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遷率兵進入銀州城,銀州守軍紛紛歸降,他進入府衙,迴到家中,在家裏立起李沂和楊瑩的靈位,淩雲將五花大綁的李繼捧扯了過來,一腳踢在他腿腕處,李繼捧摔倒在地,跪了下來。
“繼遷,繼遷,饒命啊!我也是迫不得已啊,得罪宋遼,我逼不得已啊!”
繼遷先給父母上香,將三柱香插進香爐後,從一旁的野波乞利腰間抽出尖刀,漠然的上前,李繼捧驚的急忙要起身,被小五和定難軍都虞侯秦川死死按住。
“你殺我父,又該死我母,此仇不共戴天,事到如今,不乖乖受死,還妄想活命?今日就拿你的狗頭,祭奠我父母的在天之靈!”
“不不不……不要啊……”
繼遷奮力一揮,將李繼捧的頭砍了下來,滾落在地上。繼遷一身血汙,將李繼捧的頭揪著頭發提了起來,放在靈位前。
“爹,娘,仇人已殺,您二老在天之靈,暫且安息。契丹和宋廷的好情誼,兒會一個個討迴來的!”
正在這時,張浦急匆匆的走進大堂:“少主,宋將田祚欽,袁繼忠率兵五萬前來,已經到臨州了,預計三四日,便會到夏州,三將軍急問對策。”
李繼遷轉身,看著張浦說道:“來的好!”
就在西北大亂,戰火四起之時,趙光義卻有些無暇他顧。
因為兒子。
他得到皇位後,逼死了趙老大的長子燕王趙德昭,令趙普作出金匱之盟。雖然穩固了自己的皇位,但是也將兄終弟及,變成了合法。
他的四弟趙廷美,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唐月輕就算造反,終究是個外姓人,但趙廷美是合法的呀,萬一他們聯手,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況且這個四弟,也是開國時期就征戰南北的,雖然戰績不佳,可終究是有聲望的。
當時他和盧多遜同時想到威戎軍時,也對這個宰執不放心,於是三下五除二,命人彈劾盧多遜和趙廷美勾結謀反,將趙廷美貶為西京留守,趕到洛陽去玩泥巴了。
而一代謀臣盧多遜,先是被拉下宰執的寶座,貶為兵部尚書,第二天,又被交給官吏審問,趙光義命令翰林學士承旨李昉、學士扈蒙、衛尉卿崔仁冀、膳部郎中知雜事滕中正一同審訊。案情審結,召文武常參官在朝堂集議,太子太師王溥等七十四人上奏議論說:“謹按兵部尚書盧多遜,身任宰相,心懷怨望,秘密派遣堂吏,勾結親王,互通聲氣,咒詛君父,大逆不道,敗壞綱紀,上負國家恩寵,下虧為臣之節,應當予以誅罰,以正法律。請把盧多遜交給有關部門處理,削奪一切官爵,依法誅斬。秦王趙廷美,也請同盧多遜一起作出處理,其他牽連犯罪的人,希望按法律懲治。”
於是趙光義下詔說:“臣子奉事君主,如果一臣事二主就是邪僻,臣下謀害皇上,必定遭到誅殺。兵部尚書盧多遜,從先朝提升參知政事,到朕登位,讓他正位宰相,職在協調,任當輔弼。身付重托,不思報答,反而包藏奸心,窺伺君位,指斥皇帝,勾結藩王,大逆不道,不宜備述。派遣身邊大臣,一同處治他的案件,醜跡全部暴露,案件審結後,有關部門定刑,處廷集中議論,處以夷滅全族,毀滅他的住宅,以正法律,以合經義。還顧念他曾經身居重位,長期事奉朝廷,特地免除誅殺全族,隻處以流放,確實是你有負於朕,不是朕沒有恩情。盧多遜所任一切官爵以及三代祖先的封贈、妻子的官封,一並削奪追毀。全家人口,一同流放到崖州,所到各地由驛馬遣送,即使有大赦,也不在寬赦之列。期周以上親戚,一並刺配流放到邊遠州郡。賓客奴仆都放走。其餘的依照百官所議處理。中書吏趙白、秦王府吏閻密、王繼勳、樊德明、趙懷祿、閻懷忠一並在都門外處斬,並籍沒他們的家財,親屬流放到海島。”
