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


    王師定,王玉從正麵衝出,宋軍步兵方陣整齊的揮舞著長槍和盾牌向前奔跑起來,待離得近了,紛紛把盾牌舉到頭頂,空中落下無數箭雨,許多箭頭穿過盾牌之間的空隙,射中裏麵的士兵,宋軍的神臂弓也在很遠的地方朝天射,劃過漂亮的弧度,傾瀉到遼軍陣營,兩片烏雲漸漸離得近了,宋軍前排長槍全部放了下來,平行向前,寒芒先到!


    遼軍前排數千人更本無法抵擋穿透力炸裂的神臂弓,有些箭矢甚至穿過盾牌射穿後麵的士兵,雙方直接撞在一起,長槍挑起無數遼軍,短暫的撞擊後,遼軍從後麵飛起許多大錘,大斧,砍砸前排的宋軍,慘叫聲和鐵器撞擊的聲音不絕於耳,耶律聞見了,暗暗心驚!


    宋軍整齊的維持隊伍的穩定,陣型不變衝殺遼軍,鮮血染紅了大地,一片混亂。


    耶律聞見步兵交戰遼軍處於下風,立刻揮手,站在城牆上的遼軍揮舞旗幟,位於兩側的騎兵部隊一聲馬哨,嗷嗷怪叫著策動馬匹,兩側煙塵滾滾,往戰場奔去。


    唐月輕看著遼軍騎兵衝進戰局,將王師定,王玉圍在中心,這才下令宋軍騎兵出擊。


    高處恭一騎當先,揮舞著長槍衝了出去,張恆遠倒拖著雕龍長刀,和高處恭一左一右往兩側橫插過去。


    遼軍騎兵在撞擊宋軍步軍後,衝擊力下降,停滯不前,被高處恭和張恆遠從側邊衝擊,用重甲騎兵猛烈撞擊,陣型被衝亂,分割成數個小部分被圍殺,宋軍步兵也從裏麵往外突圍,數萬互不相識,素無交集的漢子們,此刻隻有不停的揮動武器拚殺,許多人渾身浴血,眼珠子都是猩紅,猙獰著麵目機械的揮動手臂,砍殺,抬刀。砍殺,抬刀。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遼國騎兵勝在機動靈活,如今被圍成一團,無法發揮優勢,耶律聞看的十分著急,急切下令遼國騎兵撤到戰場外調整再戰,但衝出去的隻是少部分,大部分還被圍在內圈,就在此時,耶律聞看了一眼宋軍陣營,心涼了半截。


    宋軍中軍,一個揮舞著兩個大鐵錘,像熊一樣的宋將,帶領著一些武器五花八門的騎兵從側麵直直往雁門關下他的位置衝了過來,他急忙命令側翼的騎兵也衝擊宋軍中軍,卻被韓重登率黨項騎兵攔住,韓重登揮舞著馬朔,砍翻了三個遼軍大將,躍馬縱橫之姿,威震敵膽!


    老杜像個挖掘機,無論前方攔路的是什麽,通通用大錘砸開,鐵錘比人還粗,遼軍攝於威勢,隻能避讓,又因為距離太近根本拉不開弓,老杜率領的騎兵就衝到眼前!


    耶律聞大驚失色,連忙往城門走去,老杜緊追不放,二人的馬相距不過一百多米了!


    這時已經到了遼軍城牆上的弓箭射程之內,待耶律聞過去後,遼軍紛紛射箭,這才攔住了老杜,老杜見事已不可為,轉身又從後方衝入遼軍騎兵裏。


    主帥被襲擊迴了城裏,遼軍紛紛有秩序的四散撤開,然而,宋軍早就看穿了他們的想法,緊緊追著不放,唐月輕見狀,下令停止追殺騎兵,將步兵圍死在中心。


    這些遼軍步兵被宋軍步騎合力圍殺,精疲力盡之下,丟了武器,跪地投降了。


    而逃出去的遼軍騎兵,分兩邊繞過雁門關,往另一側城門趕去。


    雁門關北,南有兩個城門,東西都是崇山峻嶺,宋遼交戰的地方,是北城門。這些逃出去的遼軍騎兵,就從這些山嶺的穀底往南城門走。


    自古以來,埋伏的最佳地點,就是山穀的兩側山坡。遼軍馬匹奔跑了許久,如今人困馬乏,士氣低落,在山穀中迤邐而行。


    而在兩山坡上,草叢之中,無數宋軍埋在草叢裏,就這樣靜靜看著遼軍。


    直到遼軍一半都進入山穀了,李鵬東抽出大長刀,插在地上,取了一旁副將手中的哨箭,拉滿弓,朝著天空射出。


    “咻~”


    清脆又尖銳,還帶著濃濃死亡氣息的聲音傳遍山穀。


    “殺!”


