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柘又接著說道:“並應明辨善惡,深信因果。一念具足十法界,若能執持名號,憶佛念佛,則與佛法界功德相應,一念相應,即能一念了脫生死。反之,若一念妄想念世五欲,則是輪迴之因。當記此語,以自策勵。”
明柘叮囑完畢,悟緣長跪合掌,念《自慶偈》:遇哉值佛者,何人誰不喜,福願與時會,我今獲法利。接著,他起立,行十方禮。
隨後,大眾起立合掌,同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數聲,接念偈雲:處世界如虛空,猶蓮華不著水,心清淨超於彼,稽首禮無上尊。
最後,唱《迴向偈》:出家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至此,剃度儀式圓滿結束。
到這個時候,天色已經黑了下來,明柘又說了幾句,這個儀式才完全結束,眾和尚散去,悟緣也迴到了自己的房間。
第二天一早,悟緣又被空慶叫到了明柘的房間,悟緣同空慶開玩笑,說他還是不聽悟至的話,要是被悟至看見就糟了。空慶今天卻是一反常態,臉上神情一本正經,根本不接悟緣的話茬。悟緣倒是覺得自己碰了一鼻子灰,於是也不再說話。
沒有過上多長時間,悟緣隨著空慶到了明柘門前,敲門之後,門開了,空慶向門內行了一禮,示意悟緣自己進去,然後他就板著一本正經的臉離開了。
這倒弄得悟緣莫名其妙。他進了門,發現房間內不僅明柘在,悟至和悟靈也在,此外還有幾個悟緣叫不上名字來的和尚。這些人安靜地坐在房間內,臉色肅穆。看到這種情形,悟緣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依照悟至手勢的指示,悟緣在這些人麵前盤膝坐下。
明柘向悟至點點頭,悟至示意自己知道。他對悟緣開口說道:“悟緣,你既入我建安寺,有些事情也該讓你知道。”
悟緣應了一聲,說道:“是,師兄請說。”
悟至說道:“你可知道我們現在身在何處?”
悟緣說道:“我曾聽師兄們說起,現在是在東海之上。”
悟至點點頭,又問道:“你可知我建安寺原本深在內陸,為何要到這東海之上來,做何行事?”
悟緣搖頭,說道:“我不知。”
悟至點了點頭,看了明柘和其他和尚一眼,繼續說道:“此事事關我建安寺長遠大計,你需謹記,切勿外傳!”
悟緣的臉色也嚴肅起來。繼續點點頭,說道:“是,弟子謹記。”
悟至看了明柘還有其他和尚一眼,見其他人都沒有說話的意思,緩緩念出了一首偈語:“東海之上,有神山焉,天碑降世,神術隱藏。七星閃耀,月烏交輝,水天一線,其山乃現。水霧茫茫,大浪滔天,或有鯤鵬,出沒其間。山臥東南,廣大千裏,有神獸兮,奔騰逐亡。入山中央,有大平原,天碑矗立,梵唱連連。萬千神術,繽紛花落,有緣人者,可得真傳。”
悟至看著悟緣,說道:“你聽懂了嗎?”
悟緣搖搖頭,說道:“我聽懂了,但不是很明白。”
悟至說道:“哦,那你說說看。”
悟緣沉吟了一會,說道:“這首偈語,說的是在東海之上,有神山存在,神山上有天碑,有緣的人能夠從天碑中得到真傳。”
“不錯,”悟至說道,“字麵上就是這樣的意思。”他看著悟緣,繼續解釋道:“這首偈語,是記錄在本寺初建時首任住持安明大師持有的一本經卷上,安明大師圓寂之後,他的弟子們整理其遺物,才在那本經卷中發現。”
悟緣輕輕“唔”了一聲,等悟至繼續說下去。
“安明大師原為大相國寺弟子,在其師兄弟中天分並不高,佛法也不精深,因此才被大相國寺敕命去建造建安寺。為了籌集建造寺院的資金,安明大師曾隨船出海,迴來之後就令人刮目相看,佛法精進,一日千裏,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多有人探究此事,但直到安明大師圓寂之後,這首偈語被發現,此事才有了答案。”
悟緣問道:“可是此事有何不妥?”
