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出兵往南安而來,早被郭淮探聽得知,一麵飛報洛陽,一麵起兵來迎。
郭淮軍至董亭,正遇薑維,兩軍列成陣勢。郭淮副將徐工使梨花開山斧出馬挑戰。薑維陣中,寧隨步行出戰。徐工見寧隨一無馬匹;二無武器且又年紀輕輕,不免覺得漢軍目中無人,大怒說:“漢軍是沒有人了嗎?派個毛頭小子出來迎戰,”又對著寧隨,“喂!毛頭小子,你怎敢赤手空拳地和我打,還不迴去穿上武器戰馬,和我一戰。”寧隨搖了搖頭說:“我不慣使用這些,更何況對付你,赤手空拳足夠了。”徐工大怒說:“竟敢小看我,受死吧!”揮斧拍馬而來,一斧劈向寧隨。寧隨閃過,接著縱身一躍,跳到了斧板上,又借著斧板之力再次一跳,跳到了徐工的頭盔上,單腳踩著徐工的頭盔。徐工彎著身子,承受著寧隨的重量。徐工拚了命的甩頭,想將寧隨甩下去。不料寧隨的腳就像粘住了一般,怎麽甩也甩不下去。漸漸地,徐工便累了個半死。寧隨見玩也玩夠了,一個跳轉身,將徐工踢下了馬,然後自己騎著那匹馬將徐工踩死並迴陣去了。薑維趁機驅兵掩殺。魏兵雖眾,卻不敵漢軍驍勇,加上漢軍中又有江湖軍等精銳,不禁大敗,後退三十裏。薑維終究因為兵少,不敢深入,於是也收兵迴去。接著雙方各自下寨。
薑維與眾將商議說:“今日雖勝了一仗,終究是敵我懸殊,各位可有何妙計?”夏侯霸說:“來日詐敗,以埋伏之計勝之。”寧隨卻反對說:“不可,郭淮久經沙場,豈不知兵法?若見地勢掩映,必不肯追。此計不可行。”薑維也點頭同意說:“寧隨的話有理,此雖計不可行。不過若是有誘餌的話就另當別論了。”夏侯霸於是說:“請將軍明示。”薑維說:“來日可命軍士於路撒下鐵蒺藜,寨外多排鹿角,魏軍見了,必以為我要與他們久戰,以待羌兵策應。接著我再派人假裝在鐵籠山後運糧,用糧草為誘餌,他們知道後,必然會出兵斷我糧草,我到時再以埋伏計勝之,必定大獲全勝。”眾將聽後,無不佩服。薑維於是吩咐眾將如此如此,眾將依令行事。
卻說郭淮次日領兵搦戰,漢兵高掛免戰牌不出。郭淮見狀,心中起疑,又見漢軍於路撒下鐵蒺藜,寨外多排鹿角,卻是有長久駐紮的打算。郭淮於是收兵迴寨,聚集眾將商議。郭淮說:“漢軍於路撒下鐵蒺藜,又在寨外多排鹿角,顯然是要做長遠打算。各位可有什麽辦法?”正說著,忽有探馬來報說漢軍正在鐵籠山後運糧。郭淮聽後說:“漢軍此舉,果然是要做長久打算,如我所料不錯,應該是等待羌人策應。”這時,參軍程武說:“刺史所料不錯,如今東邊正慘遭孫吳攻打,戰事吃緊,大將軍必然會將注意力放在東邊,無法支援我們。現在薑維又派人與羌人通了盟,使之出兵,我大魏受到了三麵夾擊,情況可謂是十分的危險。”郭淮點頭說:“你說的不錯,可有什麽主意?”程武迴答說:“可先派兵夜襲漢軍糧道,漢軍糧道被斷,必不敢久居於此,到時自退。而羌兵見到薑維退兵後,也必不敢久留。”郭淮點頭說:“此計最善,隻是不知誰願領兵夜襲漢軍糧道?”話音未落,一將站出說:“我願前往。”郭淮視之,乃是徐工的兄長,討蜀將軍徐質。郭淮說:“你驍勇善戰,由你去最好。隻是薑維為人足智多謀,相信他肯定會防備我們襲他糧草,所以你去的時候,務必小心謹慎。最好分兵兩半,一半負責劫糧,另一半則負責策應。”徐質得令,領兵五千去了。
初更時分,果見蜀兵二百餘人,驅百餘頭木牛流馬,裝載糧草而行。魏兵一聲喊起,徐質當先攔住。蜀兵盡棄糧草而走。徐質也不追趕,押送糧草就要迴寨。突然間,兩邊火起,一聲炮響,伏兵四起,向魏軍殺奔過來。好在徐質先前聽從了郭淮的建議,分兵一半負責策應。那一半兵馬眼見漢軍伏兵殺起,也圍了過來,和徐質裏應外合。漢軍四散而逃。徐質收集兵馬,正要得勝迴營,忽然聞到一股硫磺的味道,心中起疑,命令軍士拆開糧草察看。不看則已,一看竟然發現是硫黃焰硝等引火之物。徐質大驚,急忙命令軍士撤退。