    兩側山坡上,巨石,大木頭棍子,火球紛紛滾落,箭雨滿天!遼軍紛紛上馬,卻被石頭木頭砸的人仰馬翻,別說人,就連馬都打的稀碎!火球翻滾著落下,將遼國士兵的氈帽絨甲頃刻間點燃,無數火人慘叫著,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


    後麵還沒有進山穀的遼軍不清楚穀裏發生了什麽,也不敢貿然衝進去,許多遼軍往後麵出口跑,相互推搡踩踏,即便是幾個將領殺了一些亂竄的士兵依舊不能製止。


    雁門關外的天空一片通紅,殘陽如血,大雁列隊飛過,悲鳴徹空。


    這次主力交鋒,宋軍依靠裝備上的優勢,指揮上的多變,還有將領們強大的自信以及一往無前的氣勢,將遼軍打的大敗,損兵折將。戰後統計,斬殺遼軍一萬六千多人,投降兩萬多人,繳獲馬匹三千多匹,兵器鐵甲無數。而宋軍死了七千多人,傷員兩萬多,想必遼軍傷員更多。


    耶律聞驚魂未定,第二天唐月輕就已經逼到城下,雲梯投石車箭塔一股腦的往上堆,巨大的投石車裏,全部都是裝滿石油的鐵球,外麵用七八根長長的麻繩綁著點燃,然後立刻投飛出去,巨大的火球穿過戰場,飛到雁門關城牆上和關內,巨大的撞擊力將鐵球砸變形,石油飛濺,遇火就著,整個雁門關都陷入一片火海之中,耶律聞急令大軍緊密防守,並派人去傳話給王臣鶴,令他來救援。


    接到求救的王臣鶴,也有些為難。雖然他和耶律聞鬧得不和,但如果雁門關丟了,宋軍紮根在這裏,雲州也就危險了,他內心是想去救援的,可是兵微將寡,唐月輕不是李沂,沒有那麽好對付。


    手下的將領們都看著王臣鶴,王臣鶴一咬牙,下令出兵。


    這次,他親自帶兵救援,結果剛到雁門關五十裏處的陳河穀,就遭到李沂,南固上萬大軍的堵截和包圍,王臣鶴率兵拚死衝殺,卻無法消除裝備和人數上的劣勢,李沂的黨項騎兵為了一雪前恥,怒火衝天,悍不畏死!


    戰鬥持續了四五個時辰,王臣鶴最終隻帶著兩千多殘兵敗將,退迴涼城。李沂和南固率兵包圍了雲州城。


    得知消息的耶律聞大驚失色,雲州隻有幾千守軍,一旦雲州丟了,雁門關這裏的數萬遼軍,就成了甕中之鱉!


    於是,耶律聞留下少量人馬守城,製造假象,趁著宋軍沒有攻城,在夜色的掩護下翻越山嶺逃迴雲州,李沂和南固被迫撤兵。


    唐月輕則趁勢占領雁門關,大宋的勢力,也在這裏紮根。而丟失了雁門關,則意味著北漢再無遼國援兵。


    與此同時,東路戰場上,趙光義率領的朝廷大軍同耶律休哥率領的的遼國主力騎兵大大小小的戰役打了上百場!唿延讚則趁機越過太行山,直逼晉陽。


    唐月輕留李沂,王玉守雁門,率兵猛攻雲州,打的耶律聞苦不堪言。遼國見西路危急,隻好抽調兵馬支援,結果又被唐月輕埋伏斬殺了上萬人,天下震驚。


    曹彬和劉廷讓見北方戰局已定,立刻率兵從長州北上,一路上漢國的官吏和城池皆望風而降,沒有費多大力氣,曹彬就打到晉陽城下。


    遼國見事已不可為,擔心宋軍趁著銳氣正盛,攻打燕雲十六州,連忙派使者罷兵言和,趙光義出於對形勢的考慮,同意了遼國的要求,遼國軍隊這才退迴燕雲十六州,嚴密防守。


    在事實上擊敗了遼國之後,趙光義率大軍到晉陽城下,唐月輕亦率兵到晉陽北,十五萬大軍包圍了晉陽城。


    劉繼元慌亂無神,連忙詢問大臣們該怎麽辦,大臣們都勸劉繼元率兵往北突圍,衝過唐月輕的封鎖,進入遼國。


    楊業怒斥了這些大臣們,他對劉繼元說:“朝臣們以前多和遼國通好,有許多家財都在遼國境內,他們去了自然還能做富家翁,陛下是一國之主,又沒有了底氣,遼國豈能容下?何況大宋絕對不會放任陛下再遼國生存,今日遼國不能保護陛下被大宋圍攻,難道以後能為了陛下和大宋翻臉開戰嗎?”


