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四年,陽光明媚,春風和煦,這一年對於鈕祜祿·和珅(莊有恭)來說意義非凡。他懷揣著滿腔的熱情與抱負,踏入了京城那莊重肅穆的考場,參加了令人矚目的院試。


    要知道,和珅可是一個與眾不同之人。他不僅自身聰慧過人,更是憑借著獨特的機遇,融合了好幾個人積累下來的淵博知識於一身。這些知識猶如一座寶庫,在考場上被他運用得遊刃有餘。


    當考試結束,榜單公布之時,和珅毫無懸念地名列其中,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生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秀才。那一刻,他心中滿是喜悅,但也深知這隻是漫漫仕途的第一步。


    按照科舉製度的規定,隻要在九月再次參加鄉試,如果能夠成功中舉,那麽便可以參加次年春天京城舉行的會試。一旦在會試中脫穎而出,高中進士,便能踏上為官之路,從此一展宏圖,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那些在會試中表現極為出色的學子們,則還有幸獲得參加殿試的資格。屆時,他們將有幸當麵見到乾隆皇帝,接受這位至高無上的君主親自選拔出狀元、榜眼和探花等殊榮。


    考到生員之後,內務總管馮英廉那可是喜不自禁啊!他滿臉笑容地對著和珅說道:“和珅呀,真是不錯不錯,居然考上生員啦!這可是個好兆頭呢。那對於下半年的鄉試,你心裏可有底兒?需不需要老夫幫襯著點兒什麽?”


    和珅聽了這話,胸膛一挺,臉上露出無比自信的神情來,大聲迴應道:“老爺子,您盡管把心放到肚子裏去吧!憑我這一身才學和本事,區區鄉試又算得了什麽呢?依我看呐,這次鄉試簡直就是手到擒來之事,根本難不倒我。隻要不出意外,比如有人故意搗亂、暗中使壞之類的情況發生,那我必定能夠金榜題名,高中舉人!”說完,他還得意洋洋地揚了揚下巴。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便迎來了令人矚目的鄉試。早已摩拳擦掌、做足充分準備的和珅胸有成竹地踏入考場。


    考場上氣氛凝重而緊張,但對於學富五車的和珅來說,這些題目都不過是小菜一碟。隻見他奮筆疾書,文思如泉湧,不到一個小時的工夫,就已經完美地完成了整張試卷。做完之後,他從容不迫地輕輕敲響了桌旁的鈴鐺。


    聽到鈴聲響起,負責監考的人員趕忙走過來詢問發生何事。和珅禮貌地問道:“大人,我已答完所有試題,不知可否提前交卷?”監考人員聞此言語,不禁麵露驚愕之色,心中暗想:這才過去多久啊,竟然有人如此神速且自信滿滿!於是,他不敢擅自做主,急忙前去請示此次鄉試的劉主考官。


    劉主考官正端坐在主位之上,全神貫注地監督著考場內的一舉一動。聽聞監考人員的稟報,他先是一愣,隨後眉頭緊皺,滿臉狐疑地說道:“竟有如此張狂之人?究竟是誰這般自負?”待得知是和珅請求提前交卷時,他微微頷首,表示允許。


    很快,和珅那精心作答的試卷被呈遞到了劉主考官的案前。劉主考官先是漫不經心地掃了一眼卷麵上方的姓名——和珅。然而,當他的目光移至試卷中的具體內容時,卻不由得為之一驚。隻見這字裏行間不僅筆跡端莊秀麗,而且答案更是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堪稱完美之作。


    就在這時,劉主考官突然迴想起自己兒子之前的囑托。原來,他的兒子劉海濤也是此次鹹安宮考生之一,並且是馮霽雯的眾多追求者之一。兒子曾千叮萬囑,一定要想盡辦法阻止和珅金榜題名。想到此處,劉主考官冷哼一聲,暗自思忖道:“哼!你和珅就算答得再好又如何?終究還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隨即,他毫不猶豫地拿起桌上的毛筆,狠狠地在和珅的卷子上塗抹了一個大大的墨點,並高聲下令:“這份卷子弄髒了,作廢棄處理!”


    就這樣,盡管和珅才華橫溢、學富五車,在考場上更是文思泉湧、妙筆生花,發揮得極為出色,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最終還是未能逃脫那如同惡作劇般的命運捉弄,在這次對其人生有著至關重要影響的科考中,竟然不幸地名落孫山,隻能懷著滿心的失落與不甘,黯然地看著自己的名字從榜單之上滑落。


    得知這一消息後,內務總管馮英廉急匆匆地找到了和珅,滿臉疑惑和不解地問道:“和珅啊,到底是怎麽迴事?以你的才學和能力,怎會落榜呢?這實在是沒有道理啊!要知道,在鹹安宮的眾多學生當中,數你最為出眾,可為何那個處處都不如你的劉海濤能夠金榜題名、高中舉人,反倒是你卻名落孫山了呢?”


