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在得知了漢中的戰況後,歎了口氣說:“想不到事情竟然變成了這樣。”寧隨見狀安慰說:“雖然南鄭、陽安等關隘失陷,但是往好處來想,我們還有漢城、樂城、黃金城等重要城池沒有被攻下,換句話來說,我們還保全有漢中一半的地區,隻要我們再堅守下去,魏軍到時補給拉長,必然會缺糧撤退,到時漢中也能夠奪迴來。”薑維點頭讚同說:“嗯,此言不無道理。”廖化說:“白水關四麵受敵,易攻難守,不如退守劍閣關,將鍾會擋在外麵。”薑維說:“元儉說得有道理,我們這就退守劍閣關,隻要到了那裏,我們至少還有四萬兵力能夠動員。”接著立即下令,率軍前往劍閣關。


    ……


    此時的魏國因為討伐蜀漢戰線捷報頻傳,所以魏皇帝曹奐又下旨任命大將軍司馬昭接受相國和晉公的封號,以及受領九錫。司馬昭經過一番推辭後,才欣然接受了起來。


    另一邊,東吳的孫綝自從北伐失敗迴來後,與皇帝孫亮的矛盾愈發激烈,最後終於是將孫亮廢為了會稽王,並迎立孫休為帝。孫休厭惡孫綝的獨斷專行,時刻都想置孫綝於死地。孫休暗中與張布、丁奉一起合謀,在百僚朝賀、公卿升殿的時候,命令武士拿住了孫綝,並下令即日誅殺,這才算是穩定住了東吳的局勢。


    後來,孫休也得知了魏國進攻蜀漢的消息,於是派遣大將軍丁奉,率軍向曹魏的壽春推進。同時派遣將軍丁封、孫異向沔中出發,援救蜀漢。


    ……


    卻說薑維到達劍閣關,望見前麵塵土飛揚,大驚失色地說:“莫不是還有敵軍?”待得湊近一看,才放下了心來——原來是朝廷得知魏國入侵後,急忙派遣輔國大將軍董厥率領二萬人馬鎮守劍閣,以作支援。


    董厥見過了薑維,和薑維一起進關。一路上,董厥都略顯尷尬,心想:“當初薑維曾上書給朝廷,請求派兵援助漢中。而我和思遠(諸葛瞻的字)、長遠(樊建的字)他們對事此竟然都渾然不知,直到魏軍攻破南鄭關,包圍了漢、樂二城的時候才從陛下口中得知。現在想起來,當真慚愧。我和思遠他們天天口口聲聲地說著要保護大漢,維護大漢,可是卻和黃皓勾結,並且連魏軍的真正意圖也不知道,與薑維比起來,我們或許才是大漢的罪人。”


    一行人來到了議事廳。留拜說:“經過了一番周折,總算進入了劍閣關,可以稍微放鬆點了。”馬隆說:“現在說放鬆還太早了點,鍾會十五萬大軍馬上就要開到,真正的大戰正要開始。”留拜說:“我當然知道,我隻是說放鬆點而已,並沒有說完全放鬆。”寧隨湊過來對留拜問:“留兄,你定軍山莊那邊沒問題嗎?”留拜說:“放心好了,夫人來信說她們已經隨五鬥米教的人躲進了深山裏,應該不會有什麽危險的——哦,對了,夫人還來信說她們正在和五鬥米教的一位道姑做一件事情,好讓魏軍不到處濫殺無辜。”寧隨問:“什麽事情?”留拜迴答說:“信裏沒有提。”寧隨也不再過問,心想:“道姑,為何我想到了諸葛道長,應該不會是她吧。”


    這時,有士兵來報告說:“關外來一支兵馬,約有一千多人,說是鎮守陽平關的夏侯霸,因不知真假,不敢放進。”董厥說:“夏侯霸,他不鎮守陽平關,來此做什麽?”薑維說:“陽安關被攻破,陽平關也就麵臨了腹背受敵的情況,斷然是守不住的,與其浪費寶貴的兵力,不如趕緊撤離與我們匯合,這才是上策。夏侯霸做的沒有錯。”董厥細思之後,也覺得的確如薑維所說的一樣,心想:“看來軍事上的事情我終究是比不上薑維。”


    薑維來到了關上,確認是夏侯霸之後,這才將夏侯霸放了進來。夏侯霸進來後便問:“大將軍,以眼下情況來看,我們該如何是好?”薑維說:“堅守劍閣,把魏軍拖死在漢中。”夏侯霸憂慮地說:“似乎是有些困難啊。”薑維說:“縱然是萬分困難,也不得不做。這次若是能將魏軍拖死在漢中,魏軍的損失必然不小,等到他日再次北伐的時候便能又小了不少的阻力。”董厥在一旁卻心想:“薑維這家夥,敵人都還沒打跑,就又想著北伐了。果然還是得阻止他才行。”


