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城裏一切平靜祥和。至少表麵上如此。平明百姓是感受不到暗流湧動的。老話說的好,天有不測風雲。剛剛平靜下來的大宋,再起波瀾。
江南張泊為了防止李雄也和陳洪進一樣獨立出去,不尊王命,草擬了旨意,加封李雄為太尉。領江西諸道節度使,黜置使。在沒有經過李煜的情況下,私自加封。
張泊之所以這麽做,實在是無奈之舉。此時他並沒有完全掌控朝廷,自從失去了徽州,江西諸道實際上已經不再受朝廷節製了,若是李雄不再聽命,此刻要學陳洪進,易如反掌。若大的江南,江淮,徽州,泉州已經失去三分之一。若是江西諸道也丟了,別說宋廷,恐怕吳越的錢俶都敢進攻金陵了。
被加封的李雄並不知情,他以為是李煜親自下令加封的他,深受感動。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老板對自己夠意思,那還說什麽?幹就完了。
李雄雖然是江南人,但和後世東北人的行事風格如出一轍,他是個實幹家。
公元973年六月,李雄突然發兵北上,對呂轉忠在鄱陽湖北岸的宋軍水寨發動猛烈進攻,此時的呂轉忠並不在前線,他被朝廷的黨爭搞的焦頭爛額,正在處理和朝廷重臣的聯絡交集。
宋軍水寨的將領是荊襄水運指揮王元賓,也是和李雄多次交過手的,他自知對方來勢洶洶,自己又是措手不及,並不準備反擊,而是果斷下令水軍後撤,繞是他動作迅速,卻還是被李雄突然襲擊打的損失慘重,宋軍戰船,糧草被唐軍焚燒殆盡,兩萬大軍被殺被俘,而且失去了鄱陽湖北岸的咽喉,這樣一來,下遊的徽州也處在危險之中。
呂轉忠還來不及反應,唐軍戰船便沿著打開的口子進入長江,李雄水陸並進,星夜往徽州而來。
自從姚內斌被調往徐州之後,江淮和徽州的事都歸大宋新任江淮節度使任德義處理,他的探子探知李雄突然襲擊鄱陽湖江北水寨後,任德義就明白李雄真正想要的不是荊襄,而是徽州。打通了徽州,江南又將連成一片,牢不可破。
因此,李雄在拚命往徽州趕,任德義調集江淮重兵,親自率領也往徽州疾馳而去。
鎮守徽州的宋將是王繼恩,他是趙老大上一任皇後——王皇後的娘家外甥。算起來,他也是趙老大的外甥。這個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完全沒有得到世家的良好教育和本事,倒是學了一身臭毛病。王家通過關係送他來徽州,就是瞅準了李唐降低位分變為江南國,去了大宋一階。他們算定江南不會同大宋開戰,便派他來鍍鍍金。
當王繼恩收到任德義的加急書信時,並沒有害怕,反而有些興奮。他召集眾將訓話,對他們說道:“聽說李雄很厲害,我這就帶你們收拾了他,揚名天下的日子就要來了。”
他沒有聽從任德義的建議,緊閉城門,堅守不出。反而調集為數不多的七千多人,跑到城外紮營,試圖和李雄野戰,一決雌雄。
李雄本來很是擔憂,不能立刻攻下徽州,自己會被任德義拖在徽州境內,而反應過來的呂轉忠一定不會放過豫章。那是個有仇必報的人。但是當他得知王繼恩竟然率領兵馬在城外紮營後,喜出望外!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李雄趕到徽州,水軍也停在長江寬闊的江麵上,王繼恩派人給李雄送去戰書,大意就是我聽說你很厲害,但是我覺得你沒我厲害,要不咱倆碰一碰?