    麵對馮英廉那咄咄逼人的質問,和珅的臉上緩緩浮現出了一絲苦澀的笑容。他無奈地輕輕搖了搖頭,聲音低沉地說道:“老爺子呀,這裏麵的情況您可真是不太清楚呢!實際上,我的卷子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在暗地裏做了手腳。這次負責監考以及閱卷工作的劉主考官,恰恰就是那個劉海濤的親生父親呐!哎呀,我老早之前就已經察覺到這科舉製度當中存在著為數不少的漏洞和問題,但是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他們這對父子竟然能夠如此厚顏無恥、不擇手段,完全將公平正義拋到了九霄雲外,肆無忌憚地公然徇私舞弊!”說到此處,和珅不由自主地緊緊握起了自己的拳頭,雙目之中更是閃爍著憤怒的火花,仿佛要將心中的怒火噴薄而出一般。


    一旁的內務總管馮英廉聽到這番話後,氣得滿臉通紅,胸膛劇烈起伏著,怒不可遏地吼道:“這世上難道就沒有王法了不成?簡直是無法無天!和珅,你盡管放寬心好了,等老夫進宮麵見聖上的時候,必定會替你討迴一個公道來!”


    然而,和珅卻隻是微微一笑,寬慰道:“老爺子,您先消消氣兒吧,犯不著為此事大動肝火。再說了,就算科舉這條路走不通,我也並非就無路可走了。我可是有著世襲三等輕車尉這樣的職位可以繼承呢。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他們這般胡作非為、徇私舞弊的行徑,遲早都會有東窗事發的那一天。畢竟,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嘛!”


    乾隆三十四年,那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在內務總管馮英廉的精心策劃與巧妙運作下,年輕的和珅終於得償所願,順利地繼承了世襲三等輕車尉這一職位。然而,他深知自己所麵臨的道路依然充滿艱難險阻。


    和珅心裏清楚,沈上達和莊有恭各自藏匿著令人垂涎欲滴的寶藏。那些寶藏數量之巨、價值之高,足以讓人一夜暴富,但他更明白“懷璧其罪”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若想將這些寶藏真正地物盡其用,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價值,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後盾,一切都隻是空談罷了。


    與此同時,江湖中的天地會也正蓬勃發展。為了確保幫會的安全以及維護幫會的堅定信仰,他們立下了嚴格的規矩:每一名幫會成員都必須虔誠地拜祭關公,並以義氣為重。一旦有人不幸被清廷抓捕,無論遭受怎樣的酷刑折磨,都絕不能出賣兄弟,更不可牽連他人。若是不幸英勇就義,幫會則需給予其家人豐厚的補償,以慰藉英靈。而且,任何想要加入幫會之人,都必須在關二哥神像前鄭重起誓,表明忠心不二。


    然而,那些負責打理幫會生意之人,務必謹遵鄔氏家訓中的各項規矩行事。這其中所提到的“不貪”並非意味著禁止謀取利益,而是強調絕不可貪圖、侵吞幫會的財物;至於“不借”,實則亦非全然拒絕出借之意,而是存在著明確的“十不借”原則。例如,嫖娼者不得借款,賭博成癮之徒不予借貸,吸食福壽膏(鴉片)者同樣無法得到資金支持,諸如此類還有許多具體情形被納入了禁借之列。這般規定既保障了幫會財務的安全與穩定,又彰顯出鄔氏家族對於道德規範和社會風氣的重視。通過嚴格執行這些戒律,幫會得以在複雜多變的江湖環境中立穩腳跟,並贏得各方人士的尊重與信任。


    和珅深知若想獲得乾隆皇帝的絕對信任,那麽首先就得深入探究乾隆所撰寫的那些詩詞歌賦。因為隻有通過這些文字作品,才能真正洞悉乾隆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以及獨特的寫作風格。一旦成功地模仿這種風格,便能夠與乾隆產生強烈的共鳴。畢竟,對於一位帝王而言,能夠遇到一個理解並欣賞自己文學造詣之人,無疑會令其心生歡喜。


    正因如此,和珅隻要稍有空閑時間,便會一頭紮進乾隆的詩詞歌賦之中,如癡如醉地研讀起來。他仔細分析每一句詩詞的用詞、意境和表達方式,試圖從中捕捉到乾隆的思維脈絡和喜好傾向。有時,為了弄明白某一首詩中的某個典故或者隱喻,他不惜翻閱大量的古籍資料,不辭辛勞地追尋答案。