“不,至少從安明大師的表現來看,並無不妥之處。”悟至說道,“隻是世間多愚蠢之人,不了解的事情便妄加猜測,以致蜚短流長。於我佛門而言,實則是有大大的好處,能大大增強我佛門的實力。”
悟緣靜靜地聽著。
悟緣說道:“近三百年來,我建安寺眾前仆後繼,前來東海尋找傳說中的天碑,隻是時也命也,並沒有能夠成功。不僅如此,事機不密,相關的消息還傳了出去,以至於其他人也風聞而動,前來東海尋找天碑。這其中,不乏與我建安寺有深仇大怨之人。以後你遇見了,可千萬得小心行事。”
“可有安國寺?”悟緣忽然想起自己曾經聽到過的這個名字,脫口而出,問道。
“你這麽說亦可。”悟至說道,“據前輩查證,偈語之所以能廣為流傳,背後就有安國寺的影子。若沒有什麽意外,安國寺應該也派出了人員前來東海,尋找神山和天碑。”
“這中間可有什麽規律?”悟緣問道。
“倒沒有什麽規律,隻是本寺每十年派出一批人前來東海尋找,安國寺專門有人盯著本寺的行動,所以才會如此。”
“為什麽是十年?”悟緣好奇地問道。
悟至看了悟緣一眼,耐心地解釋道:“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本寺大約每十年出一批弟子,讓他們到東海上來試試自己的緣分。三百年來,次次如此。”
“我想到一個問題。”悟緣說道。
“你說。”悟至說道。
悟緣問道:“東海之上,就沒有人存在和居住嗎,他們難道也從來沒有見過這神山與天碑嗎?若是他們見過,這神山與天碑的事跡恐怕早就流傳很廣了,為什麽會一直默默無名呢?若是他們也沒有見過,那……”悟緣輕輕搖了搖頭,表示出了自己的意見。
(本章完)
明柘叮囑完畢,悟緣長跪合掌,念《自慶偈》:遇哉值佛者,何人誰不喜,福願與時會,我今獲法利。接著,他起立,行十方禮。
隨後,大眾起立合掌,同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數聲,接念偈雲:處世界如虛空,猶蓮華不著水,心清淨超於彼,稽首禮無上尊。
最後,唱《迴向偈》:出家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至此,剃度儀式圓滿結束。
到這個時候,天色已經黑了下來,明柘又說了幾句,這個儀式才完全結束,眾和尚散去,悟緣也迴到了自己的房間。
第二天一早,悟緣又被空慶叫到了明柘的房間,悟緣同空慶開玩笑,說他還是不聽悟至的話,要是被悟至看見就糟了。空慶今天卻是一反常態,臉上神情一本正經,根本不接悟緣的話茬。悟緣倒是覺得自己碰了一鼻子灰,於是也不再說話。
沒有過上多長時間,悟緣隨著空慶到了明柘門前,敲門之後,門開了,空慶向門內行了一禮,示意悟緣自己進去,然後他就板著一本正經的臉離開了。
這倒弄得悟緣莫名其妙。他進了門,發現房間內不僅明柘在,悟至和悟靈也在,此外還有幾個悟緣叫不上名字來的和尚。這些人安靜地坐在房間內,臉色肅穆。看到這種情形,悟緣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依照悟至手勢的指示,悟緣在這些人麵前盤膝坐下。
明柘向悟至點點頭,悟至示意自己知道。他對悟緣開口說道:“悟緣,你既入我建安寺,有些事情也該讓你知道。”
悟緣應了一聲,說道:“是,師兄請說。”
悟至說道:“你可知道我們現在身在何處?”