李雄毫不猶豫的應允王繼恩的要求,然後毫不猶豫的避開他,一舉進入幾乎無人防守的徽州城。自從兩年前徽州被宋將唐月輕奪去後,終於又迴到了唐軍手中。
王繼恩傻眼了,他出來也沒帶多少糧草,如今軍中已經斷糧。本想著意氣風發的大戰一場,誰知李雄竟然絲毫不顧臉麵廉恥,背信棄義取了徽州!他立刻寫信大罵李雄,李雄這時候已經高枕無憂,於是饒有興趣的給王繼恩也寫了封信——你想打,那就打。
然後,王大公子就見識到了什麽叫社會毒打,李雄輕輕鬆鬆的就將王繼恩手下的宋軍殺的丟盔棄甲,宋軍的殘兵敗將護著王繼恩逃往江北,到了黃河邊,看到遮天蔽日的唐軍戰船,徹底絕望了。
三千多宋軍敗兵和王繼恩一起被李雄俘虜,李雄覺得王繼恩這樣的人沒有任何用處,於是下令將他斬首,首級送迴江北。
任德義馬不停蹄的趕到長江北岸,看到唐軍戰船停泊在江麵上,又看到王繼恩的屍體,便知大勢已去。徽州丟了,陛下的外甥死了,任德義又氣又急,呂轉忠和任德義一直是聯合對敵,當他得知荊襄水軍也被李雄殺的大敗後,知道奪迴徽州的希望已經很渺茫了,隻好撤迴廬江。
這一戰過後,李雄威望大增,隱隱有當年林仁肇的風範,張泊攝於其威勢,不得不低聲下氣。李煜聽說李雄奪了徽州,第一反應不是欣喜,而是擔憂。
“若是中原因此震怒,調兵遣將而來,該如何應對?”
已經官至尚書令的陳喬,同李雄都是林仁肇的舊友,他見李雄現在實力和威望極高,於是秘密聯絡李雄,商量著一起剪除張泊。李雄有這想法已經很久了,二人一拍即合,在江南論功行賞的朝會上,陳喬突然發難,羅列了張泊,馮延魯一黨禍國殃民,欺君罔上等等十三大罪,無數朝臣緊隨其後附議,李雄明確表態支持,李煜聽了奏報,知道了富春江兵敗和泉州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反叛的消息後,當廷大怒,下令將張泊軟禁在家,馮延魯流放閩北,張泊一黨的官員接連遭到罷黜。
但此時的李煜,並不忍心將這位自他做太子時就追隨他的老臣處斬。直到他的國丈,小周夫人的父親大司徒周宗進言,拿出張泊勾結史亦榮等金陵將領,意圖謀反的證據,他才殺心猛起,下令處斬張泊!
林仁肇的舊部和其他保守迫害的仁人誌士,對此事極為關心,得知要處斬張泊,無數金陵百姓衝進張家,將一門老幼盡皆打死,京城守軍攔都攔不住。事實上,他們沒有幫忙已經很不錯了。
一代權臣,終究在被逼無奈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解決了張泊,積重難返的李唐並沒有好轉,沒有了張泊這個共同的目標,李雄代表的軍閥勢力,同陳喬,周宗代表的江南世家,朝中文官勢力又反目成仇,由於京中諸軍都被陳喬和周宗握在手中,他們抓住了李雄,以率兵威脅朝廷,威脅國主的罪名將李雄軟禁起來。
李雄不在,呂轉忠高興壞了,立刻命令先前兵敗的宋將王元賓率領荊襄水陸大軍三萬人馬,越過長江猛攻豫章,將李雄的老底抄了,江西諸道共七個州,宋軍一舉奪取了四個州。
剩下的三個州,在李雄部將朱贇的率領下,才勉強穩住陣腳。陳喬和周宗在得知李雄最重要的地盤豫章被宋軍攻陷後,才放他出來,令他前往姑蘇鎮守。將他遠調江西,再也沒有實力同朝廷抗衡,而且與其說是外放,不如說是監視。
江南的世家徹底贏得了這場內部爭權的勝利。但隨之而來的並不是美好的未來,而是宋廷的怒火。
趙老大派使臣帶旨意前來責問,李煜立刻派陳喬前往東京覲見,趙老大責問李煜為何突然不顧盟約,出兵攻打徽州,引的長江中下遊南北各地狼煙四起,戰火不斷。
陳喬隻好將李煜的書信呈上,書信中李煜姿態放的很低,甚至以兒輩自稱,言說大宋和江南國本是一家,不可再生嫌隙。
