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之戰後,楊業聲威大顯,消息傳到東京,人人歡喜。
980年五月,時至初夏,趙光義大會群臣,設宴請朝廷諸公作樂,連已經下野很久的趙普都被拉了過來,唐月輕不來不行了。
他到了垂拱殿外的廣場上,天氣晴朗,到了的臣子沒幾個,宮人們還在布置,閑著無事,就四處晃悠,直到看到同樣在晃悠的趙光義。
自從趙光義登基之後,唐月輕便再沒有見過他這麽閑情逸致了。今日倒是難得。
“微臣參見陛下。”
趙光義笑著走過來,扶起躬身的唐月輕,今天他一身常服,並沒有穿著隆重,看來,楊業雁門關大捷,確實合他的胃口。
“你我之間,不必或許苛刻禮節,這次楊業大勝,足以扭轉上次朝廷敗績,朕心裏也稍微安穩些。說起來,這也是你和曹彬舉薦的功勞啊!”
唐月輕較忙答道:“楊將軍勇猛無敵,乃是賴陛下鴻福,倒叫微臣和曹使相沾光了。”
“哈哈哈哈哈~”
趙光義高興的笑道:“朕前些日子,就派杭州兵馬都監彌德超前往邊塞監軍,今日已經迴京,咱們宴會上聽他說說楊業的事跡。”
“遵命。”
彌德超是誰?唐月輕不認識,更沒有聽說過。
他隨著趙光義一起到崇德殿裏,在這裏,已經聚集了很多大佬,薛居正,趙普,曹彬,潘美,胡望宣,陳從信,都在此處。
一見趙光義進來,眾人連忙起身,趙光義隨手擺了擺,示意眾人坐下,自顧自的上到主位坐了下來。待他坐下後,眾人才紛紛落座。
趙光義滿麵春風的同幾人閑聊,唐月輕有意無意的聽著,不免有些犯困,趙光義注意到後,打趣道:“你這混小子,好歹也是個王爺,竟如此沒個正形。”
唐月輕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苦笑道:“王爺雖好,卻不足以實現微臣心中所願……”
這話一出,場麵瞬間安靜下來。
趙光義既疑惑,又不確信的問道:“那你覺得,什麽爵位才能如你所願?”
唐月輕打了打哈欠,說道:“微臣是個懶散的,寧願躺著,也不站著。王爺要早起,要做事,太累~”
趙光義忍不住問道:“那你覺得怎什麽官職才好一些?”
唐月輕撓撓頭說道:“微臣怕陛下怪罪,說微臣空負國恩……”
“哈哈哈哈~”
眾人都笑了起來,先前的尷尬氣氛也隨之一掃而空,趙光義也露出會心的笑容:“你盡管說。”
唐月輕撓撓頭:“那微臣就說啦?”
“放心大膽的說。”
“咳咳!”唐月輕輕輕一咳嗽。
“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
……
在場的,都是有身份的,如此直白的話語,多少讓他們有些……有些羞與唐月輕為伍。趙普歎著氣搖了搖頭,潘美撫掌大笑,陳從信則是目瞪口呆。其他人紛紛掩麵。
趙光義臉上抽了抽,忍了半天,終於強忍住了想抽人的衝動,說道:“開宴!”
廣場上人影如織。宮娥和太監們穿梭其中,大臣們觥籌交錯,頗有一番和諧祥樂。
酒至正酣,一個麵相清瘦的大臣上前跪拜,眾人安靜了下來,正是黃昏時分,殘陽如血。
“臣,彌德超,奉陛下命北巡邊鎮,得勝歸來,特向陛下複命。”
趙光義放下酒杯,站起來說道:“卿家辛苦了,此行頗費氣力,一路可還順利?”
彌德超跪在地上說道:“全賴陛下洪福齊天,邊鎮將士用命,一切順利。臣有兩件事要稟報。”
在場的大臣們都隨意的飲酒,聽著他說話。
“楊業用兵如神,勇猛果斷,臨機應變,使遼國功潰,斬殺耶律義人及遼國將兵一萬兩千人,俘虜一萬五千人,軍馬四千匹,敗王臣鶴,乃不世之功。臣請陛下賞賜邊鎮將士。”
趙光義哈哈大笑,豪邁的說道:“縱使卿家不說,我也要好好獎賞這些將士,傳旨,賜楊業金刀一副。雁門關將士,盡皆封賞,為國捐軀的亡靈,合該安葬,撫恤之物,從重分放!”
