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0章孫邵守城
夜色璀璨。
昌邑縣城之內。
孫邵正在城中組織著昌邑縣的守備工作。
孫邵乃是如今孔融麾下功曹,是文人,也是孔融最為信任的幾名心腹之一,出於對昌邑縣城的重要性的考慮,孔融令孫邵前往昌邑縣負責守備,與縣內的守將共同守護住都昌縣,並且兩座縣城距離很短,這樣也可以唇齒相依,必要的時候兩相夾擊,定然會令敵軍大敗。
“大人,如今宗將軍的消息遲遲都沒送來,在整個青州兵駐紮在濰縣之後,宗將軍隻傳過來兩個信息,一個說是他必然會守住濰縣,再就是如今敵軍大部兵馬仍在濰縣,並未出現異動。”
孫邵稍微點了點頭,如今北海的形勢令他愁容滿麵。
他本就是北海國人,孔融前來之後數次征辟,他正有豪情壯誌,因此同意了孔融的舉薦。
說起孫邵,最為重要的就是他曾經任職孫權吳王時期的首任丞相。
孔融曾稱其為廊廟才也。
意思就是孫邵是能夠在朝堂之上任職的大才。
事實也證明了孫邵的上限。
但即便孫邵的上限再高,如今也不過隻是一個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輕文人。
北海的形勢,如果用孫邵心中唯一的那個詞來形容。
糜爛。
相對於焦傑麾下的雄心壯誌,三勝黃巾,如今北海國的氛圍,有一種不相稱的死氣沉沉。
雖然快要過年了,但是孫邵就是有這樣的感受。
他環視了四周一圈,
“如今宗將軍的消息大概有幾個小時沒有傳過來了?”
“大概有四個時辰?”
“四個時辰了嗎?”孫邵揉了揉眼,一般斥候迴稟信息以勤為主,更何況在北海境內,最主要的還是要鬧清楚敵兵的多少,如今四個時辰意味著什麽,孫邵大概心中有數。
敵軍應該殺來了吧。
孫邵心中想到,以他的想法,想要最快的平定北海,一定是擒賊先擒王。
三座孤城而已。
若是以他來謀劃,在年前若是能圍住都昌,到時候都昌一應首尾,就會全部限於青州兵管轄之內。從北海諸縣開始,隻要拿下眾多縣城,圍住都昌,孔融不戰自敗。
冬日,攻城不智。
相信那焦傑也會如此吧。
孫邵歎了口氣,四個時辰,早就過了斥候不送信迴來的極限了。那麽沒有迴信,隻能是斥候遭遇了什麽意外。
但你要是來了,就休怪我昌邑兵馬了!孫邵心中暗道。
“也不知主公是不是悔不聽承祖之言。”
孫邵喃喃道。
他與左承祖素日交好,在焦傑斬司馬俱,攻克徐和之後,左承祖就建議孔融務必要與焦傑較好,兩者在青州組成攻守同盟。
但孔融並不在乎,他認為焦傑的軍略不過是運氣,而且也對黃口小兒有些輕視,也不接受左承祖的建議。
後來,焦傑寫信前來都昌,希望孔融能夠協同出兵,一起去攻打高密的管亥黃巾部眾。
他其實是釋放了善意的。
但孔融的做法卻令左承祖大失所望,因此閉門不出。而他孫邵,也有些難以理解孔融的腦迴路。但如今事已至此,他也隻能安心幫助孔融守住昌邑。
隻是心中有個想法在蠢蠢欲動。
孔融,並非明主。
這倒怪不得孫邵,素日以來,這種想法不止在他嘴中吐出來,在左承祖、是子羽、王叔治的口中,都曾隱隱約約的流出這個意思。
為何?
因為孔融對高密的不管不顧。
高密城池在焦傑破城之前,已經被管亥攻破了數月之久,在這段時間之內,數段軍報,戰報送入都昌縣之後,全都一應被擱置。
孔融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四處修建學校,開展詩會,憂國憂民。
中間左承祖數次獻計,無一被孔融采納。
這是整個北海高層的想法,可想而知,在北海底層的郡縣之中,究竟這些兵馬對於孔融是何種心理?
這個事實焦傑自然不清楚,但是發生的故事卻印證了這一點。
北海局勢的糜爛。
在於孔融。
在其位而不謀其政。
但他既然如今是孔融麾下的人,也不會做出來叛變的事情,他站在夜空之下,凝視南方,心中百感交集。
“今夜都打起精神,若是有敵兵攻城,務必阻止敵軍登上城頭!”
