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剛剛出兵,就傳來噩耗。
韓令坤死了。
韓令坤是磁州武安人。少年時便有才略,剛開始跟隨郭威。廣順元年,擔任過鐵騎散員都虞侯、控鶴右第一軍都校、領和州刺史。顯德元年,周世宗柴榮即位,授韓令坤殿前都虞侯。高平之戰,因為戰功遷任龍捷左廂都虞侯、領容州團練使,再遷本廂都指揮使、領泗州防禦使。
從征太原,召為行營前軍馬軍都校,沒多久就遷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定武軍節度。跟隨李穀征淮南,俘南唐將領馬延魯、陸盂俊,知揚州事。顯德六年,很隨周世宗柴榮北征,召為霸州都部署。恭帝即位,加檢校太尉、侍衛馬步軍都虞侯。
大宋建立後,領天平軍節度使,加封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當初征討李筠時,他也參與其中,以功加兼待中。建隆二年時,改領成德軍節度使,充北麵緣邊兵馬都部署。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這是個南征北戰,頂梁柱一般的人物,本來趙老大想的是,韓令坤年紀大了,可威望很重,便留著他在東京鎮場子,幫助燕王留守,萬萬沒想到他就這樣突然去世了。趙老大悲痛萬分,大軍停留在西京洛陽,趙老大親自祭拜韓令坤,追封他為南康郡王。
出征還未戰,便先折損大將,實在是不利。不過也並非隻有大宋難過,契丹方麵,由於遼穆宗耶律璟數次派遣耶律休哥發兵南下,卻毫無建樹,加上他的倒行逆施,導致了遼王朝的離心越來越大。許多遼國權貴心生不滿,大遼帝國也矛盾重重,弊端重重。這次宋軍北伐,遼穆宗費了好大的力氣,才令耶律休哥再次帶五萬鐵騎南下支援漢國。
天下風起雲湧,唐霸天卻充耳不聞,他最近在忙一件小事——編書。
史館座落在中書門下衙門的旁邊,史館修撰盧多遜正黑著臉看著唐月輕。
“唐大人,不能再借了,你必須把先前借的書還迴來,才能再借。”
唐月輕看著他說道:“盧大人,我好歹也是編匯過《百家姓》的大儒,你怎麽能對我如此剛直?我借的書會還迴來的,你放心,放心啊!”
盧多遜嘴角一抽,大儒?
呸!
“不行,下官今天說什麽也不會讓你進去,正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唐大人借走數十本古籍珍本,卻不見有一本歸還過來,陛下借書都未曾如此過!”
“嘿!你……”
唐月輕指著盧多遜,想要說些什麽,憋了半天,又隻好作罷。這事傳出去不好聽,再說萬一這愣頭青把事情鬧大,自己也理虧……
唐月輕垂頭喪氣的迴到唐府。如今女子學院開學了,東京的豪門權貴的女眷,凡是未婚的適齡女子都被女子學院的官船護衛著進到金明池湖心島上念書,請的都是宮中女官。
歌笑進去就是圖個熱鬧,可李漣是認真的學習,她想追趕上唐月輕的步伐,她不想做唐月輕背後的女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她都應當是與唐月輕並肩的女子才對。府中女眷全部都跑去讀書了,隻有小香還呆在家裏陪著自己。
“公子,這是青州知州謝大人送過來的當地土產。”小香捧著一筐大青棗和唐月輕見都沒見過的水果。
唐月輕伸手拿了一顆青棗,啃了一口,棗子汁水甘甜,清脆可口。小香伸手要說什麽,見唐月輕咽下,欲言又止。
“怎麽了?”唐月輕疑惑的看著小香。
“還沒……沒洗。”
唐月輕看了看手中的棗子,繼續啃著說道:“沒事的。她們都走了。你在家忙什麽呢?”
“奴婢在家刺繡,將漣兒姐還沒有繡完的繼續繡完。”小香迴答道。
唐月輕看著小香,鄰家小妹的既視感。想來李漣歌笑她們去讀書,小香一個人呆在家中一定很無聊吧,即使晚上迴來了,她們討論白天所學,小香也插不上嘴,這感覺一定不好受。
“今天別刺繡了,跟著我去城紀書院。”
小香恍惚的眼神突顯亮光,欣喜的點頭道:“好!奴婢聽公子的。”
這丫頭平日裏精細,做事也很符合唐月輕的心意,今日竟然將沒洗的水果拿給自己,沒有心事就見鬼了!
