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奏請北伐成功之後,表麵上雖然波瀾不驚,但是內心裏早就欣喜若狂了。迴到了薑府,召來了句扶和寧隨,說起了此事。寧隨和句扶也感到高興。


    寧隨更甚,趁機向薑維提出釋放寧直和陸展的事情。薑維眼見時機已到,便同意了,給了句扶解藥,並讓句扶帶著寧隨前去釋放寧直和陸展。


    寧直和陸展被關押在句府以來,除了人身自由被限製,以及不能使出內力之外,其他一切都好,一日三餐無憂,無性命危險。寧直更是每天都屏氣凝神,泰然自若,絲毫不在意所處環境。


    這天,寧直算了算日子,得知自己和陸展被困在這裏已經有三、四年多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出去。正想著,門開了,卻是句扶帶著寧隨走了進來。寧隨一見到父親,便跑過去詢問父親的情況。寧直隔了許久,再次見到寧隨,心裏也十分開心,聽著寧隨詢問自己的情況,迴答說:“爹沒事,就是使不上勁而已。倒是你,為何和他一起來。”寧隨還沒有迴答,句扶就接過話茬說:“奉將軍命令,放你們離開。”寧直一聽,懷疑說:“哼,鬼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句扶說:“你信也好,不信也好,跟我沒關係。”說著,就把一顆藥丸塞進了寧直和陸展的嘴裏,同時使出內力,強迫他們吞下。寧直吞下藥丸,覺得全身熱乎乎的,問:“你到底給我吃了什麽?”句扶淡淡地迴答說:“沒什麽,解藥而已。”寧直聽後,突然覺得自己又有了勁,於是試著提了一下內力,果然內力恢複了過來。一旁的陸展也是如此。接著,句扶將路讓了出來,對他們說:“請吧。”寧直雖然不知道句扶葫蘆裏賣了什麽藥,但是自己內力已經恢複,也不怕任何人,便陸展、寧隨走了出去。


    句扶一路送他們出了府外,然後說:“你們請吧。”寧直見句扶真的是放自己和陸展離開,也就沒有懷疑,拉著寧隨就要走。不料寧隨掙脫了寧直的手說:“爹,那個,我想留下來。”寧直聞言一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再問了一遍。寧隨依舊像剛才那樣迴答。寧直於是問:“你為什麽要留下來,”看向句扶,指著句扶,“是不是他們威脅你?”寧隨連忙搖手說:“不是不是,我是自願留下的。”寧直便問起了原因。寧隨想了想,才迴答說:“爹,我想為國效力。”剛說完,寧直就訓斥說:“胡鬧,我們隻是江湖人,為國效力是他們官府的事情,你跟著瞎湊什麽熱鬧?趕快跟我走。”這時,一個聲音冷冷地迴答說:“你這話就說錯了。”寧直迴頭一看,卻是薑維。原來薑維終究是不放心,便出來看了一下,就見到了剛才那副場景。


    寧直一看是薑維,沒好氣地說:“哼,你懂什麽?”薑維迴答說:“我雖然不懂,但是我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方今天下,曹魏竊居神州已有二十餘年。四海之內,我大漢子民無不痛心疾首,恨不得手刃奸賊,複興大漢。而你竟然以是江湖人為理由進行推脫,屬實可恨!”寧直說:“哼,我管你們什麽大漢曹魏的,和我們都沒有關係。總之,我不能讓我的兒子就這樣稀裏糊塗地跳進火坑裏。”薑維也有些生氣地說:“這是朝廷,不是火坑!”寧直說:“是嗎?對我來說都沒有區別。”薑維說:“看來,還是把你關起來的好。”寧隨見狀,連忙上前求情。不料寧直更生氣了,對寧隨說:“隨兒,你居然幫著外人。”寧隨連忙說:“不是,爹,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措辭,隻是讓寧直冷靜。