盧多遜落到如此淒慘的下場,和他的性格有著莫大的關聯。直言不諱,敢說敢做。
這樣的人,做事是把好手,可朝廷的決策圈子,用一用就要換。大宋沒有永遠的宰執,何況他上下都得罪……
一個皇帝不喜歡,臣子們嫌棄的人,能做宰執嗎?宰執是承上啟下的位置,操著買白粉的心,拿著買白菜的錢。將皇帝的意思貫徹下去,把大臣們的意思上達天聽,這是個辛苦的活,既要能統禦眾臣,還要得官家信任。
要知道,臣子和皇帝大部分時候都是對立的。
最主要的是,盧多遜還不收賄賂。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不收賄賂的就是青天大老爺,就是好官,代表著清廉。
但是,官場不是戲文,人們歌頌的,恰恰是現實中稀少的。
有時候,你不收賄賂,並不是你自己的事。下屬給你孝敬,你不拿,代表著拒絕成為同一陣營,代表著你看不起我,拒絕我。
而皇帝那邊更不得了了,你不收賄賂,博一世清名,想幹什麽?盛世皇帝是很樂意見到的,我的手下出了個大清官。
可現在。剛剛經曆了五代。
鐵血殺伐,爾虞我詐,背叛和被背叛,殺人全家和被人殺全家的五代。你的聲望越高,對皇帝的威脅就越大。
絕代名將唐月輕,都要用放貸,殺降來自汙清名,何況盧多遜?
但是盧多遜倒台,還有一層原因。
他是薛居正的人。薛居正是趙普的死對頭。
別看趙普和曹彬下台了,手中的勢力,仍舊是龐然大物。陳從信根本指揮不動樞密院,一切都是樞密副使潘美在掌控大局。
武院如此,文院也是。
無論是薛居正,沈義倫還是盧多遜,都無法消除趙普的影響。那個胖胖的,眯著眼的糟老頭子,曾經可是有著和趙光義,甚至趙匡胤分庭抗禮的實力。
新任宰執,叫宋琪。
趙光義之所以沒空趁著契丹內亂北伐,專心收拾唐月輕,任由李繼遷坐大,就是因為朝堂裏的事。
但接下來的事,遠出所有人的意料,包括唐月輕。
趙光義尋機將趙廷美廢為庶人,遷居涪陵。第一個跳起來反對的不是大臣,不是宗親,不是邊鎮將領,而是他最親的人,長子,衛王,開封府尹,事實上的太子,未來大宋的主人趙德崇,現在叫趙元佐。
“叔父無罪,被陛下橫加指責,受小人彈劾陷害,趙室宗族,內鬥至此,如何禦天下?如何服人心?”
這是趙元佐在朝堂上,當著滿朝文武說出來的原話。
趙光義差點被氣瘋了!
老子冒著千古罵名收拾親弟弟,將皇位穩固,是為了誰啊?還不是你個狗娘……小畜……啊啊啊啊!
白眼狼啊!
太子和陛下意見相左,政見不和的消息,立刻像風一樣傳遍大宋。
世人雖然嘴上不好說什麽,可是心裏都很佩服趙元佐,他把親情放在權力之上,讓人們感覺到一絲暖意,因此深得民心。
可自古以來,太子得民心,可不是皇帝願意看到的,最起碼,皇帝還健壯時,太子這般造勢,和謀逆沒有什麽區別。
“逆子!逆子啊!”
趙光義憤怒的在寢宮摔盆砸碗,精美的瓷器和琉璃樽被他砸的粉碎,依舊難壓怒氣。
這時,十五歲的韓王趙德昌走了進來,看到趙光義這般,嚇得站在門口發呆,趙光義看到了,冷哼一聲,扭頭坐了下來。
“你來做什麽?”
趙德昌猶豫著上前,行禮說道:“兒臣最近畫了一幅畫,想請父皇指點……但兒臣看父皇心情不佳,要不……要不改日再來。”
害怕的樣子,膽大的說辭,怎麽那麽像一個人呢?
趙光義歎了一口氣,皺著眉頭說道:“拿過來朕瞧瞧!”
