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得知薑維投降後,大喜,連忙笑嘻嘻地率眾出來迎接。蔣舒看見了薑維,得意洋洋地心想:“哈哈哈,到最後你還不是乖乖來投降了。看來我當初的決策果然是正確的。”
薑維沒有在意蔣舒,對鍾會說:“薑維率領大漢四萬將士,特意前來投降。”鍾會哈哈一笑地說:“我已經等你很久了,為何來得這麽遲?”薑維歎了口氣說:“薑維身為大將軍,統率全國軍隊,現在到達,還算是早了。”鍾會點了點頭心想:“有點道理,這薑維也算是個人才,若是有他幫忙,或許我另一件大事也能夠輕易成功。”於是又開口說:“如果你前些日子就獻出劍門關投降的話,我們應該早就已經在成都舉杯慶祝,而非以現在這樣難堪的方式見麵。”薑維搖了搖頭說:“要不是詔命,我是絕對不會投降的。”鍾會略帶嘲笑地說:“你還真是愚忠呢。”薑維還沒答話,一旁的寧隨迴答說:“大將軍若真是愚忠的話,就應該馬上率領手下四萬將士,和你決一死戰,拚個同歸於盡。然而大將軍卻沒有這樣做,就是為了顧及將士的性命,也是為了讓蜀地停止兵禍。”鍾會看了一眼寧隨問:“你叫什麽名字?”寧隨迴答說:“在下寧隨,字一忠,江州人士。”鍾會搖了搖頭說:“江州寧家,我可從來沒有聽過。”寧隨迴答說:“我們江州寧家並非世家豪門,鍾將軍沒聽過正常,不過我們寧家在江湖上也是久負盛名的。”鍾會誇讚說:“說得好,不卑不亢,應對得體,實在是了不起的人才!”接著,又對薑維說:“這些印綬我就全部還給你們,漢國的軍隊還是繼續由你們來統率。”薑維答謝說:“多謝鍾將軍,如果可以的話,請讓我寫信給漢、樂還有黃金城的守將,要他們一並前來歸降。”鍾會大喜說:“如果能這樣的話,實在是幫了大忙,我在那邊至少派了有一萬兵馬在圍城,真的有點麻煩。”薑維說:“那麽我就去準備一下。”於是和寧隨等人下去了。薑維心中暗喜,心想:“第一步算是成功了,等著我,陛下,薑維不會讓大漢就此滅亡的。”
薑維走後,鍾會詢問左右說:“你們覺得薑維如何?”長史杜預迴答說:“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才,隻可惜漢國地小民貧,不足以讓他發揮才能,最終使他變成亡國降臣,實在可惜。”鍾會說:“就算如此,他的才能也沒有這麽容易被掩蓋的。以我來看,以薑伯約和中土名士相比,就算諸葛誕和夏侯玄都比不過他。”杜預心想:“奇怪,為什麽他會對一個降將這麽看重,還讓他繼續統領舊部?一個原因或許是他真的很欣賞他,另一個原因恐怕是他想圖謀不軌……看來得報告給晉公才行了。”
卻說劉禪投降了鄧艾後,鄧艾非但沒有為難,還讓劉禪繼續居住在皇宮裏。接著,鄧艾本想斬殺了黃皓,好在黃皓用重金賄賂了鄧艾左右才得以幸免。之後,鄧艾又擅自封了師纂為益州刺史,牽弘、王頎等人各領州郡;又於綿竹築台以彰戰功,大會諸官飲宴。宴會上,鄧艾哈哈大笑地蜀人說:“你們真應該慶幸遇到了我,才能像現在這麽安泰。若遇到楚霸王項羽那樣的人的話,恐怕你們一個個早已被殺光了,哈哈。”譙周不禁點了點頭,十分讚同地心想:“他說的話雖然很不中聽,但比起過去項羽殺進鹹陽之後,就縱容屬下兵士掠奪,焚燒宮室,我們確實是幸運的。看來我當初的選擇果然沒錯。”樊建心想:“這個鄧艾可真的是越來越驕縱了,前幾天居然還在綿竹關築台表彰自己的功勞,再這樣下去,他恐怕真的會完蛋,不過這都不關我的事了。如今做了亡國之臣,這心情可真不是滋味啊!”鄧艾又繼續說:“還有那個薑維,其實他算不錯,也可以說是一代英雄了,隻可惜啊,生不逢時,偏偏碰上了我鄧艾,段穀之戰、長城之戰、候和之戰、遝中之戰都都讓他占不到半分便宜,哈哈哈……”