正在這時,四下火矢襲來,頓時燃起了熊熊大火。徐質冒煙突圍。這時,又有幾支兵馬殺到,攔住去路。其中一人正是寧隨。徐質看見寧隨,卻不敢戀戰,調轉馬頭逃跑。寧隨等人驅兵追趕。徐質丟盔棄甲,往小路逃走,方才逃脫。
徐質逃了一陣,見後麵沒有追兵追來,才鬆了一口氣,於路收集殘兵,敗迴營來,見過郭淮,訴說前事,請郭淮降罪。郭淮歎氣說:“是我料敵不明,非你之罪也。”迴到帳中,已是天明。郭淮升帳議事。郭淮說:“我軍數倍於薑維,卻依舊不能將他打敗,可恥啊,可恥!”說到最後,不禁生起氣來。眾將麵麵相覷,都羞愧難當。
正說著,忽有人報告說薑維派人在外搦戰。郭淮見狀問:“誰願出戰?”見眾將無人願意出戰,於是說:“行,我親自上。”於是領兵出營。剛出得營來,又聽得漢軍已經鳴金收兵。郭淮欲戰不能,隻得迴營。不料剛迴得營來,薑維又親自在營外搦戰。郭淮又立刻率兵出營。不料薑維又鳴金收兵去了。如此反複多次。郭淮不得已,命人高掛免戰牌。
郭淮正欲卸甲歇息一會兒,忽報寨門被人打開,薑維已率軍衝殺了進來。郭淮大驚,急忙上馬迎戰。此時的魏軍被漢軍殺了個措手不及,頓時大亂,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郭淮且戰且走,率兵退入了南安。薑維立刻率兵包圍了南安。
原來,徐質先前所收集的殘兵中混入了漢軍。徐質大敗,銳氣盡墮,沒有詳查。以至於讓他們進入了魏營。薑維多次派人假裝搦戰,一是為了疲憊魏兵,二也是讓郭淮沒有時間察覺此事。之後,這些漢軍就趁四下無人注意時,偷偷打開寨門,放薑維進入。此次計謀,皆出自薑維之手,可以說得上是出神入化,神鬼莫測,寧隨不禁更加佩服起了薑維。
薑維包圍南安後,就派人去探查羌王迷當的下落,隻待他兵馬一到,即刻攻城。不料探馬迴報說陳泰率兵攻打迷當,大敗迷當,迷當已經率兵撤退了。薑維一驚。這時,糧食官又進來報告說軍中糧草不足,剩餘糧草隻可支撐三日。薑維又是一驚。與此同時,又一消息傳來,卻是東吳諸葛恪北伐失敗,如今已退兵返迴,司馬昭如今已到長安進行指揮。薑維大驚。恰巧這時,朝廷又派了使者到來,下令薑維速速迴朝。朝中發生了大事——大司馬費禕遇刺身亡。薑維震驚,在座眾將同樣如此。寧隨在震驚之餘又想:“雖然大司馬意外死了,但是從今以後已經沒有人能夠製約薑老先生出兵。終於能夠放手一搏了。”
薑維向使者詢問具體情況。使者迴答說費禕在春正月初一日,舉行歲首大會,魏降人郭修亦在坐。其時費禕歡飲沉醉,不及戒備,結果為郭修親手持刃所害身死。說罷,使者竟哭了起來。薑維歎口氣說:“朝中有變,不得不迴去了。”於是下令依次撤退。
郭淮困守在南安,眼見漢軍撤退,不知何故。於是聚集眾將商議。有人說漢軍糧草不足,所以退兵,於是主張追擊;有人則認為這是漢軍的誘敵之計,不建議追擊。正好這時,司馬昭手書到來,言明諸葛恪北伐失敗,如今自己已率大軍到長安坐鎮。郭淮大喜,出示此書,對眾將說:“薑維撤退,必是為此。”眾將見狀,紛紛請求追擊,郭淮卻搖搖手說:“薑伯約熟知兵馬,豈能不做準備?兵法有雲: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接著安排好一切事宜,迴壅州去了。
薑維迴到漢中,將兵馬全部駐紮在漢中,自己孤身一人迴到成都。
寧隨在軍營裏左右無事,突然想起呂香的事情來,心想:“對了,怎麽忘了這件事情?看來得去定軍山莊一趟才行了。”於是告了假,前往定軍山莊。
寧隨來到了定軍山莊,見過了留拜,說起曾見到呂香的事情。留拜大喜,連連拜謝。就在這時,有下人來報告說寧玉和牛全前來拜訪。留拜連忙吩咐下人請他們二人進來。寧隨心想:“五姐和五姐夫他們到這,莫非是有呂香的新消息了?”
