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抓捕孔胤植三族,查封曲阜孔府,家產充公......”
你不跳出來,我怎麽有理由抄家呢?
之前那些遊行示威的,都很文明,沒有打砸、搶燒,沒有衝擊朝廷衙門,沒有其它違法行為。
他們被抓進去,也就隻能關一段時間,罰點款,再教育一番。若是對他們進行抄家滅族,還真說不過去,會嚴重影響朱由校的光輝形象。
現在孔胤植組織打砸、搶燒,衝擊朝廷衙門,形同謀反。甭說收集的什麽勾結白蓮教、什麽草菅人命的罪名,就這一條,足以抄家滅族。
朱由校等的就是這些人蹦出來,蹦得越高,死得越慘。抄家真的是一本萬利,比做什麽生意都強。
朱由校還真擔心這些人膽小如鼠,不跳出來,不把事情搞大。若是起兵造反那是最好不過。以平叛之名,快刀斬亂麻,對大明內部階層進行徹底洗牌。
對於這一天,朱由校可是謀劃了好幾年。
通過大基建、大移民以及發展經濟,朝廷已經安置了超過6000萬窮苦老百姓。這些人日子越來越好,不會參與其中,已經成為朝廷的堅定支持者。
其它老百姓隻要有口飯吃,小日子還過得下去,都不會起來造反。
隻要大部分老百姓支持,朱由校就不擔心,何況還有強大的軍隊坐鎮。
跟隨造反的人群,主要是跟宗室勳貴、地主官僚、士紳豪商、土司淵源比較深的既得利益群體,以及用金錢雇傭的人員。
按照二八定律,這部分人占大明人口兩成約2800萬人,這部分人掌控了大明八成的財富,屬於大明的富人階級。
這部分富人階級受到新政的影響,皇命不可違,八成富人會妥協接受,隻是財富縮水而已,不會影響他們富裕的生活。
僅有二成約500萬富人會嚴重不滿,滿腹怨氣。
這500萬富人中又隻有二成約100萬人會萌生叛亂的想法。但真要鋌而走險,發動叛亂的僅僅隻有二成約20萬人。
朱由校就怕他們不鋌而走險,就是要這些人蹦出來,才能收割他們的財富。
緩一緩、看一看,等所有的牛鬼蛇神全部蹦出來,才能一網打盡,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國內的問題,才能全麵打倒舊有的利益階級,推動大明的政治、經濟、科技全麵徹底改革。
……
山東曲阜孔府。
孔府又稱衍聖公府,與曲阜孔廟、孔林合稱“三孔”,是孔子的世襲衍聖公的後代居住的府第。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
孔府始建於洪武十年,占地240畝,九進庭院,三路布局,共有廳、堂、樓、房463間。
東路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
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
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為花園。
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設六廳,在二門以內兩側,分別為管勾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公共管理孔府事務。
初期的孔廟僅有孔子故宅三間,其後裔在簡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廟建宅。隨著孔子地位及其子孫官位的升高,孔氏住宅日益擴展。
明正德以前,孔府不在曲阜城內,在縣城以外,距城10裏。
嘉靖年間,為保衛孔府孔廟,明世宗下令遷移曲阜縣城,移城衛廟。
經十年時間建成曲阜新城,城牆高聳,外有很深的護城河,孔府、孔廟居於曲阜城中,奠定了現孔府的規模。
辛亥革命後,孔子嫡裔仍受前代榮典。孔子的七十七代孫孔德成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給予特任待遇。
孔府正門坐北朝南,迎麵是一個粉白的大照壁,門前左右兩側,有一對2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
紅邊黑漆的大門上鑲嵌著狻猊鋪首,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相傳為明相嚴嵩手書。
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
門楣高懸明代詩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手書“聖人之門”豎匾,下有閥閱承托,門柱有石鼓夾抱。
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封建社會,平時隻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莊嚴。
屏門為木構,四周不與垣牆連屬,獨立院中,類似遮堂門。屏門頂覆灰瓦。門楣因懸明世宗親頒“恩賜重光”匾額,故稱“重光門”。
重光門平時是不開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和舉行重大祭孔禮儀時,才鳴禮炮開啟。
重光門因獨立院中,把前院和後院隔絕開來,所以又叫“塞門”。據說這樣的塞門一般官司宦人家是無資格建立的,隻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榮。
孔府大堂是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方。
大堂中央有一繪流雲、八寶暖閣,正中的太師椅上,披鋪一張斑瓓虎皮,椅前狹長高大的紅漆公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印盒、簽筒。
……
“衍聖公,不好啦,朝廷大批軍警包圍了咱孔府。護衛攔不住,他們已經衝進來啦......”
“什麽,膽大妄為,膽敢衝擊孔府!”衍聖公孔胤植坐在孔府大堂的太師椅上,一臉震驚。
雖然想到過會被小皇帝問罪,可小皇帝采用這個陣勢對付孔府,還是讓孔胤植沒有想到,真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呐。
“孔胤植何在?”一名執行抓捕任務的軍官衝進孔府大堂大聲喝問道。
“老夫便是孔聖人第六十五世孫,衍聖公孔胤植。”
“哈哈,大言不慚,誰封你做衍聖公的?自封的吧?”軍官嘲笑道。
“啊?哦?”孔胤植一下子被懟住了,自己這衍聖公還真沒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敕封。小皇帝一直推托,遲遲不下旨敕封,難道早就要搞我了?