趙德昌急忙上前,從盒子中取出畫來,放在禦案上,緩緩展開。
劉國兵匆忙進來,招手喊進來幾個內侍,將滿地狼藉打掃幹淨。
畫上是一副花鳥圖,手法稚嫩,顏色調的也不對,就是這意思……
“這是何禽?”
趙光義疑惑的問道。
“迴父皇,這是喜鵲。巢中七顆蛋,代表著兩位皇兄,兒臣還有四位皇弟。而這個喜鵲,則是父皇。”
趙光義看了一眼趙德昌,又低頭看了看稚嫩的筆法和畫功,這個老三一直是個懦弱性子,不像大兒子那般像自己,也不像老二鋒芒畢露,反倒敦厚,這畫更多的是舔犢之情,比起老大那個二貨,不知貼心多少……
“父皇,其實,兒臣不擅作畫,隻是聽說了皇兄之事,所以匆忙畫了此畫,前來替皇兄求情,也為了寬宥父皇。皇兄是您的兒子,您要比兒臣了解他,如果有什麽做的不對的地方,父皇可以加以引導和教會,不必如此動怒,若是因此氣壞了身子,那才是社稷之禍,江山之危,兒臣之災。”
趙光義好奇的問道:“那朕問你,你覺得是父皇外貶你四叔對,還是你大哥替他求情對?”
趙德昌搖搖頭說道:“迴父皇,兒臣一直在書院念書,並不懂朝堂之事,但兒臣覺得,父皇處罰四叔,是有原因的,無論是對是錯,也不該是皇兄出麵求情,仁義禮智信,為何單單將孝字不計其中?就是因為孝是最大。兒臣年幼,說的直接點,父皇勿怪。若是兒臣,無論父皇是對是錯,兒臣或許私下會和父皇討論,但絕對不會公然反駁。不過……”
趙光義看著趙德昌。眼神冷漠的問道:“不過什麽?”
“皇兄直言不諱,認為自己忠言逆耳,也是對父皇的孝順,若是存了別的心思,他是不會如此莽撞的,望父皇明察。”
趙光義的心情,大起大落。
先是被大兒子氣個半死,又被三兒子舔犢之情打動,後來聽他說的。像是在貶低兄長,趁機邀寵。最後這句,又是替兄辯護,而且還很直白。
趙光義坐在禦案下的台階上,伸手說道:“德昌,你過來。”
趙德昌走了過去,趙光義拉著他的手,令他坐在自己旁邊,問道:“這些話,都是誰教你的?”
趙德昌臉色一紅,扭捏的說道:“迴父皇,是院長……”
“哈哈哈哈哈~”
趙光義開懷大笑,從來沒有這麽開心過。這個老三,誠實,老實,卻也良善,和他在一起,他才感覺到自己是個父親,而不是皇帝。
“你平日在城紀學院,都學些什麽?”
“詩書史記,謀法兵略,音律騎射,商賈農事,相撲戲文,蛐蛐鬥雞……”
“等會!”
趙光義瞪大眼睛看著趙德昌,這前麵的聽著還像那麽迴事,怎麽越聽越離譜?
“學院裏,還教授你蛐蛐鬥雞?!”
“是啊,院長說了,三教九流,都要會,六藝七技,都要攻。學可以不精,但不能不博。一二年級的學子,全部都要有所涉獵,隻有到了三年級,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兒臣隻是二年級,所以還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
趙光義愣了愣,問道:“那你打算三年級了選擇什麽?”
趙德昌笑著說道:“兒臣打算選擇謀法兵略,日後做父皇的將軍,保衛我趙家江山。”
趙光義聽了,陷入了沉思。
大宋朝堂走馬觀花的換血,繼遷已經奪下銀州,靜州,夏州,綏州。勢力空前強大,手下人馬多達五萬人,他的下一個目標是王臣鶴控製的靈州。
但是,在攻打靈州之前,他要先解決奔襲而來的田祚欽。
田祚欽是大宋中級將領,早在征討南唐時,就在呂轉忠手下嶄露頭角,作戰勇猛,久經沙場。
這樣的將領,確實有點難對付,更何況他還手握聖旨,可以調動田政則,文宣,種從這些西北軍鎮將領。
但每個團隊都有豬隊友,朝廷給他的先鋒官袁繼忠,就是個大宋版的蕭出李,他是趙光義第三個妃子,瓊妃的外甥。說白了,就是來鍍金的。
鍍金就好好鍍金吧,偏偏他還和蕭出李一樣,想要證明自己。
這就壞事了呀。
“繼遷,繼遷,饒命啊!我也是迫不得已啊,得罪宋遼,我逼不得已啊!”