鄧艾正高興著,蔣顯迴來了,向鄧艾匯報說薑維已經投降鍾會去了。鄧艾頓感不高興,恨恨地說:“薑維啊薑維,你到現在都不肯向我低頭認輸嗎?”這時,忽報監軍衛瓘到來,送來了司馬昭最新任命——鄧艾因滅漢大功,特意擢升為太尉,位列三公。鄧艾聽後又大喜,連忙朝北跪謝說:“多謝晉公!”接著,衛瓘又說:“對了,將軍,這裏還有一封晉公寫的信。請將軍過目。”說完,遞給鄧艾觀看。鄧艾拿過來一看,卻是批評鄧艾不得擅自授封,所有事情都得奏報批準後,方可執行。鄧艾心中老大不樂意,於是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對著衛瓘,“請替我轉告晉公,當此非常時期,若是墨守陳規,豈不是誤了大事。再者,蜀漢雖然已經平定,但是東吳還沒有臣服,國土和蜀中相連,隨時都可能發動進攻。若是等待晉公的命令,豈不是誤了大事了,請恕鄧艾難以從命!”接著,親自作書,讓衛瓘拿迴去給司馬昭。鄧艾解釋說:“監軍將這書信拿迴去給晉公,晉公自然明白我的苦心。”衛瓘拿了書信,心想:“這鄧艾果然已經有了專權之心,看盡早迴去稟明晉公才行。”於是匆匆告辭離去。鄧艾也不相送,繼續大擺宴席,喝得酩酊大醉。
衛瓘迴去後,就立即派人將鄧艾寫的書信送去給了司馬昭,同時,自己也寫了一封信,言明鄧艾有專權之心,也一同送了過去。與此同時,杜預也稟明司馬昭,言鍾會有謀反之心。司馬昭先是看來鄧艾的書信,隻見上麵寫著:“兵家講究先樹立聲威,爾後才真正以實力進攻。今憑借平定西蜀的聲威,乘勢伐吳,正是席卷天下的有利時機。但是大舉用兵之後,將士都已感到十分疲勞,不能輕易動兵,暫且緩緩再說,先留隴右兵二萬人,巴蜀兵二萬人,煮鹽煉鐵,為軍事和農業作準備,同時建造船隻,事先準備日後沿江討伐東吳的事宜。做完此事後,布告天下,讓東吳知道他們所麵臨的局勢,明白利害關係,吳國一定歸順。這樣,就不用征討而可以平定東吳了。而今當厚待劉禪,以便招致吳景帝孫休歸順;安撫士卒平民用來招致遠方的人。如果將劉禪送到京城,東吳的人認為這是軟禁流放,這對於勸他們歸附之事實在不利。應當暫且留下劉禪,等待明年秋冬,到時東吳也完全可以平定了。可以封劉禪為扶風王,賜給他資財,派人服侍,讓他享受。郡內有董卓塢作為他的宮室。封賜他的兒子為公侯,分郡中一縣為食邑,用以顯示歸順朝廷所獲得的恩寵。設置廣陵、城陽為王國,以待吳主孫休投降。那樣,東吳就會畏懼威德,望風歸順了。”司馬昭看過一遍後,生氣地扔到了地上,又看過了衛瓘與杜預的書信,沉思了許久,心想:“還是再給鄧艾一次機會吧。如果沒有好好把握的話,就別怪我了。至於鍾會……”於是命人告訴衛瓘,讓他前去警告鄧艾:不能擅自作主,任何事情都該先請示,得到命令後才能行動。