“孔胤植,你的事犯啦,跟我們走吧。不要做無謂的反抗,免得辱沒了孔夫子的名聲。”
你不跳出來,我怎麽有理由抄家呢?
之前那些遊行示威的,都很文明,沒有打砸、搶燒,沒有衝擊朝廷衙門,沒有其它違法行為。
他們被抓進去,也就隻能關一段時間,罰點款,再教育一番。若是對他們進行抄家滅族,還真說不過去,會嚴重影響朱由校的光輝形象。
現在孔胤植組織打砸、搶燒,衝擊朝廷衙門,形同謀反。甭說收集的什麽勾結白蓮教、什麽草菅人命的罪名,就這一條,足以抄家滅族。
朱由校等的就是這些人蹦出來,蹦得越高,死得越慘。抄家真的是一本萬利,比做什麽生意都強。
朱由校還真擔心這些人膽小如鼠,不跳出來,不把事情搞大。若是起兵造反那是最好不過。以平叛之名,快刀斬亂麻,對大明內部階層進行徹底洗牌。
對於這一天,朱由校可是謀劃了好幾年。
通過大基建、大移民以及發展經濟,朝廷已經安置了超過6000萬窮苦老百姓。這些人日子越來越好,不會參與其中,已經成為朝廷的堅定支持者。
其它老百姓隻要有口飯吃,小日子還過得下去,都不會起來造反。
隻要大部分老百姓支持,朱由校就不擔心,何況還有強大的軍隊坐鎮。
跟隨造反的人群,主要是跟宗室勳貴、地主官僚、士紳豪商、土司淵源比較深的既得利益群體,以及用金錢雇傭的人員。
按照二八定律,這部分人占大明人口兩成約2800萬人,這部分人掌控了大明八成的財富,屬於大明的富人階級。
這部分富人階級受到新政的影響,皇命不可違,八成富人會妥協接受,隻是財富縮水而已,不會影響他們富裕的生活。
僅有二成約500萬富人會嚴重不滿,滿腹怨氣。
這500萬富人中又隻有二成約100萬人會萌生叛亂的想法。但真要鋌而走險,發動叛亂的僅僅隻有二成約20萬人。
朱由校就怕他們不鋌而走險,就是要這些人蹦出來,才能收割他們的財富。
緩一緩、看一看,等所有的牛鬼蛇神全部蹦出來,才能一網打盡,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國內的問題,才能全麵打倒舊有的利益階級,推動大明的政治、經濟、科技全麵徹底改革。
……
山東曲阜孔府。
孔府又稱衍聖公府,與曲阜孔廟、孔林合稱“三孔”,是孔子的世襲衍聖公的後代居住的府第。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
孔府始建於洪武十年,占地240畝,九進庭院,三路布局,共有廳、堂、樓、房463間。
東路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
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
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為花園。
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設六廳,在二門以內兩側,分別為管勾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公共管理孔府事務。
初期的孔廟僅有孔子故宅三間,其後裔在簡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廟建宅。隨著孔子地位及其子孫官位的升高,孔氏住宅日益擴展。
明正德以前,孔府不在曲阜城內,在縣城以外,距城10裏。
嘉靖年間,為保衛孔府孔廟,明世宗下令遷移曲阜縣城,移城衛廟。
經十年時間建成曲阜新城,城牆高聳,外有很深的護城河,孔府、孔廟居於曲阜城中,奠定了現孔府的規模。
辛亥革命後,孔子嫡裔仍受前代榮典。孔子的七十七代孫孔德成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給予特任待遇。
孔府正門坐北朝南,迎麵是一個粉白的大照壁,門前左右兩側,有一對2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
紅邊黑漆的大門上鑲嵌著狻猊鋪首,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相傳為明相嚴嵩手書。
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
門楣高懸明代詩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手書“聖人之門”豎匾,下有閥閱承托,門柱有石鼓夾抱。
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封建社會,平時隻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莊嚴。
屏門為木構,四周不與垣牆連屬,獨立院中,類似遮堂門。屏門頂覆灰瓦。門楣因懸明世宗親頒“恩賜重光”匾額,故稱“重光門”。
重光門平時是不開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和舉行重大祭孔禮儀時,才鳴禮炮開啟。
重光門因獨立院中,把前院和後院隔絕開來,所以又叫“塞門”。據說這樣的塞門一般官司宦人家是無資格建立的,隻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榮。
孔府大堂是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方。
大堂中央有一繪流雲、八寶暖閣,正中的太師椅上,披鋪一張斑瓓虎皮,椅前狹長高大的紅漆公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印盒、簽筒。
……
“衍聖公,不好啦,朝廷大批軍警包圍了咱孔府。護衛攔不住,他們已經衝進來啦......”
“什麽,膽大妄為,膽敢衝擊孔府!”衍聖公孔胤植坐在孔府大堂的太師椅上,一臉震驚。
雖然想到過會被小皇帝問罪,可小皇帝采用這個陣勢對付孔府,還是讓孔胤植沒有想到,真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呐。
“孔胤植何在?”一名執行抓捕任務的軍官衝進孔府大堂大聲喝問道。
“老夫便是孔聖人第六十五世孫,衍聖公孔胤植。”
“哈哈,大言不慚,誰封你做衍聖公的?自封的吧?”軍官嘲笑道。
“啊?哦?”孔胤植一下子被懟住了,自己這衍聖公還真沒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敕封。小皇帝一直推托,遲遲不下旨敕封,難道早就要搞我了?
“孔胤植,你的事犯啦,跟我們走吧。不要做無謂的反抗,免得辱沒了孔夫子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