繼遷先給父母上香,將三柱香插進香爐後,從一旁的野波乞利腰間抽出尖刀,漠然的上前,李繼捧驚的急忙要起身,被小五和定難軍都虞侯秦川死死按住。
“你殺我父,又該死我母,此仇不共戴天,事到如今,不乖乖受死,還妄想活命?今日就拿你的狗頭,祭奠我父母的在天之靈!”
“不不不……不要啊……”
繼遷奮力一揮,將李繼捧的頭砍了下來,滾落在地上。繼遷一身血汙,將李繼捧的頭揪著頭發提了起來,放在靈位前。
“爹,娘,仇人已殺,您二老在天之靈,暫且安息。契丹和宋廷的好情誼,兒會一個個討迴來的!”
正在這時,張浦急匆匆的走進大堂:“少主,宋將田祚欽,袁繼忠率兵五萬前來,已經到臨州了,預計三四日,便會到夏州,三將軍急問對策。”
李繼遷轉身,看著張浦說道:“來的好!”
就在西北大亂,戰火四起之時,趙光義卻有些無暇他顧。
因為兒子。
他得到皇位後,逼死了趙老大的長子燕王趙德昭,令趙普作出金匱之盟。雖然穩固了自己的皇位,但是也將兄終弟及,變成了合法。
他的四弟趙廷美,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唐月輕就算造反,終究是個外姓人,但趙廷美是合法的呀,萬一他們聯手,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況且這個四弟,也是開國時期就征戰南北的,雖然戰績不佳,可終究是有聲望的。
當時他和盧多遜同時想到威戎軍時,也對這個宰執不放心,於是三下五除二,命人彈劾盧多遜和趙廷美勾結謀反,將趙廷美貶為西京留守,趕到洛陽去玩泥巴了。
而一代謀臣盧多遜,先是被拉下宰執的寶座,貶為兵部尚書,第二天,又被交給官吏審問,趙光義命令翰林學士承旨李昉、學士扈蒙、衛尉卿崔仁冀、膳部郎中知雜事滕中正一同審訊。案情審結,召文武常參官在朝堂集議,太子太師王溥等七十四人上奏議論說:“謹按兵部尚書盧多遜,身任宰相,心懷怨望,秘密派遣堂吏,勾結親王,互通聲氣,咒詛君父,大逆不道,敗壞綱紀,上負國家恩寵,下虧為臣之節,應當予以誅罰,以正法律。請把盧多遜交給有關部門處理,削奪一切官爵,依法誅斬。秦王趙廷美,也請同盧多遜一起作出處理,其他牽連犯罪的人,希望按法律懲治。”
於是趙光義下詔說:“臣子奉事君主,如果一臣事二主就是邪僻,臣下謀害皇上,必定遭到誅殺。兵部尚書盧多遜,從先朝提升參知政事,到朕登位,讓他正位宰相,職在協調,任當輔弼。身付重托,不思報答,反而包藏奸心,窺伺君位,指斥皇帝,勾結藩王,大逆不道,不宜備述。派遣身邊大臣,一同處治他的案件,醜跡全部暴露,案件審結後,有關部門定刑,處廷集中議論,處以夷滅全族,毀滅他的住宅,以正法律,以合經義。還顧念他曾經身居重位,長期事奉朝廷,特地免除誅殺全族,隻處以流放,確實是你有負於朕,不是朕沒有恩情。盧多遜所任一切官爵以及三代祖先的封贈、妻子的官封,一並削奪追毀。全家人口,一同流放到崖州,所到各地由驛馬遣送,即使有大赦,也不在寬赦之列。期周以上親戚,一並刺配流放到邊遠州郡。賓客奴仆都放走。其餘的依照百官所議處理。中書吏趙白、秦王府吏閻密、王繼勳、樊德明、趙懷祿、閻懷忠一並在都門外處斬,並籍沒他們的家財,親屬流放到海島。”
盧多遜落到如此淒慘的下場,和他的性格有著莫大的關聯。直言不諱,敢說敢做。