    隨著對乾隆詩詞歌賦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珅逐漸領悟到其中蘊含的深意和微妙之處。他開始嚐試著按照乾隆的風格進行創作,並將自己的作品精心收藏起來,等待合適的時機呈獻給乾隆,以期望能夠借此吸引乾隆的注意,從而邁出贏得其青睞的關鍵一步。


    乾隆三十七年,鈕鈷祿和珅被授三等侍衛,被挑選為補粘杆處侍衛。粘杆處每天會有6名領侍衛內大臣分成6班在宮廷之中,存在著一個特殊的守衛班次,由眾多侍衛共同輪流值守。這個班次一共被劃分為 6 班,每班又進一步細分為兩翼。根據輪值時所守護門戶所處的位置不同,可以將其區分為內班和外班。那些在內廷乾清門、內右門、神武門以及寧壽門執行值班任務的侍衛屬於內班;而在外廷太和門當值的則歸為外班。然而,這些侍衛們的職責並不僅僅局限於日常對特定地點的看守工作。


    傳說在紫禁城那美輪美奐的禦花園裏,矗立著一座名為“禦景亭”的建築。在這座亭子的入口處,擺放著四條漆黑如墨的大板凳。無論是陽光明媚的白晝,還是萬籟俱寂的深夜,始終都會有四名身強體壯的“粘杆衛士”與另外四名訓練有素的“粘杆拜唐”分別端坐其上,輪流交替地履行看守之責,以確保整個皇宮的安寧與穩定。他們就如同沉默的守護者一般,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警惕的目光掃視著周圍的一切動靜,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威脅到皇室安全的蛛絲馬跡。


    除了肩負著站崗放哨這一重任之外,粘杆處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使命——接收以及掌管那些來自外界的奏折。而承擔接收奏折這項關鍵工作的人員,則是從粘杆處內部經過精挑細選而出的精英。這些被選中之人通常都接受過極為嚴苛且係統的專業培訓。


    每日晨曦初現之時,天色尚還朦朧,這些負責接收奏折的人便已早早動身,腳步匆匆地朝著內奏事處進發。他們懷揣著對職責的敬畏之心和高度的使命感,穿過重重宮門,沿著蜿蜒曲折的宮道一路前行。待到抵達內奏事處後,他們迅速與相關官員完成交接手續,將那一摞摞嶄新的奏折小心翼翼地收入囊中。而後,他們又馬不停蹄地趕迴粘杆處,以確保這些珍貴的奏折能夠得到妥善的保管,並及時、準確無誤地傳遞到皇帝手中。整個過程緊張有序,不容有絲毫差錯。


    和珅在這紫禁城中已然工作許久,但與乾隆皇帝真正接觸交流的時刻卻屈指可數,簡直少得令人唏噓。如此這般下去,想要得到乾隆帝的關注並賞識無疑是癡人說夢。和珅深知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自己絕不能在此虛度年華,既然沒有現成的機遇降臨,那便要主動出擊,自行創造有利條件!


    於是乎,他想方設法與遠隔千山萬水的天地會總舵主陳家洛取得了聯係。而此時的天地會也是諸事纏身,其分支的負責人不幸落入了當地官府設下的陷阱之中,慘遭抓捕囚禁。得知此事後的陳家洛當機立斷,迅速部署人手展開營救行動。不僅成功將被困之人救出牢籠,更是趁著此番行動之便,順帶打劫了雲南一帶那些平日裏仗勢欺人、魚肉鄉裏且為富不仁的地主豪紳們,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乾隆三十八年的一天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在了乾隆皇帝的書房內。此時,和珅小心翼翼地捧著一份來自雲南的奏折,邁著小步匆匆走進了書房。


    這份奏折所呈報之事令人震驚不已——雲南竟有重犯成功越獄,並在逃脫之後連續製造了多起針對當地富貴人家的搶劫傷人案件。這些案件不僅令百姓們人心惶惶,更是嚴重影響到了地方的治安與穩定。


    當乾隆皇帝展閱完這份奏折後,他那原本平靜如水的麵容瞬間變得陰沉下來,一股怒氣如洶湧澎湃的潮水般湧上心頭。隻見他猛地一拍書桌,怒喝道:“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 這句問話如同驚雷一般在書房內炸響,在場的侍衛們全都被嚇得愣住了。


    他們瞪大了眼睛,望著盛怒之下的乾隆皇帝,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惶恐。因為他們根本不理解萬歲爺口中所說的這句話究竟是什麽意思,更不知道如何應對此刻的局麵。於是乎,眾侍衛隻能麵麵相覷,誰也不敢貿然開口說話。