寧玉和牛全來到了大堂上,看見了寧隨,不免有些驚喜,和寧隨互相道了長短。接著,寧玉便拜見了留拜,說起了呂香的事情。
原來,寧玉和牛全幫忙尋找呂香,同時又拜托了許多江湖朋友一同尋找。總算是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個月前在涼州天水附近發現了呂香。留拜聽後大喜,急忙拜謝。接著也不管寧隨幾人,匆匆忙忙收拾行李就要出發尋找呂香。寧隨等人見了,也不便留在定軍山莊,於是紛紛告辭了。
寧隨和寧玉、牛全一同下了山。寧玉對寧隨說:“之前曾收到娘的來信,信上說爹已經迴家了,然後又提到了你的事情,你當真要卷入官場那種是非之地嗎?”寧隨點了點頭說:“姐,以前我還在猶豫,不過現在我想清楚了,我並非是卷入官場那種是非之地。相反的,我現在正是為國效力。《論語》中也曾說過:‘二三子,莫敢以國家遺禍!’而且,隻要事情完成後,我一定第一時間脫身,絕不會逗留。”寧玉並沒有讀過什麽書,聽不太懂寧隨的那些話,不過大概意思還是明白的,於是歎了口氣說:“看來,還是爹以前讓你讀的那些書害了你啊。”寧隨說:“不是這樣的,正是因為爹讓我讀了這麽多書,我才懂得了這許多道理。”寧玉又問:“好了,那你接下來是打算要迴到那個什麽薑府裏去嗎?”寧隨搖了搖頭說:“沒有,我現在是住在軍營裏邊,所以迴軍營裏邊去。”寧玉點了點頭,又說:“這樣啊。我和你姐夫也有些事情要處理,就此分開吧。”寧隨點了點頭,和寧玉、牛全分開。
寧隨走了一會兒,見天色還早,便先進城玩耍。走了一會兒,迎麵走來一個道姑,看著甚是年輕。寧隨聽她口裏念念叨叨,似乎說著什麽。寧隨細細聽來,卻是:道之為化,自高而降,指謂王者,故貴一人,製無二君,是以君王常當行道,然後乃及吏民,非獨道士可行,王者棄捐也……幸虧寧隨也曾讀過道家的一些書籍,加上寧隨又生長在江州,因此對這些話再熟悉不過——此乃五鬥米教祖師張道陵所著對老子《道德經》的注釋本《老子想爾注》裏的幾句話。大意為:行道不隻是道士的事,帝王也應行之;而且上聖君王都是師道行道,用以教化天下,故能實現太平之治,後世帝王漸漸失道,君臣行道,太平之世可以實現,民眾安順。
那道姑走到寧隨麵前,抱拳拱手,口稱“慈悲”。寧隨望著她,卻不知道她是誰。於是不確定地問:“你是在和我說話嗎?”道姑迴答說:“正是。”寧隨迴禮:“敢問道長是有什麽事情嗎?”道姑點了點頭,詢問說:“敢問足下可是寧隨寧一忠?”寧隨吃了一驚,問:“道長是怎麽認識我的?”道姑嗬嗬一笑說:“天機不可泄露,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說完,笑嗬嗬地走了。隻留下寧隨站在原地,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郭淮軍至董亭,正遇薑維,兩軍列成陣勢。郭淮副將徐工使梨花開山斧出馬挑戰。薑維陣中,寧隨步行出戰。徐工見寧隨一無馬匹;二無武器且又年紀輕輕,不免覺得漢軍目中無人,大怒說:“漢軍是沒有人了嗎?派個毛頭小子出來迎戰,”又對著寧隨,“喂!毛頭小子,你怎敢赤手空拳地和我打,還不迴去穿上武器戰馬,和我一戰。”寧隨搖了搖頭說:“我不慣使用這些,更何況對付你,赤手空拳足夠了。”徐工大怒說:“竟敢小看我,受死吧!”揮斧拍馬而來,一斧劈向寧隨。