李沆埋在一堆書紙裏,抬頭見院長來了,趕忙起身行禮,唐月輕擺擺手說道:“不用這麽隆重,咱們城紀書院沒這麽多規矩,多出一些好書,才是對我,對城紀書院最大的貢獻。”
李沆點點頭,看了一眼小香說道:“院長,《西遊記》已經編寫完畢,您補充好的章節都已經重匯,底稿交給了翟掌櫃,他去找孫大人去了。想來不久就能印刷出許多買出,隻是咱們沒有專門的書鋪。”
唐月輕坐下拿起幾張紙看了看,說道:“把京中登臨意的門口對麵的店盤下來,改做書館,就叫……就叫香檀書館。”
小香聞言一愣。
“《三字訓》寫的怎麽樣了?”
李沆躬身答道:“院長的大綱吩咐下來後,諸位師弟都在通宵趕工,已經匯編在一起了,隻是……”
“隻是什麽?”
李沆看了一眼唐月輕說道:“學生近日聽到國子監對我們城紀書院頗為不滿,認為我們野心太大,將許多學子的方向拉扯開,新進的學子中,不乏學業精通之輩。”
唐月輕聞言放下紙張問道:“孫承恩這是什麽意思?”
李沆趕忙解釋道:“和孫大人沒有關係。”
“放屁,他身為國子祭酒,和他沒關係和誰有關係?”唐月輕聞言不悅的說道。
“孫大人也是有苦難言,國子監少監,監丞,還有數百有利益牽連的世家大族,都是這個意思,他一個人再怎麽向著您,都是杯水車薪……”
唐月輕不語,這他娘的,老子幹個啥都像捅了馬蜂窩一樣,這些世家真是無孔不入!
“別管他們,你幹你的。”
李沆答道:“是。”
五天後,香檀書館開業,唐月輕再一次不走尋常路,把小香派出去做書館的掌櫃。
“公子,奴婢真的不行……”
小香愁眉苦臉的看著唐月輕哀求道:“奴婢隻是個難民,蒙您搭救才活到如今,已經是千恩萬謝了,如此重要的事,奴婢……”
“打住!”
唐月輕打斷小香說道:“我給你糾正兩點,一,以後永遠不許說自己是奴婢,要自稱奴家,或者幹脆說我。二,知道要千恩萬謝,就更應該給我辦好這件事。”
小香心虛的說道:“奴婢……”
唐月輕伸手就要打小香腦袋,小香趕忙護著頭說:“奴家知道了!奴家知道了!”
給事中,宮中供奉官,禦龍直指揮使,前江淮節度使唐月輕,開了家書館。這沒什麽稀奇的,問題是,他竟任命家中婢女做書館掌櫃!
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無數大儒,名宿都吹著白胡子敲著拐杖要找唐月輕拚命!整個東京城都罵聲一片!
罵歸罵,可《西遊記》是真的好看,許多讀書人跟風罵罵咧咧的指責唐月輕有傷風化,但跑去買書時卻是真的香。因為他們發現,不僅僅《西遊記》好看,女掌櫃更好看!
小香長著清純明亮的眼睛,讓人一看便覺得和書本一樣清新脫俗,無數從登臨意出來的人都會注意到對麵的香檀書館,其中不乏好色胚子,但是當登臨意酒樓門口那些兇神惡煞般的護衛一直盯著這邊看時,他們才從那些不善的目光中想起來,這書館是唐月輕開的。
香檀書館步入正軌後,《三字訓》新鮮出爐。立刻卷起一陣狂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十幹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
曰岱華,嵩恆衡。此五嶽,山之名。古九州,今改製。稱行省,三十五。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青赤黃,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識。
酸甘甘,及辛鹹。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宮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葉。九族者,序宗親。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曾玄。五倫者,始夫婦。父子先,君臣後。
次兄弟,及朋友。當順敘,勿違背。有伯叔,有舅甥。婿婦翁,三黨名。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故,明句讀。禮樂射,禦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帷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源。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載,說仁義。
中庸者,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大學者,乃曾子。自修齊,至治平。
此二篇,在禮記。今單行,至治平。四書通,孝經熟。如六經,始可讀。
六經者,統儒術。文作周,孔子述。易詩書,禮春秋。樂經亡,餘可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有國風,有雅頌。號四詩,當諷誦。周禮者,箸六官。儀禮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禮記。述聖言,禮法備。王跡息,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王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爾雅者,善辨言。求經訓,此莫先。
