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不,現在應該叫官家。官家榮登大寶,一上來便憤怒的處理了領頭的宋家和薛,嚴,米,關四大家族,波及牽連了三成朝廷官員。
有人走,就有人來。
追隨官家的臣子們,皆是從龍之臣,趙普此次並沒有參與這場爭鬥,官家出於多方考慮,重新起複為相。官家的首席謀士陶文輝卻拒絕了國師和太傅的官位名聲,要求在城紀學院當一名老師。這樣的大名鼎鼎的人物,唐月輕自然是雙手雙腳歡迎,能為大宋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發光發熱,是他樂意看見的。
唐月輕已經是殿帥,不可能在職位上再賞,或者說,已經賞無可賞了。晉王聽從薛居正和呂轉忠的建議,將唐月輕的“賢王”升為“八賢王”。由異姓王升為親王品銜,令開府,儀同三司。是為一品王爺。
那“八賢”指的是“忠義,護國,察政,勇武,通財,舉材,辨非,興學”。
唐月輕接受了這個封號,然後將兵權盡數交出,由官家心腹接管。官家感念他忠義,允許保留威戎軍之職,領殿帥職權。名義上,唐月輕依舊能調動天下禁軍。
此間事了,唐月輕便安心呆在家中,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不再問是與非。
而這次皇位更迭,還有兩個小意外。前蜀遺孤孟玄喆因為守衛延福宮,助官家登基稱帝,被封為禦前班頭,統領官家的護衛。而楚昭鋪上奏,言說自己年事已高,請求告老還鄉。官家再三挽留,誰知楚昭鋪心意已決,摘了烏紗帽。
楚相全身而退,但楚家長子楚天詞卻做了上護軍。楚家在這次更迭中也完成了接替任務。
樹欲靜,風不止。
這次權力的更替中,作為大宋第一外戚的宋家,還有領頭的四大家族盡數被滅,然而反對勢力,卻並沒有因此徹底消失。
這些頑固的得利者,家族至上的勢力,就像地裏的草一樣,燒不幹淨,風吹又生。宋家和四大家族,以及他們的黨羽官員,不過是唇,他們背後,還有許許多多的“牙齒”。且不論唇亡齒寒的道理,牙齒後麵,還有舌頭。哪一個不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哪一個不是勢力錯綜複雜,盤根錯節?
當然,這些都是官家該去操心的,唐月輕不想參與其中,這種鬥爭是無休止的,無止境的。
可漸漸的,不知從哪裏冒出來一股流言,言說官家的皇位得之不正!先皇本來是要傳位給燕王,被官家搶先入宮,摘了桃子!
這種言論甚囂塵上,十分危險!這意味著其他任何一個人都有法理上的支持,有借口起兵造反!這樣一來,那些世家門閥,依舊還是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混亂和動蕩,從中取利。
“先皇病重,於是急命傳召燕王德昭,誰知被晉王,開封尹的官家搶先進入,於是先皇隻好將他邀請進入內室。
兩人在一起喝酒聊天,但是把所有的宮女和宦官都屏退了,隻遠遠的看見官家有時候離開細微,不知道做什麽。喝酒完了,到了三更時分,大殿下雪已經幾寸了,先皇扶著柱子,用斧頭敲雪,迴頭對官家說:“好為之!好為之!”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官家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
然後解衣而睡,鼾聲如雷,裏麵情況,左右不得聞。
在這個晚上,官家留宿在宮中,將近五鼓時分,周圍的人什麽都沒有聽到,一看才發現先皇依然駕崩了。官家接受遺照,在靈柩前即位,宣布遺詔,大聲慟哭。引導大臣圍著棺木瞻仰,先皇的臉色很好,像剛洗完澡一樣。”
東京城中,大宋各地,都開始流傳出這個傳言,人們稱為“燭光斧影”!這個流言對官家,對如今的朝廷是致命性的威脅,這意味著官家的皇位並非正統,也不合法!