趙老大看罷書信,對陳喬說,既然是自家人,那就應該在一起,你迴去叫李煜來東京住吧。
李煜當然不會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南和大宋的關係越來越差,江南內部黨爭愈演愈烈,消除了李雄的威脅後,新任宰執陳喬和大司徒周宗又反目成仇了,雙方爭權奪勢,打擊異黨,朝廷裏互相攻擊,地方上更加盤剝百姓,魚肉平民,官匪,官商勾結,整個江南都顯現出一股大廈將傾的態勢。
李煜站在窗前,憂心重重。小周夫人站在他後麵,亦是眉頭不展。
張泊的事,對李煜打擊太大了。他做太子時,張泊就是自己的太子詹事,二人自那時起便合作無間,信任有加。一路披荊斬棘坐上了皇帝寶座,殊為不易。
旁人看來,不過是君臣,可是在李煜心裏,是摯友的背叛。這一路上,他和張泊聯手解決了競爭對手,又逼走了權臣韓熙載,處理了軍中巨鱷林仁肇,分化瓦解了軍閥勢力徽州軍。萬事具備,家國一體,大權在握。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給了張泊權力,讓他去替自己擋住江南世家,軍隊以及各個勢力。而他則能潛心研究書畫和詩詞歌賦。做一迴自己想做的事。
民殷國富,既可以給張泊一個一展拳腳的機會。又能讓自己解脫出來。李煜心中明白,張泊一直有個治國的夢想,夢想這青史留名,他一直自比張昭劉度之。
但是李煜怎麽也沒想到,張泊不僅僅毫無治國才能,將江淮徽州都丟了,富春江大敗於吳越,泉州陳洪進反了,如今江夏,豫章接連丟失,國家混亂不堪,已經是積重難返……
“唉!”
李煜從自己的詩詞書畫中抬起頭來,才發現祖宗留給他的江山,已經是滿目瘡痍。
小周夫人站在他身後,看著他孤寂的背影,不禁歎息。他們恩愛的日子,已經影響到了國事。從父親那裏聽說,國家疲弊,民不聊生。宰執陳喬為禍朝綱,一片混亂。
“陛下,宋廷如何說的?”
李煜迴頭,看著小周夫人,心中一軟,滿眼溫柔:“無妨,皇後不必心憂。朕一定能解決這些事情。”
“可是陛下,臣妾聽國丈說……”
“都是些許小事,皇後不必在意,倒是宋廷的事有些難辦。趙匡胤讓朕入東京。”
“啊?!”
小周夫人先是驚訝的捂著嘴,而後俏臉寒霜:“宋主過於霸道了,這是仗勢欺人!陛下,您絕對不能去!”
“朕當然不會去的,但是宋軍虎視眈眈,必須要有應對的方法,隻是如今我大唐軍隊飽受林仁肇一係軍閥的荼毒,早已是烏煙瘴氣,實力低下,而且人數不多,已經無法支撐社稷安危了……”
“臣妾聽說,有許多流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
“是有這事,怎麽了?”
“陛下何不將他們收編入軍,一來增加兵丁,二來減少流民,三來,還可以分化軍中舊宿和各地門閥的力量,何樂而不為?”
李煜聽了,稍加思索,上前抱住小周夫人的雙肩,激動的說道:“皇後真乃朕之子夫!”
小周夫人的設想,被李煜頒布旨意命令下去。李唐的軍隊從八萬迅速擴充到二十五萬人,徹底斷除了軍中將領的權力,李煜到了今日,才徹徹底底掌握了軍權。
這些軍人被李煜安插親信執掌,耕種農事,負責墾荒接種,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李唐日益嚴重的治安和糧食問題,也削弱了江南世家和軍隊對國家的掌控力,進一步鞏固了李煜的權力。
李煜明麵上向大宋稱臣服軟,姿態放的極低。暗中卻修建戰船,加固各地城牆,貯備糧食,以待備戰。
大家都明白,不可能一直這樣若即若離下去,長江南北遲早要一戰而定,絕對不可能再重現南北朝時那樣偏安一隅的亂象,更不可能再像唐末那樣割據一方,趙匡胤不是朱溫,李煜也不是楊行密。
