然不少。
因為,這都是以前就知道的人;而且,也都知道朝廷的運轉規則,並且遵循朝廷的運轉規則——這樣一來,風險就會降低許多。
【而在經營河北一段時間之後,竇建德也向前更進一步。】
【大業十三年正月——沒錯,還是大業十三年,這一年發生的大事實在不少——竇建德在河間和樂壽兩個縣的交界處設立祭壇,舉行祭天大禮,由此自稱“長樂王”,也從這一年使用自己的年號,為當年的幹支“丁醜”,並照例設置官吏。】
[某朝-乙地-乙:大業十三年有發生什麽大事?除了竇建德和李密翟讓,還有什麽事兒?]
[甲朝-甲地-乙某:……這能說嗎?不是不能說?]
[甲朝-某地-甲:那就試試唄,反正試試又沒什麽問題。]
[乙朝-某地-甲:我來試試,梁師都反了!]
[某朝-甲地-某某:誒?能說啊。難道是因為已經講到大業十三年了?話說梁師都誰啊]
[某朝-丙地-某某:我覺得可能確實是因為這個原因,以及我也不知道梁師都是誰]
[丙朝-甲地-甲:梁師都是隋朝的官員,也是地方官員,大業十三年的時候殺了當地的郡城反了……他應該是北麵靠近突厥那邊的]
[甲朝-丙地-丙某:靠近突厥?那他莫不是會和突厥有聯係?]
[乙朝-甲地-某某某:除了梁師都,還有劉武周也是這一年起來的,徐圓朗也是,薛舉也是這一年,哦,對,劉武周和薛舉都算是隋朝官員來著]
[丙朝-某地-乙:那確實,梁師都確實是和突厥有聯係,不止梁師都,劉武周也和突厥有聯係了,其實挺多勢力都和突厥有聯係,畢竟那時候中原混亂,突厥反而興盛一時]
[甲朝-乙地-乙某:?你們還少說了一個人,大業十三年,***李淵也起兵了啊]
[某朝-甲地-某:……]
這是他們忘了嗎?這是他們顧忌有點多,所以故意沒提啊!
這人是誰?怎麽這麽……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
不過到底李淵也能說出來了——雖然還是被隱去了唐高祖三個字,嗯,應該是這三個字。
[丙朝-丙地-丙:也不是忘了。這不就是提到突厥了麽,確實李淵也在這一年起兵了,而且應該是當年就進了京城,也改年號了]
[甲朝-某地-丙某:所以說,隻有杜伏威和輔公拓沒有改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