唐月輕明白,這是那些背後的人做的。
官家速召唐月輕,趙普,薛居正議事,商量如何解決這個大麻煩。
“雖然不知道背後是誰,但這事辦的確實惡心,你們都說說,怎麽解決?”
官家新上位,就遭遇這種挑戰,很紮心。最惡心的事,他們連出手的是誰都不知道。
薛居正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微臣請陛下立刻下旨,將傳播謠言,蠱惑民心的人都抓起來,一旦有人不聽號令,全部關進大牢。此法雖魯莽,卻是最有效的手段。”
官家背著手說道:“如此一來,朕便坐實了謀逆篡位之嫌,雖說奏效,遺害無窮。不可。”
趙普看著唐月輕說到:“八賢王素有智謀,不如出個主意。”
趙普這是變著法的擠兌自己啊,這種事處理不好,可是大罪過,誰都擔不起,你卻將我踢出去?
可趙普也說了唐月輕“素有智謀”,這要不說出個所以然來,官家心中必然不喜,先皇在世,你什麽都能解決,怎麽我一上來,你就不行了?是解決不了,還是不想解決?
無論如何,都不是好差事。
唐月輕心中隱隱有些氣憤,這老小子,死胖子……
“趙相謬讚了,堵不如疏,人議也並非不能更改,這背後之人定然是想為以後興風作浪做鋪墊,咱們先不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先把背後之人揪出來如何?”
官家聽了,眉頭緊皺的問道:“你以為是誰?”
唐月輕思索著說道:“燕王已遭軟禁,太後亦是如此,他們恐怕已經沒有這個心思,也沒有這個能力了。眼下能與陛下爭橫者,唯有武功郡王,但郡王一向淡泊名利,而且性格儒雅,背後更無勢力和儀仗,是絕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臣以為,這背後之人,首先要選一皇室之人,才有動力能做文章。放眼天下,唯有陛下的幾位皇子,有這個能力。”
官家聽了,麵色震驚,趙普目光如炬的盯著唐月輕:“休要胡說!”
薛居正也駁斥道:“王爺,這話可不能亂說,有離間陛下與皇子之嫌!”
唐月輕看著官家說道:“臣並沒有說哪位皇子有這個心思,而是說,他們的師父,他們的嶽家,有這個心思和可能。”
官家在殿中踱步,三人站著一言不發,任他靜靜思索。
片刻之後,官家坐在椅子上,看著唐月輕問道:“人朕會找到的,卿家說說,怎麽解決吧。”
趙普將目光轉向唐月輕,發現唐月輕正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
“臣有一個法子?,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止住謠言,隻是……需要麻煩趙相。”
趙普心中升起一股不妙的預感。
“快快說來!”
唐月輕朝著官家一禮,緩緩說道:“此次陛下登基,趙相一直置身事外,並沒有參與其中,在外人眼裏,趙相既是德高望重的宰執,又是做事公道,不偏不倚的宿老。”
趙普聽了這話,心中不喜,剛剛擺了唐月輕一道,立刻就被他反將一軍……這話的意思,不就是自己不是官家的從龍之臣嗎?
果然,官家聽了這話,麵無表情的看了趙普一眼。
“既然如此,咱們便請趙相拿出一個盟約,最好說的遠一點,就說自太後時先皇與陛下立下盟約,約定傳位於陛下,加之陛下本就是親王和京府尹,五代以來,這是繼位之君的預示,則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也能為陛下確立正統,再無人能多言。”
官家眼睛一亮:“月輕這個辦法……著實是妙啊!趙卿,”
趙普心中苦澀不堪,卻不敢表露在麵上,拱手說道:“微臣願為陛下證明。”
官家聽了,滿意的點頭,說道:“雖然解決了世家門閥的一時之患,但他們並沒有死心,這路還長,三位卿家,都是朕的左膀右臂,需要同心戮力,共為大宋計,為天下計。”
唐月輕,趙普,薛居正齊齊拱手行禮:“臣遵命!”
