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宮。
“皇爺,緬甸東籲王朝入侵孟艮府,景棟城被圍......”皇家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劉若愚收到西南前線的情報,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即向朱由校匯報。
朱由校很是平靜,接過電文仔細看了一遍,“傳內閣首輔袁可立、皇家衛隊總參謀部各參謀即刻前來見朕。”
朱由校向劉若愚下達指令後,立即讓人找出西南地區的地圖看了起來。
明代時期,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為更好的統治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明朝在西南地區和中南半島設置土司羈縻統治機構三宣九慰。
三宣九慰的範圍除了國內部分外,大致還包括緬甸、泰國北部和老撾的中部。
南甸宣撫司設立於正統9年,治所在梁河縣,轄區東至騰衝小龍川寨,南至於崖,西至木邦孟木寨,北至騰衝。
以傣族刀氏世襲其職,轄地最廣,號稱十司領袖。天啟元年,刀樂啟襲封南甸宣撫使。
幹崖宣撫司設立於正統9年,治所在盈江縣東北新城鄉,管轄雲南太平江流域。萬曆47年,刀鎮國襲封幹崖宣撫使。
隴川宣撫司設立於正統9年,治所在隴川縣,轄隴川、瑞麗、遮放及緬屬高麗等地區。萬曆35年,多安靖襲封隴川宣撫使。
隴川傣語稱猛宛,意為太陽照耀的地方。
平麓城位於瑞麗西郊,是傣文化的發祥地,是西南邊陲重要的口岸,因祥瑞美麗之意得名瑞麗。
車裏宣慰司設立於洪武17年,管轄境地大體相當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萬曆9年,車裏宣慰司劃分為景洪、猛養、猛龍、猛旺、猛海、猛混、猛阿、猛遮、西定、猛臘、猛捧、易武十二版納。
傣語版納意思為一個提供封建賦稅的行政單位,西雙即十二,西雙版納由此得名。
萬曆11年,刀韞猛襲封車裏宣慰使。天啟4年,刀韞猛不敵緬軍投降。天啟5年,刀韞猛再度叛緬。
天啟6年,緬軍攻克車裏,殺死刀韞猛,將車裏瀾滄江外六版納百姓遷往緬甸,車裏遂致荒蕪。
孟養宣慰司設立於永樂2年,治所位於緬甸孟養。管轄緬甸八莫、開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加山脈以東地區。
孟養位於緬甸北部克欽邦首府密支那下麵的一個盆地,北部與東南部為因道支湖圍繞,四周為原始森林覆蓋。
萬曆32年被緬甸東籲王朝吞並。
木邦宣慰司設立於永樂2年,治所位於緬甸興威。管轄薩爾溫江以西的撣邦高原地區。萬曆34年被緬甸東籲王朝吞並。
八百大甸宣慰司設立於洪武24年,治所位於清邁。元代史籍稱之為八百媳婦,又稱為蘭納王國,蘭納漢譯為百萬稻田之意。
管轄境地東至老撾宣慰司,西至木邦宣慰司,北至孟艮府,南至泰國彭世洛。大約包括泰國北部的難府、帕府、南邦、南奔、夜豐頌、清邁、清萊等府之地。
嘉靖44年(1565年)被緬甸東籲王朝吞並。
老撾宣慰司設立於永樂2年,治所南掌,又名琅勃拉邦,管轄境地東南至安南,西至八百大甸宣慰司,北至車裏宣慰司,南境至萬象與暹羅相鄰。
嘉靖年間始稱南掌王國,又稱瀾滄王國。南掌為老撾語,意思為百萬大象。
嘉靖39年(1560年)南掌王國國王塞塔提臘遷都至萬象。
嘉靖44年(1565年)被緬甸東籲王朝攻占,此後南掌王國和緬甸東籲王朝進行長期的戰爭。
