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聽著劉諶和譙周的爭吵,又乘機看了一眼黃皓,詢問主意。黃皓心想:“這諸葛瞻真是大笨蛋,竟然守不住綿竹關,完了完了,這下子全完了。”隻得無奈地小聲勸劉禪接受投降。劉禪聽後點了點頭,於是說:“朕意已決,大漢傳國四百年,也是時候了……”隨即就命符璽郎去拿玉璽。劉諶大驚,還欲勸諫。劉禪立即嗬斥說:“小孩子家家的,懂得什麽?不要再說了!”隨即命武士將劉諶趕出宮去。
劉諶被趕出了宮,別無他法,隻好到悅來客棧見諸葛果,告知了情況。諸葛果聽後,默然無語,良久才歎氣說:“陛下果然還是選擇了這條路。”劉諶聽後問:“道長此話莫非早就知道父皇會投降了。”諸葛果笑了笑說:“我又不是神仙,豈能未卜先知?這隻是以眼下情況所進行的推斷罷了。”劉諶又問:“那道長,眼下情況我們應該怎麽辦?”諸葛果搖了搖頭說:“陛下若是不肯投降的話,我們興許還有一搏之力,但是眼下陛下已經決定投降,即使是我也無力迴天了。”劉諶聽後,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兒,毅然而然地站了起來,對著諸葛果深深一鞠躬說:“多謝道長為了大漢如此奔波,我在此多謝道長了。”諸葛果看著劉諶,發現劉諶竟然麵露死相,心中一驚,詢問說:“殿下莫非是要……”話未說完,劉諶就打斷說:“道長既然已經看出來了,又何必再說。我劉諶生是大漢的人,死也是大漢的鬼,絕不做亡國奴!”說完,告辭離開了。
諸葛果望著劉諶離開,長長地歎了口氣說:“天意,都是天意啊!難道天意真的無法改變嗎?”正歎息著,背後一個聲音迴答說:“不,你已經改變了天意。”諸葛果迴頭一看,卻是範真人。諸葛果問:“你為什麽會在這裏?”範真人哈哈一笑說:“為了等你。雖然你最終都沒有改變大漢的結局,但是卻意外地改變了整個天下的動向。不久之後,天下將會發生巨變,隻怕連我們五鬥米教也會被牽扯進去。所以得盡早準備才行。”諸葛果無奈地點頭同意,跟著範真人離開了客棧,漸行漸遠……
卻說劉諶怒氣衝衝地迴到了府中,將家中妻兒盡皆殺死,並提攜著他們的頭顱來到了昭烈帝廟。劉諶號啕大哭說:“先帝,孫兒我已經盡了全力,無奈父皇隻願聽信小人譙周的妖言,堅持要將大漢江山拱手讓人。現在孫兒隻好以身殉國,我不會讓自己的妻兒受辱,所以已經先殺了他們。雖然我對您充滿敬仰,但我畢竟沒有真的見過您。希望您不會覺得,我配不上當您的孫子。”說完,自刎而死。
劉禪得知後,無動於衷,隻是歎了口氣,隨即命人將劉諶草草掩埋了事。接著,便派人向鄧艾投降。
另一邊,留拜迴到了劍閣關,將情況告知了薑維。薑維聽完後,急忙升帳議事。眾將得知後,都焦慮了起來。寧隨心想:“看,這就是不聽我話的下場。”董厥首先發話說:“事不宜遲,我們即刻迴軍去救吧!”張翼憂慮地說:“鍾會還未撤退,我們現在迴師的話,鍾會必然趁虛而入,到時候就是我們陷入了被兩麵夾擊的險地。”董厥著急地說:“即使如此,我們也隻能迴去了。”薑維凝思不語,過了一會兒才說:“不管如何,我們都必須立即迴軍去救才行。隻是鍾會那個家夥必然會追擊,得想辦法使他不敢追擊才行。”廖化聽後建議說:“丞相生前北伐的時候,曾用空城計唬退了魏軍,不如我們也效仿此計,讓鍾會不敢輕易追擊。”薑維搖了搖頭說:“隻怕鍾會也收到了鄧艾進攻綿竹的消息,瞞不過他。與其讓他不敢輕易追擊,不如就先讓他大意追擊,等他進了關之後再以伏兵之計勝之。到時鍾會失敗受挫,就不敢輕易追擊我們。那時,我們就有了更多時間來與鄧艾周旋。”接著,便吩咐眾將一一行事,同時,又派人繼續打探綿竹那邊的消息。