    卻說鍾會得到了陽安關後,又不費吹灰之力奪下了陽平關,隻是關上的糧草器械都被夏侯霸燃燒殆盡了。接著,鍾會便率大軍直抵劍閣。這時,諸葛緒率軍前來與鍾會匯合,將薑維逃脫的事情告訴了鍾會。鍾會心想:“我正愁沒法子吞並你的兵馬呢,現在倒好,白白給了我個機會。”於是假裝大怒地說:“好你個諸葛緒,你竟敢畏敵不前,其罪當誅!”諸葛緒連忙迴答說:“請將軍明鑒,並非末將不阻攔,而是那薑維那家夥使用了詭計,假裝偷襲雍州,引誘末將去救,他卻半道上折返,迅速地通過了陰平橋頭。等末將去追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鍾會“哼”了一聲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是薑維的聲東擊西之計。你怎會不識得,這擺明了是與薑維溝通,故意放他逃走的。我現在就把你押送迴洛陽,交由大將軍發落,至於你的部隊嘛,就由我親自指揮。”諸葛緒直到這才明白了鍾會的意圖,咬牙切齒地說:“好啊,鍾會,原來你是想吞並我的部隊。你這混蛋不得好死!”鍾會說:“哼,給我押下去!”諸葛緒就這樣罵罵咧咧地被押走了。


    諸葛緒被押走後,鍾會又想:“雖然吞並了諸葛緒的部隊,不過劍閣關易守難攻,即使有再多軍隊也難以發揮作用——還有那個鄧艾,叫他負責阻攔薑維,他卻任由薑維逃走,究竟是想幹什麽?”正疑慮間,有士兵來報說鄧艾求見。鍾會心想:“好啊,我不來找他,他反倒過來找我了。也好,我也正想看一看這個鄧艾是個什麽樣的人。”於是出來迎接,寒暄幾句後便一同走進了帳中。


    進帳後,鄧艾先發製人地抱歉說:“實在是萬分抱歉,在下沒能成功地在遝中阻攔薑維。”鍾會心想:“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他竟然會主動向我道歉,看來他還是挺識時務的。”於是有些高興地說:“薑維狡猾異常,讓他走脫了也不是你的錯。”鄧艾接著說:“如今薑維已經逃入劍閣,不知道鎮西將軍有何妙計?”鍾會心想:“我沒有,難道你有?”於是反問鄧艾說:“不知鄧將軍有何妙計?”鄧艾一臉得意地說:“我倒有一計,若是成功,蜀漢覆手可滅。”鍾會一驚,心想:“他莫非真有什麽妙計不成?”於是說:“哦,是嗎,可否說來聽一聽?”鄧艾迴答說:“相傳漢武帝征討西南夷的時候,曾在陰平修築過一條小路,可以直接抵達江油,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那一條小路。”鍾會聽後說:“你的意思是你想要繞道陰平,直取江油。”鄧艾點了點頭說:“運氣好的話,甚至可以攻破成都,建立萬世功勳。”鍾會暗笑,心想:“我還真是高估了你,從陰平到江油可是隔著近千裏崇山峻嶺,那種連猴子都過不去的地方,去了就是白白送死。這麽來看的話,這薑維估計也就是個傻子,劍閣關應該很快就能攻下,搞不好我寫一封書信送過去他就獻關投降。”於是打發鄧艾說:“此計大妙,鄧將軍你可親自率領你的隴西軍隊前去偷渡陰平,我則在這裏牽製薑維。”鄧艾觀察鍾會表情,顯然認定自己不會成功,心想:“哼,我來此也不過是爭得你一句同意,以免別人說我專權罷了。”於是說:“既然如此,不可耽誤時機,在下就先行離開。”還沒等鍾會答話,就走了。鍾會有些惱怒,心想:“哼,真是無禮的人。”胡烈走上前對鍾會問:“鎮西將軍好像不認為鄧將軍此計可行?”鍾會哈哈一笑說:“陰平小路,都是高山峻嶺,極其難走,隻需要一百人守住險要,斷掉歸路,就會全軍覆沒。這等十死無生的事情也隻有傻子才會做。我就隻管正麵攻打,徐圖前進,還怕打不下益州嗎?”一旁的蔣舒心想:“說起來丞相在世的時候就派了一百兵馬負責把守陰平小路,不過他死了之後,這一百兵馬就被調走了。看來鄧艾這次未必是十死無生,不過為了這等渺茫的機會而去冒此大險,真是不值得啊。”