萬曆26年,明軍戰勝緬軍,老撾宣慰司來歸,入貢恢複如常。老撾宣慰司名義上重迴大明版圖,但大明對老撾宣慰司已經沒有任何掌控力。
南掌王國是老撾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琅勃拉邦初名川銅。1560年起,因供奉來自高棉勃拉邦佛像,改為琅勃拉邦,是老撾著名的古都和佛教中心。17世紀南掌王國人口約100萬。
大古刺宣慰司設立於永樂4年,治所位於緬甸南部勃固,管轄緬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勃生、馬達班、勃固、直通等地域,正統後脫離明朝。
底兀剌宣慰司設立於永樂22年,治所位於勃固西北,管轄緬甸錫唐河流域的東籲縣,東籲王國在此崛起。宣德5年後脫離明朝。
底馬撒宣慰司設立於永樂4年,治所位於印度東北部那加蘭邦迪馬布爾地區的底馬補羅縣,管轄印度東北部那加蘭邦、阿薩姆邦地區。
永樂18年後脫離明朝,自立為底馬撒王國。大約在1536年,底馬撒王國被阿薩姆人擊敗,放棄底馬補羅,遷往格皮利河上遊卡西丘陵的邁班。
19世紀前期,作為阿薩姆王國的屬國一同被緬甸所征服。1826年,底馬撒王國並入英屬印度。
緬甸宣慰司設立於永樂元年,治所位於曼德勒附近的阿瓦城。
轄地即緬甸阿瓦王朝,管轄境地東至木邦宣慰使司界,南至孟加拉灣,西至若開山脈,北至孟養宣慰使司界、隴川宣撫司界。
嘉靖5年(1526年),孟養、木邦等聯合攻破阿瓦城,殺了莽紀歲,緬甸宣慰司即阿瓦王朝名存實亡。
莽紀歲幼子莽瑞體為避難逃往東籲。莽紀歲妻係東籲王族之女,故莽瑞體相當於逃到外婆家避難。
嘉靖10年(1531年),年僅15歲的莽瑞體在東籲繼位,創建緬甸曆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東籲王朝。莽瑞體去世後,其子莽應龍即位。
嘉靖34年(1555年),莽應龍率軍攻占阿瓦,收複緬甸宣慰司。
莽應龍拒絕明朝招撫,緬甸東籲王朝徹底成為獨立國家,轉而攻占明朝管轄下的孟養、木邦、八百大甸、老撾、底兀剌、大古剌等土邦。
莽應龍死後,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各地封建主重新割據。
1599年,若開王朝乘機率葡萄牙雇傭兵同東籲封建主聯合攻占其首都勃固,俘殺緬王莽應裏。
緬甸東籲王朝危在旦夕,莽應龍幼子良淵王占領以阿瓦城為中心的地區,保住了上緬甸半壁河山。阿那畢隆繼承王位後,光複了下緬甸的所有失地,再次完成了緬甸的統一。
三宣九慰都是土司,其長官由當地部族的首領世襲,內部自治。宣慰使是從三品,宣撫使是從四品。
不管是宣慰使還是宣撫使在其封地上都相當於土皇帝,擁有軍事、行政、司法、財政等所有權利,對治下百姓生殺予奪,猶如諸侯一般。
明中期後,國勢衰弱,緬甸東籲王朝崛起,開始與明朝為敵。隨著女真興起,明朝自顧不暇,對西南邊疆的經營和管理更加鬆懈。
萬曆22年,為鞏固邊防,雲南巡撫陳用賓在雲南邊境要塞,修建控緬八關,駐兵防守。八關據險而立,易守難攻,分為上四關和下四關。
上四關是神戶關、萬仞關、巨石關、銅壁關。下四關是鐵壁關、虎踞關、漢龍關、天馬關。蠻哈守備統領上四關,隴巴守備統領下四關。
神戶關位於盈江縣盞西老關城,控製茶山、古永、威緬、迤西等要道。萬仞關位於盈江縣猛弄。巨石關位於盈江縣昔馬鄉白岩坡。銅壁關位於騰衝城西南約270公裏的布嶺山頂,控製芒哈、海黑、芒莫。
鐵壁關位於騰衝城西南約270公裏的西等練山。虎踞關設在隴川的邦抗山。漢龍關設在瑞麗南部的芒棒山。天馬關設在瑞麗、隴川交界三角地內的西邦欠山上,控製猛廣、猛密、猛曲等要路。
滿清時期,中英勘定滇緬邊界時,下四關被劃入緬甸。