眾臣紛紛起身跪拜:“陛下聖明!”
彌德超待眾臣跪完,繼續說道:“臣此行還有一個發現,容臣稟報。”
“你且說來。”
彌德超冷眼看了一眼曹彬,開口說道:“臣此行在軍中訪查,邊鎮將士,都說曹使相分發兵器軍餉,乃是他們的衣食父母,說起曹使相,多是敬佩之詞,尊崇之意,可見曹使相愛兵如子,實乃我大宋軍士的福氣。”
這話一說,歡快的氣氛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對視。
既是世家大族的官員們和彌德超的對視。也是趙光義和曹彬的對視。三分之一的官員都望向彌德超,像是看著一具屍體。
自從大宋建國以來,第一次,有人敢彈劾曹彬。彈劾這位功勳卓著,久經沙場的大宋開國名將。
“臣惶恐。”
曹彬不緊不慢的跪了下來,整個廣場上近千人,靜匿無聲。
安靜了良久,趙光義歎氣道:“曹卿家久居樞密院,故而多於軍政,前方將士知他多,知朕少,亦在情理之中。不想竟有此誤會……”
曹彬麵無表情的叩頭說道:“臣請辭去爵位,出任地方,以止謠言,以證忠心。”
趙光義起身下來,扶起曹彬說道:“朕知卿家忠心耿耿,對大宋功不可沒,這樣吧,為了防止誤會,先委屈卿家出任天平軍節度使,以安民心,待風聲過後,再臨樞密,卿家以為如何?”
曹彬再拜:“陛下思慮周詳,臣遵旨謝恩!”
彌德超見狀,又開口說道:“臣還聽說了一件事,今日既已誤會曹使相,不妨開誠布公。”
趙光義扭頭問道:“還有何事?”
“遼將王臣鶴,言說此戰之敗,非敗於楊業,而是懼怕勝了楊業,引來八賢王,招來災禍。”
唐月輕心中一凜,冷聲說道:“彌大人忠於政事,直抒胸臆,實乃我大宋之福,隻是此乃王臣鶴攻雁門不下,行反間之計,大人看不出來?”
這話不是問彌德超,而是問趙光義。
彌德超抬頭盯著唐月輕說道:“王臣鶴說……”
“說你娘的腿!王臣鶴是你爹嗎?”
遠處的高處恭大怒,拾起椅子就扔向彌德超,禁軍立刻入場,將高處恭拉住,趙光義皺了皺眉,看向唐月輕,唐月輕拱手躬身,卻不發一言。
“將處恭拉下去。”
趙光義吩咐禁軍將高處恭往外拖去,高處恭大叫道:“奸賊誤國!陛下!陛下……”
“月輕威震天下,王臣鶴有此言語,亦在情理之中。卿家不可聽風就是雨,寒了人心。”
彌德超趕忙拜道:“陛下教訓的是,是臣糊塗了。”
宴會不歡而散,曹彬被擼,扯到地方去了,陳從信接替了一切。
至少表麵上是陳從信接替了曹彬,可實際上,他還不夠格,能讓曹彬手下忍下這口氣的,是樞密副使的位置還沒有變。
自始至終,潘美沒有說一句話,卻成了最大的受益人。可是,盡管他能取代曹彬,卻取代不了唐月輕。
“高處恭這是做什麽?說好了讓他取代唐月輕,怎的臨事變卦?陛下,臣請重罰高處恭!”
陳從信,潘美,賈琰,張師四人站在崇德殿內,上首是看不清臉色的趙光義。
潘美看著趙光義說道:“高處恭即便能統禦那些舊貴,恐怕也無法號令西川和西北的人,曹彬和唐月輕,還需一個個來,若是一起,恐怕會生大亂。”
趙光義這才開口,聲音寒冷:“正是如此,朕才收了一網打盡的心思。將處恭放出來,降官,罰俸,罪名……殿前失儀。”
“遵旨!”
