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收攏士卒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竇建德著實不可小覷。”王匡王鳳等人也在仔細地看著竇建德的發展曆程。
別的不說,竇建德的領兵謀略才能就相當出色。雖然他們也不知道名將到底應該是個什麽水平,但至少,竇建德的水平是要比他們幾人高出來不少的。
更不用說,竇建德這種招攬人心的能力。
王鳳講過雙方比較了一番:“我們能夠起兵,靠的是在鄉鄰之中的威望,但從此之後想要招攬人才,就大多都隻能依靠活不下去的百姓前來投奔,或者攻占城池之後搞到人口,但後者並不一定能夠讓大家歸心。”
而竇建德……他竟然能夠在感覺情況不對的時候,拉出來百餘精兵而無人反對,更能夠在之後攻破城池的情況下,讓城中的百姓紛紛願意追隨於他——這是何等的籠絡人心的能力!
更何況,還有他先前直接把孫安祖勸說去了起兵,孫安祖本人的班底還是竇建德招募而來——這其中可是有一大關鍵,即竇建德是招募人手的人,卻不是這些招募而來的人的領袖。
竇建德是怎麽說服這些人的?
要知道,大家是看在竇建德的麵子上、相信竇建德的為人,從而聽從了他的招募,但這不代表大家就能夠接受其他人作為首領。
可竇建德成功辦到了。
他不僅能夠有威望和信譽以及人脈招攬來這麽多人手,還能讓這些人願意接受孫安祖作為首領,而不是跟從竇建德。
且竇建德這一做法並沒有影響他在這些人心中的形象。
孫安祖身死之後,這些人——不隻是竇建德剛開始招攬的數百人,而是數千人——也選擇投奔竇建德,而不是高士達或者其他起義首領。
這樣的能力,這樣的成效……要是他們也能擁有,那想必一定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雖然理論上他們在故事中的事業也相當大了。
隻是,故事中的他們,在中後期的時候,就已經控製不住局麵,既不能完全把握原本的自己人,也不能做到如竇建德這般讓新來的人更願意支持他們。
若是……
所以,竇建德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就算他們不能做到竇建德那樣的水平,但有沒有什麽具體的方法,提升一下他們在這方麵的能力?
——除了人盡皆知的給手下人分錢分糧、共同作戰外,還有什麽?
【楊義臣斬殺高士達之後,判斷高雞泊一帶已經大致掃平,竇建德不足為慮。】
【而竇建德則先是低調發展,隨後,尋了個空子,悄悄地迴到了平原縣。】
【迴到平原縣之後,竇建德並沒有直接去找尋那些潰散的士卒,而是先去收殮那些隨著高士達戰死的士卒的遺體。同時,還又特意為高士達舉行了葬禮,葬禮非常正式,全軍都一片縞素。】
【做完這些之後,竇建德才開始召集先前潰逃的士卒。他得到的迴應非常熱烈,沒兩天就召迴了數千人,軍心大振,軍隊的力量也得以大振。】
【由此,竇建德作為這支起義軍的新任首領,自稱將軍。】
【接下來,竇建德開始組織軍隊有計劃地對一些城池發動進攻,同時,還派人捉拿一些隋朝的官員、地方上的士紳等等。很快,竇建德軍的力量進一步擴張,控製和影響的地區範圍也逐步增大。】
【至於說那些被俘獲抓住的隋朝官員、地方士紳們,當然是……殺了!】
“沒錯,怎麽著也得把死者的事情料理好了才能再說其他。”百姓們對竇建德的選擇也非常讚同和欣賞。
死者為大嘛!
更不要說,這些死者都是竇建德之前的部下,或者是竇建德原本的上級,大家還都是戰死的。
這樣的情況,怎麽能夠置之不理?
隻要竇建德還有點心,又有那麽點想要收攏殘部進一步發展的野心,就必須迴平原縣,也必須把戰死者都好好收殮安葬,為高士達舉行葬禮。
便有人就此聊了起來:“你說這竇建德,他這麽做當然是很好,但是他就不怕被楊義臣抓了?也不怕收殮遺體的時候浪費的時間太多?”
旁邊人笑道:“那不是楊義臣並不重視竇建德麽,想來也不會太過關注竇建德……再說,前麵楊義臣還被那楊廣調迴京城了,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麽時候,但估摸著也不會太久。”
至於說收殮遺體花費時間太長的問題……這確實有可能。
畢竟死的人那麽多,想要處理好也不容易。
但,還是那句話,死者為大,戰死者更是如此。竇建德要是不收斂遺體,就知道去召集那些潰散的士卒……那士卒們願不願意再迴來還是個問題。
相反,正因為竇建德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收斂遺體了,所以大家才更相信他,更敬重服從他——“反正要是我,如果竇建德連兄弟們的遺體都不收斂一下,那我也得掂量掂量。”
提問的那人倒沒有什麽異議,如果換做是他,那他大約也是一樣的想法。
隻是這樣的話……他道:“若是如此,那我覺得竇建德未必會殺掉那些官員鄉紳。”
這可是和竇建德一貫以來的風格不大一樣。
比起殺人,竇建德應該更喜歡把這些人招攬過來,變成自己人。
-
除了這樣的細細分析之人外,也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看出殯不嫌殯大,或者幹脆是就很想要看見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員士紳們血流成河……
“沒錯,就該把這些家夥都殺了!殺個幹淨!”
“殺了省事兒,要是讓他們活著,還不知道能弄出來多少亂子!”