    劉繼元迫於巨大的壓力,最終決定在公元979年五月六日,開城投降。


    趙光義在晉陽城中,親自接受了劉繼元的投降,任命他為右衛上將軍,封彭城郡公。


    此戰,宋軍采取了圍城打援,擊退遼援軍,繼分割孤立太原,最後集兵破城,一舉攻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麵,基本實現了北宋的統一大業。


    晉陽城中,北漢的舊皇宮裏,趙光義坐在龍椅上,看著被帶進來的楊業,還有他的兩個兒子楊延平,楊延定。


    “罪臣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以言語勸繼元歸順,於民於主皆無愧,何來罪責?快起來吧。”


    楊業這才起身,立在一旁。趙光義心情非常好,對眾將說道:“這次出征,收太原府於朝廷,又擊敗了契丹人,眾位卿家都辛苦了。”


    唐月輕和曹彬領頭,拱手說道:“賀喜陛下,一統四海,千秋萬代!”


    趙光義笑著擺擺手,說道:“如今天下已定,朕想趁勢收取燕雲十六州,一舉將遼國擊敗,眾位卿家以為如何?”


    唐月輕聽了,心中一沉,趙光義這是被勝利的喜悅衝昏了頭啊……


    曹彬出列,拱手說道:“陛下,此戰我軍雖大敗遼軍,但勝在以逸待勞。況且軍備糧草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加上士卒苦戰,需要休養,此時恐怕不宜再北攻遼國。”


    趙光義聽了,臉色依舊笑意盈盈,轉而問唐月輕:“月輕,你以為呢?”


    唐月輕躬身拱手答道:“臣同意曹大人的意見,經曆這次兵敗,遼國已經從國內源源不斷的調兵到燕雲,臣來時,北方雲州已經增加了三四萬人,皆是遼國上京的精銳騎兵,不是地方軍隊可比,我軍新戰結束,士氣雖盛,缺難免心中都有休戰之意,已經不適合再戰了。況且晉地剛剛平定,需要消化,若是休養三五年,再北上比較合適。”


    趙光義的笑容漸漸凝固,兩個最高級的武官都這樣說了,那就說明確實不可為。於是他點頭說道:“朕知道了,那便先班師迴朝吧。隻是如今,晉地該留何人守衛,抵禦遼人為妥?”


    “楊業。”


    “楊業。”


    曹彬和唐月輕相視一驚,兩個人竟然想到一塊去了。趙光義哈哈笑道:“不想楊卿家竟如此受兩位愛卿欣賞。”


    楊業也好奇的看著曹彬和唐月輕,他一個剛剛投降的降將,這兩個人竟然一致讓自己掌大權?這是什麽意思?


    曹彬一笑,不語。唐月輕拱手說道:“楊將軍老於邊事,對這一代的遼軍比較熟悉,況且微臣以為,隻有他才能擋住王臣鶴。”


    “王臣鶴朕知道,此戰被你打的丟盔棄甲,毫無作為,你怎麽還如此看重他?”


    唐月輕迴頭看了一眼楊業,說道:“啟稟陛下,臣此戰隻是擊敗了耶律聞,並非打敗了王臣鶴,因為這次遼軍主帥是耶律聞,王臣鶴隻是被排擠出了雲州,隻有少量兵馬,我軍人多,他又被人掣肘,才沒有什麽出彩的表現,但這次耶律聞已經被召迴上京,遼國重新讓王臣鶴知州雲州,節製所有燕雲十六州西路人馬,若是咱們朝廷大軍班師,尋常人恐怕無法地方他,唯有楊將軍才能與之匹敵,保晉地門戶安寧。”


    趙光義聽了,深思熟慮之後,說道:“既然如此,楊業聽封。”


    楊業連忙上前跪下,以頭伏地。


    “封楊業為右領軍大將軍,鄭州刺史,兼代州兵馬都知。守禦晉北之地。”


    楊業趕忙說道:“臣本降將,深受國恩,萬死不能報陛下!”


    趙光義親自扶起楊業,哈哈笑著說道:“朕得了太原府,卻不及得了將軍歡喜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酒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薄霧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薄霧掩並收藏酒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