“皇爺,緬甸東籲王朝入侵孟艮府,景棟城被圍......”皇家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劉若愚收到西南前線的情報,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即向朱由校匯報。
朱由校很是平靜,接過電文仔細看了一遍,“傳內閣首輔袁可立、皇家衛隊總參謀部各參謀即刻前來見朕。”
朱由校向劉若愚下達指令後,立即讓人找出西南地區的地圖看了起來。
明代時期,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為更好的統治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明朝在西南地區和中南半島設置土司羈縻統治機構三宣九慰。
三宣九慰的範圍除了國內部分外,大致還包括緬甸、泰國北部和老撾的中部。
南甸宣撫司設立於正統9年,治所在梁河縣,轄區東至騰衝小龍川寨,南至於崖,西至木邦孟木寨,北至騰衝。
以傣族刀氏世襲其職,轄地最廣,號稱十司領袖。天啟元年,刀樂啟襲封南甸宣撫使。
幹崖宣撫司設立於正統9年,治所在盈江縣東北新城鄉,管轄雲南太平江流域。萬曆47年,刀鎮國襲封幹崖宣撫使。
隴川宣撫司設立於正統9年,治所在隴川縣,轄隴川、瑞麗、遮放及緬屬高麗等地區。萬曆35年,多安靖襲封隴川宣撫使。
隴川傣語稱猛宛,意為太陽照耀的地方。
平麓城位於瑞麗西郊,是傣文化的發祥地,是西南邊陲重要的口岸,因祥瑞美麗之意得名瑞麗。
車裏宣慰司設立於洪武17年,管轄境地大體相當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萬曆9年,車裏宣慰司劃分為景洪、猛養、猛龍、猛旺、猛海、猛混、猛阿、猛遮、西定、猛臘、猛捧、易武十二版納。
傣語版納意思為一個提供封建賦稅的行政單位,西雙即十二,西雙版納由此得名。
萬曆11年,刀韞猛襲封車裏宣慰使。天啟4年,刀韞猛不敵緬軍投降。天啟5年,刀韞猛再度叛緬。
天啟6年,緬軍攻克車裏,殺死刀韞猛,將車裏瀾滄江外六版納百姓遷往緬甸,車裏遂致荒蕪。
孟養宣慰司設立於永樂2年,治所位於緬甸孟養。管轄緬甸八莫、開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加山脈以東地區。
孟養位於緬甸北部克欽邦首府密支那下麵的一個盆地,北部與東南部為因道支湖圍繞,四周為原始森林覆蓋。
萬曆32年被緬甸東籲王朝吞並。
木邦宣慰司設立於永樂2年,治所位於緬甸興威。管轄薩爾溫江以西的撣邦高原地區。萬曆34年被緬甸東籲王朝吞並。
八百大甸宣慰司設立於洪武24年,治所位於清邁。元代史籍稱之為八百媳婦,又稱為蘭納王國,蘭納漢譯為百萬稻田之意。
管轄境地東至老撾宣慰司,西至木邦宣慰司,北至孟艮府,南至泰國彭世洛。大約包括泰國北部的難府、帕府、南邦、南奔、夜豐頌、清邁、清萊等府之地。
嘉靖44年(1565年)被緬甸東籲王朝吞並。
老撾宣慰司設立於永樂2年,治所南掌,又名琅勃拉邦,管轄境地東南至安南,西至八百大甸宣慰司,北至車裏宣慰司,南境至萬象與暹羅相鄰。
嘉靖年間始稱南掌王國,又稱瀾滄王國。南掌為老撾語,意思為百萬大象。
嘉靖39年(1560年)南掌王國國王塞塔提臘遷都至萬象。
嘉靖44年(1565年)被緬甸東籲王朝攻占,此後南掌王國和緬甸東籲王朝進行長期的戰爭。
萬曆26年,明軍戰勝緬軍,老撾宣慰司來歸,入貢恢複如常。老撾宣慰司名義上重迴大明版圖,但大明對老撾宣慰司已經沒有任何掌控力。