出了延福宮,薛居正和唐月輕一左一右,趙普走在中間,氣氛有些尷尬。
趙普走著走著,忽然說道:“小看王爺了,老夫這次,不知要被多少人恨上。”
唐月輕哈哈一笑,滿不在乎的說道:“趙相慌什麽,他們再恨,能有恨我那般入骨?”
“……”
薛居正在一旁聽了,也打著圓場:“既然木已成舟,以後都是一條船上的人了,兩位一文一武,都是大宋中樞的人物,便要同心同德,相互扶持才是。”
趙普圓圓的臉上,眯成縫的眼睛睜開,看著薛居正,怒道:“你不過是個小吏!也敢來指使老夫?該做什麽,還要你來教我?”
薛居正老臉一紅,想反駁……卻又沒有理由。確實,在別人麵前,他是元老,是副宰。是大宋決策圈的重臣。可在趙普麵前,他的資曆,威望,實力都不值一提。
“下官失言了……”
“哼!”
趙普一甩袖子,怒氣衝衝的離去。留下薛居正和唐月輕二人站在原地。唐月輕看著尷尬的薛居正,笑著安慰道:“他坐在雲端久了,突然發現咱們這些人也上了雲端,固然會不舒服,今日我還伸手把他往雲下推,他不發火才怪咧,薛大人不要往心裏去,畢竟趙相接下來要麵對的,是無數躲在暗處的豺狼,哈哈哈哈~”
薛居正卻笑不出來,讓趙普在一個小輩麵前甩了臉色,任誰都不會舒服。
幾日後,趙普在大朝會群臣雲集之時,拿出了一個金匱,呈上殿中,
“建隆二年,太後病,先皇始終在旁服侍不離左右。太後自知命已不長,召宰相趙普入宮。太後問先皇:‘你知道怎樣得天下的嗎?’先皇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後之積慶也。’太後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統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所擁有乎?汝死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國家之福也。’先皇頓首泣道:‘敢不如教誨!’太後轉過身對趙普說:‘爾同記吾言,不可違背也。’臣普於床前寫成誓書,於紙尾寫‘臣普書’。藏在金匱,命謹慎小心的宮人掌之。”意思即傳位於弟光義。”
“微臣當年,蒙太後,先皇信任有加,證金匱之盟,本以為陛下受命於天,承旨先皇,無需用也,然市井謠言盛行,乃至今日,故而呈上,此臣之罪也。”
趙普躬身謝罪,官家親自下殿扶起,從此,燭光斧影的謠言,便不攻自破。趙普在百姓心中,還是很有威望的。他對唐月輕來說不算是朋友,也不算敵人。但對大宋百姓來說,他確實是個還不錯的宰執。
因為經曆了五代的戰亂和大宋初期的統一戰爭,中原大地的蒼生百姓,迫切的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環境,來重建家園和秩序,趙普就是適應了這種趨勢,輕徭薄賦,重視農桑,發展漁鹽。在趙普的政策治理下,大宋各地往來密切,經濟,文化空前繁榮,貿易交流日漸緊密,趙普在世家門閥中,也是很有威望的存在,他的站隊,表明了大宋已經脫離了五代以來的混亂和禮樂崩壞,天下將重新歸為一家。
想要歸為一家,就要先將不聽話的孩子拉迴家裏來。大宋雖然在經曆政權更迭,皇位轉換,卻絲毫沒有對北漢有所鬆懈,李繼隆得軍隊後撤以後,劉繼元認為消除郭無為的時機已經成熟,將西路楊業撤迴晉王,令其領兵,征討郭無為。
楊業領命以後,親提六千人馬,晝伏夜出,往郭無為駐地的長州摸了過來。
大宋在北漢的細作得到消息,立刻稟報劉廷讓,劉廷讓率兵兩萬,從洛陽出發,越過黃河進入河東,宋軍和漢軍,分南北兩路,齊齊往長州而來。
中原大地必須統一,無論分離了多久,無論是誰不願意,無論背後有什麽樣的勢力,都要重新成為一個大家庭的成員。
曆朝曆代的後繼之君都以恢複始皇帝的版圖為目的,趙老大是,繼承趙老大的趙老二也一樣!