卻說鍾會連日攻打劍閣不下,正欲準備撤軍,忽然細作來報告說鄧艾已經偷渡陰平,拿下了江油和涪城,現在正在綿竹關和漢軍大戰。鍾會大喜,又命打探劍閣關的消息,迴報說劍閣關不知什麽時候起就不見了一人。鍾會推測薑維一定迴軍救援去了,於是興高采烈地揮軍入關。
剛進得關來,忽然一聲炮響,,兩邊弓弩齊發,勢如驟雨,齊向魏軍射來。鍾會勒馬急退時,被寧隨瞧見,急忙挽弓搭箭,一箭射中鍾會左肋,鍾會翻身落馬。薑維從關內殺出,來捉鍾會,卻被胡烈、蔣舒二人舍命救迴。一時之間,關內漢軍突出,魏軍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鍾會忍著疼痛,傳令收兵迴寨。鍾會心想:“蜀軍沒有撤退,莫非消息有誤,還是說這是薑維故意放出來的消息。”一時之間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薑維得勝後,又下令全軍往涪城進發。在路上,薑維又得知了鄧艾已經攻破了綿竹,殺死了諸葛瞻後,又向成都逼近。薑維稍加思索,隨即命令全軍調轉方向,往巴東進發。董厥不解地問:“為什麽不繼續往涪城前進,往巴東進發未免太繞道了。”薑維還未答話,寧隨就解釋說:“情況不一樣了,當時鄧艾還未攻破綿竹,我軍正好可以攻打涪城從而切斷鄧艾的後路,困死鄧艾;可如今綿竹已破,成都也幾乎沒有兵馬可言,在這種情況下,我軍攻打涪城就是白白浪費時間,就算攻下了也毫無用處,因為那時鄧艾已經控製了成都。因此,我們還不如繞道巴東,迂迴而行,這樣反而能更快抵達成都。”薑維點了點頭,接著補充說:“是的,這就是所謂孫子的“迂直之計”。抵達成都之後,我軍可以優勢兵力擊潰鄧艾,之後在成都抓準敵人行進的時間差,予以各個擊破。”眾將頓時恍然大悟。隻有馬隆在擔憂地想:“真能這麽順利嗎?敵軍可是我們的三倍多,不過這種情況也的確是隻有這一個辦法了。”夏侯霸這時說:“伯約,我還有一事不明。”薑維說:“請講。”夏侯霸說:“我們打退了鍾會後,為什麽不留部分部隊守住劍門關,這樣不是能更好地抵擋鍾會的部隊?”薑維搖了搖頭說:“以我軍目前的兵力來講,如果留的人少了,則無法發揮功效,如果留的人多了,則我軍用來迎擊鄧艾的部隊就少。因此分兵不是最好的選擇。”寧隨聽後又想:“何況之前出過蔣舒這樣的叛徒,天知道被留下的人會不會再跑出另一個蔣舒。”薑維安慰眾人說:“一切都還有機會,隻要照我這個策略走,殲滅鄧艾絕非難事。”董厥不禁佩服地說:“不愧是伯約,在這種危急情況還能如此冷靜。”心想:“思遠(諸葛瞻的字),看來我們真的是錯怪了薑維,他或許真能拯救大漢,希望你泉下有知,你能夠保佑他。”薑維則心想:“這都是為了安定軍心而胡說八道罷了,魏軍的兵力遠超過我們,即使是一個分隊,其兵力也與我軍相等,各個擊破無異於癡人說夢,隻是眼下也隻能這樣了,但願丞相在天之靈能保佑伯約。”
