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馬的道化之路還在繼續,天地間的道韻更加深刻,隨後道韻刻畫在他的身上。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心靈深處的感悟真正明白的人是不妄言的,妄言上午不一定是明白的人。堵塞其感官之竅,關閉其欲望之門挫去鋒芒,解脫糾紛,順和光輝,混同垢塵,這就是與道大同的玄妙。
進入大同境界的人,不可以自己的得失來判斷,而是要超脫親疏、利害、貴賤的世俗範圍。所以這樣的人才會被天下人所尊崇。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用公平正直的辦法治國,用奇謀的手段用兵,用清淨無為之道來統領天下。我根據什麽知道應該這樣呢?
天下禁令越多,民眾就會越窮,民間的武裝越精良,國家越混亂,法律命令越來越清楚,盜賊越會不斷增加。
因此聖人說:“我們無所作為,人民心自然順化,我好清靜人民自然端正,我不加幹擾人民自然富裕,我沒有貪欲人民自然厚樸”。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為政者處事寬和,人民就會變得淳厚、樸實。為政者政策苛刻,人民反而會變得狡詐。災禍啊,幸福就緊跟在它的身邊;幸福啊,災禍就潛伏在它的裏麵。誰能知道最後的結果是怎樣呢?
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正確會變為邪惡,善良會變為兇狠。人們對此迷惑,已經很久了。因此聖人端正自身卻不為難別人,剛正不阿卻不傷害別人,堅持正道卻不強人所為,成就輝煌又不自我炫耀。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管理百姓,侍奉蒼天,沒有什麽比節製收斂更重要的。所謂節製收斂,這就是說要早些按天道做事;早按天道做事,就是要不斷積蓄道德,不斷積蓄道德,就無所不勝。無所不剩的這種力量是無法估計的,這種無法估計的力量可以管理國家。能夠擁有了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大道,就可以使國家更加長久,這叫做根深蒂固,生機蓬勃長久不息的大道。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治理國家就像煎小魚那樣。按照道理來治理天下,就算是鬼也不起作用。不隻是鬼不起作用,是因為就算它起作用也不能傷人。不是它起作用不能傷人,聖人也不會傷害民眾。兩方都不去傷害民眾,民眾則會受益於他們的恩澤。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大國要居於江河的下流,這是天下百川所歸附的地方,自居於雌性地位。雌性經常以安靜戰勝雄性,就在於她安靜而居下。所以,大國對於小國謙下,就可取得小國的信任。小國對大國謙下,才能取得大國的信任。所以,謙下可以信任人,謙下可以被人信任。大國不過分要求領導小國,小國不過分要求事奉大國,大國小國都適當的滿足自的要求,大國應特別注意謙下。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道可以庇蔭萬物,是善良人的修身養命寶貝,不善的人也依靠它來保護自己。美好的話語,可以獲得人們的尊敬,高尚的行為,可以得到人們的尊重。
即使有不懂為善的人,怎能把他們拋棄呢?
就是立為天子,封為三公(太師、太傅、太保),財寶無數,榮華加身,還不如把道作為獻禮。
古人為何要如此重視道呢?還不是因為有道可以立身,有求就能得到,有罪就能免除嗎?所以道可以說是天下最尊貴的了。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以無為的心境來作為,以無事的心境來做事,以恬淡的心境來品味,把大小多少看淡,才能以德報怨。
困難的事要從容易簡單處下手,成就大事要從細微處入手,細節決定成敗。
因此聖人始終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輕易的許諾,往往很少守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那必定會遭遇更多困難。
故而,有道的聖人總是看重困難,但終無難成之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複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自然而不敢為。
內心安定就能把持局麵,它尚未出現的征兆容易謀劃;脆弱時容易破碎,破碎後變成細小的東西容易消散。所以在征兆沒有發生前要早作準備,在禍亂沒有產生之前要治理好。
參天大樹,是由小苗一點點長成的,九層的高樓,是由一筐筐土築起的;千裏行程,開始於腳下。
如果不按照規律勉強地去做事,就會失敗;如果執著地占有,就會失去。
所以聖人不妄為,因而不會失敗;不執著占有,就沒有損失。
人們做事,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掌握了道的人做事在即將成功時仍會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因而也就不會失敗。
因此聖人想得到的東西是一般人不感興趣的東西,他們不看重一般人所貪求的珍奇貨物;
聖人學習的東西是一般人不願接受的,並以此來糾正眾人的過錯。
聖人按照萬物的自然屬性去幫助它們成長和發展,而不是去隨意幹涉。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古時善於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聰明些——機智巧詐,僥幸炫耀,而是用“道”使百姓變得渾厚淳樸,真誠自然。百姓之所以難治,是因為他們學的智巧太多。
所以如果以機智計謀來治國,是國家的賊、災害,不用“智”治國,是國家的福氣。
這兩種治國的法則也就是模式。認識社會混亂與和諧的法則。經常用這一模式治理,這就叫玄妙之德。
這種玄德,很深奧,很長遠,與世人認知是相反的,長久以往可以達到天下大順。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大江大海能匯聚容納百川流水,是因為它所處百川的下遊,所以才能使百川匯集。
