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學這事,是個力氣活。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活吃力不討好。


    世家貴族不希望民眾得到教化,大家都做士大夫,誰去種地?誰去織布?誰當下人?民眾也不樂意,我養這麽多孩子,就是為了幫我幹活,你讓他去讀書,活怎麽辦?肚子都吃不飽讀個屁的書!


    唐月輕要麵對的是全天下千千萬萬的反對者。


    薛居正這人做事幹淨利落,派了一個叫張進的人來協助唐月輕,據說這貨還是個國子司業。


    唐月輕看著眼前這個邋裏邋遢,胖胖的年輕人,就覺得任重道遠。這人不修邊幅,毫無官威,坐在那裏隻顧著喝茶吃點心,旁的一概不問,好像他是上官,唐月輕才是手下的打工仔一樣。


    “張大人,吃飽了麽?”


    “迴侯爺,六分飽。”


    ……


    唐月輕皺眉問道:“薛大人派了差事下來,張大人可有對策?”


    張進嘴裏塞滿了蜜餞和點心,喝了口茶咽了下去,還撫摸了自己的小肚子,看的唐月輕嘴角直抽抽。


    “侯爺,這是您的事,您說怎麽辦,下官隻負責給您辦,不負責定策。”


    唐月輕聽了這話,目瞪口呆。本以為自己是個混子,沒想到還有比自己更混的。他現在都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裏得罪薛居正了,他故意派這小子來消遣自己。


    “張大人,現在各州府縣,都有幾所蒙學,何人教化?”


    “迴侯爺,上州州城定的都是十所,下州定的八所。每縣兩所。皆是本州教諭,助教,文學擔任教化。”


    倒是對答如流……


    “每縣兩所?蒙學應當在幾歲就學?”


    “迴侯爺,五歲以後,十歲以前。”


    這下唐月輕是越發驚奇了,這胖子其貌不揚,肚子裏倒是像裝著天下的學業一般。他又問道:“每縣適齡就學的孩子不知幾萬,兩所蒙學是不是太少了?”


    張進躬身答道:“侯爺,就兩所都幾乎沒什麽學生,因為沒先生。”


    “先生讓你吃了?你剛才不是說又有教諭,又有助教,文學的嗎?”唐月輕不滿的說道。


    張進低眉順眼的答道:“迴侯爺,這些人要麽鑽營官場,要麽被各地士紳鄉貴請迴家當先生了,自然就沒有老師了。”


    原來如此啊……唐月輕心裏有了眉目,要先生?我城紀書院近千號人,不說通曉古今,識文斷字教蒙學還不是信手拈來?何況,他們能教的我能教,他們不能教的我也能教。


    “開封府共有幾所蒙學?”


    “三十二所。”


    唐月輕滿意的說道:“其他府縣呢?”


    “青州,鄆州,鄧州,穎川府共一百八十四所,大名府,河間府,真定府共一百一十一所,江陵府十二所,成都府,瀘州二十七所,至於西京……”


    唐月輕打斷張進的滔滔不絕,說道:“就從這些開始,循序漸進。先生的事我幫你解決了。”


    張進不鹹不淡,看了一眼唐月輕桌子旁的點心,偷偷咽了口唾沫說道:“侯爺,還是不行。沒學生。”


    唐月輕自覺涵養其實很好,脾氣相對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但今天,他很想打麵前這個胖子,關起門喊老杜來一起收拾他!


    “怎麽又沒學生了?”


    “侯爺,您錦衣玉食,自然不曉得下麵人的苦,生孩子是為了什麽?養老送終。尋常百姓家多生幾個孩子,半大小子餓死老子。自然是拉著幫忙幹農活,減輕一家子的生存負擔,也許一些有遠見的會派孩子上學,但大部分不會做這長遠的買賣,並非他們不想,而是活著本來就很費勁了,更別說……”張進頓了頓,看了一眼唐月輕,繼續說道:“更別說進蒙學還要交錢拜師了。”


    唐月輕低下頭,思索起來。張進咽了一口口水,別過臉去,打量著唐府正堂的陳設。


    “張大人,你說……我若是每個學生上一天課給一文錢,能否有人派孩子來?”


    張進收迴目光,看著唐月輕問道:“侯爺,上學還給錢?”