卻說鍾會在得知薑維真真正正地撤退後,已然晚了兩天。鍾會於是揮軍入關,入關後,鍾會就召集眾將商議說:“薑維丟下了劍門關逃走,說明事情已經很明顯了,一定是鄧艾那家夥突襲成功,所以薑維必須棄關逃走。”胡烈立即迴應說:“薑維迴軍的話,一定會經過涪縣的,所以我們隻要迅速地朝涪縣進軍,一定可以追上薑維。然後和征西將軍一起對薑維兩麵夾擊的。”鍾會點了點頭說:“不錯,一定要追上薑維。”心想:“不追上薑維的話,這次征蜀作戰的功勞將就會全被那鄧艾奪去,這可不行。”於是下令全軍朝涪縣進發。
鍾會抵達了涪縣後,卻完全沒有發現薑維駐紮的痕跡,隻有隴西軍隊駐紮過的痕跡。鍾會心想:“奇怪,這到底是怎麽迴事?薑維不在也就算了,鄧艾居然也不在這裏,這到底是怎麽迴事。”正疑慮間,有士兵過來稟告說:“報告鎮西將軍,征西將軍從成都來信,請您過目。”鍾會聞言一驚,心想:“從成都過來……莫非!”急忙接過信來看,果然如自己所想的一樣。鍾會心想:“不可能,這絕不可能!我精心策劃的戰略,一轉眼間就全都被這個鄧艾破壞掉了。我刻意把他丟到偏遠地方去牽製薑維,不讓他搶我功勞,誰曾想他居然想到繞道陰平,攻打成都。這下真的完蛋了,我率領十幾萬大軍,沒有建立任何功勞,而鄧艾卻創造滅蜀的奇跡。這樣下去我在司馬家麵前還有什麽地位可言?不行,我不能就這樣認輸!鄧艾,雖然我軍事上的確不如你,但若是論起政治的話,你差得遠了,我一定要把你弄死才罷休!”
另一邊,薑維率軍剛剛抵達巴中,就收到了劉禪的投降命令。薑維聽完,長長地歎了口氣,不住地搖頭歎息。董厥一臉不快置信,抓住那頒布投降命令的人說:“蔣顯,你再說一遍!”蔣顯迴答說:“如今事情已成定局,你對我發火也沒用啊。”張翼也阻止董厥說:“龔襲,冷靜點,先聽聽伯約有什麽話說。”一時之間,所有人都看向了薑維,請求薑維拿主意。薑維看了一眼眾人,心想:“不到萬不得已,我是真不想使用這個計策,這個計策風險太大了……”於是歎了口氣說:“我們向鍾會投降吧。”此話一出,頓時驚呆眾人,廖化首先憤怒地反對說:“薑維!你在開什麽玩笑?我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意如此偷生!”張翼也反對說:“我也不能認同投降的想法。”趙統也說:“我也讚成!先父數十年奮鬥的心血,不能這樣拱手讓人!我趙統寧死不降。”心想:“更何況弟弟還死在了魏軍的手上,即使為了他,我也絕不能投降。”夏侯霸、馬隆也反對投降。留拜心想:“雖然我對大漢沒有什麽特別的感情,但是就這樣投降也太屈辱了些。”寧隨不發一言,心想:“薑老先生可不會就這麽容易認輸的,他一定有他的想法。”果然,薑維開口說:“各位稍安勿躁,我說的投降並非真降,而是詐降。”董厥不解地問:“什麽意思?伯約,你說得再明白些。”薑維解釋說:“這段時間以來,我一直都在想鍾會、鄧艾、司馬昭這三個人之間會不會有衝突呢?如今鄧艾已經立下了奇功,鍾會難道不會眼紅嗎?司馬昭難道不會猜忌嗎?如果我們能夠利用他們之間的猜忌而使他們自相殘殺的話,那時我們就能趁機複國了。”張翼聽後,嚴肅地說:“伯約,這可是一著險棋啊。萬一失敗,你將會身敗名裂,被後世嘲笑,這樣也無所謂嗎?”薑維苦笑說:“那又如何?隻要我還活著,就不會放棄的,現在放棄的話,大漢再也沒有希望了。”廖化點頭說:“我已經明白伯約的想法,如果有什麽需要的地方,請盡管吩咐,就算搭上這條老命,也要幫上一點忙!”董厥、張翼、趙統等人也都紛紛表示會聽從薑維的吩咐。薑維聽後,認真地說:“既然如此,那就請各位按我的要求去做,拜托了。”說著,深深一鞠,隨即安排了任務。