寧隨閃過,接著縱身一躍,跳到了斧板上,又借著斧板之力再次一跳,跳到了徐工的頭盔上,單腳踩著徐工的頭盔。徐工彎著身子,承受著寧隨的重量。徐工拚了命的甩頭,想將寧隨甩下去。不料寧隨的腳就像粘住了一般,怎麽甩也甩不下去。漸漸地,徐工便累了個半死。寧隨見玩也玩夠了,一個跳轉身,將徐工踢下了馬,然後自己騎著那匹馬將徐工踩死並迴陣去了。薑維趁機驅兵掩殺。魏兵雖眾,卻不敵漢軍驍勇,加上漢軍中又有江湖軍等精銳,不禁大敗,後退三十裏。薑維終究因為兵少,不敢深入,於是也收兵迴去。接著雙方各自下寨。
薑維與眾將商議說:“今日雖勝了一仗,終究是敵我懸殊,各位可有何妙計?”夏侯霸說:“來日詐敗,以埋伏之計勝之。”寧隨卻反對說:“不可,郭淮久經沙場,豈不知兵法?若見地勢掩映,必不肯追。此計不可行。”薑維也點頭同意說:“寧隨的話有理,此雖計不可行。不過若是有誘餌的話就另當別論了。”夏侯霸於是說:“請將軍明示。”薑維說:“來日可命軍士於路撒下鐵蒺藜,寨外多排鹿角,魏軍見了,必以為我要與他們久戰,以待羌兵策應。接著我再派人假裝在鐵籠山後運糧,用糧草為誘餌,他們知道後,必然會出兵斷我糧草,我到時再以埋伏計勝之,必定大獲全勝。”眾將聽後,無不佩服。薑維於是吩咐眾將如此如此,眾將依令行事。
卻說郭淮次日領兵搦戰,漢兵高掛免戰牌不出。郭淮見狀,心中起疑,又見漢軍於路撒下鐵蒺藜,寨外多排鹿角,卻是有長久駐紮的打算。郭淮於是收兵迴寨,聚集眾將商議。郭淮說:“漢軍於路撒下鐵蒺藜,又在寨外多排鹿角,顯然是要做長遠打算。各位可有什麽辦法?”正說著,忽有探馬來報說漢軍正在鐵籠山後運糧。郭淮聽後說:“漢軍此舉,果然是要做長久打算,如我所料不錯,應該是等待羌人策應。”這時,參軍程武說:“刺史所料不錯,如今東邊正慘遭孫吳攻打,戰事吃緊,大將軍必然會將注意力放在東邊,無法支援我們。現在薑維又派人與羌人通了盟,使之出兵,我大魏受到了三麵夾擊,情況可謂是十分的危險。”郭淮點頭說:“你說的不錯,可有什麽主意?”程武迴答說:“可先派兵夜襲漢軍糧道,漢軍糧道被斷,必不敢久居於此,到時自退。而羌兵見到薑維退兵後,也必不敢久留。”郭淮點頭說:“此計最善,隻是不知誰願領兵夜襲漢軍糧道?”話音未落,一將站出說:“我願前往。”郭淮視之,乃是徐工的兄長,討蜀將軍徐質。郭淮說:“你驍勇善戰,由你去最好。隻是薑維為人足智多謀,相信他肯定會防備我們襲他糧草,所以你去的時候,務必小心謹慎。最好分兵兩半,一半負責劫糧,另一半則負責策應。”徐質得令,領兵五千去了。
初更時分,果見蜀兵二百餘人,驅百餘頭木牛流馬,裝載糧草而行。魏兵一聲喊起,徐質當先攔住。蜀兵盡棄糧草而走。徐質也不追趕,押送糧草就要迴寨。突然間,兩邊火起,一聲炮響,伏兵四起,向魏軍殺奔過來。好在徐質先前聽從了郭淮的建議,分兵一半負責策應。那一半兵馬眼見漢軍伏兵殺起,也圍了過來,和徐質裏應外合。漢軍四散而逃。徐質收集兵馬,正要得勝迴營,忽然聞到一股硫磺的味道,心中起疑,命令軍士拆開糧草察看。不看則已,一看竟然發現是硫黃焰硝等引火之物。徐質大驚,急忙命令軍士撤退。
正在這時,四下火矢襲來,頓時燃起了熊熊大火。徐質冒煙突圍。這時,又有幾支兵馬殺到,攔住去路。其中一人正是寧隨。徐質看見寧隨,卻不敢戀戰,調轉馬頭逃跑。寧隨等人驅兵追趕。徐質丟盔棄甲,往小路逃走,方才逃脫。