    唐月輕點頭道:“不錯,給錢。”


    張進思索起來:“如此一來,想必學生必定蜂擁而至,隻是……”


    唐月輕看著張進的手指頭不停的撥動,口中念念有詞,不知道的,還以為這貨在施法。


    “侯爺,若是這樣,一年最少要撥二十萬貫錢才夠。而且農忙時學生可能就走光了。”


    唐月輕哈哈一笑,說道:“張大人真是教本侯刮目相看,這彈指間天下盡在手中,這樣,你再幫我算算,上學不需全年,每逢春種,秋收,年關各放假三十天。皇誕,中秋,端午,清明,重陽,元夕加起來是……十五天。一年有九十五天不上學,這樣下來需要多少?”


    張進的眼睛裏終於出現了一絲詫異,略微走神後,又低頭喃喃起來。


    “侯爺,若是如此,滿打滿算一年隻要十四萬貫。”


    唐月輕點點頭,十四萬貫是朝廷可以接受的。張進看著唐月輕,從進門到現在,破天荒的主動開口了:“侯爺,若是如此,確實可行,但蒙學的建造修葺,請先生的費用,書本紙張,都從哪裏來?”


    “這你就不用操心了,你擬一份奏折,給薛大人看看,他若是同意,就按這樣來。明白告訴他,這筆錢朝廷隻需撥款十年,十年之後,成果將會出現,到時候不必再撥。也張貼告示給各州府縣,讓人們都知道。記住,要一個不落!”


    “下官知道了。”張進起身就要走,唐月輕突然喊道:“上報的時候就說要十五萬貫,不要告訴別人,薛大人也不行,若是漏了風,這每年一萬貫你來找。”


    張進愣了愣,點頭退了出去。唐月輕坐在椅子上,望著門外院子裏的陽光和花草,神遊天外。


    迴到中書省裏,張進擬好奏章,送給薛居正,恭敬的立在一旁等候,薛居正看著手中的奏章,皺眉說道:“陛下說得對,此人確實是個有辦法的,隻是一年十五萬貫,恐怕不行。”


    “賢侯的意思是,朝廷隻需撥款十年,十年後不必再撥。”


    薛居正臉色驚奇的問道:“他果真如此說?”


    張進拱手道:“下官不敢隱瞞。”


    薛居正放下奏章,有節奏的敲著桌子:“倒是可行,就怕宋鹿城不同意。明日讓他麵聖,自己去辦,這事咱們隻牽頭,不摻合。”


    張進恭敬的點點頭,退了出去。


    第二天,唐月輕就懷著一肚子怨氣上朝了。在垂拱殿裏,唐月輕不住的斜著眼睛瞪薛居正,薛尚書氣定神閑,好似沒有看到一般。


    趙老大最近不知是有什麽喜事,真個人都微微胖了些,一上來就開口問道:“則平,農耕之事如何了?”


    趙普眯著眼躬身:“稟陛下,各地都在忙耕種事宜,牛車犁種具已安排妥當,一切都在正常進行。”


    “此乃大事,務必要妥當安排,有什麽問題立刻奏朕。”


    眾臣齊齊拱手:“遵旨。”


    趙老大說完這事,看了看人群中的唐月輕,說道:“唐卿家和張卿家聯名上了一道奏章,要求朝廷每年撥十五萬貫,用以開化民智,建全蒙學,眾卿都說說,此事如何?”


    這話一出,朝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閉口不言。唐月輕這人雖然人品不咋滴,但做事還是很得力的,他既然要,自然有他的道理,給他便是,為了些許小事得罪這個貔貅,不劃算。如今的大宋一年稅收已經接近兩百萬貫了,這麽點錢給他就行了。


    旁人都是看戲的態度,度支司的掌舵人宋鹿城可不能看戲。


    “陛下,據往年經驗,每年撥給國子監才二十萬貫,如今單單這蒙學就張口十五萬貫,實在不妥,度支司每年要撥兵馬錢糧,還有水患,蝗災,幹旱,萬一有了戰事,更是捉襟見肘,賢侯張口就來,度支司難啊!”


    你妹的,這老東西,老子幫了你女兒那麽多迴,這麽件小事你都要嘰嘰歪歪,度支司的錢又不是你宋鹿城的,你站出來當什麽馬前卒?