“嘿嘿,讓咱看看到底怎麽殺,咱這邊的有些個官員士紳也不是什麽好東西,最好能早點死了……”
【——當然不是。】
這句話一出,有人鬆了口氣,有人大感遺憾。
別的不說,竇建德的領兵謀略才能就相當出色。雖然他們也不知道名將到底應該是個什麽水平,但至少,竇建德的水平是要比他們幾人高出來不少的。
更不用說,竇建德這種招攬人心的能力。
王鳳講過雙方比較了一番:“我們能夠起兵,靠的是在鄉鄰之中的威望,但從此之後想要招攬人才,就大多都隻能依靠活不下去的百姓前來投奔,或者攻占城池之後搞到人口,但後者並不一定能夠讓大家歸心。”
而竇建德……他竟然能夠在感覺情況不對的時候,拉出來百餘精兵而無人反對,更能夠在之後攻破城池的情況下,讓城中的百姓紛紛願意追隨於他——這是何等的籠絡人心的能力!
更何況,還有他先前直接把孫安祖勸說去了起兵,孫安祖本人的班底還是竇建德招募而來——這其中可是有一大關鍵,即竇建德是招募人手的人,卻不是這些招募而來的人的領袖。
竇建德是怎麽說服這些人的?
要知道,大家是看在竇建德的麵子上、相信竇建德的為人,從而聽從了他的招募,但這不代表大家就能夠接受其他人作為首領。
可竇建德成功辦到了。
他不僅能夠有威望和信譽以及人脈招攬來這麽多人手,還能讓這些人願意接受孫安祖作為首領,而不是跟從竇建德。
且竇建德這一做法並沒有影響他在這些人心中的形象。
孫安祖身死之後,這些人——不隻是竇建德剛開始招攬的數百人,而是數千人——也選擇投奔竇建德,而不是高士達或者其他起義首領。
這樣的能力,這樣的成效……要是他們也能擁有,那想必一定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雖然理論上他們在故事中的事業也相當大了。
隻是,故事中的他們,在中後期的時候,就已經控製不住局麵,既不能完全把握原本的自己人,也不能做到如竇建德這般讓新來的人更願意支持他們。
若是……
所以,竇建德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就算他們不能做到竇建德那樣的水平,但有沒有什麽具體的方法,提升一下他們在這方麵的能力?
——除了人盡皆知的給手下人分錢分糧、共同作戰外,還有什麽?
【楊義臣斬殺高士達之後,判斷高雞泊一帶已經大致掃平,竇建德不足為慮。】
【而竇建德則先是低調發展,隨後,尋了個空子,悄悄地迴到了平原縣。】
【迴到平原縣之後,竇建德並沒有直接去找尋那些潰散的士卒,而是先去收殮那些隨著高士達戰死的士卒的遺體。同時,還又特意為高士達舉行了葬禮,葬禮非常正式,全軍都一片縞素。】
【做完這些之後,竇建德才開始召集先前潰逃的士卒。他得到的迴應非常熱烈,沒兩天就召迴了數千人,軍心大振,軍隊的力量也得以大振。】
【由此,竇建德作為這支起義軍的新任首領,自稱將軍。】
【接下來,竇建德開始組織軍隊有計劃地對一些城池發動進攻,同時,還派人捉拿一些隋朝的官員、地方上的士紳等等。很快,竇建德軍的力量進一步擴張,控製和影響的地區範圍也逐步增大。】
【至於說那些被俘獲抓住的隋朝官員、地方士紳們,當然是……殺了!】
“沒錯,怎麽著也得把死者的事情料理好了才能再說其他。”百姓們對竇建德的選擇也非常讚同和欣賞。
死者為大嘛!
更不要說,這些死者都是竇建德之前的部下,或者是竇建德原本的上級,大家還都是戰死的。
這樣的情況,怎麽能夠置之不理?
隻要竇建德還有點心,又有那麽點想要收攏殘部進一步發展的野心,就必須迴平原縣,也必須把戰死者都好好收殮安葬,為高士達舉行葬禮。
便有人就此聊了起來:“你說這竇建德,他這麽做當然是很好,但是他就不怕被楊義臣抓了?也不怕收殮遺體的時候浪費的時間太多?”
旁邊人笑道:“那不是楊義臣並不重視竇建德麽,想來也不會太過關注竇建德……再說,前麵楊義臣還被那楊廣調迴京城了,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麽時候,但估摸著也不會太久。”
至於說收殮遺體花費時間太長的問題……這確實有可能。
畢竟死的人那麽多,想要處理好也不容易。
但,還是那句話,死者為大,戰死者更是如此。竇建德要是不收斂遺體,就知道去召集那些潰散的士卒……那士卒們願不願意再迴來還是個問題。
相反,正因為竇建德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收斂遺體了,所以大家才更相信他,更敬重服從他——“反正要是我,如果竇建德連兄弟們的遺體都不收斂一下,那我也得掂量掂量。”
提問的那人倒沒有什麽異議,如果換做是他,那他大約也是一樣的想法。
隻是這樣的話……他道:“若是如此,那我覺得竇建德未必會殺掉那些官員鄉紳。”
這可是和竇建德一貫以來的風格不大一樣。
比起殺人,竇建德應該更喜歡把這些人招攬過來,變成自己人。
-
除了這樣的細細分析之人外,也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看出殯不嫌殯大,或者幹脆是就很想要看見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員士紳們血流成河……
“沒錯,就該把這些家夥都殺了!殺個幹淨!”
“殺了省事兒,要是讓他們活著,還不知道能弄出來多少亂子!”
“嘿嘿,讓咱看看到底怎麽殺,咱這邊的有些個官員士紳也不是什麽好東西,最好能早點死了……”
【——當然不是。】
這句話一出,有人鬆了口氣,有人大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