古聖著,先賢傳。注疏備,十三經。左傳外,有國語。合群經,數十五。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種,修文質。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係。知終始。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在上世。堯舜興,禪尊位。號唐虞,為二帝。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周共和,始紀年。曆宣幽,遂東遷。周道衰,王納墜。逞士戈,尚遊說。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蠃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先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趙宋興,受周祥。”
後麵不能再寫了,再寫就是找死了。這一點唐月輕很謹慎。
韓令坤死了。
韓令坤是磁州武安人。少年時便有才略,剛開始跟隨郭威。廣順元年,擔任過鐵騎散員都虞侯、控鶴右第一軍都校、領和州刺史。顯德元年,周世宗柴榮即位,授韓令坤殿前都虞侯。高平之戰,因為戰功遷任龍捷左廂都虞侯、領容州團練使,再遷本廂都指揮使、領泗州防禦使。
從征太原,召為行營前軍馬軍都校,沒多久就遷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定武軍節度。跟隨李穀征淮南,俘南唐將領馬延魯、陸盂俊,知揚州事。顯德六年,很隨周世宗柴榮北征,召為霸州都部署。恭帝即位,加檢校太尉、侍衛馬步軍都虞侯。
大宋建立後,領天平軍節度使,加封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當初征討李筠時,他也參與其中,以功加兼待中。建隆二年時,改領成德軍節度使,充北麵緣邊兵馬都部署。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這是個南征北戰,頂梁柱一般的人物,本來趙老大想的是,韓令坤年紀大了,可威望很重,便留著他在東京鎮場子,幫助燕王留守,萬萬沒想到他就這樣突然去世了。趙老大悲痛萬分,大軍停留在西京洛陽,趙老大親自祭拜韓令坤,追封他為南康郡王。
出征還未戰,便先折損大將,實在是不利。不過也並非隻有大宋難過,契丹方麵,由於遼穆宗耶律璟數次派遣耶律休哥發兵南下,卻毫無建樹,加上他的倒行逆施,導致了遼王朝的離心越來越大。許多遼國權貴心生不滿,大遼帝國也矛盾重重,弊端重重。這次宋軍北伐,遼穆宗費了好大的力氣,才令耶律休哥再次帶五萬鐵騎南下支援漢國。
天下風起雲湧,唐霸天卻充耳不聞,他最近在忙一件小事——編書。
史館座落在中書門下衙門的旁邊,史館修撰盧多遜正黑著臉看著唐月輕。
“唐大人,不能再借了,你必須把先前借的書還迴來,才能再借。”
唐月輕看著他說道:“盧大人,我好歹也是編匯過《百家姓》的大儒,你怎麽能對我如此剛直?我借的書會還迴來的,你放心,放心啊!”
盧多遜嘴角一抽,大儒?
呸!
“不行,下官今天說什麽也不會讓你進去,正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唐大人借走數十本古籍珍本,卻不見有一本歸還過來,陛下借書都未曾如此過!”
“嘿!你……”
唐月輕指著盧多遜,想要說些什麽,憋了半天,又隻好作罷。這事傳出去不好聽,再說萬一這愣頭青把事情鬧大,自己也理虧……
唐月輕垂頭喪氣的迴到唐府。如今女子學院開學了,東京的豪門權貴的女眷,凡是未婚的適齡女子都被女子學院的官船護衛著進到金明池湖心島上念書,請的都是宮中女官。
歌笑進去就是圖個熱鬧,可李漣是認真的學習,她想追趕上唐月輕的步伐,她不想做唐月輕背後的女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她都應當是與唐月輕並肩的女子才對。府中女眷全部都跑去讀書了,隻有小香還呆在家裏陪著自己。
“公子,這是青州知州謝大人送過來的當地土產。”小香捧著一筐大青棗和唐月輕見都沒見過的水果。
唐月輕伸手拿了一顆青棗,啃了一口,棗子汁水甘甜,清脆可口。小香伸手要說什麽,見唐月輕咽下,欲言又止。
“怎麽了?”唐月輕疑惑的看著小香。
“還沒……沒洗。”
唐月輕看了看手中的棗子,繼續啃著說道:“沒事的。她們都走了。你在家忙什麽呢?”
“奴婢在家刺繡,將漣兒姐還沒有繡完的繼續繡完。”小香迴答道。
唐月輕看著小香,鄰家小妹的既視感。想來李漣歌笑她們去讀書,小香一個人呆在家中一定很無聊吧,即使晚上迴來了,她們討論白天所學,小香也插不上嘴,這感覺一定不好受。
“今天別刺繡了,跟著我去城紀書院。”
小香恍惚的眼神突顯亮光,欣喜的點頭道:“好!奴婢聽公子的。”
這丫頭平日裏精細,做事也很符合唐月輕的心意,今日竟然將沒洗的水果拿給自己,沒有心事就見鬼了!
