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也看得直搖頭。


    天下的百姓跑到楊玄感身邊,支持楊玄感,這對於楊廣而言確實是一種非常大逆不道的行為——這不就是所有的百姓想要造反嗎?


    但是,楊廣為什麽不想一想這究竟是為什麽,楊玄感雖然起兵、而且還說了那麽多大義凜然、感人肺腑的理由,可通常而言是不至於吸引到那麽多百姓願意追隨於他的。


    這到底是造反。


    不管楊玄感把自己的行為描述的多麽光明偉大,又把自己塑造得如何不畏生死隻求公義,這都不能改變他所做的事情的性質——這是造反,是叛逆之舉,是違抗朝廷;而同時,這必然是要死人,死一大批人的。


    楊玄感失敗了固然要死,但是在楊玄感失敗身死之前,先死的會是那些跟隨他的士卒。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們還是會願意支持楊玄感,去給他送酒肉,去軍營前想要投效……


    百姓為什麽會聽楊玄感的話?為什麽會願意去投奔楊玄感、支持楊玄感?


    這難道是因為這些百姓全部都目無王法、不知當今正統?還是說,這全都是因為百姓愚昧無知,隻看得見蠅頭小利?


    這當然不是真正的原因。


    劉秀覺得,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些百姓早就心存反意,隻不過對於自己直接起義還心懷猶豫。


    這個原因很好理解,心存反意嘛,早在大業七年就湧現出了許多起義軍,當時洛陽附近沒有什麽大規模起義軍不假,但這不代表這邊的百姓就沒有類似的想法了;而直接起義,到底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且此地靠近洛陽,想來隋朝還是留有重兵鎮守的,一起義,什麽都還沒幹就被鎮壓下去了,這可不劃算。


    二是,楊玄感確實做到了開倉賑濟百姓。


    不管楊玄感這一行為,是完全為了博取民心,本人其實同樣不在乎百姓,還是他既打算博取民心、也真心想要救助一下貧苦百姓……總歸,他是做了賑濟災民的行為。


    而這樣的行為,實打實到了手中、肚子裏的糧食,都讓當地百姓對楊玄感產生了不一樣的觀感——這樣的人,如果跟著他,好像也不是不行。


    與隋朝官府對比,楊玄感的這個行為確實給他拉來了極大的好感;而百姓們在對比了楊玄感的賑濟與隋朝官府的行為之後,便有人願意冒著死亡風險而支持楊玄感。


    ……或許,如果沒有楊玄感此次開倉放糧,他們也已經活不了多久了。


    若果真如此,那這些百姓支持楊玄感,也就沒什麽可說的。


    楊廣他看到這些原因了嗎?他想到這些情況了嗎?


    如果真的隻靠殺戮就能震懾天下人,讓全天下的百姓不敢支持反對隋朝的人,甚至——連反對隋朝的人的賑濟都不敢接受,那曆史上又怎麽會出現那麽多起義的百姓?


    亂世用重典,這是個非常有道理的總結。


    但是亂世隻靠重典可以嗎?亂世隻有重典可以嗎?


    重典隻不過是一個輔助手段,而非核心手段。


    在朝廷給百姓們指出規劃好的活路的情況下,朝廷通過一係列刑罰來規範百姓的行為,懲治不法行為,安定社會,也安定民心,這是“亂世用重典”的目的所在。


    但如果朝廷根本沒有百姓什麽活路,隻一味要求百姓不能反抗,並配以嚴酷手段……


    那對於百姓們而言,不就又是那句話了嗎?“……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反正都要死,那與其就這麽死去,為什麽不拚上一把?


    更不要說,楊廣針對的人,都已經不隻是那些直接參與楊玄感起義的百姓了。就連接受了楊玄感開倉賑濟的百姓,也全部都要死。


    ——隻是接受了賑濟,竟然也得死?


    這可真是徹頭徹尾地不把普通百姓當人看啊。


    可是,如果真的完全都不把百姓當做人來看了,那如何還能讓百姓把朝廷官員、 把皇帝當人看?


    如果要把百姓當做牲畜看待,那就得做好準備——不論是猛獸還是羔羊,牲畜在活不下去的時候,可不會想太多,唯一會做的事情隻有找活路!不管那條活路是什麽,不管是不是要對上曾經的主人……


    -


    楊堅提心吊膽地聽到最後一句,身形驟然一鬆,頓時顯出了幾分頹然之態來,旁邊的獨孤皇後同樣神色難看。


    楊素的兒子造反了,這確實不是好事,定然會引動天下反叛大隋的力量;楊素的兒子選的時間不是太好,沒能真正聚集到足夠的力量,也沒能攻破洛陽,最終身死,這還算個好消息;楊廣事後清算那些跟隨了楊玄感的官員貴族們,這是理所當然,誰都不能指責一句……


    但是,楊廣怎麽就想起來要殺光那些接受了楊玄感開倉賑濟的百姓了?


    他高高興興地清理那些支持楊玄感的官員貴族子弟不好嗎?


    那些跑去投奔楊玄感,在各個方麵支持楊玄感的貴族和官員,不要說把他們都殺了沒問題了,就是楊廣大開殺戒,把這群人的家族親眷全部都處理了,來一場大連坐、大清理,牽連甚廣……都沒有什麽問題。


    畢竟,這些人食君之祿,不說忠君之事也就算了,竟然還跑去支持叛亂,完全背叛了皇帝,被處死理所應當!


    而這些人的家屬,既然是家屬,之前沒有教育好子孫,或者沒有監督揭發,或者一貫以來都享受了這些人為官等帶來的好處,那大家共沉淪也沒什麽好說的。


    就算牽連的人多了一點……那也沒毛病,皇帝都碰見反叛的事情了,信任有加的臣子背叛了自己,還差點威脅到江山和性命,一時刺激過大,喪失理智,怒火滔天,這不是很正常麽。


    不光朝堂眾人無話可說,就是天下所有人,包括已經作亂的那些亂民,聽說之後都無話可說。


    但是——那些接受了楊玄感開倉賑濟的百姓,就完全不是這麽一迴事兒了啊。


    一來,楊廣並不能斷定那些百姓全部都去支持了楊玄感。


    說不定那些百姓隻是接受賑濟,但是並不願意支持楊玄感呢?他們隻想獲得活下去的糧食,對於楊玄感想要反隋的行為,完全不感興趣,隻作不知,冷眼旁觀……


    這,算是有罪嗎?雖然非要說的話,也有些罪過,但是能夠到達死罪的地步嗎?


    當然,楊廣可能覺得確實該當死罪。


    但是,除了楊廣之外的其他大部分人,恐怕都不這麽覺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