因此聖人想要在上麵統治人民,必須對人民言語謙下恭謹。想要在前麵領導人民,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麵。
所以聖人居民之上而人民並不感到重量壓迫,處民之先而人民並不感到害怕。
因此天下人都樂於擁戴他而不感到厭倦反對。
因為聖人不與人相爭,所以天下也就沒有人能夠與他相爭。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天下都說道的範疇太廣大了,哲理太玄妙了,境界太虛無了,似乎沒有相像的。
正因為廣大玄妙,所以才似乎沒有相像的。
如果相像了,時間長了,就會分解細分成專有的學問去研究了。
我有三個法寶,一直持有它:
第一是仁慈博愛,第二件是節儉愛惜,第三件就是不與眾生爭。
慈愛,才能勇敢,節儉,才能寬綽,不敢處處爭先,反而能夠居為萬物眾生之長。
而世俗之人卻舍棄仁慈追求匹夫之勇。舍棄節儉愛惜去妄求廣泛的迴報。不願居後而處處與人爭先出風頭,這就是自討苦吃自尋死路。
那仁慈博愛,戰必勝,退可守,守必固。天道想要援救誰,就賜給誰“慈”來護衛他。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善於統帥軍隊的人,不會依賴武力;
善於作戰的人,內心平靜不會怒形於色;
善於克敵的人,不和敵人發生正麵衝突;
善於用人的人,為人謙下,禮賢下士。
這就是與人不爭的品德,
這就是借助別人的力量,
這就叫做符合天的最高法則。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用兵的的說:我不敢主動進攻而要防守,不敢前進一步,而寧可後退一尺。這就叫做:
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陣勢可擺一樣;
雖然要奮臂,卻像沒有臂膀可舉一樣;
雖然麵臨敵人,卻像沒有敵人可打一樣;
雖然有兵器,卻像沒有兵器可以執握一樣。
禍患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幾乎喪失了我的“三寶”。
所以,兩軍實力相當的時候,愛好和平正義的軍隊必勝。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沒有誰能理解,沒有誰能實行。說話有一句,做事有主心骨。正由於人們不理解這個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麽能取法於我的人就更難得了。
因此有道的聖人總是穿著粗布衣服,懷裏揣著美玉。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是一位上等高人;不知道自己知道什麽,是一位病入膏肓之人;聖人不會這樣,因為其自己治好了這種病。因為“病病”,所以就不會生病。”
這就是沈馬對於各種道韻的感悟,老子不愧為道家鼻祖,對於道的感悟真的是太過於深刻了!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心靈深處的感悟真正明白的人是不妄言的,妄言上午不一定是明白的人。堵塞其感官之竅,關閉其欲望之門挫去鋒芒,解脫糾紛,順和光輝,混同垢塵,這就是與道大同的玄妙。
進入大同境界的人,不可以自己的得失來判斷,而是要超脫親疏、利害、貴賤的世俗範圍。所以這樣的人才會被天下人所尊崇。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用公平正直的辦法治國,用奇謀的手段用兵,用清淨無為之道來統領天下。我根據什麽知道應該這樣呢?
天下禁令越多,民眾就會越窮,民間的武裝越精良,國家越混亂,法律命令越來越清楚,盜賊越會不斷增加。
因此聖人說:“我們無所作為,人民心自然順化,我好清靜人民自然端正,我不加幹擾人民自然富裕,我沒有貪欲人民自然厚樸”。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為政者處事寬和,人民就會變得淳厚、樸實。為政者政策苛刻,人民反而會變得狡詐。災禍啊,幸福就緊跟在它的身邊;幸福啊,災禍就潛伏在它的裏麵。誰能知道最後的結果是怎樣呢?
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正確會變為邪惡,善良會變為兇狠。人們對此迷惑,已經很久了。因此聖人端正自身卻不為難別人,剛正不阿卻不傷害別人,堅持正道卻不強人所為,成就輝煌又不自我炫耀。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管理百姓,侍奉蒼天,沒有什麽比節製收斂更重要的。所謂節製收斂,這就是說要早些按天道做事;早按天道做事,就是要不斷積蓄道德,不斷積蓄道德,就無所不勝。無所不剩的這種力量是無法估計的,這種無法估計的力量可以管理國家。能夠擁有了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大道,就可以使國家更加長久,這叫做根深蒂固,生機蓬勃長久不息的大道。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治理國家就像煎小魚那樣。按照道理來治理天下,就算是鬼也不起作用。不隻是鬼不起作用,是因為就算它起作用也不能傷人。不是它起作用不能傷人,聖人也不會傷害民眾。兩方都不去傷害民眾,民眾則會受益於他們的恩澤。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大國要居於江河的下流,這是天下百川所歸附的地方,自居於雌性地位。雌性經常以安靜戰勝雄性,就在於她安靜而居下。所以,大國對於小國謙下,就可取得小國的信任。小國對大國謙下,才能取得大國的信任。所以,謙下可以信任人,謙下可以被人信任。大國不過分要求領導小國,小國不過分要求事奉大國,大國小國都適當的滿足自的要求,大國應特別注意謙下。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道可以庇蔭萬物,是善良人的修身養命寶貝,不善的人也依靠它來保護自己。美好的話語,可以獲得人們的尊敬,高尚的行為,可以得到人們的尊重。
即使有不懂為善的人,怎能把他們拋棄呢?