    然而,就在這萬籟俱寂、鴉雀無聲的氛圍當中,和珅卻宛如泰山般穩穩而立,展現出超乎尋常的沉著與冷靜。隻見他那睿智的雙眸微微眯起,透露出一抹深邃而睿智的光芒。稍作片刻沉思之後,他不緊不慢地邁開步伐,身形穩健地朝著前方走去。待到距離合適之時,他恭恭敬敬地彎下腰來,施以標準的禮節,然後用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聲音說道:“迴老爺子,正所謂‘言在柙而逸,在櫝而毀,典守者不得辭其過’。” 和珅的這番迴應猶如一把精準無比的利劍,不僅恰到好處地剖析並詮釋了乾隆皇帝話語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含義,更是以一種極為巧妙的方式迎合了皇上此時此刻那滿腔的怒火與憤懣之情。


    乾隆皇帝聽聞此言,臉上先是閃過一絲訝異之色,但緊接著便不由自主地喜笑顏開起來。他饒有興致地看著和珅,開口問道:“哦?你究竟是如何知曉這些道理的呢?”麵對聖上的詢問,和珅依舊保持著那份從容淡定,不急不緩地迴答道:“迴老爺子,想當年在下年幼之時,雖已將四書五經通篇熟讀,但其中仍有諸多疑惑之處難以明了。於是乎,我便特意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潛心鑽研朱熹先生對於這些經典著作的批注以及獨到見解。也正因如此,今日方能應答如流。” 乾隆皇帝聽後不禁龍顏大悅,連連點頭稱讚,心中暗自感慨自己身旁竟然還有如此聰慧機敏且博學多才的奇妙人物存在。


    年僅二十三歲的和珅憑借著自身出眾的才華和學識,終於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在乾隆皇帝麵前一展風采。那一天,陽光明媚,微風輕拂,皇宮內一片莊嚴肅穆。和珅身著華麗的服飾,邁著自信而穩健的步伐走進了宮殿。


    當他站在乾隆皇帝麵前時,心中難免有些緊張,但更多的是興奮與期待。他深吸一口氣,開始展現出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深厚學問。無論是詩詞歌賦、經史子集,還是治國理政之道,和珅都能侃侃而談,言辭犀利且觀點獨到。


    乾隆皇帝坐在龍椅之上,靜靜地聆聽著和珅的論述。他時而微微點頭表示讚許,時而露出會心的微笑。隨著時間的推移,乾隆對和珅的表現越來越滿意,眼中閃爍著欣賞的光芒。


    最終,和珅以其卓越的才學成功地打動了乾隆皇帝的心。不久之後,他便被任命為乾隆儀仗隊的侍從,從此踏上了一條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仕途之路。這一轉變不僅讓和珅感到欣喜若狂,也為他日後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乾隆坐在禦書房內,麵色凝重地翻閱著手中關於和珅的詳細資料。越看越是心驚,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看似普通的臣子竟然與自己有著如此親近的關係——和珅竟是母後虛假的娘家人!自那次南下江南,費盡周折幫助皇太後找到了她真正的娘家親人之後,乾隆對於鈕祜祿家族的關注便漸漸減少了些。誰能料到,就在這不經意間,竟錯過了像和珅這般極具才能之人!


    乾隆心中懊悔不已,暗自責怪自己的疏忽大意。他決定親自深入了解一下這位深藏不露的臣子,於是特意吩咐手下將和珅當年參加科舉考試時所作答的卷子呈上來。他實在難以想象,擁有如此出眾才華的和珅究竟為何會名落孫山?


    然而,當手下將調查結果稟報給他時,乾隆不禁勃然大怒。原來,他們根本找不到和珅的那份卷子!進一步追查之下才得知,和珅的卷子早在當時就已經被作廢處理掉了。原因僅僅是因為卷子上麵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墨點,而負責監考閱卷的劉主考官據此判定其為廢卷。更令人氣憤的是,據查,那位劉主考官的兒子劉海濤雖說並無多少真才實學,但最終卻金榜題名、榜上有名。


    乾隆皇帝龍顏大怒,拍案而起。他覺得此事絕不能就此罷休,必須要徹查到底。當即下令讓刑部等相關部門立刻著手調查這位劉主考官,一定要查明其中是否存在徇私舞弊之嫌,還和珅一個公道,同時也要整肅科場風氣,確保今後的科舉選拔能夠公正公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末當個大貪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失憶迷茫的老男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失憶迷茫的老男人並收藏迴到明末當個大貪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