有人走,就有人來。
追隨官家的臣子們,皆是從龍之臣,趙普此次並沒有參與這場爭鬥,官家出於多方考慮,重新起複為相。官家的首席謀士陶文輝卻拒絕了國師和太傅的官位名聲,要求在城紀學院當一名老師。這樣的大名鼎鼎的人物,唐月輕自然是雙手雙腳歡迎,能為大宋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發光發熱,是他樂意看見的。
唐月輕已經是殿帥,不可能在職位上再賞,或者說,已經賞無可賞了。晉王聽從薛居正和呂轉忠的建議,將唐月輕的“賢王”升為“八賢王”。由異姓王升為親王品銜,令開府,儀同三司。是為一品王爺。
那“八賢”指的是“忠義,護國,察政,勇武,通財,舉材,辨非,興學”。
唐月輕接受了這個封號,然後將兵權盡數交出,由官家心腹接管。官家感念他忠義,允許保留威戎軍之職,領殿帥職權。名義上,唐月輕依舊能調動天下禁軍。
此間事了,唐月輕便安心呆在家中,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不再問是與非。
而這次皇位更迭,還有兩個小意外。前蜀遺孤孟玄喆因為守衛延福宮,助官家登基稱帝,被封為禦前班頭,統領官家的護衛。而楚昭鋪上奏,言說自己年事已高,請求告老還鄉。官家再三挽留,誰知楚昭鋪心意已決,摘了烏紗帽。
楚相全身而退,但楚家長子楚天詞卻做了上護軍。楚家在這次更迭中也完成了接替任務。
樹欲靜,風不止。
這次權力的更替中,作為大宋第一外戚的宋家,還有領頭的四大家族盡數被滅,然而反對勢力,卻並沒有因此徹底消失。
這些頑固的得利者,家族至上的勢力,就像地裏的草一樣,燒不幹淨,風吹又生。宋家和四大家族,以及他們的黨羽官員,不過是唇,他們背後,還有許許多多的“牙齒”。且不論唇亡齒寒的道理,牙齒後麵,還有舌頭。哪一個不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哪一個不是勢力錯綜複雜,盤根錯節?
當然,這些都是官家該去操心的,唐月輕不想參與其中,這種鬥爭是無休止的,無止境的。
可漸漸的,不知從哪裏冒出來一股流言,言說官家的皇位得之不正!先皇本來是要傳位給燕王,被官家搶先入宮,摘了桃子!
這種言論甚囂塵上,十分危險!這意味著其他任何一個人都有法理上的支持,有借口起兵造反!這樣一來,那些世家門閥,依舊還是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混亂和動蕩,從中取利。
“先皇病重,於是急命傳召燕王德昭,誰知被晉王,開封尹的官家搶先進入,於是先皇隻好將他邀請進入內室。
兩人在一起喝酒聊天,但是把所有的宮女和宦官都屏退了,隻遠遠的看見官家有時候離開細微,不知道做什麽。喝酒完了,到了三更時分,大殿下雪已經幾寸了,先皇扶著柱子,用斧頭敲雪,迴頭對官家說:“好為之!好為之!”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官家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
然後解衣而睡,鼾聲如雷,裏麵情況,左右不得聞。
在這個晚上,官家留宿在宮中,將近五鼓時分,周圍的人什麽都沒有聽到,一看才發現先皇依然駕崩了。官家接受遺照,在靈柩前即位,宣布遺詔,大聲慟哭。引導大臣圍著棺木瞻仰,先皇的臉色很好,像剛洗完澡一樣。”
東京城中,大宋各地,都開始流傳出這個傳言,人們稱為“燭光斧影”!這個流言對官家,對如今的朝廷是致命性的威脅,這意味著官家的皇位並非正統,也不合法!
唐月輕明白,這是那些背後的人做的。
官家速召唐月輕,趙普,薛居正議事,商量如何解決這個大麻煩。
“雖然不知道背後是誰,但這事辦的確實惡心,你們都說說,怎麽解決?”