江南的動作引起了大宋朝臣的注意,他們停止了爭吵,坐下來好好商量了一番。決定請李煜來東京安家落戶。
荊州刺史呂轉忠被封為西路部署,兼兩湖轉運使,率新招募建造的水陸軍馬四萬人進駐在鄱陽湖,隨時準備沿江東下。東海黜置使丁渭率兵兩萬自徐州南下,逼近廣固。
另外,趙老大下令招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率兵北上,進駐在閩北明州,招吳越王錢俶率兵四萬進駐到太湖附近。
萬事俱備,該和李煜談談了。
江南張泊為了防止李雄也和陳洪進一樣獨立出去,不尊王命,草擬了旨意,加封李雄為太尉。領江西諸道節度使,黜置使。在沒有經過李煜的情況下,私自加封。
張泊之所以這麽做,實在是無奈之舉。此時他並沒有完全掌控朝廷,自從失去了徽州,江西諸道實際上已經不再受朝廷節製了,若是李雄不再聽命,此刻要學陳洪進,易如反掌。若大的江南,江淮,徽州,泉州已經失去三分之一。若是江西諸道也丟了,別說宋廷,恐怕吳越的錢俶都敢進攻金陵了。
被加封的李雄並不知情,他以為是李煜親自下令加封的他,深受感動。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老板對自己夠意思,那還說什麽?幹就完了。
李雄雖然是江南人,但和後世東北人的行事風格如出一轍,他是個實幹家。
公元973年六月,李雄突然發兵北上,對呂轉忠在鄱陽湖北岸的宋軍水寨發動猛烈進攻,此時的呂轉忠並不在前線,他被朝廷的黨爭搞的焦頭爛額,正在處理和朝廷重臣的聯絡交集。
宋軍水寨的將領是荊襄水運指揮王元賓,也是和李雄多次交過手的,他自知對方來勢洶洶,自己又是措手不及,並不準備反擊,而是果斷下令水軍後撤,繞是他動作迅速,卻還是被李雄突然襲擊打的損失慘重,宋軍戰船,糧草被唐軍焚燒殆盡,兩萬大軍被殺被俘,而且失去了鄱陽湖北岸的咽喉,這樣一來,下遊的徽州也處在危險之中。
呂轉忠還來不及反應,唐軍戰船便沿著打開的口子進入長江,李雄水陸並進,星夜往徽州而來。
自從姚內斌被調往徐州之後,江淮和徽州的事都歸大宋新任江淮節度使任德義處理,他的探子探知李雄突然襲擊鄱陽湖江北水寨後,任德義就明白李雄真正想要的不是荊襄,而是徽州。打通了徽州,江南又將連成一片,牢不可破。
因此,李雄在拚命往徽州趕,任德義調集江淮重兵,親自率領也往徽州疾馳而去。
鎮守徽州的宋將是王繼恩,他是趙老大上一任皇後——王皇後的娘家外甥。算起來,他也是趙老大的外甥。這個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完全沒有得到世家的良好教育和本事,倒是學了一身臭毛病。王家通過關係送他來徽州,就是瞅準了李唐降低位分變為江南國,去了大宋一階。他們算定江南不會同大宋開戰,便派他來鍍鍍金。
當王繼恩收到任德義的加急書信時,並沒有害怕,反而有些興奮。他召集眾將訓話,對他們說道:“聽說李雄很厲害,我這就帶你們收拾了他,揚名天下的日子就要來了。”
他沒有聽從任德義的建議,緊閉城門,堅守不出。反而調集為數不多的七千多人,跑到城外紮營,試圖和李雄野戰,一決雌雄。
李雄本來很是擔憂,不能立刻攻下徽州,自己會被任德義拖在徽州境內,而反應過來的呂轉忠一定不會放過豫章。那是個有仇必報的人。但是當他得知王繼恩竟然率領兵馬在城外紮營後,喜出望外!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李雄趕到徽州,水軍也停在長江寬闊的江麵上,王繼恩派人給李雄送去戰書,大意就是我聽說你很厲害,但是我覺得你沒我厲害,要不咱倆碰一碰?