唐月輕迴到家中,清荷,李漣,歌笑紛紛上前,一家人坐在一起,靜默無言。
令人驚訝的是,薛居正也被擼了,這事奇怪,薛居正一直是趙光義的心腹,莫名其妙的被擼了讓人驚訝不已,直到曹彬送來書信,唐月輕才明白過來。
趙光義鬥不過,薛居正還是很好收拾的,不是說誰是皇帝,就能一言九鼎。曹彬指使手下攻擊薛居正,讓他舉步維艱。就是給趙光義的反擊。
唐月輕燒了書信,卻並不讚同。
僅僅憑曹彬,想要給薛居正使絆子,還不夠,唐月輕的腦海裏,浮現出宴會上一言不發,冷眼旁觀的趙普。
沒有他的影子,薛居正不可能幹不下去。
鬥爭很激烈啊,看樣子趙光義並不打算放過自己,該考慮考慮後路了。唐月輕心中煩悶,又不想影響家人,便想起了上官音,可出了門,便去不了了。
劉凝躊躇的看著他,他也無奈的看著劉凝。
“什麽事?”
“家父相邀。”
現在的劉廷讓,已經是大宋一等一的高級將領。統一天下的老一輩猛將中,還站在朝堂上的,就剩潘美和這位了。
“王爺贖罪,事情突然,故而唐突。”
“讓你女兒來確實很唐突。”
劉廷讓尷尬的笑了笑,吩咐下人上茶,叫劉凝下去了,然後凝重的說道:“官家要對王爺動手了。”
“我知道。”唐月輕歎了一口氣說道:“即便什麽都不爭,對他來說我也是個威脅。劉大人聖眷正隆,沒必要趟這趟渾水。”
“下官本是寒門武夫,得王爺相助,才身居高位,滴水之恩,當……”
“行了行了,你拉倒吧,我不圖你報答什麽,再說了,我幫你一是因為和凝兒交情匪淺,二是你自己實至名歸,如今的局勢十分不明,我的事,你不必插手。”
“可外人看來,下官和王爺,乃是一營。”
“所以我今天才會前來,再幫你最後一把。”
劉廷讓聽的有些懵,問道:“何解?”
“休沐之後的朝會上,你彈劾登臨意多有不法,拿我下獄。”
劉廷讓驚起,四顧周圍,匆忙走到唐月輕身旁坐下,急切的說道:“這如何使得?”
唐月輕撇撇嘴,說道:“官家一旦出手,不過是早晚的問題,我也不想天天被他惦記,去做個閑人也好。至於登臨意,本就是大內為主,他不會真拿我下獄,但會借機奪權。遲早會有人彈劾我,還不如坐穩你的位置,如此這迎合聖心的功勞也不白白拱手送人。”
劉廷讓正色道:“我決計不會做出此等忘恩負義之事,王爺小瞧下官了!”
唐月輕無奈的說道:“你幹嘛發這麽大的火嘛!這是我要求你做的,這功勞給你,我也不算虧,難道要給那個什麽彌德超?我看他尖酸的樣子就來氣,你莫不是不聽我的?”
劉廷讓皺眉道:“可是王爺……”
“沒有那麽多的可是,劉大人,劉世伯,就當月輕求你,這事隻能如此,才不使我白白退隱。”
劉廷讓啞然,良久,歎氣道:
“好吧……”
五日過後,大將軍,柱國,西京留守劉廷讓彈劾八賢王唐月輕把持登臨意多年,中飽私囊,為官不正,貪汙受賄。
這罪名不大不小,趙光義乘機撤了唐月輕在軍中的一切職務,隻保留八賢王的爵位,而登臨意,仍舊由老翟控製,沒了唐月輕這掛名掌櫃不要緊,沒有老翟可不行,要亂套的。
唐月輕終於完成了權力退還,無官一身輕了,可趙光義心中仍舊不放心。唐月輕還年輕,門生故舊就已經遍布朝堂,而且這些人勢力錯綜複雜,很難動他們,比如呂蒙正是呂轉忠的兒子,孟玄喆有西川勢力和花蕊夫人的支持,而最不起眼的李沆,竟然徹底把持了度支司……
更讓人難受的是,他們還暗中互相幫忙,誰也不敢惹他們。就是趙光義自己,心裏也沒底,更不要說下麵的人了。確切地說,他們已經徹底擺脫唐月輕的保護,他們自己,有在朝堂站穩的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接替薛居正,坐上大宋的宰執寶座的叫沈義倫,為了避趙光義的諱,改名沈倫。
他有個女兒叫沈怡,嫁給了一個叫寇湘的關中人。
寇湘和沈怡的兒子,也是城紀書院如今的大師兄——寇準。
980年五月,時至初夏,趙光義大會群臣,設宴請朝廷諸公作樂,連已經下野很久的趙普都被拉了過來,唐月輕不來不行了。
他到了垂拱殿外的廣場上,天氣晴朗,到了的臣子沒幾個,宮人們還在布置,閑著無事,就四處晃悠,直到看到同樣在晃悠的趙光義。
自從趙光義登基之後,唐月輕便再沒有見過他這麽閑情逸致了。今日倒是難得。
“微臣參見陛下。”
趙光義笑著走過來,扶起躬身的唐月輕,今天他一身常服,並沒有穿著隆重,看來,楊業雁門關大捷,確實合他的胃口。
“你我之間,不必或許苛刻禮節,這次楊業大勝,足以扭轉上次朝廷敗績,朕心裏也稍微安穩些。說起來,這也是你和曹彬舉薦的功勞啊!”