徐質逃了一陣,見後麵沒有追兵追來,才鬆了一口氣,於路收集殘兵,敗迴營來,見過郭淮,訴說前事,請郭淮降罪。郭淮歎氣說:“是我料敵不明,非你之罪也。”迴到帳中,已是天明。郭淮升帳議事。郭淮說:“我軍數倍於薑維,卻依舊不能將他打敗,可恥啊,可恥!”說到最後,不禁生起氣來。眾將麵麵相覷,都羞愧難當。
正說著,忽有人報告說薑維派人在外搦戰。郭淮見狀問:“誰願出戰?”見眾將無人願意出戰,於是說:“行,我親自上。”於是領兵出營。剛出得營來,又聽得漢軍已經鳴金收兵。郭淮欲戰不能,隻得迴營。不料剛迴得營來,薑維又親自在營外搦戰。郭淮又立刻率兵出營。不料薑維又鳴金收兵去了。如此反複多次。郭淮不得已,命人高掛免戰牌。
郭淮正欲卸甲歇息一會兒,忽報寨門被人打開,薑維已率軍衝殺了進來。郭淮大驚,急忙上馬迎戰。此時的魏軍被漢軍殺了個措手不及,頓時大亂,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郭淮且戰且走,率兵退入了南安。薑維立刻率兵包圍了南安。
原來,徐質先前所收集的殘兵中混入了漢軍。徐質大敗,銳氣盡墮,沒有詳查。以至於讓他們進入了魏營。薑維多次派人假裝搦戰,一是為了疲憊魏兵,二也是讓郭淮沒有時間察覺此事。之後,這些漢軍就趁四下無人注意時,偷偷打開寨門,放薑維進入。此次計謀,皆出自薑維之手,可以說得上是出神入化,神鬼莫測,寧隨不禁更加佩服起了薑維。
薑維包圍南安後,就派人去探查羌王迷當的下落,隻待他兵馬一到,即刻攻城。不料探馬迴報說陳泰率兵攻打迷當,大敗迷當,迷當已經率兵撤退了。薑維一驚。這時,糧食官又進來報告說軍中糧草不足,剩餘糧草隻可支撐三日。薑維又是一驚。與此同時,又一消息傳來,卻是東吳諸葛恪北伐失敗,如今已退兵返迴,司馬昭如今已到長安進行指揮。薑維大驚。恰巧這時,朝廷又派了使者到來,下令薑維速速迴朝。朝中發生了大事——大司馬費禕遇刺身亡。薑維震驚,在座眾將同樣如此。寧隨在震驚之餘又想:“雖然大司馬意外死了,但是從今以後已經沒有人能夠製約薑老先生出兵。終於能夠放手一搏了。”
薑維向使者詢問具體情況。使者迴答說費禕在春正月初一日,舉行歲首大會,魏降人郭修亦在坐。其時費禕歡飲沉醉,不及戒備,結果為郭修親手持刃所害身死。說罷,使者竟哭了起來。薑維歎口氣說:“朝中有變,不得不迴去了。”於是下令依次撤退。
郭淮困守在南安,眼見漢軍撤退,不知何故。於是聚集眾將商議。有人說漢軍糧草不足,所以退兵,於是主張追擊;有人則認為這是漢軍的誘敵之計,不建議追擊。正好這時,司馬昭手書到來,言明諸葛恪北伐失敗,如今自己已率大軍到長安坐鎮。郭淮大喜,出示此書,對眾將說:“薑維撤退,必是為此。”眾將見狀,紛紛請求追擊,郭淮卻搖搖手說:“薑伯約熟知兵馬,豈能不做準備?兵法有雲: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接著安排好一切事宜,迴壅州去了。
薑維迴到漢中,將兵馬全部駐紮在漢中,自己孤身一人迴到成都。
寧隨在軍營裏左右無事,突然想起呂香的事情來,心想:“對了,怎麽忘了這件事情?看來得去定軍山莊一趟才行了。”於是告了假,前往定軍山莊。
寧隨來到了定軍山莊,見過了留拜,說起曾見到呂香的事情。留拜大喜,連連拜謝。就在這時,有下人來報告說寧玉和牛全前來拜訪。留拜連忙吩咐下人請他們二人進來。寧隨心想:“五姐和五姐夫他們到這,莫非是有呂香的新消息了?”