衛瓘收到命令後,心想:“看來這是晉公給鄧艾的一次機會,希望他能好好把握吧。”於是又來到了成都,見過了鄧艾。鄧艾問:“監軍到此,可是晉公有了答複?”衛瓘迴答說:“還是和之前一樣,晉公希望你任何事情都該先請示,不可自做主張。”鄧艾搖搖頭說:“我既已受命征討,有皇帝的符策。敵人首領既然又已經投降,就應當按照舊製予以官職,以便安撫他們,這是符合時宜的。如今漢國已經全部歸順,我們的疆域已經到了最南端。東邊與吳會接壤,應當早日平定。如果等待朝廷命令,往返道路,耗費不少時日。《春秋》有這樣的話,大夫出守外地,如果遇有保衛國家、有利國家的事,專斷是可以的。而今東吳未平,地勢與巴蜀相連,不應當拘泥於常法而失去時機。《孫子兵法》說道:‘前進不是為了名譽,後退不怕罪責。’我鄧艾雖沒有古賢人的風範,但還是想不自我嫌棄以損害國家的利譽。”衛瓘確認問:“你真的要這樣嗎?”鄧艾點了點頭說:“我相信晉公會明白我的。”衛瓘無話可說,告辭離去。衛瓘心想:“鄧艾呀,你居然不知道這是相國給你的最後機會。戰場上的天才,居然在政治上這麽白癡。”
卻說鍾會在劍閣關,正處理著軍務,忽然見薑維進來,於是問:“如何,漢、樂以及黃金城的守將願意歸降嗎?”薑維點了點頭說:“他們已經答應歸降了。”鍾會大喜說:“很好。”薑維接著詢問說:“將軍,不知是否聽說過成都那邊的傳聞?”鍾會不樂意地說:“哼,鄧艾嗎?他那邊出了什麽事?”薑維迴答說:“聽說鄧艾專橫,有不臣之心。”鍾會不在意地說:“哼,這件事情不用伯約你來說,整個蜀地還有誰不知道?他大包大攬的猖狂作風,真是讓人不爽之極。”薑維見時機已到,於是趁機說:“既然這樣,為什麽還不采取行動?難道您真的認為洛陽那邊會無動於衷?還是您心胸如此開闊?鄧艾不過是僥幸行險而成功,卻表現出自己是滅漢的大功臣,完全不理會在劍門關浴血奮戰,牽製住在下四萬大軍的您。”鍾會思考說:“確實如此。於私來說,我痛恨鄧艾的倨傲態度;於公來說,如果相國準備對鄧艾動手的話,我們也該采取相對應的行動才行,不然被認為是同謀就麻煩了。隻是萬一晉公還沒有準備要對鄧艾動手,我們先發製人,恐怕會引起晉公的猜忌。”薑維見狀,又趁機煽風點火地說:“將軍可別忘了,我們這裏可是劍閣關,凡是成都和洛陽的往來書信,都要經過我們這邊。”鍾會瞬間明白,對薑維說:“我懂了,你是要我攔截鄧艾的書信,把裏麵的文句修改,套上悖逆狂傲的辭令。然後又將司……晉公的書信改成淩厲苛責的語氣,讓鄧艾感到害怕,更容易做錯事。”心想:“不好,差點一時口快,說出了‘司馬昭’這個名字,現在還不能讓別人看出我的真實意圖。”薑維又說:“您對於修改書信應該很拿手,過去在下也聽過您用一封信就讓全懌開城投降。”心想:“剛才鍾會似乎說出了‘司’這個字,看來他也不想就這樣久居人下,看來我這個計劃可以成功。”鍾會點了點頭說:“你說的不錯,如此照辦便好。同時我也會去探聽衛瓘的口風,到時一起聯合上表彈劾鄧艾,一定可以給他致命一擊。”薑維見目的已經達到,於是便告辭離開。
薑維找到了柳隱,見柳隱正和寧隨在一起,於是對二人說:“第二步已經順利完成了一半了。”寧隨高興地說:“太好了。”柳隱也說:“大將軍,當我接到降書的時候,真的是晴天霹靂,還以為沒有希望了,直到你勸說之後,我才又看到了希望。”薑維搖搖頭說:“現在說這一切還太早了,”對著寧隨,“有一件事我得拜托你。”寧隨拍了拍胸脯說:“不要說一件了,十件我也會拚命完成。”薑維點了點頭說:“很好,我希望你能偷偷潛入皇宮,將我們的計劃告知給陛下。”說著,從懷中拿出一封信遞給寧隨,繼續說:“同時將這封信交給陛下。”寧隨聽後,點了點頭,表示沒問題。接著,收拾好了行李,便出發了。