就是立為天子,封為三公(太師、太傅、太保),財寶無數,榮華加身,還不如把道作為獻禮。
古人為何要如此重視道呢?還不是因為有道可以立身,有求就能得到,有罪就能免除嗎?所以道可以說是天下最尊貴的了。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以無為的心境來作為,以無事的心境來做事,以恬淡的心境來品味,把大小多少看淡,才能以德報怨。
困難的事要從容易簡單處下手,成就大事要從細微處入手,細節決定成敗。
因此聖人始終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輕易的許諾,往往很少守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那必定會遭遇更多困難。
故而,有道的聖人總是看重困難,但終無難成之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複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自然而不敢為。
內心安定就能把持局麵,它尚未出現的征兆容易謀劃;脆弱時容易破碎,破碎後變成細小的東西容易消散。所以在征兆沒有發生前要早作準備,在禍亂沒有產生之前要治理好。
參天大樹,是由小苗一點點長成的,九層的高樓,是由一筐筐土築起的;千裏行程,開始於腳下。
如果不按照規律勉強地去做事,就會失敗;如果執著地占有,就會失去。
所以聖人不妄為,因而不會失敗;不執著占有,就沒有損失。
人們做事,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掌握了道的人做事在即將成功時仍會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因而也就不會失敗。
因此聖人想得到的東西是一般人不感興趣的東西,他們不看重一般人所貪求的珍奇貨物;
聖人學習的東西是一般人不願接受的,並以此來糾正眾人的過錯。
聖人按照萬物的自然屬性去幫助它們成長和發展,而不是去隨意幹涉。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古時善於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聰明些——機智巧詐,僥幸炫耀,而是用“道”使百姓變得渾厚淳樸,真誠自然。百姓之所以難治,是因為他們學的智巧太多。
所以如果以機智計謀來治國,是國家的賊、災害,不用“智”治國,是國家的福氣。
這兩種治國的法則也就是模式。認識社會混亂與和諧的法則。經常用這一模式治理,這就叫玄妙之德。
這種玄德,很深奧,很長遠,與世人認知是相反的,長久以往可以達到天下大順。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大江大海能匯聚容納百川流水,是因為它所處百川的下遊,所以才能使百川匯集。
因此聖人想要在上麵統治人民,必須對人民言語謙下恭謹。想要在前麵領導人民,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麵。
所以聖人居民之上而人民並不感到重量壓迫,處民之先而人民並不感到害怕。
因此天下人都樂於擁戴他而不感到厭倦反對。
因為聖人不與人相爭,所以天下也就沒有人能夠與他相爭。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天下都說道的範疇太廣大了,哲理太玄妙了,境界太虛無了,似乎沒有相像的。
正因為廣大玄妙,所以才似乎沒有相像的。
如果相像了,時間長了,就會分解細分成專有的學問去研究了。
我有三個法寶,一直持有它:
第一是仁慈博愛,第二件是節儉愛惜,第三件就是不與眾生爭。
慈愛,才能勇敢,節儉,才能寬綽,不敢處處爭先,反而能夠居為萬物眾生之長。
而世俗之人卻舍棄仁慈追求匹夫之勇。舍棄節儉愛惜去妄求廣泛的迴報。不願居後而處處與人爭先出風頭,這就是自討苦吃自尋死路。
那仁慈博愛,戰必勝,退可守,守必固。天道想要援救誰,就賜給誰“慈”來護衛他。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善於統帥軍隊的人,不會依賴武力;
善於作戰的人,內心平靜不會怒形於色;
善於克敵的人,不和敵人發生正麵衝突;
善於用人的人,為人謙下,禮賢下士。
這就是與人不爭的品德,
這就是借助別人的力量,
這就叫做符合天的最高法則。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用兵的的說:我不敢主動進攻而要防守,不敢前進一步,而寧可後退一尺。這就叫做:
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陣勢可擺一樣;
雖然要奮臂,卻像沒有臂膀可舉一樣;
雖然麵臨敵人,卻像沒有敵人可打一樣;
雖然有兵器,卻像沒有兵器可以執握一樣。
禍患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幾乎喪失了我的“三寶”。
所以,兩軍實力相當的時候,愛好和平正義的軍隊必勝。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沒有誰能理解,沒有誰能實行。說話有一句,做事有主心骨。正由於人們不理解這個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麽能取法於我的人就更難得了。
因此有道的聖人總是穿著粗布衣服,懷裏揣著美玉。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是一位上等高人;不知道自己知道什麽,是一位病入膏肓之人;聖人不會這樣,因為其自己治好了這種病。因為“病病”,所以就不會生病。”
這就是沈馬對於各種道韻的感悟,老子不愧為道家鼻祖,對於道的感悟真的是太過於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