    一旁的陸展可從來沒有見過寧隨為了誰這樣子過,覺得其中必有緣由,也勸說寧直冷靜下來好好聊一聊。寧直聽後,認為此處是薑維的地盤,確實是要冷靜下來。於是深吸了一口氣,平靜了下來,對寧隨問:“隨兒,你真的要留下來嗎?”寧隨肯定地點了點頭。寧直又問起了原因。寧隨也迴答說:“爹,我剛才也說過了,我要留下來跟著薑老先生為國效力。”寧直聽後,歎了一口氣說:“行吧行吧,你也已經長大了,是該自己拿主意了。”說完,又對薑維說:“姓薑的,好生照顧我兒子,若是他少了一根毫毛,我拿你是問——還有,既然我兒子打定主意要跟著你幹的話,那黃元寶藏的事情我也不想和你追究了,好自為之吧。”薑維聽後說:“那就多謝了。”接著,寧直又對陸展說:“老陸,我們走吧。”於是和陸展離開了。寧隨不忍心,想送一送,可剛走了兩步,不知怎的又停了下來,就這樣靜靜地看著父親和陸展離去,心中五味雜陳。


    薑維看著寧隨,走上前問:“怎麽,不送一送嗎?”寧隨搖了搖頭說:“我怕我去送了之後就迴不來了。”薑維說:“這樣啊……”過了一會兒,寧隨又對薑維問:“薑老先生,我是不是不孝啊。”薑維點了點頭說:“確實——不過自古以來忠孝不能兩全,為了國家大義也隻能犧牲小家了。”寧隨聽了這話,心中倒有了些寬慰。


    ……


    幾天後,在費禕的批準下,薑維率兵萬餘進行了第一次北伐。


    顯然,對於北伐而言,萬餘人的部隊確確實實是太少了。不過,對於費禕而言,派遣萬餘人的部隊進行北伐,是保證了大漢現有國力不會被太大的消耗下所能夠派出的最多部隊,即使敗了,對大漢國力的耗損也不大,可謂是一舉兩得。當然,薑維於此並不明白,雖然不滿費禕批準自己帶萬餘人的部隊進行北伐,但是總好過什麽也沒有。這時,薑維的心中又想起了先前廖立所說的話來。不禁心中自問:“莫非,真的隻能和曹魏打遊擊戰嗎?不!這雖然是個好方法,但是這樣所耗費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我在的時候還好說,萬一哪一天我不在了,又能保證有誰會繼續進行北伐呢?”不禁內心否定了廖立的提議。


    薑維來到了漢中,召集眾將領進行商議。薑維對眾將說:“此次北伐,可先遣使去羌人處通盟,然後再命人出西平,近雍州,築二城於麴山之下,令兵守之,以為掎角之勢。之後盡發糧草於川口,依丞相舊製,次第進兵,各位可有異議否?”眾將均表示無異議。薑維見無人有異議,又發問:“誰願去羌人處通盟?”這時,隻見一人站出來說:“我願前往。”眾人視之,發現不是別人,正是柳隱 。薑維點了點頭說:“你老成穩重,正好可以擔此重任。”柳隱說:“隻是羌人好利貪財,若無重金誘惑他們,斷不會出兵相助的。但是以大司馬的性格,是不會讓我們行此傷財之事的。”薑維聽後說:“這件事情我自有主意。”隨即又對句扶說:“孝興,是時候將它們搬出來了。”句扶領命去了。眾將都在疑惑是什麽東西時,隻有寧隨心裏清楚,肯定是黃元寶藏。


    果不其然,句扶離開一陣子後,再次迴來時便帶著人抬著幾箱珠寶進來。眾人無不目瞪口呆,不知這些珠寶從何而來。寧隨心裏清楚,不過不能說出來。薑維接著對柳隱說:“這些珠寶都是我想方設法得到的,現在就給你拿去,務必要完成與羌人的同盟,明白嗎!”柳隱領命,拿著珠寶去了。


    柳隱走後,薑維又問:“好了,誰願前往麴山去築城。”話音剛落,就有二人應聲前往。眾人視之,乃是句安、李歆二人。薑維大喜,當即命二人前往麴山前連築二城: 句安守東城,李歆守西城。二人領命去了。薑維接著說:“各位按部就班,隻待羌兵一到,即刻出兵。”眾將得令,隨後便退下各自準備了。