    卻說鄧艾迴到自己營地,鄧忠迎接問:“爹,事情怎麽樣了?”鄧艾不屑地說:“鍾會雖然答應了我,但是不相信我能做成此事。”鄧忠也憂慮地說:“這件事情本來就是九死一生,爹你難道真的要聽信那姓陳的鬼話嗎?”這時,一名書生模樣的人走了過來說:“怎麽就是聽信了我的鬼話,我老早就有言在先了,此事是九死一生,不想做可以放棄。”鄧艾說:“這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我是不會放棄的,不過有一點我還是想不明白,你為何會幫我,陳壽?”


    原來這名落魄書生姓陳名壽,字承祚,是巴西郡安漢縣人。陳壽少時好學,拜同郡學者譙周為師,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陳壽為人正直,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被罰至漢中當小吏。當時,魏軍正大舉來襲,陳壽也收到了恩師譙周的書信,信中言明大漢氣數已盡,希望陳壽能夠幫助魏軍,以免兩川生靈塗炭。陳壽於是偷跑出去,假裝被鄧艾軍給抓住,鄧艾見陳壽臉色平靜,無絲毫害怕,於是好奇地詢問了起來。陳壽便趁機獻上了偷渡陰平的計策。鄧艾細思起來,也認為此計可行。於是放開陳壽,允許陳壽在營地內自由行動。


    當下鄧艾問陳壽為何幫助自己,陳壽卻搖搖頭迴答說:“我並非是為了幫你,我隻是聽從恩師之言,不忍兩川生靈就塗炭罷了。”鄧艾麵無表情地迴答說:“那你們可真是有心了。”心想:“你們這些讀書人可真是虛偽得緊。”接著又問:“不過你為何選擇我卻不選擇鍾會呢?”陳壽迴答說:“你與薑維多次交手,對他知根知底,因此恩師覺得這件事情交給你做才最為合適。”鄧艾點頭說:“這倒不假。”陳壽又說:“希望你到時候能履行諾言。”鄧艾哈哈一笑地說:“放心好了,我隴西軍隊可不比其他地方軍隊,軍律嚴明,絕對與百姓秋毫無犯。”


    接著,鄧艾一麵修密書遣使馳報司馬昭,一麵聚諸將於帳下問:“各位,如今薑維死守劍閣,輕易不得過,遷延日久隻怕會無功而返。所以我打算從陰平小道乘虛去取成都,和你們一起建立大功,你們願不願意肯和我一起去?”鄧忠首先發話說:“孩兒願一同前往!”楊欣、牽弘等人則不約而同地心想:“陰平小道險峻異常,極其難走,怎麽可能成功?可若是不答應的話,隻怕鄧將軍日後記恨我們。”於是也都無奈地答應下來。鄧艾於是先令兒子鄧忠引五千精兵,不穿衣甲,隻拿斧鑿器具,凡是遇到峻峭危險的地方,就鑿山開路,搭造橋閣,以便用來行軍。鄧艾又親自選兵三萬,各帶幹糧繩索進發。約行百餘裏,選下三千兵,就此紮寨;又行百餘裏,又選三千兵下寨。


    就這樣如此反複,走了二十多天,行了七百餘裏,都是無人之地。不多時,前至一嶺,名喚摩天嶺,馬不堪行,鄧艾於是步行上嶺,正好瞧見鄧忠與開路壯士盡皆哭泣。鄧艾不明所以,問起原因。鄧忠哭訴說:“這嶺西邊都是峻壁巔崖,不能開鑿,真是白白走了這許久!”鄧艾說:“我們到這個地方,已經走了七百餘裏,再往前便是江油了,怎麽能夠後退呢?”鄧艾於是又召集眾人說:“各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已經來到此地,如果成功,便有天大的富貴在等著我們!”楊欣心想:“說得我熱血沸騰的,隻是這摩天嶺如何過去?”王頎也說:“鄧將軍,你話說得是不錯,可是這摩天嶺我們該如何過去?”鄧艾來迴踱步,想了想後,便停下來咬牙對眾人說:“各位,富貴險中求,就請各位按我的指示做!”接著命令,手下軍士將軍器扔了下去。然後,鄧艾取來氈衫將全身圍裹,對眾人說:“不怕死的就就跟我來。”說完,先行滾下了山崖。眾人無不目瞪口呆,同時大受鼓舞,也紛紛跟著做,滾了下去,終於渡過了摩天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寧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山的黃布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山的黃布鈴並收藏寧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