悟緣說道:“我曾聽師兄們說起,現在是在東海之上。”
悟至點點頭,又問道:“你可知我建安寺原本深在內陸,為何要到這東海之上來,做何行事?”
悟緣搖頭,說道:“我不知。”
悟至點了點頭,看了明柘和其他和尚一眼,繼續說道:“此事事關我建安寺長遠大計,你需謹記,切勿外傳!”
悟緣的臉色也嚴肅起來。繼續點點頭,說道:“是,弟子謹記。”
悟至看了明柘還有其他和尚一眼,見其他人都沒有說話的意思,緩緩念出了一首偈語:“東海之上,有神山焉,天碑降世,神術隱藏。七星閃耀,月烏交輝,水天一線,其山乃現。水霧茫茫,大浪滔天,或有鯤鵬,出沒其間。山臥東南,廣大千裏,有神獸兮,奔騰逐亡。入山中央,有大平原,天碑矗立,梵唱連連。萬千神術,繽紛花落,有緣人者,可得真傳。”
悟至看著悟緣,說道:“你聽懂了嗎?”
悟緣搖搖頭,說道:“我聽懂了,但不是很明白。”
悟至說道:“哦,那你說說看。”
悟緣沉吟了一會,說道:“這首偈語,說的是在東海之上,有神山存在,神山上有天碑,有緣的人能夠從天碑中得到真傳。”
“不錯,”悟至說道,“字麵上就是這樣的意思。”他看著悟緣,繼續解釋道:“這首偈語,是記錄在本寺初建時首任住持安明大師持有的一本經卷上,安明大師圓寂之後,他的弟子們整理其遺物,才在那本經卷中發現。”
悟緣輕輕“唔”了一聲,等悟至繼續說下去。
“安明大師原為大相國寺弟子,在其師兄弟中天分並不高,佛法也不精深,因此才被大相國寺敕命去建造建安寺。為了籌集建造寺院的資金,安明大師曾隨船出海,迴來之後就令人刮目相看,佛法精進,一日千裏,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多有人探究此事,但直到安明大師圓寂之後,這首偈語被發現,此事才有了答案。”
悟緣問道:“可是此事有何不妥?”
“不,至少從安明大師的表現來看,並無不妥之處。”悟至說道,“隻是世間多愚蠢之人,不了解的事情便妄加猜測,以致蜚短流長。於我佛門而言,實則是有大大的好處,能大大增強我佛門的實力。”
悟緣靜靜地聽著。
悟緣說道:“近三百年來,我建安寺眾前仆後繼,前來東海尋找傳說中的天碑,隻是時也命也,並沒有能夠成功。不僅如此,事機不密,相關的消息還傳了出去,以至於其他人也風聞而動,前來東海尋找天碑。這其中,不乏與我建安寺有深仇大怨之人。以後你遇見了,可千萬得小心行事。”
“可有安國寺?”悟緣忽然想起自己曾經聽到過的這個名字,脫口而出,問道。
“你這麽說亦可。”悟至說道,“據前輩查證,偈語之所以能廣為流傳,背後就有安國寺的影子。若沒有什麽意外,安國寺應該也派出了人員前來東海,尋找神山和天碑。”
“這中間可有什麽規律?”悟緣問道。
“倒沒有什麽規律,隻是本寺每十年派出一批人前來東海尋找,安國寺專門有人盯著本寺的行動,所以才會如此。”
“為什麽是十年?”悟緣好奇地問道。
悟至看了悟緣一眼,耐心地解釋道:“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本寺大約每十年出一批弟子,讓他們到東海上來試試自己的緣分。三百年來,次次如此。”
“我想到一個問題。”悟緣說道。
“你說。”悟至說道。
悟緣問道:“東海之上,就沒有人存在和居住嗎,他們難道也從來沒有見過這神山與天碑嗎?若是他們見過,這神山與天碑的事跡恐怕早就流傳很廣了,為什麽會一直默默無名呢?若是他們也沒有見過,那……”悟緣輕輕搖了搖頭,表示出了自己的意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