之後,薑維就率領軍隊北上,來到了涪城,投降了鍾會。
劉諶被趕出了宮,別無他法,隻好到悅來客棧見諸葛果,告知了情況。諸葛果聽後,默然無語,良久才歎氣說:“陛下果然還是選擇了這條路。”劉諶聽後問:“道長此話莫非早就知道父皇會投降了。”諸葛果笑了笑說:“我又不是神仙,豈能未卜先知?這隻是以眼下情況所進行的推斷罷了。”劉諶又問:“那道長,眼下情況我們應該怎麽辦?”諸葛果搖了搖頭說:“陛下若是不肯投降的話,我們興許還有一搏之力,但是眼下陛下已經決定投降,即使是我也無力迴天了。”劉諶聽後,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兒,毅然而然地站了起來,對著諸葛果深深一鞠躬說:“多謝道長為了大漢如此奔波,我在此多謝道長了。”諸葛果看著劉諶,發現劉諶竟然麵露死相,心中一驚,詢問說:“殿下莫非是要……”話未說完,劉諶就打斷說:“道長既然已經看出來了,又何必再說。我劉諶生是大漢的人,死也是大漢的鬼,絕不做亡國奴!”說完,告辭離開了。
諸葛果望著劉諶離開,長長地歎了口氣說:“天意,都是天意啊!難道天意真的無法改變嗎?”正歎息著,背後一個聲音迴答說:“不,你已經改變了天意。”諸葛果迴頭一看,卻是範真人。諸葛果問:“你為什麽會在這裏?”範真人哈哈一笑說:“為了等你。雖然你最終都沒有改變大漢的結局,但是卻意外地改變了整個天下的動向。不久之後,天下將會發生巨變,隻怕連我們五鬥米教也會被牽扯進去。所以得盡早準備才行。”諸葛果無奈地點頭同意,跟著範真人離開了客棧,漸行漸遠……
卻說劉諶怒氣衝衝地迴到了府中,將家中妻兒盡皆殺死,並提攜著他們的頭顱來到了昭烈帝廟。劉諶號啕大哭說:“先帝,孫兒我已經盡了全力,無奈父皇隻願聽信小人譙周的妖言,堅持要將大漢江山拱手讓人。現在孫兒隻好以身殉國,我不會讓自己的妻兒受辱,所以已經先殺了他們。雖然我對您充滿敬仰,但我畢竟沒有真的見過您。希望您不會覺得,我配不上當您的孫子。”說完,自刎而死。
劉禪得知後,無動於衷,隻是歎了口氣,隨即命人將劉諶草草掩埋了事。接著,便派人向鄧艾投降。
另一邊,留拜迴到了劍閣關,將情況告知了薑維。薑維聽完後,急忙升帳議事。眾將得知後,都焦慮了起來。寧隨心想:“看,這就是不聽我話的下場。”董厥首先發話說:“事不宜遲,我們即刻迴軍去救吧!”張翼憂慮地說:“鍾會還未撤退,我們現在迴師的話,鍾會必然趁虛而入,到時候就是我們陷入了被兩麵夾擊的險地。”董厥著急地說:“即使如此,我們也隻能迴去了。”薑維凝思不語,過了一會兒才說:“不管如何,我們都必須立即迴軍去救才行。隻是鍾會那個家夥必然會追擊,得想辦法使他不敢追擊才行。”廖化聽後建議說:“丞相生前北伐的時候,曾用空城計唬退了魏軍,不如我們也效仿此計,讓鍾會不敢輕易追擊。”薑維搖了搖頭說:“隻怕鍾會也收到了鄧艾進攻綿竹的消息,瞞不過他。與其讓他不敢輕易追擊,不如就先讓他大意追擊,等他進了關之後再以伏兵之計勝之。到時鍾會失敗受挫,就不敢輕易追擊我們。那時,我們就有了更多時間來與鄧艾周旋。”接著,便吩咐眾將一一行事,同時,又派人繼續打探綿竹那邊的消息。