    唐月輕一臉不爽的站了出來,拱手對趙老大行禮,再對宋鹿城行禮:“宋大人,此事事關我大宋千秋萬代基業,吝嗇不得,況且我已經說了,隻需十年,這十年若是哪裏有戰事,我去解決。”


    “狂妄……”


    “莫不是真以為自己天下無敵?”


    “到底是年輕人……”


    各種嘈雜的議論傳入耳中,唐月輕心中早就不耐煩了,不過他還是麵色如常的說道:“陛下,各位大人,蒙學此事,功在十年,利在千秋。民智開化,人人都能識文斷字,於民於國,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愚以為哪怕前路險阻,也當披荊斬棘,更何況十五萬貫並不會影響國家大計,何故不為?”


    宋鹿城也就是給度支司和其他恨不得榨幹自己的衙門看看,畢竟這些錢朝廷並非真的拿不出來,見唐月輕如此說了,便借坡下驢:“陛下,賢侯所言有理,微臣亦覺得不可因小失大,隻是度支司實在困難……”


    唐月輕悄悄看了一眼宋鹿城,暗暗罵道:“老狐狸!”


    趙老大接過唐月輕和宋鹿城踢來的皮球,麵色莊重的說道:“以後其他衙門不需要的,不急得暫且擱置些,此事與農事一般重要。馬虎不得。”


    “微臣遵旨。”宋鹿城和唐月輕齊齊躬身行禮,退了迴去。


    楚昭鋪出列奏道:“陛下,吳越錢俶派使臣來京,以示臣意,朝廷該如何應對?”


    趙老大麵色輕鬆的說道:“既然如此,可令鴻臚寺和禮部善待,言明友好。”


    “遵旨。”


    唐月輕下了朝,便匆忙趕到城紀書院,召集所有學子集合,他站在三層木樓上,望著近千名弟子,心潮澎湃。他要做一件意義非凡的事。


    “你們都是我的弟子,進入城紀書院最少的也有一年了,我知道你們在想,進來這裏是為了什麽,書院大門的照壁上寫的話你們還記得嗎?”


    城紀書院的學子們,齊聲答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好!”唐月輕扶著欄杆,大聲說道:“今日,我便要你們去做一件為生民立命的大事!我向朝廷報備了你們的名額,你們將被分配到各個州府縣去,做蒙學的教書先生。我要你們開化民智,為城紀學院,也為你們自己培養人脈,教出弟子。我輩讀書人,自當秉持正義之心,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你們學業中的一部分,我將它稱為實習。若是教授出童生的,賞錢一百貫。教出秀才的,賞錢五百貫。教出舉人的,賞錢一千貫。若是教出貢生……趁早滾蛋!”


    “哈哈哈哈~”


    學子們都笑了起來,若是教出貢生,院長不得心疼死他的錢。


    “大道理就說這麽多,跟你們說說實際的,這次派你們出去,是讓你們多體察底層的民情,若是他日科考高中,榜上有名,也能做一個知曉民間疾苦的好官,誰給我城紀書院增光,就給他立傳,置於藏書閣供後來人仰慕。誰要是膽敢辱沒了我的名聲,從此除籍,就當我眼瞎,沒遇到過你這麽個人!”


    唐月輕舔了舔嘴唇,繼續說道:“你們當中有很多人,知曉求學的艱難,如今你們上岸了,更應該提攜那些想出人頭地,有誌向的苗子,這是曠古絕今的義舉,這是不朽的功績。我希望你們能明白我的苦心,我們在做一件影響千秋萬代的事!”


    學子們各個屏氣凝神,暗暗攥緊拳頭。


    “謹遵教誨!”


    唐月輕將五歲的稱為一年級,以此類推到十歲,分六個年級。孫承恩不太明白為什麽唐月輕非要這麽劃分,拗口不說,還晦澀難懂,但唐月輕堅持要這樣,他便下令這樣編製了。除此之外,唐月輕讓出半成利,各地蒙學需要的紙張書本,孫家包了。筆墨紙硯則交給老翟去購買分發。城紀書院走的幹幹淨淨,除了家屬還在外,學子們紛紛趕往各地,去實現他們,或者說他們院長的理想——六年義務教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酒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薄霧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薄霧掩並收藏酒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