這樣的人,做事是把好手,可朝廷的決策圈子,用一用就要換。大宋沒有永遠的宰執,何況他上下都得罪……
一個皇帝不喜歡,臣子們嫌棄的人,能做宰執嗎?宰執是承上啟下的位置,操著買白粉的心,拿著買白菜的錢。將皇帝的意思貫徹下去,把大臣們的意思上達天聽,這是個辛苦的活,既要能統禦眾臣,還要得官家信任。
要知道,臣子和皇帝大部分時候都是對立的。
最主要的是,盧多遜還不收賄賂。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不收賄賂的就是青天大老爺,就是好官,代表著清廉。
但是,官場不是戲文,人們歌頌的,恰恰是現實中稀少的。
有時候,你不收賄賂,並不是你自己的事。下屬給你孝敬,你不拿,代表著拒絕成為同一陣營,代表著你看不起我,拒絕我。
而皇帝那邊更不得了了,你不收賄賂,博一世清名,想幹什麽?盛世皇帝是很樂意見到的,我的手下出了個大清官。
可現在。剛剛經曆了五代。
鐵血殺伐,爾虞我詐,背叛和被背叛,殺人全家和被人殺全家的五代。你的聲望越高,對皇帝的威脅就越大。
絕代名將唐月輕,都要用放貸,殺降來自汙清名,何況盧多遜?
但是盧多遜倒台,還有一層原因。
他是薛居正的人。薛居正是趙普的死對頭。
別看趙普和曹彬下台了,手中的勢力,仍舊是龐然大物。陳從信根本指揮不動樞密院,一切都是樞密副使潘美在掌控大局。
武院如此,文院也是。
無論是薛居正,沈義倫還是盧多遜,都無法消除趙普的影響。那個胖胖的,眯著眼的糟老頭子,曾經可是有著和趙光義,甚至趙匡胤分庭抗禮的實力。
新任宰執,叫宋琪。
趙光義之所以沒空趁著契丹內亂北伐,專心收拾唐月輕,任由李繼遷坐大,就是因為朝堂裏的事。
但接下來的事,遠出所有人的意料,包括唐月輕。
趙光義尋機將趙廷美廢為庶人,遷居涪陵。第一個跳起來反對的不是大臣,不是宗親,不是邊鎮將領,而是他最親的人,長子,衛王,開封府尹,事實上的太子,未來大宋的主人趙德崇,現在叫趙元佐。
“叔父無罪,被陛下橫加指責,受小人彈劾陷害,趙室宗族,內鬥至此,如何禦天下?如何服人心?”
這是趙元佐在朝堂上,當著滿朝文武說出來的原話。
趙光義差點被氣瘋了!
老子冒著千古罵名收拾親弟弟,將皇位穩固,是為了誰啊?還不是你個狗娘……小畜……啊啊啊啊!
白眼狼啊!
太子和陛下意見相左,政見不和的消息,立刻像風一樣傳遍大宋。
世人雖然嘴上不好說什麽,可是心裏都很佩服趙元佐,他把親情放在權力之上,讓人們感覺到一絲暖意,因此深得民心。
可自古以來,太子得民心,可不是皇帝願意看到的,最起碼,皇帝還健壯時,太子這般造勢,和謀逆沒有什麽區別。
“逆子!逆子啊!”
趙光義憤怒的在寢宮摔盆砸碗,精美的瓷器和琉璃樽被他砸的粉碎,依舊難壓怒氣。
這時,十五歲的韓王趙德昌走了進來,看到趙光義這般,嚇得站在門口發呆,趙光義看到了,冷哼一聲,扭頭坐了下來。
“你來做什麽?”
趙德昌猶豫著上前,行禮說道:“兒臣最近畫了一幅畫,想請父皇指點……但兒臣看父皇心情不佳,要不……要不改日再來。”
害怕的樣子,膽大的說辭,怎麽那麽像一個人呢?
趙光義歎了一口氣,皺著眉頭說道:“拿過來朕瞧瞧!”
趙德昌急忙上前,從盒子中取出畫來,放在禦案上,緩緩展開。
劉國兵匆忙進來,招手喊進來幾個內侍,將滿地狼藉打掃幹淨。
畫上是一副花鳥圖,手法稚嫩,顏色調的也不對,就是這意思……
“這是何禽?”