卻說鍾會連日攻打劍閣不下,正欲準備撤軍,忽然細作來報告說鄧艾已經偷渡陰平,拿下了江油和涪城,現在正在綿竹關和漢軍大戰。鍾會大喜,又命打探劍閣關的消息,迴報說劍閣關不知什麽時候起就不見了一人。鍾會推測薑維一定迴軍救援去了,於是興高采烈地揮軍入關。
剛進得關來,忽然一聲炮響,,兩邊弓弩齊發,勢如驟雨,齊向魏軍射來。鍾會勒馬急退時,被寧隨瞧見,急忙挽弓搭箭,一箭射中鍾會左肋,鍾會翻身落馬。薑維從關內殺出,來捉鍾會,卻被胡烈、蔣舒二人舍命救迴。一時之間,關內漢軍突出,魏軍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鍾會忍著疼痛,傳令收兵迴寨。鍾會心想:“蜀軍沒有撤退,莫非消息有誤,還是說這是薑維故意放出來的消息。”一時之間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薑維得勝後,又下令全軍往涪城進發。在路上,薑維又得知了鄧艾已經攻破了綿竹,殺死了諸葛瞻後,又向成都逼近。薑維稍加思索,隨即命令全軍調轉方向,往巴東進發。董厥不解地問:“為什麽不繼續往涪城前進,往巴東進發未免太繞道了。”薑維還未答話,寧隨就解釋說:“情況不一樣了,當時鄧艾還未攻破綿竹,我軍正好可以攻打涪城從而切斷鄧艾的後路,困死鄧艾;可如今綿竹已破,成都也幾乎沒有兵馬可言,在這種情況下,我軍攻打涪城就是白白浪費時間,就算攻下了也毫無用處,因為那時鄧艾已經控製了成都。因此,我們還不如繞道巴東,迂迴而行,這樣反而能更快抵達成都。”薑維點了點頭,接著補充說:“是的,這就是所謂孫子的“迂直之計”。抵達成都之後,我軍可以優勢兵力擊潰鄧艾,之後在成都抓準敵人行進的時間差,予以各個擊破。”眾將頓時恍然大悟。隻有馬隆在擔憂地想:“真能這麽順利嗎?敵軍可是我們的三倍多,不過這種情況也的確是隻有這一個辦法了。”夏侯霸這時說:“伯約,我還有一事不明。”薑維說:“請講。”夏侯霸說:“我們打退了鍾會後,為什麽不留部分部隊守住劍門關,這樣不是能更好地抵擋鍾會的部隊?”薑維搖了搖頭說:“以我軍目前的兵力來講,如果留的人少了,則無法發揮功效,如果留的人多了,則我軍用來迎擊鄧艾的部隊就少。因此分兵不是最好的選擇。”寧隨聽後又想:“何況之前出過蔣舒這樣的叛徒,天知道被留下的人會不會再跑出另一個蔣舒。”薑維安慰眾人說:“一切都還有機會,隻要照我這個策略走,殲滅鄧艾絕非難事。”董厥不禁佩服地說:“不愧是伯約,在這種危急情況還能如此冷靜。”心想:“思遠(諸葛瞻的字),看來我們真的是錯怪了薑維,他或許真能拯救大漢,希望你泉下有知,你能夠保佑他。”薑維則心想:“這都是為了安定軍心而胡說八道罷了,魏軍的兵力遠超過我們,即使是一個分隊,其兵力也與我軍相等,各個擊破無異於癡人說夢,隻是眼下也隻能這樣了,但願丞相在天之靈能保佑伯約。”
卻說鍾會在得知薑維真真正正地撤退後,已然晚了兩天。鍾會於是揮軍入關,入關後,鍾會就召集眾將商議說:“薑維丟下了劍門關逃走,說明事情已經很明顯了,一定是鄧艾那家夥突襲成功,所以薑維必須棄關逃走。”胡烈立即迴應說:“薑維迴軍的話,一定會經過涪縣的,所以我們隻要迅速地朝涪縣進軍,一定可以追上薑維。然後和征西將軍一起對薑維兩麵夾擊的。”鍾會點了點頭說:“不錯,一定要追上薑維。”心想:“不追上薑維的話,這次征蜀作戰的功勞將就會全被那鄧艾奪去,這可不行。”於是下令全軍朝涪縣進發。