    寧隨迴到了自己的營帳,迴想著剛才的議事,似乎總感覺有什麽地方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思考了好一會兒,才終於察覺到問題所在,急急忙忙地前去求見薑維。


    此時的薑維正和夏侯霸在一起,觀看著隴西地圖,夏侯霸站在薑維旁邊,向薑維說明著隴西各處的守備情況。寧隨見狀,便站在一旁沒有說話。薑維注視著地圖,思考良久,突然發現寧隨也在,便問寧隨來此何事。寧隨迴答說:“有一件事不明白,特意請教薑……將軍。”由於夏侯霸在一旁,寧隨便將稱唿也改了,隻是感覺不怎麽順口,有些口吃。薑維問:“什麽事情?說吧。”寧隨於是說:“早上的時候,薑將軍讓句安、李歆二將前往麴山築城,若是在築城之時遭到魏軍圍攻,二將兵少,如何抵敵。”薑維聽後哈哈一笑說:“郭淮現在正因為仲權入蜀而忙著調整隴右各地的守備,以防我趁虛而入,所以暫時不會來攻打句、李二人的。等他來攻打的時候,句、李二人早就築好了城,完善了守備。麴山山高地險,易守難攻,即使隻有兩千餘人,也足以抵擋得住二十萬大軍。”寧隨聽後恍然大悟地說:“原來如此,看來是我庸人自擾。”薑維聽後卻搖搖頭說:“並非如此,為將者應當走一步看三步,所多加思考是好的,”停頓了一會兒,“不過,若是好謀而無斷的話又另當別論了。”寧隨似懂非懂,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來,問:“將軍,我還有一件事情想向將軍求解。”薑維說:“什麽事,說吧。”寧隨於是說:“聽將軍剛才所言,似乎並不想趁著魏軍調整守備的時候進攻,可又為何叫夏侯將軍告知調整前的壅涼軍團的守備情況,豈非多此一舉。”薑維聽後,哈哈大笑說:“果真孺子可教也,你隻聽了我和仲權剛才的對話就想到了這些,也算難得。你可試著自己猜一猜。”寧隨思考了起來,想了許久,還是想不出來,便請薑維示下。薑維又問夏侯霸知不知道,夏侯霸也說:“我也從剛才開始就疑惑你為何這樣做,隻是一直都想不明白。”薑維見狀,於是哈哈一笑,開始解釋說:“這正是因為仲權你啊。”夏侯霸和寧隨都一愕,不解其中意思。薑維繼續對二人解釋說:“司馬懿讓郭淮取掌管壅涼,就是看中了他為人小心謹慎,足智多謀。如今仲權你加入了我大漢,郭淮肯定會覺得你會將壅涼地區的守備情況全部說出來給我們聽,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所以,郭淮肯定是步步為營,小心謹慎,在換防的同時密切注意我軍的動向,這個時候反而是他們防守最嚴的時候。在這個時候進行攻打絕非明智之舉。隻有等到他們防守鬆懈之時攻打才是上上之策,而他們防守最鬆懈的時候恰恰就是他們換防成功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會想到我們會在他換防成功的時候進行攻打的。這就叫出其不意,掩其不備。至於我們如何得知他們換防後的守備情況,就要從他們現有的守備情況中進行推測,推測出他們換防後的守備情況。我與郭淮交過數次手,對他所知甚深,因此他如何換防我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然後接下來我們就等郭淮進攻麴山之時,率軍掩襲其後,即可大獲全勝。”寧隨和夏侯霸聽後,無不佩服薑維的智慧。薑維隨後又說:“此間之事,隻許我們三人知道,不準泄露出去,否則的話,我定斬不饒。”寧隨和夏侯霸二人表示明白。寧隨更是心想:“看來,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同時,夏侯霸也心想:“薑伯約果然是足智多謀。”


    沒過多久,郭淮就收到了漢軍在麴山築城的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寧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山的黃布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山的黃布鈴並收藏寧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