李沆埋在一堆書紙裏,抬頭見院長來了,趕忙起身行禮,唐月輕擺擺手說道:“不用這麽隆重,咱們城紀書院沒這麽多規矩,多出一些好書,才是對我,對城紀書院最大的貢獻。”
李沆點點頭,看了一眼小香說道:“院長,《西遊記》已經編寫完畢,您補充好的章節都已經重匯,底稿交給了翟掌櫃,他去找孫大人去了。想來不久就能印刷出許多買出,隻是咱們沒有專門的書鋪。”
唐月輕坐下拿起幾張紙看了看,說道:“把京中登臨意的門口對麵的店盤下來,改做書館,就叫……就叫香檀書館。”
小香聞言一愣。
“《三字訓》寫的怎麽樣了?”
李沆躬身答道:“院長的大綱吩咐下來後,諸位師弟都在通宵趕工,已經匯編在一起了,隻是……”
“隻是什麽?”
李沆看了一眼唐月輕說道:“學生近日聽到國子監對我們城紀書院頗為不滿,認為我們野心太大,將許多學子的方向拉扯開,新進的學子中,不乏學業精通之輩。”
唐月輕聞言放下紙張問道:“孫承恩這是什麽意思?”
李沆趕忙解釋道:“和孫大人沒有關係。”
“放屁,他身為國子祭酒,和他沒關係和誰有關係?”唐月輕聞言不悅的說道。
“孫大人也是有苦難言,國子監少監,監丞,還有數百有利益牽連的世家大族,都是這個意思,他一個人再怎麽向著您,都是杯水車薪……”
唐月輕不語,這他娘的,老子幹個啥都像捅了馬蜂窩一樣,這些世家真是無孔不入!
“別管他們,你幹你的。”
李沆答道:“是。”
五天後,香檀書館開業,唐月輕再一次不走尋常路,把小香派出去做書館的掌櫃。
“公子,奴婢真的不行……”
小香愁眉苦臉的看著唐月輕哀求道:“奴婢隻是個難民,蒙您搭救才活到如今,已經是千恩萬謝了,如此重要的事,奴婢……”
“打住!”
唐月輕打斷小香說道:“我給你糾正兩點,一,以後永遠不許說自己是奴婢,要自稱奴家,或者幹脆說我。二,知道要千恩萬謝,就更應該給我辦好這件事。”
小香心虛的說道:“奴婢……”
唐月輕伸手就要打小香腦袋,小香趕忙護著頭說:“奴家知道了!奴家知道了!”
給事中,宮中供奉官,禦龍直指揮使,前江淮節度使唐月輕,開了家書館。這沒什麽稀奇的,問題是,他竟任命家中婢女做書館掌櫃!
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無數大儒,名宿都吹著白胡子敲著拐杖要找唐月輕拚命!整個東京城都罵聲一片!
罵歸罵,可《西遊記》是真的好看,許多讀書人跟風罵罵咧咧的指責唐月輕有傷風化,但跑去買書時卻是真的香。因為他們發現,不僅僅《西遊記》好看,女掌櫃更好看!
小香長著清純明亮的眼睛,讓人一看便覺得和書本一樣清新脫俗,無數從登臨意出來的人都會注意到對麵的香檀書館,其中不乏好色胚子,但是當登臨意酒樓門口那些兇神惡煞般的護衛一直盯著這邊看時,他們才從那些不善的目光中想起來,這書館是唐月輕開的。
香檀書館步入正軌後,《三字訓》新鮮出爐。立刻卷起一陣狂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十幹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
曰岱華,嵩恆衡。此五嶽,山之名。古九州,今改製。稱行省,三十五。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青赤黃,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識。
酸甘甘,及辛鹹。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宮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葉。九族者,序宗親。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曾玄。五倫者,始夫婦。父子先,君臣後。
次兄弟,及朋友。當順敘,勿違背。有伯叔,有舅甥。婿婦翁,三黨名。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故,明句讀。禮樂射,禦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帷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源。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載,說仁義。
中庸者,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大學者,乃曾子。自修齊,至治平。
此二篇,在禮記。今單行,至治平。四書通,孝經熟。如六經,始可讀。
六經者,統儒術。文作周,孔子述。易詩書,禮春秋。樂經亡,餘可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有國風,有雅頌。號四詩,當諷誦。周禮者,箸六官。儀禮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禮記。述聖言,禮法備。王跡息,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王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爾雅者,善辨言。求經訓,此莫先。
古聖著,先賢傳。注疏備,十三經。左傳外,有國語。合群經,數十五。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種,修文質。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係。知終始。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在上世。堯舜興,禪尊位。號唐虞,為二帝。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周共和,始紀年。曆宣幽,遂東遷。周道衰,王納墜。逞士戈,尚遊說。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蠃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先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趙宋興,受周祥。”
後麵不能再寫了,再寫就是找死了。這一點唐月輕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