唐月輕較忙答道:“楊將軍勇猛無敵,乃是賴陛下鴻福,倒叫微臣和曹使相沾光了。”
“哈哈哈哈哈~”
趙光義高興的笑道:“朕前些日子,就派杭州兵馬都監彌德超前往邊塞監軍,今日已經迴京,咱們宴會上聽他說說楊業的事跡。”
“遵命。”
彌德超是誰?唐月輕不認識,更沒有聽說過。
他隨著趙光義一起到崇德殿裏,在這裏,已經聚集了很多大佬,薛居正,趙普,曹彬,潘美,胡望宣,陳從信,都在此處。
一見趙光義進來,眾人連忙起身,趙光義隨手擺了擺,示意眾人坐下,自顧自的上到主位坐了下來。待他坐下後,眾人才紛紛落座。
趙光義滿麵春風的同幾人閑聊,唐月輕有意無意的聽著,不免有些犯困,趙光義注意到後,打趣道:“你這混小子,好歹也是個王爺,竟如此沒個正形。”
唐月輕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苦笑道:“王爺雖好,卻不足以實現微臣心中所願……”
這話一出,場麵瞬間安靜下來。
趙光義既疑惑,又不確信的問道:“那你覺得,什麽爵位才能如你所願?”
唐月輕打了打哈欠,說道:“微臣是個懶散的,寧願躺著,也不站著。王爺要早起,要做事,太累~”
趙光義忍不住問道:“那你覺得怎什麽官職才好一些?”
唐月輕撓撓頭說道:“微臣怕陛下怪罪,說微臣空負國恩……”
“哈哈哈哈~”
眾人都笑了起來,先前的尷尬氣氛也隨之一掃而空,趙光義也露出會心的笑容:“你盡管說。”
唐月輕撓撓頭:“那微臣就說啦?”
“放心大膽的說。”
“咳咳!”唐月輕輕輕一咳嗽。
“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
……
在場的,都是有身份的,如此直白的話語,多少讓他們有些……有些羞與唐月輕為伍。趙普歎著氣搖了搖頭,潘美撫掌大笑,陳從信則是目瞪口呆。其他人紛紛掩麵。
趙光義臉上抽了抽,忍了半天,終於強忍住了想抽人的衝動,說道:“開宴!”
廣場上人影如織。宮娥和太監們穿梭其中,大臣們觥籌交錯,頗有一番和諧祥樂。
酒至正酣,一個麵相清瘦的大臣上前跪拜,眾人安靜了下來,正是黃昏時分,殘陽如血。
“臣,彌德超,奉陛下命北巡邊鎮,得勝歸來,特向陛下複命。”
趙光義放下酒杯,站起來說道:“卿家辛苦了,此行頗費氣力,一路可還順利?”
彌德超跪在地上說道:“全賴陛下洪福齊天,邊鎮將士用命,一切順利。臣有兩件事要稟報。”
在場的大臣們都隨意的飲酒,聽著他說話。
“楊業用兵如神,勇猛果斷,臨機應變,使遼國功潰,斬殺耶律義人及遼國將兵一萬兩千人,俘虜一萬五千人,軍馬四千匹,敗王臣鶴,乃不世之功。臣請陛下賞賜邊鎮將士。”
趙光義哈哈大笑,豪邁的說道:“縱使卿家不說,我也要好好獎賞這些將士,傳旨,賜楊業金刀一副。雁門關將士,盡皆封賞,為國捐軀的亡靈,合該安葬,撫恤之物,從重分放!”