薑維沒有在意蔣舒,對鍾會說:“薑維率領大漢四萬將士,特意前來投降。”鍾會哈哈一笑地說:“我已經等你很久了,為何來得這麽遲?”薑維歎了口氣說:“薑維身為大將軍,統率全國軍隊,現在到達,還算是早了。”鍾會點了點頭心想:“有點道理,這薑維也算是個人才,若是有他幫忙,或許我另一件大事也能夠輕易成功。”於是又開口說:“如果你前些日子就獻出劍門關投降的話,我們應該早就已經在成都舉杯慶祝,而非以現在這樣難堪的方式見麵。”薑維搖了搖頭說:“要不是詔命,我是絕對不會投降的。”鍾會略帶嘲笑地說:“你還真是愚忠呢。”薑維還沒答話,一旁的寧隨迴答說:“大將軍若真是愚忠的話,就應該馬上率領手下四萬將士,和你決一死戰,拚個同歸於盡。然而大將軍卻沒有這樣做,就是為了顧及將士的性命,也是為了讓蜀地停止兵禍。”鍾會看了一眼寧隨問:“你叫什麽名字?”寧隨迴答說:“在下寧隨,字一忠,江州人士。”鍾會搖了搖頭說:“江州寧家,我可從來沒有聽過。”寧隨迴答說:“我們江州寧家並非世家豪門,鍾將軍沒聽過正常,不過我們寧家在江湖上也是久負盛名的。”鍾會誇讚說:“說得好,不卑不亢,應對得體,實在是了不起的人才!”接著,又對薑維說:“這些印綬我就全部還給你們,漢國的軍隊還是繼續由你們來統率。”薑維答謝說:“多謝鍾將軍,如果可以的話,請讓我寫信給漢、樂還有黃金城的守將,要他們一並前來歸降。”鍾會大喜說:“如果能這樣的話,實在是幫了大忙,我在那邊至少派了有一萬兵馬在圍城,真的有點麻煩。”薑維說:“那麽我就去準備一下。”於是和寧隨等人下去了。薑維心中暗喜,心想:“第一步算是成功了,等著我,陛下,薑維不會讓大漢就此滅亡的。”
薑維走後,鍾會詢問左右說:“你們覺得薑維如何?”長史杜預迴答說:“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才,隻可惜漢國地小民貧,不足以讓他發揮才能,最終使他變成亡國降臣,實在可惜。”鍾會說:“就算如此,他的才能也沒有這麽容易被掩蓋的。以我來看,以薑伯約和中土名士相比,就算諸葛誕和夏侯玄都比不過他。”杜預心想:“奇怪,為什麽他會對一個降將這麽看重,還讓他繼續統領舊部?一個原因或許是他真的很欣賞他,另一個原因恐怕是他想圖謀不軌……看來得報告給晉公才行了。”
卻說劉禪投降了鄧艾後,鄧艾非但沒有為難,還讓劉禪繼續居住在皇宮裏。接著,鄧艾本想斬殺了黃皓,好在黃皓用重金賄賂了鄧艾左右才得以幸免。之後,鄧艾又擅自封了師纂為益州刺史,牽弘、王頎等人各領州郡;又於綿竹築台以彰戰功,大會諸官飲宴。宴會上,鄧艾哈哈大笑地蜀人說:“你們真應該慶幸遇到了我,才能像現在這麽安泰。若遇到楚霸王項羽那樣的人的話,恐怕你們一個個早已被殺光了,哈哈。”譙周不禁點了點頭,十分讚同地心想:“他說的話雖然很不中聽,但比起過去項羽殺進鹹陽之後,就縱容屬下兵士掠奪,焚燒宮室,我們確實是幸運的。看來我當初的選擇果然沒錯。”樊建心想:“這個鄧艾可真的是越來越驕縱了,前幾天居然還在綿竹關築台表彰自己的功勞,再這樣下去,他恐怕真的會完蛋,不過這都不關我的事了。如今做了亡國之臣,這心情可真不是滋味啊!”鄧艾又繼續說:“還有那個薑維,其實他算不錯,也可以說是一代英雄了,隻可惜啊,生不逢時,偏偏碰上了我鄧艾,段穀之戰、長城之戰、候和之戰、遝中之戰都都讓他占不到半分便宜,哈哈哈……”