趙光義疑惑的問道。
“迴父皇,這是喜鵲。巢中七顆蛋,代表著兩位皇兄,兒臣還有四位皇弟。而這個喜鵲,則是父皇。”
趙光義看了一眼趙德昌,又低頭看了看稚嫩的筆法和畫功,這個老三一直是個懦弱性子,不像大兒子那般像自己,也不像老二鋒芒畢露,反倒敦厚,這畫更多的是舔犢之情,比起老大那個二貨,不知貼心多少……
“父皇,其實,兒臣不擅作畫,隻是聽說了皇兄之事,所以匆忙畫了此畫,前來替皇兄求情,也為了寬宥父皇。皇兄是您的兒子,您要比兒臣了解他,如果有什麽做的不對的地方,父皇可以加以引導和教會,不必如此動怒,若是因此氣壞了身子,那才是社稷之禍,江山之危,兒臣之災。”
趙光義好奇的問道:“那朕問你,你覺得是父皇外貶你四叔對,還是你大哥替他求情對?”
趙德昌搖搖頭說道:“迴父皇,兒臣一直在書院念書,並不懂朝堂之事,但兒臣覺得,父皇處罰四叔,是有原因的,無論是對是錯,也不該是皇兄出麵求情,仁義禮智信,為何單單將孝字不計其中?就是因為孝是最大。兒臣年幼,說的直接點,父皇勿怪。若是兒臣,無論父皇是對是錯,兒臣或許私下會和父皇討論,但絕對不會公然反駁。不過……”
趙光義看著趙德昌。眼神冷漠的問道:“不過什麽?”
“皇兄直言不諱,認為自己忠言逆耳,也是對父皇的孝順,若是存了別的心思,他是不會如此莽撞的,望父皇明察。”
趙光義的心情,大起大落。
先是被大兒子氣個半死,又被三兒子舔犢之情打動,後來聽他說的。像是在貶低兄長,趁機邀寵。最後這句,又是替兄辯護,而且還很直白。
趙光義坐在禦案下的台階上,伸手說道:“德昌,你過來。”
趙德昌走了過去,趙光義拉著他的手,令他坐在自己旁邊,問道:“這些話,都是誰教你的?”
趙德昌臉色一紅,扭捏的說道:“迴父皇,是院長……”
“哈哈哈哈哈~”
趙光義開懷大笑,從來沒有這麽開心過。這個老三,誠實,老實,卻也良善,和他在一起,他才感覺到自己是個父親,而不是皇帝。
“你平日在城紀學院,都學些什麽?”
“詩書史記,謀法兵略,音律騎射,商賈農事,相撲戲文,蛐蛐鬥雞……”
“等會!”
趙光義瞪大眼睛看著趙德昌,這前麵的聽著還像那麽迴事,怎麽越聽越離譜?
“學院裏,還教授你蛐蛐鬥雞?!”
“是啊,院長說了,三教九流,都要會,六藝七技,都要攻。學可以不精,但不能不博。一二年級的學子,全部都要有所涉獵,隻有到了三年級,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兒臣隻是二年級,所以還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
趙光義愣了愣,問道:“那你打算三年級了選擇什麽?”
趙德昌笑著說道:“兒臣打算選擇謀法兵略,日後做父皇的將軍,保衛我趙家江山。”
趙光義聽了,陷入了沉思。
大宋朝堂走馬觀花的換血,繼遷已經奪下銀州,靜州,夏州,綏州。勢力空前強大,手下人馬多達五萬人,他的下一個目標是王臣鶴控製的靈州。
但是,在攻打靈州之前,他要先解決奔襲而來的田祚欽。
田祚欽是大宋中級將領,早在征討南唐時,就在呂轉忠手下嶄露頭角,作戰勇猛,久經沙場。
這樣的將領,確實有點難對付,更何況他還手握聖旨,可以調動田政則,文宣,種從這些西北軍鎮將領。
但每個團隊都有豬隊友,朝廷給他的先鋒官袁繼忠,就是個大宋版的蕭出李,他是趙光義第三個妃子,瓊妃的外甥。說白了,就是來鍍金的。
鍍金就好好鍍金吧,偏偏他還和蕭出李一樣,想要證明自己。
這就壞事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