眾臣紛紛起身跪拜:“陛下聖明!”
彌德超待眾臣跪完,繼續說道:“臣此行還有一個發現,容臣稟報。”
“你且說來。”
彌德超冷眼看了一眼曹彬,開口說道:“臣此行在軍中訪查,邊鎮將士,都說曹使相分發兵器軍餉,乃是他們的衣食父母,說起曹使相,多是敬佩之詞,尊崇之意,可見曹使相愛兵如子,實乃我大宋軍士的福氣。”
這話一說,歡快的氣氛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對視。
既是世家大族的官員們和彌德超的對視。也是趙光義和曹彬的對視。三分之一的官員都望向彌德超,像是看著一具屍體。
自從大宋建國以來,第一次,有人敢彈劾曹彬。彈劾這位功勳卓著,久經沙場的大宋開國名將。
“臣惶恐。”
曹彬不緊不慢的跪了下來,整個廣場上近千人,靜匿無聲。
安靜了良久,趙光義歎氣道:“曹卿家久居樞密院,故而多於軍政,前方將士知他多,知朕少,亦在情理之中。不想竟有此誤會……”
曹彬麵無表情的叩頭說道:“臣請辭去爵位,出任地方,以止謠言,以證忠心。”
趙光義起身下來,扶起曹彬說道:“朕知卿家忠心耿耿,對大宋功不可沒,這樣吧,為了防止誤會,先委屈卿家出任天平軍節度使,以安民心,待風聲過後,再臨樞密,卿家以為如何?”
曹彬再拜:“陛下思慮周詳,臣遵旨謝恩!”
彌德超見狀,又開口說道:“臣還聽說了一件事,今日既已誤會曹使相,不妨開誠布公。”
趙光義扭頭問道:“還有何事?”
“遼將王臣鶴,言說此戰之敗,非敗於楊業,而是懼怕勝了楊業,引來八賢王,招來災禍。”
唐月輕心中一凜,冷聲說道:“彌大人忠於政事,直抒胸臆,實乃我大宋之福,隻是此乃王臣鶴攻雁門不下,行反間之計,大人看不出來?”
這話不是問彌德超,而是問趙光義。
彌德超抬頭盯著唐月輕說道:“王臣鶴說……”
“說你娘的腿!王臣鶴是你爹嗎?”
遠處的高處恭大怒,拾起椅子就扔向彌德超,禁軍立刻入場,將高處恭拉住,趙光義皺了皺眉,看向唐月輕,唐月輕拱手躬身,卻不發一言。
“將處恭拉下去。”
趙光義吩咐禁軍將高處恭往外拖去,高處恭大叫道:“奸賊誤國!陛下!陛下……”
“月輕威震天下,王臣鶴有此言語,亦在情理之中。卿家不可聽風就是雨,寒了人心。”
彌德超趕忙拜道:“陛下教訓的是,是臣糊塗了。”
宴會不歡而散,曹彬被擼,扯到地方去了,陳從信接替了一切。
至少表麵上是陳從信接替了曹彬,可實際上,他還不夠格,能讓曹彬手下忍下這口氣的,是樞密副使的位置還沒有變。
自始至終,潘美沒有說一句話,卻成了最大的受益人。可是,盡管他能取代曹彬,卻取代不了唐月輕。
“高處恭這是做什麽?說好了讓他取代唐月輕,怎的臨事變卦?陛下,臣請重罰高處恭!”
陳從信,潘美,賈琰,張師四人站在崇德殿內,上首是看不清臉色的趙光義。
潘美看著趙光義說道:“高處恭即便能統禦那些舊貴,恐怕也無法號令西川和西北的人,曹彬和唐月輕,還需一個個來,若是一起,恐怕會生大亂。”
趙光義這才開口,聲音寒冷:“正是如此,朕才收了一網打盡的心思。將處恭放出來,降官,罰俸,罪名……殿前失儀。”
“遵旨!”