鍾會抵達了涪縣後,卻完全沒有發現薑維駐紮的痕跡,隻有隴西軍隊駐紮過的痕跡。鍾會心想:“奇怪,這到底是怎麽迴事?薑維不在也就算了,鄧艾居然也不在這裏,這到底是怎麽迴事。”正疑慮間,有士兵過來稟告說:“報告鎮西將軍,征西將軍從成都來信,請您過目。”鍾會聞言一驚,心想:“從成都過來……莫非!”急忙接過信來看,果然如自己所想的一樣。鍾會心想:“不可能,這絕不可能!我精心策劃的戰略,一轉眼間就全都被這個鄧艾破壞掉了。我刻意把他丟到偏遠地方去牽製薑維,不讓他搶我功勞,誰曾想他居然想到繞道陰平,攻打成都。這下真的完蛋了,我率領十幾萬大軍,沒有建立任何功勞,而鄧艾卻創造滅蜀的奇跡。這樣下去我在司馬家麵前還有什麽地位可言?不行,我不能就這樣認輸!鄧艾,雖然我軍事上的確不如你,但若是論起政治的話,你差得遠了,我一定要把你弄死才罷休!”
另一邊,薑維率軍剛剛抵達巴中,就收到了劉禪的投降命令。薑維聽完,長長地歎了口氣,不住地搖頭歎息。董厥一臉不快置信,抓住那頒布投降命令的人說:“蔣顯,你再說一遍!”蔣顯迴答說:“如今事情已成定局,你對我發火也沒用啊。”張翼也阻止董厥說:“龔襲,冷靜點,先聽聽伯約有什麽話說。”一時之間,所有人都看向了薑維,請求薑維拿主意。薑維看了一眼眾人,心想:“不到萬不得已,我是真不想使用這個計策,這個計策風險太大了……”於是歎了口氣說:“我們向鍾會投降吧。”此話一出,頓時驚呆眾人,廖化首先憤怒地反對說:“薑維!你在開什麽玩笑?我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意如此偷生!”張翼也反對說:“我也不能認同投降的想法。”趙統也說:“我也讚成!先父數十年奮鬥的心血,不能這樣拱手讓人!我趙統寧死不降。”心想:“更何況弟弟還死在了魏軍的手上,即使為了他,我也絕不能投降。”夏侯霸、馬隆也反對投降。留拜心想:“雖然我對大漢沒有什麽特別的感情,但是就這樣投降也太屈辱了些。”寧隨不發一言,心想:“薑老先生可不會就這麽容易認輸的,他一定有他的想法。”果然,薑維開口說:“各位稍安勿躁,我說的投降並非真降,而是詐降。”董厥不解地問:“什麽意思?伯約,你說得再明白些。”薑維解釋說:“這段時間以來,我一直都在想鍾會、鄧艾、司馬昭這三個人之間會不會有衝突呢?如今鄧艾已經立下了奇功,鍾會難道不會眼紅嗎?司馬昭難道不會猜忌嗎?如果我們能夠利用他們之間的猜忌而使他們自相殘殺的話,那時我們就能趁機複國了。”張翼聽後,嚴肅地說:“伯約,這可是一著險棋啊。萬一失敗,你將會身敗名裂,被後世嘲笑,這樣也無所謂嗎?”薑維苦笑說:“那又如何?隻要我還活著,就不會放棄的,現在放棄的話,大漢再也沒有希望了。”廖化點頭說:“我已經明白伯約的想法,如果有什麽需要的地方,請盡管吩咐,就算搭上這條老命,也要幫上一點忙!”董厥、張翼、趙統等人也都紛紛表示會聽從薑維的吩咐。薑維聽後,認真地說:“既然如此,那就請各位按我的要求去做,拜托了。”說著,深深一鞠,隨即安排了任務。
之後,薑維就率領軍隊北上,來到了涪城,投降了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