鄧艾正高興著,蔣顯迴來了,向鄧艾匯報說薑維已經投降鍾會去了。鄧艾頓感不高興,恨恨地說:“薑維啊薑維,你到現在都不肯向我低頭認輸嗎?”這時,忽報監軍衛瓘到來,送來了司馬昭最新任命——鄧艾因滅漢大功,特意擢升為太尉,位列三公。鄧艾聽後又大喜,連忙朝北跪謝說:“多謝晉公!”接著,衛瓘又說:“對了,將軍,這裏還有一封晉公寫的信。請將軍過目。”說完,遞給鄧艾觀看。鄧艾拿過來一看,卻是批評鄧艾不得擅自授封,所有事情都得奏報批準後,方可執行。鄧艾心中老大不樂意,於是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對著衛瓘,“請替我轉告晉公,當此非常時期,若是墨守陳規,豈不是誤了大事。再者,蜀漢雖然已經平定,但是東吳還沒有臣服,國土和蜀中相連,隨時都可能發動進攻。若是等待晉公的命令,豈不是誤了大事了,請恕鄧艾難以從命!”接著,親自作書,讓衛瓘拿迴去給司馬昭。鄧艾解釋說:“監軍將這書信拿迴去給晉公,晉公自然明白我的苦心。”衛瓘拿了書信,心想:“這鄧艾果然已經有了專權之心,看盡早迴去稟明晉公才行。”於是匆匆告辭離去。鄧艾也不相送,繼續大擺宴席,喝得酩酊大醉。
衛瓘迴去後,就立即派人將鄧艾寫的書信送去給了司馬昭,同時,自己也寫了一封信,言明鄧艾有專權之心,也一同送了過去。與此同時,杜預也稟明司馬昭,言鍾會有謀反之心。司馬昭先是看來鄧艾的書信,隻見上麵寫著:“兵家講究先樹立聲威,爾後才真正以實力進攻。今憑借平定西蜀的聲威,乘勢伐吳,正是席卷天下的有利時機。但是大舉用兵之後,將士都已感到十分疲勞,不能輕易動兵,暫且緩緩再說,先留隴右兵二萬人,巴蜀兵二萬人,煮鹽煉鐵,為軍事和農業作準備,同時建造船隻,事先準備日後沿江討伐東吳的事宜。做完此事後,布告天下,讓東吳知道他們所麵臨的局勢,明白利害關係,吳國一定歸順。這樣,就不用征討而可以平定東吳了。而今當厚待劉禪,以便招致吳景帝孫休歸順;安撫士卒平民用來招致遠方的人。如果將劉禪送到京城,東吳的人認為這是軟禁流放,這對於勸他們歸附之事實在不利。應當暫且留下劉禪,等待明年秋冬,到時東吳也完全可以平定了。可以封劉禪為扶風王,賜給他資財,派人服侍,讓他享受。郡內有董卓塢作為他的宮室。封賜他的兒子為公侯,分郡中一縣為食邑,用以顯示歸順朝廷所獲得的恩寵。設置廣陵、城陽為王國,以待吳主孫休投降。那樣,東吳就會畏懼威德,望風歸順了。”司馬昭看過一遍後,生氣地扔到了地上,又看過了衛瓘與杜預的書信,沉思了許久,心想:“還是再給鄧艾一次機會吧。如果沒有好好把握的話,就別怪我了。至於鍾會……”於是命人告訴衛瓘,讓他前去警告鄧艾:不能擅自作主,任何事情都該先請示,得到命令後才能行動。