李雄毫不猶豫的應允王繼恩的要求,然後毫不猶豫的避開他,一舉進入幾乎無人防守的徽州城。自從兩年前徽州被宋將唐月輕奪去後,終於又迴到了唐軍手中。
王繼恩傻眼了,他出來也沒帶多少糧草,如今軍中已經斷糧。本想著意氣風發的大戰一場,誰知李雄竟然絲毫不顧臉麵廉恥,背信棄義取了徽州!他立刻寫信大罵李雄,李雄這時候已經高枕無憂,於是饒有興趣的給王繼恩也寫了封信——你想打,那就打。
然後,王大公子就見識到了什麽叫社會毒打,李雄輕輕鬆鬆的就將王繼恩手下的宋軍殺的丟盔棄甲,宋軍的殘兵敗將護著王繼恩逃往江北,到了黃河邊,看到遮天蔽日的唐軍戰船,徹底絕望了。
三千多宋軍敗兵和王繼恩一起被李雄俘虜,李雄覺得王繼恩這樣的人沒有任何用處,於是下令將他斬首,首級送迴江北。
任德義馬不停蹄的趕到長江北岸,看到唐軍戰船停泊在江麵上,又看到王繼恩的屍體,便知大勢已去。徽州丟了,陛下的外甥死了,任德義又氣又急,呂轉忠和任德義一直是聯合對敵,當他得知荊襄水軍也被李雄殺的大敗後,知道奪迴徽州的希望已經很渺茫了,隻好撤迴廬江。
這一戰過後,李雄威望大增,隱隱有當年林仁肇的風範,張泊攝於其威勢,不得不低聲下氣。李煜聽說李雄奪了徽州,第一反應不是欣喜,而是擔憂。
“若是中原因此震怒,調兵遣將而來,該如何應對?”
已經官至尚書令的陳喬,同李雄都是林仁肇的舊友,他見李雄現在實力和威望極高,於是秘密聯絡李雄,商量著一起剪除張泊。李雄有這想法已經很久了,二人一拍即合,在江南論功行賞的朝會上,陳喬突然發難,羅列了張泊,馮延魯一黨禍國殃民,欺君罔上等等十三大罪,無數朝臣緊隨其後附議,李雄明確表態支持,李煜聽了奏報,知道了富春江兵敗和泉州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反叛的消息後,當廷大怒,下令將張泊軟禁在家,馮延魯流放閩北,張泊一黨的官員接連遭到罷黜。
但此時的李煜,並不忍心將這位自他做太子時就追隨他的老臣處斬。直到他的國丈,小周夫人的父親大司徒周宗進言,拿出張泊勾結史亦榮等金陵將領,意圖謀反的證據,他才殺心猛起,下令處斬張泊!
林仁肇的舊部和其他保守迫害的仁人誌士,對此事極為關心,得知要處斬張泊,無數金陵百姓衝進張家,將一門老幼盡皆打死,京城守軍攔都攔不住。事實上,他們沒有幫忙已經很不錯了。
一代權臣,終究在被逼無奈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解決了張泊,積重難返的李唐並沒有好轉,沒有了張泊這個共同的目標,李雄代表的軍閥勢力,同陳喬,周宗代表的江南世家,朝中文官勢力又反目成仇,由於京中諸軍都被陳喬和周宗握在手中,他們抓住了李雄,以率兵威脅朝廷,威脅國主的罪名將李雄軟禁起來。
李雄不在,呂轉忠高興壞了,立刻命令先前兵敗的宋將王元賓率領荊襄水陸大軍三萬人馬,越過長江猛攻豫章,將李雄的老底抄了,江西諸道共七個州,宋軍一舉奪取了四個州。
剩下的三個州,在李雄部將朱贇的率領下,才勉強穩住陣腳。陳喬和周宗在得知李雄最重要的地盤豫章被宋軍攻陷後,才放他出來,令他前往姑蘇鎮守。將他遠調江西,再也沒有實力同朝廷抗衡,而且與其說是外放,不如說是監視。
江南的世家徹底贏得了這場內部爭權的勝利。但隨之而來的並不是美好的未來,而是宋廷的怒火。
趙老大派使臣帶旨意前來責問,李煜立刻派陳喬前往東京覲見,趙老大責問李煜為何突然不顧盟約,出兵攻打徽州,引的長江中下遊南北各地狼煙四起,戰火不斷。
陳喬隻好將李煜的書信呈上,書信中李煜姿態放的很低,甚至以兒輩自稱,言說大宋和江南國本是一家,不可再生嫌隙。
趙老大看罷書信,對陳喬說,既然是自家人,那就應該在一起,你迴去叫李煜來東京住吧。
李煜當然不會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南和大宋的關係越來越差,江南內部黨爭愈演愈烈,消除了李雄的威脅後,新任宰執陳喬和大司徒周宗又反目成仇了,雙方爭權奪勢,打擊異黨,朝廷裏互相攻擊,地方上更加盤剝百姓,魚肉平民,官匪,官商勾結,整個江南都顯現出一股大廈將傾的態勢。