……
是夜,天光微微露出魚肚白的時候。
陳到攻擊昌邑縣的西城門的戰略就已然發動,二千兵馬真就硬生生不顧傷亡進行先登。
城中,孫邵聽聞青州一眾兵馬竟然真的到了昌邑,心中情緒極為複雜。
但是當他聽聞隻有二千兵馬,並且開始從西城門攻城的時候,孫邵的眼皮微微斂起,其中又露出了一抹失望之色。
“焦傑,你果然是個不懂兵馬的黃口小兒嗎?”
孫邵喃喃自語。
兩千兵馬,能做得了什麽?
孫邵銳利的目光看向麾下兵馬,“那就別怪我了!”
“傳我軍令,集合,務必要阻止青州兵攻上城頭!”
“所有兵馬務必要將斥候分散四周,所有人不得出城,仔細打探四門首尾,以防伏兵!”
這是孫邵深思熟慮之後的策略,他平日對於焦傑研究頗深,至少此人之策有正有邪,他看不懂,但卻不敢不防備。雖然不清楚為何他們麾下兵馬會強攻西門,但是隻要守住四門,那就定然會保證昌邑不會陷落。
隻要昌邑不陷,都昌和昌邑永遠都會是掎角之勢。
而如今西城門攻城的部將麾下隻有兩千兵馬,想要強登城池,無異於天方夜譚。
整個北海或許都會被你焦傑平趟過去。
但不好意思,在我孫長緒這裏,你過不去!
昌邑城頭,孫邵所安排的將兵就在此處。
陳到麾下兵馬雖然奮力攻城,但畢竟受限於攻守的角色,還有人數及體力的劣勢,即便身著保暖內衣,很多將士不會覺得冷,但依舊被城頭壓製,幾乎難以登上城頭。
不過半日,死傷很多,陳到目眥欲裂。
可即便此時,都昌縣城沒有一絲一毫的出兵傾向,而此時的焦傑,正隱藏在昌邑縣的東城門。
但出乎焦傑意料的是,東城門的守備並未減少,反倒比前日更多。
焦傑沉思了良久。
“有些棘手啊。”
焦傑拳頭握緊。
是日,陳到麾下兵馬進攻無果,在焦傑傳令之下退兵駐紮。
雙方陷入拉鋸。
夜色璀璨。
昌邑縣城之內。
孫邵正在城中組織著昌邑縣的守備工作。
孫邵乃是如今孔融麾下功曹,是文人,也是孔融最為信任的幾名心腹之一,出於對昌邑縣城的重要性的考慮,孔融令孫邵前往昌邑縣負責守備,與縣內的守將共同守護住都昌縣,並且兩座縣城距離很短,這樣也可以唇齒相依,必要的時候兩相夾擊,定然會令敵軍大敗。
“大人,如今宗將軍的消息遲遲都沒送來,在整個青州兵駐紮在濰縣之後,宗將軍隻傳過來兩個信息,一個說是他必然會守住濰縣,再就是如今敵軍大部兵馬仍在濰縣,並未出現異動。”
孫邵稍微點了點頭,如今北海的形勢令他愁容滿麵。
他本就是北海國人,孔融前來之後數次征辟,他正有豪情壯誌,因此同意了孔融的舉薦。
說起孫邵,最為重要的就是他曾經任職孫權吳王時期的首任丞相。
孔融曾稱其為廊廟才也。
意思就是孫邵是能夠在朝堂之上任職的大才。
事實也證明了孫邵的上限。
但即便孫邵的上限再高,如今也不過隻是一個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輕文人。
北海的形勢,如果用孫邵心中唯一的那個詞來形容。
糜爛。
相對於焦傑麾下的雄心壯誌,三勝黃巾,如今北海國的氛圍,有一種不相稱的死氣沉沉。
雖然快要過年了,但是孫邵就是有這樣的感受。
他環視了四周一圈,
“如今宗將軍的消息大概有幾個小時沒有傳過來了?”
“大概有四個時辰?”