唐月輕迴到家中,清荷,李漣,歌笑紛紛上前,一家人坐在一起,靜默無言。
令人驚訝的是,薛居正也被擼了,這事奇怪,薛居正一直是趙光義的心腹,莫名其妙的被擼了讓人驚訝不已,直到曹彬送來書信,唐月輕才明白過來。
趙光義鬥不過,薛居正還是很好收拾的,不是說誰是皇帝,就能一言九鼎。曹彬指使手下攻擊薛居正,讓他舉步維艱。就是給趙光義的反擊。
唐月輕燒了書信,卻並不讚同。
僅僅憑曹彬,想要給薛居正使絆子,還不夠,唐月輕的腦海裏,浮現出宴會上一言不發,冷眼旁觀的趙普。
沒有他的影子,薛居正不可能幹不下去。
鬥爭很激烈啊,看樣子趙光義並不打算放過自己,該考慮考慮後路了。唐月輕心中煩悶,又不想影響家人,便想起了上官音,可出了門,便去不了了。
劉凝躊躇的看著他,他也無奈的看著劉凝。
“什麽事?”
“家父相邀。”
現在的劉廷讓,已經是大宋一等一的高級將領。統一天下的老一輩猛將中,還站在朝堂上的,就剩潘美和這位了。
“王爺贖罪,事情突然,故而唐突。”
“讓你女兒來確實很唐突。”
劉廷讓尷尬的笑了笑,吩咐下人上茶,叫劉凝下去了,然後凝重的說道:“官家要對王爺動手了。”
“我知道。”唐月輕歎了一口氣說道:“即便什麽都不爭,對他來說我也是個威脅。劉大人聖眷正隆,沒必要趟這趟渾水。”
“下官本是寒門武夫,得王爺相助,才身居高位,滴水之恩,當……”
“行了行了,你拉倒吧,我不圖你報答什麽,再說了,我幫你一是因為和凝兒交情匪淺,二是你自己實至名歸,如今的局勢十分不明,我的事,你不必插手。”
“可外人看來,下官和王爺,乃是一營。”
“所以我今天才會前來,再幫你最後一把。”
劉廷讓聽的有些懵,問道:“何解?”
“休沐之後的朝會上,你彈劾登臨意多有不法,拿我下獄。”
劉廷讓驚起,四顧周圍,匆忙走到唐月輕身旁坐下,急切的說道:“這如何使得?”
唐月輕撇撇嘴,說道:“官家一旦出手,不過是早晚的問題,我也不想天天被他惦記,去做個閑人也好。至於登臨意,本就是大內為主,他不會真拿我下獄,但會借機奪權。遲早會有人彈劾我,還不如坐穩你的位置,如此這迎合聖心的功勞也不白白拱手送人。”
劉廷讓正色道:“我決計不會做出此等忘恩負義之事,王爺小瞧下官了!”
唐月輕無奈的說道:“你幹嘛發這麽大的火嘛!這是我要求你做的,這功勞給你,我也不算虧,難道要給那個什麽彌德超?我看他尖酸的樣子就來氣,你莫不是不聽我的?”
劉廷讓皺眉道:“可是王爺……”
“沒有那麽多的可是,劉大人,劉世伯,就當月輕求你,這事隻能如此,才不使我白白退隱。”
劉廷讓啞然,良久,歎氣道:
“好吧……”
五日過後,大將軍,柱國,西京留守劉廷讓彈劾八賢王唐月輕把持登臨意多年,中飽私囊,為官不正,貪汙受賄。
這罪名不大不小,趙光義乘機撤了唐月輕在軍中的一切職務,隻保留八賢王的爵位,而登臨意,仍舊由老翟控製,沒了唐月輕這掛名掌櫃不要緊,沒有老翟可不行,要亂套的。
唐月輕終於完成了權力退還,無官一身輕了,可趙光義心中仍舊不放心。唐月輕還年輕,門生故舊就已經遍布朝堂,而且這些人勢力錯綜複雜,很難動他們,比如呂蒙正是呂轉忠的兒子,孟玄喆有西川勢力和花蕊夫人的支持,而最不起眼的李沆,竟然徹底把持了度支司……
更讓人難受的是,他們還暗中互相幫忙,誰也不敢惹他們。就是趙光義自己,心裏也沒底,更不要說下麵的人了。確切地說,他們已經徹底擺脫唐月輕的保護,他們自己,有在朝堂站穩的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接替薛居正,坐上大宋的宰執寶座的叫沈義倫,為了避趙光義的諱,改名沈倫。
他有個女兒叫沈怡,嫁給了一個叫寇湘的關中人。
寇湘和沈怡的兒子,也是城紀書院如今的大師兄——寇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