官家新上位,就遭遇這種挑戰,很紮心。最惡心的事,他們連出手的是誰都不知道。
薛居正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微臣請陛下立刻下旨,將傳播謠言,蠱惑民心的人都抓起來,一旦有人不聽號令,全部關進大牢。此法雖魯莽,卻是最有效的手段。”
官家背著手說道:“如此一來,朕便坐實了謀逆篡位之嫌,雖說奏效,遺害無窮。不可。”
趙普看著唐月輕說到:“八賢王素有智謀,不如出個主意。”
趙普這是變著法的擠兌自己啊,這種事處理不好,可是大罪過,誰都擔不起,你卻將我踢出去?
可趙普也說了唐月輕“素有智謀”,這要不說出個所以然來,官家心中必然不喜,先皇在世,你什麽都能解決,怎麽我一上來,你就不行了?是解決不了,還是不想解決?
無論如何,都不是好差事。
唐月輕心中隱隱有些氣憤,這老小子,死胖子……
“趙相謬讚了,堵不如疏,人議也並非不能更改,這背後之人定然是想為以後興風作浪做鋪墊,咱們先不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先把背後之人揪出來如何?”
官家聽了,眉頭緊皺的問道:“你以為是誰?”
唐月輕思索著說道:“燕王已遭軟禁,太後亦是如此,他們恐怕已經沒有這個心思,也沒有這個能力了。眼下能與陛下爭橫者,唯有武功郡王,但郡王一向淡泊名利,而且性格儒雅,背後更無勢力和儀仗,是絕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臣以為,這背後之人,首先要選一皇室之人,才有動力能做文章。放眼天下,唯有陛下的幾位皇子,有這個能力。”
官家聽了,麵色震驚,趙普目光如炬的盯著唐月輕:“休要胡說!”
薛居正也駁斥道:“王爺,這話可不能亂說,有離間陛下與皇子之嫌!”
唐月輕看著官家說道:“臣並沒有說哪位皇子有這個心思,而是說,他們的師父,他們的嶽家,有這個心思和可能。”
官家在殿中踱步,三人站著一言不發,任他靜靜思索。
片刻之後,官家坐在椅子上,看著唐月輕問道:“人朕會找到的,卿家說說,怎麽解決吧。”
趙普將目光轉向唐月輕,發現唐月輕正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
“臣有一個法子?,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止住謠言,隻是……需要麻煩趙相。”
趙普心中升起一股不妙的預感。
“快快說來!”
唐月輕朝著官家一禮,緩緩說道:“此次陛下登基,趙相一直置身事外,並沒有參與其中,在外人眼裏,趙相既是德高望重的宰執,又是做事公道,不偏不倚的宿老。”
趙普聽了這話,心中不喜,剛剛擺了唐月輕一道,立刻就被他反將一軍……這話的意思,不就是自己不是官家的從龍之臣嗎?
果然,官家聽了這話,麵無表情的看了趙普一眼。
“既然如此,咱們便請趙相拿出一個盟約,最好說的遠一點,就說自太後時先皇與陛下立下盟約,約定傳位於陛下,加之陛下本就是親王和京府尹,五代以來,這是繼位之君的預示,則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也能為陛下確立正統,再無人能多言。”
官家眼睛一亮:“月輕這個辦法……著實是妙啊!趙卿,”
趙普心中苦澀不堪,卻不敢表露在麵上,拱手說道:“微臣願為陛下證明。”
官家聽了,滿意的點頭,說道:“雖然解決了世家門閥的一時之患,但他們並沒有死心,這路還長,三位卿家,都是朕的左膀右臂,需要同心戮力,共為大宋計,為天下計。”
唐月輕,趙普,薛居正齊齊拱手行禮:“臣遵命!”
出了延福宮,薛居正和唐月輕一左一右,趙普走在中間,氣氛有些尷尬。
趙普走著走著,忽然說道:“小看王爺了,老夫這次,不知要被多少人恨上。”
唐月輕哈哈一笑,滿不在乎的說道:“趙相慌什麽,他們再恨,能有恨我那般入骨?”