“四個時辰了嗎?”孫邵揉了揉眼,一般斥候迴稟信息以勤為主,更何況在北海境內,最主要的還是要鬧清楚敵兵的多少,如今四個時辰意味著什麽,孫邵大概心中有數。
敵軍應該殺來了吧。
孫邵心中想到,以他的想法,想要最快的平定北海,一定是擒賊先擒王。
三座孤城而已。
若是以他來謀劃,在年前若是能圍住都昌,到時候都昌一應首尾,就會全部限於青州兵管轄之內。從北海諸縣開始,隻要拿下眾多縣城,圍住都昌,孔融不戰自敗。
冬日,攻城不智。
相信那焦傑也會如此吧。
孫邵歎了口氣,四個時辰,早就過了斥候不送信迴來的極限了。那麽沒有迴信,隻能是斥候遭遇了什麽意外。
但你要是來了,就休怪我昌邑兵馬了!孫邵心中暗道。
“也不知主公是不是悔不聽承祖之言。”
孫邵喃喃道。
他與左承祖素日交好,在焦傑斬司馬俱,攻克徐和之後,左承祖就建議孔融務必要與焦傑較好,兩者在青州組成攻守同盟。
但孔融並不在乎,他認為焦傑的軍略不過是運氣,而且也對黃口小兒有些輕視,也不接受左承祖的建議。
後來,焦傑寫信前來都昌,希望孔融能夠協同出兵,一起去攻打高密的管亥黃巾部眾。
他其實是釋放了善意的。
但孔融的做法卻令左承祖大失所望,因此閉門不出。而他孫邵,也有些難以理解孔融的腦迴路。但如今事已至此,他也隻能安心幫助孔融守住昌邑。
隻是心中有個想法在蠢蠢欲動。
孔融,並非明主。
這倒怪不得孫邵,素日以來,這種想法不止在他嘴中吐出來,在左承祖、是子羽、王叔治的口中,都曾隱隱約約的流出這個意思。
為何?
因為孔融對高密的不管不顧。
高密城池在焦傑破城之前,已經被管亥攻破了數月之久,在這段時間之內,數段軍報,戰報送入都昌縣之後,全都一應被擱置。
孔融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四處修建學校,開展詩會,憂國憂民。
中間左承祖數次獻計,無一被孔融采納。
這是整個北海高層的想法,可想而知,在北海底層的郡縣之中,究竟這些兵馬對於孔融是何種心理?
這個事實焦傑自然不清楚,但是發生的故事卻印證了這一點。
北海局勢的糜爛。
在於孔融。
在其位而不謀其政。
但他既然如今是孔融麾下的人,也不會做出來叛變的事情,他站在夜空之下,凝視南方,心中百感交集。
“今夜都打起精神,若是有敵兵攻城,務必阻止敵軍登上城頭!”
……
是夜,天光微微露出魚肚白的時候。
陳到攻擊昌邑縣的西城門的戰略就已然發動,二千兵馬真就硬生生不顧傷亡進行先登。
城中,孫邵聽聞青州一眾兵馬竟然真的到了昌邑,心中情緒極為複雜。
但是當他聽聞隻有二千兵馬,並且開始從西城門攻城的時候,孫邵的眼皮微微斂起,其中又露出了一抹失望之色。
“焦傑,你果然是個不懂兵馬的黃口小兒嗎?”
孫邵喃喃自語。
兩千兵馬,能做得了什麽?
孫邵銳利的目光看向麾下兵馬,“那就別怪我了!”
“傳我軍令,集合,務必要阻止青州兵攻上城頭!”
“所有兵馬務必要將斥候分散四周,所有人不得出城,仔細打探四門首尾,以防伏兵!”
這是孫邵深思熟慮之後的策略,他平日對於焦傑研究頗深,至少此人之策有正有邪,他看不懂,但卻不敢不防備。雖然不清楚為何他們麾下兵馬會強攻西門,但是隻要守住四門,那就定然會保證昌邑不會陷落。
隻要昌邑不陷,都昌和昌邑永遠都會是掎角之勢。
而如今西城門攻城的部將麾下隻有兩千兵馬,想要強登城池,無異於天方夜譚。
整個北海或許都會被你焦傑平趟過去。
但不好意思,在我孫長緒這裏,你過不去!
昌邑城頭,孫邵所安排的將兵就在此處。
陳到麾下兵馬雖然奮力攻城,但畢竟受限於攻守的角色,還有人數及體力的劣勢,即便身著保暖內衣,很多將士不會覺得冷,但依舊被城頭壓製,幾乎難以登上城頭。
不過半日,死傷很多,陳到目眥欲裂。
可即便此時,都昌縣城沒有一絲一毫的出兵傾向,而此時的焦傑,正隱藏在昌邑縣的東城門。
但出乎焦傑意料的是,東城門的守備並未減少,反倒比前日更多。
焦傑沉思了良久。
“有些棘手啊。”
焦傑拳頭握緊。
是日,陳到麾下兵馬進攻無果,在焦傑傳令之下退兵駐紮。
雙方陷入拉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