寧玉和牛全來到了大堂上,看見了寧隨,不免有些驚喜,和寧隨互相道了長短。接著,寧玉便拜見了留拜,說起了呂香的事情。
原來,寧玉和牛全幫忙尋找呂香,同時又拜托了許多江湖朋友一同尋找。總算是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個月前在涼州天水附近發現了呂香。留拜聽後大喜,急忙拜謝。接著也不管寧隨幾人,匆匆忙忙收拾行李就要出發尋找呂香。寧隨等人見了,也不便留在定軍山莊,於是紛紛告辭了。
寧隨和寧玉、牛全一同下了山。寧玉對寧隨說:“之前曾收到娘的來信,信上說爹已經迴家了,然後又提到了你的事情,你當真要卷入官場那種是非之地嗎?”寧隨點了點頭說:“姐,以前我還在猶豫,不過現在我想清楚了,我並非是卷入官場那種是非之地。相反的,我現在正是為國效力。《論語》中也曾說過:‘二三子,莫敢以國家遺禍!’而且,隻要事情完成後,我一定第一時間脫身,絕不會逗留。”寧玉並沒有讀過什麽書,聽不太懂寧隨的那些話,不過大概意思還是明白的,於是歎了口氣說:“看來,還是爹以前讓你讀的那些書害了你啊。”寧隨說:“不是這樣的,正是因為爹讓我讀了這麽多書,我才懂得了這許多道理。”寧玉又問:“好了,那你接下來是打算要迴到那個什麽薑府裏去嗎?”寧隨搖了搖頭說:“沒有,我現在是住在軍營裏邊,所以迴軍營裏邊去。”寧玉點了點頭,又說:“這樣啊。我和你姐夫也有些事情要處理,就此分開吧。”寧隨點了點頭,和寧玉、牛全分開。
寧隨走了一會兒,見天色還早,便先進城玩耍。走了一會兒,迎麵走來一個道姑,看著甚是年輕。寧隨聽她口裏念念叨叨,似乎說著什麽。寧隨細細聽來,卻是:道之為化,自高而降,指謂王者,故貴一人,製無二君,是以君王常當行道,然後乃及吏民,非獨道士可行,王者棄捐也……幸虧寧隨也曾讀過道家的一些書籍,加上寧隨又生長在江州,因此對這些話再熟悉不過——此乃五鬥米教祖師張道陵所著對老子《道德經》的注釋本《老子想爾注》裏的幾句話。大意為:行道不隻是道士的事,帝王也應行之;而且上聖君王都是師道行道,用以教化天下,故能實現太平之治,後世帝王漸漸失道,君臣行道,太平之世可以實現,民眾安順。
那道姑走到寧隨麵前,抱拳拱手,口稱“慈悲”。寧隨望著她,卻不知道她是誰。於是不確定地問:“你是在和我說話嗎?”道姑迴答說:“正是。”寧隨迴禮:“敢問道長是有什麽事情嗎?”道姑點了點頭,詢問說:“敢問足下可是寧隨寧一忠?”寧隨吃了一驚,問:“道長是怎麽認識我的?”道姑嗬嗬一笑說:“天機不可泄露,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說完,笑嗬嗬地走了。隻留下寧隨站在原地,一頭霧水,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