“……”
薛居正在一旁聽了,也打著圓場:“既然木已成舟,以後都是一條船上的人了,兩位一文一武,都是大宋中樞的人物,便要同心同德,相互扶持才是。”
趙普圓圓的臉上,眯成縫的眼睛睜開,看著薛居正,怒道:“你不過是個小吏!也敢來指使老夫?該做什麽,還要你來教我?”
薛居正老臉一紅,想反駁……卻又沒有理由。確實,在別人麵前,他是元老,是副宰。是大宋決策圈的重臣。可在趙普麵前,他的資曆,威望,實力都不值一提。
“下官失言了……”
“哼!”
趙普一甩袖子,怒氣衝衝的離去。留下薛居正和唐月輕二人站在原地。唐月輕看著尷尬的薛居正,笑著安慰道:“他坐在雲端久了,突然發現咱們這些人也上了雲端,固然會不舒服,今日我還伸手把他往雲下推,他不發火才怪咧,薛大人不要往心裏去,畢竟趙相接下來要麵對的,是無數躲在暗處的豺狼,哈哈哈哈~”
薛居正卻笑不出來,讓趙普在一個小輩麵前甩了臉色,任誰都不會舒服。
幾日後,趙普在大朝會群臣雲集之時,拿出了一個金匱,呈上殿中,
“建隆二年,太後病,先皇始終在旁服侍不離左右。太後自知命已不長,召宰相趙普入宮。太後問先皇:‘你知道怎樣得天下的嗎?’先皇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後之積慶也。’太後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統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所擁有乎?汝死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國家之福也。’先皇頓首泣道:‘敢不如教誨!’太後轉過身對趙普說:‘爾同記吾言,不可違背也。’臣普於床前寫成誓書,於紙尾寫‘臣普書’。藏在金匱,命謹慎小心的宮人掌之。”意思即傳位於弟光義。”
“微臣當年,蒙太後,先皇信任有加,證金匱之盟,本以為陛下受命於天,承旨先皇,無需用也,然市井謠言盛行,乃至今日,故而呈上,此臣之罪也。”
趙普躬身謝罪,官家親自下殿扶起,從此,燭光斧影的謠言,便不攻自破。趙普在百姓心中,還是很有威望的。他對唐月輕來說不算是朋友,也不算敵人。但對大宋百姓來說,他確實是個還不錯的宰執。
因為經曆了五代的戰亂和大宋初期的統一戰爭,中原大地的蒼生百姓,迫切的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環境,來重建家園和秩序,趙普就是適應了這種趨勢,輕徭薄賦,重視農桑,發展漁鹽。在趙普的政策治理下,大宋各地往來密切,經濟,文化空前繁榮,貿易交流日漸緊密,趙普在世家門閥中,也是很有威望的存在,他的站隊,表明了大宋已經脫離了五代以來的混亂和禮樂崩壞,天下將重新歸為一家。
想要歸為一家,就要先將不聽話的孩子拉迴家裏來。大宋雖然在經曆政權更迭,皇位轉換,卻絲毫沒有對北漢有所鬆懈,李繼隆得軍隊後撤以後,劉繼元認為消除郭無為的時機已經成熟,將西路楊業撤迴晉王,令其領兵,征討郭無為。
楊業領命以後,親提六千人馬,晝伏夜出,往郭無為駐地的長州摸了過來。
大宋在北漢的細作得到消息,立刻稟報劉廷讓,劉廷讓率兵兩萬,從洛陽出發,越過黃河進入河東,宋軍和漢軍,分南北兩路,齊齊往長州而來。
中原大地必須統一,無論分離了多久,無論是誰不願意,無論背後有什麽樣的勢力,都要重新成為一個大家庭的成員。
曆朝曆代的後繼之君都以恢複始皇帝的版圖為目的,趙老大是,繼承趙老大的趙老二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