衛瓘收到命令後,心想:“看來這是晉公給鄧艾的一次機會,希望他能好好把握吧。”於是又來到了成都,見過了鄧艾。鄧艾問:“監軍到此,可是晉公有了答複?”衛瓘迴答說:“還是和之前一樣,晉公希望你任何事情都該先請示,不可自做主張。”鄧艾搖搖頭說:“我既已受命征討,有皇帝的符策。敵人首領既然又已經投降,就應當按照舊製予以官職,以便安撫他們,這是符合時宜的。如今漢國已經全部歸順,我們的疆域已經到了最南端。東邊與吳會接壤,應當早日平定。如果等待朝廷命令,往返道路,耗費不少時日。《春秋》有這樣的話,大夫出守外地,如果遇有保衛國家、有利國家的事,專斷是可以的。而今東吳未平,地勢與巴蜀相連,不應當拘泥於常法而失去時機。《孫子兵法》說道:‘前進不是為了名譽,後退不怕罪責。’我鄧艾雖沒有古賢人的風範,但還是想不自我嫌棄以損害國家的利譽。”衛瓘確認問:“你真的要這樣嗎?”鄧艾點了點頭說:“我相信晉公會明白我的。”衛瓘無話可說,告辭離去。衛瓘心想:“鄧艾呀,你居然不知道這是相國給你的最後機會。戰場上的天才,居然在政治上這麽白癡。”
卻說鍾會在劍閣關,正處理著軍務,忽然見薑維進來,於是問:“如何,漢、樂以及黃金城的守將願意歸降嗎?”薑維點了點頭說:“他們已經答應歸降了。”鍾會大喜說:“很好。”薑維接著詢問說:“將軍,不知是否聽說過成都那邊的傳聞?”鍾會不樂意地說:“哼,鄧艾嗎?他那邊出了什麽事?”薑維迴答說:“聽說鄧艾專橫,有不臣之心。”鍾會不在意地說:“哼,這件事情不用伯約你來說,整個蜀地還有誰不知道?他大包大攬的猖狂作風,真是讓人不爽之極。”薑維見時機已到,於是趁機說:“既然這樣,為什麽還不采取行動?難道您真的認為洛陽那邊會無動於衷?還是您心胸如此開闊?鄧艾不過是僥幸行險而成功,卻表現出自己是滅漢的大功臣,完全不理會在劍門關浴血奮戰,牽製住在下四萬大軍的您。”鍾會思考說:“確實如此。於私來說,我痛恨鄧艾的倨傲態度;於公來說,如果相國準備對鄧艾動手的話,我們也該采取相對應的行動才行,不然被認為是同謀就麻煩了。隻是萬一晉公還沒有準備要對鄧艾動手,我們先發製人,恐怕會引起晉公的猜忌。”薑維見狀,又趁機煽風點火地說:“將軍可別忘了,我們這裏可是劍閣關,凡是成都和洛陽的往來書信,都要經過我們這邊。”鍾會瞬間明白,對薑維說:“我懂了,你是要我攔截鄧艾的書信,把裏麵的文句修改,套上悖逆狂傲的辭令。然後又將司……晉公的書信改成淩厲苛責的語氣,讓鄧艾感到害怕,更容易做錯事。”心想:“不好,差點一時口快,說出了‘司馬昭’這個名字,現在還不能讓別人看出我的真實意圖。”薑維又說:“您對於修改書信應該很拿手,過去在下也聽過您用一封信就讓全懌開城投降。”心想:“剛才鍾會似乎說出了‘司’這個字,看來他也不想就這樣久居人下,看來我這個計劃可以成功。”鍾會點了點頭說:“你說的不錯,如此照辦便好。同時我也會去探聽衛瓘的口風,到時一起聯合上表彈劾鄧艾,一定可以給他致命一擊。”薑維見目的已經達到,於是便告辭離開。
薑維找到了柳隱,見柳隱正和寧隨在一起,於是對二人說:“第二步已經順利完成了一半了。”寧隨高興地說:“太好了。”柳隱也說:“大將軍,當我接到降書的時候,真的是晴天霹靂,還以為沒有希望了,直到你勸說之後,我才又看到了希望。”薑維搖搖頭說:“現在說這一切還太早了,”對著寧隨,“有一件事我得拜托你。”寧隨拍了拍胸脯說:“不要說一件了,十件我也會拚命完成。”薑維點了點頭說:“很好,我希望你能偷偷潛入皇宮,將我們的計劃告知給陛下。”說著,從懷中拿出一封信遞給寧隨,繼續說:“同時將這封信交給陛下。”寧隨聽後,點了點頭,表示沒問題。接著,收拾好了行李,便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