南掌王國是老撾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琅勃拉邦初名川銅。1560年起,因供奉來自高棉勃拉邦佛像,改為琅勃拉邦,是老撾著名的古都和佛教中心。17世紀南掌王國人口約100萬。
大古刺宣慰司設立於永樂4年,治所位於緬甸南部勃固,管轄緬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勃生、馬達班、勃固、直通等地域,正統後脫離明朝。
底兀剌宣慰司設立於永樂22年,治所位於勃固西北,管轄緬甸錫唐河流域的東籲縣,東籲王國在此崛起。宣德5年後脫離明朝。
底馬撒宣慰司設立於永樂4年,治所位於印度東北部那加蘭邦迪馬布爾地區的底馬補羅縣,管轄印度東北部那加蘭邦、阿薩姆邦地區。
永樂18年後脫離明朝,自立為底馬撒王國。大約在1536年,底馬撒王國被阿薩姆人擊敗,放棄底馬補羅,遷往格皮利河上遊卡西丘陵的邁班。
19世紀前期,作為阿薩姆王國的屬國一同被緬甸所征服。1826年,底馬撒王國並入英屬印度。
緬甸宣慰司設立於永樂元年,治所位於曼德勒附近的阿瓦城。
轄地即緬甸阿瓦王朝,管轄境地東至木邦宣慰使司界,南至孟加拉灣,西至若開山脈,北至孟養宣慰使司界、隴川宣撫司界。
嘉靖5年(1526年),孟養、木邦等聯合攻破阿瓦城,殺了莽紀歲,緬甸宣慰司即阿瓦王朝名存實亡。
莽紀歲幼子莽瑞體為避難逃往東籲。莽紀歲妻係東籲王族之女,故莽瑞體相當於逃到外婆家避難。
嘉靖10年(1531年),年僅15歲的莽瑞體在東籲繼位,創建緬甸曆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東籲王朝。莽瑞體去世後,其子莽應龍即位。
嘉靖34年(1555年),莽應龍率軍攻占阿瓦,收複緬甸宣慰司。
莽應龍拒絕明朝招撫,緬甸東籲王朝徹底成為獨立國家,轉而攻占明朝管轄下的孟養、木邦、八百大甸、老撾、底兀剌、大古剌等土邦。
莽應龍死後,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各地封建主重新割據。
1599年,若開王朝乘機率葡萄牙雇傭兵同東籲封建主聯合攻占其首都勃固,俘殺緬王莽應裏。
緬甸東籲王朝危在旦夕,莽應龍幼子良淵王占領以阿瓦城為中心的地區,保住了上緬甸半壁河山。阿那畢隆繼承王位後,光複了下緬甸的所有失地,再次完成了緬甸的統一。
三宣九慰都是土司,其長官由當地部族的首領世襲,內部自治。宣慰使是從三品,宣撫使是從四品。
不管是宣慰使還是宣撫使在其封地上都相當於土皇帝,擁有軍事、行政、司法、財政等所有權利,對治下百姓生殺予奪,猶如諸侯一般。
明中期後,國勢衰弱,緬甸東籲王朝崛起,開始與明朝為敵。隨著女真興起,明朝自顧不暇,對西南邊疆的經營和管理更加鬆懈。
萬曆22年,為鞏固邊防,雲南巡撫陳用賓在雲南邊境要塞,修建控緬八關,駐兵防守。八關據險而立,易守難攻,分為上四關和下四關。
上四關是神戶關、萬仞關、巨石關、銅壁關。下四關是鐵壁關、虎踞關、漢龍關、天馬關。蠻哈守備統領上四關,隴巴守備統領下四關。
神戶關位於盈江縣盞西老關城,控製茶山、古永、威緬、迤西等要道。萬仞關位於盈江縣猛弄。巨石關位於盈江縣昔馬鄉白岩坡。銅壁關位於騰衝城西南約270公裏的布嶺山頂,控製芒哈、海黑、芒莫。
鐵壁關位於騰衝城西南約270公裏的西等練山。虎踞關設在隴川的邦抗山。漢龍關設在瑞麗南部的芒棒山。天馬關設在瑞麗、隴川交界三角地內的西邦欠山上,控製猛廣、猛密、猛曲等要路。
滿清時期,中英勘定滇緬邊界時,下四關被劃入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