李煜站在窗前,憂心重重。小周夫人站在他後麵,亦是眉頭不展。
張泊的事,對李煜打擊太大了。他做太子時,張泊就是自己的太子詹事,二人自那時起便合作無間,信任有加。一路披荊斬棘坐上了皇帝寶座,殊為不易。
旁人看來,不過是君臣,可是在李煜心裏,是摯友的背叛。這一路上,他和張泊聯手解決了競爭對手,又逼走了權臣韓熙載,處理了軍中巨鱷林仁肇,分化瓦解了軍閥勢力徽州軍。萬事具備,家國一體,大權在握。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給了張泊權力,讓他去替自己擋住江南世家,軍隊以及各個勢力。而他則能潛心研究書畫和詩詞歌賦。做一迴自己想做的事。
民殷國富,既可以給張泊一個一展拳腳的機會。又能讓自己解脫出來。李煜心中明白,張泊一直有個治國的夢想,夢想這青史留名,他一直自比張昭劉度之。
但是李煜怎麽也沒想到,張泊不僅僅毫無治國才能,將江淮徽州都丟了,富春江大敗於吳越,泉州陳洪進反了,如今江夏,豫章接連丟失,國家混亂不堪,已經是積重難返……
“唉!”
李煜從自己的詩詞書畫中抬起頭來,才發現祖宗留給他的江山,已經是滿目瘡痍。
小周夫人站在他身後,看著他孤寂的背影,不禁歎息。他們恩愛的日子,已經影響到了國事。從父親那裏聽說,國家疲弊,民不聊生。宰執陳喬為禍朝綱,一片混亂。
“陛下,宋廷如何說的?”
李煜迴頭,看著小周夫人,心中一軟,滿眼溫柔:“無妨,皇後不必心憂。朕一定能解決這些事情。”
“可是陛下,臣妾聽國丈說……”
“都是些許小事,皇後不必在意,倒是宋廷的事有些難辦。趙匡胤讓朕入東京。”
“啊?!”
小周夫人先是驚訝的捂著嘴,而後俏臉寒霜:“宋主過於霸道了,這是仗勢欺人!陛下,您絕對不能去!”
“朕當然不會去的,但是宋軍虎視眈眈,必須要有應對的方法,隻是如今我大唐軍隊飽受林仁肇一係軍閥的荼毒,早已是烏煙瘴氣,實力低下,而且人數不多,已經無法支撐社稷安危了……”
“臣妾聽說,有許多流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
“是有這事,怎麽了?”
“陛下何不將他們收編入軍,一來增加兵丁,二來減少流民,三來,還可以分化軍中舊宿和各地門閥的力量,何樂而不為?”
李煜聽了,稍加思索,上前抱住小周夫人的雙肩,激動的說道:“皇後真乃朕之子夫!”
小周夫人的設想,被李煜頒布旨意命令下去。李唐的軍隊從八萬迅速擴充到二十五萬人,徹底斷除了軍中將領的權力,李煜到了今日,才徹徹底底掌握了軍權。
這些軍人被李煜安插親信執掌,耕種農事,負責墾荒接種,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李唐日益嚴重的治安和糧食問題,也削弱了江南世家和軍隊對國家的掌控力,進一步鞏固了李煜的權力。
李煜明麵上向大宋稱臣服軟,姿態放的極低。暗中卻修建戰船,加固各地城牆,貯備糧食,以待備戰。
大家都明白,不可能一直這樣若即若離下去,長江南北遲早要一戰而定,絕對不可能再重現南北朝時那樣偏安一隅的亂象,更不可能再像唐末那樣割據一方,趙匡胤不是朱溫,李煜也不是楊行密。
江南的動作引起了大宋朝臣的注意,他們停止了爭吵,坐下來好好商量了一番。決定請李煜來東京安家落戶。
荊州刺史呂轉忠被封為西路部署,兼兩湖轉運使,率新招募建造的水陸軍馬四萬人進駐在鄱陽湖,隨時準備沿江東下。東海黜置使丁渭率兵兩萬自徐州南下,逼近廣固。
另外,趙老大下令招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率兵北上,進駐在閩北明州,招吳越王錢俶率兵四萬進駐到太湖附近。
萬事俱備,該和李煜談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