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城,工部衙門後院,魏廣德再次來到這裏,查看工部製作的黃河圖。


    “魏閣老,從徐州開始整治黃河的工程已經完成大半,除了加固原有河堤外,在河堤後一裏地又建成了一道河堤,兩道河堤之間就是預留的行洪槽,另外在這裏,這裏準備了兩個泄洪區,用來保證運河安全”


    一個郎中拿著一支長長的木棍在圖上指出工部調整後的防洪方案,按照後世的辦法興修兩道河堤防止河水決堤。


    “現在隻有中間和下遊一段河堤還沒完成,另外行洪區也沒有修完”


    魏廣德靜靜聽那郎中的介紹後,也隻是微微點頭。


    他根本就不懂水利,知道的那點皮毛都是後世電視上看到的,純粹就是個外行。


    “剩餘工程要加快速度,務必在來年汛期到來前完工,有難度嗎?”


    魏廣德隨口問道。


    “有些難度,不過潘大人已經在盡力調動服役勞工前往剩餘地段,加快工程進展速度了。”


    那郎中急忙答道,“剩餘地段,多是貧瘠之地,人口和土地較少,所以短時間內沒法征發足夠傜工,需要從周圍府縣調集,所以耽誤了不少時間。”


    兩人說話間,一個紅袍官員走進後院,魏廣德看到就朝他拱拱手。


    “善貸,部裏事務繁忙,耽誤了。”


    來的人是江治,現在掌工部,之前就是處理一份緊急文書去了。


    “是發往福建的那批量具嗎?”


    魏廣德知道,最近工部主要就是在趕製丈量步車等物件,都是為來年福建全麵清丈準備的工具。


    “是啊,之前工部緊趕慢趕把需要的量具做完,一些還沒來得及測量,戶部就來要貨。”


    江治苦笑道。


    “福建清丈是首輔籌備多時的大事兒,工部要全力保障所需量具。


    另外,多做些,不要怕閑置,總歸是能有用武之地的。”


    魏廣德的壓低聲音對江治說道。


    江治微微點頭,雖然內閣並沒有明說,可魏廣德對他說這話,他多少也有猜測。


    實際上,這就是個陽謀,朝臣們哪個想不到。


    隻不過現在張居正在朝中的威勢太盛,沒人敢公然站出來反對罷了。


    所以一開始,許多人都把鼓動魏廣德放在第一位,也隻有次輔帶頭反對首輔,其他人才敢跟進。


    不過魏廣德雖然在內閣明確說不希望清丈,有些勞民傷財,但最終還是沒有全力阻止這件事兒,讓其他人材熄了心思。


    魏廣德對外的暗示就是,受到來自張居正的壓力,所以隻能保持沉默。


    朝中,也多少傳出魏廣德在江西擁有萬畝田地的消息。


    這些,其實也是魏廣德表達自己對清丈的態度。


    畢竟清丈到江西的話,他家的田地也會受到影響。


    如果沒有張四維入閣,或許外界還會對這個理由嗤之以鼻,但是現在內閣有二張,魏廣德的話就顯得比較可信了。


    誰不知道張居正和張四維就是一夥兒的。


    “閣老所言極是,下來我就叫工匠們繼續製作量具,隨時準備發運福建,替換損壞的。”


    江治也小聲說道。


    “這些量具是未來數年朝廷的大事兒,工部萬萬不可掉以輕心,須.”


    魏廣德正說話間,外麵有進一個隨從打扮的人,魏廣德一眼就看出來是他身邊的長隨。


    那人進了院子,掃視一眼看到魏廣德,馬上就躬身快步過來,在他耳邊低聲嘀咕了兩句。


    “哪來的消息?”


    魏廣德聽完長隨的話,瞬間臉上微驚,直接開口就問道。


    “張管家派人通知的,還說首輔大人已經迴府換了孝服,張府也正在布置靈堂,應該已經向宮裏遞奏折了。”


    那長隨小聲說道。


    確定了消息,魏廣德臉色不斷變化。


    “怎麽了?”


    一邊江治關心問道。


    “張叔大的父親死了。”


    魏廣德淡淡開口說道。


    “嘶。”


    聽到這話,江治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什麽時候的事兒?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


    “估計今日城門打開才進想城,所以才搞的如此匆忙。”


    魏廣德開口說道。


    早上進內閣上值的時候,張居正也去了,兩人還在門口說笑了幾句。


    隻是沒想到他離開內閣後,張居正就收到府裏傳來的消息,匆匆迴府辦理喪事去了。


    在後世,這本來也沒什麽,可偏偏湊巧在張居正要開始推行改革的檔口,特別是福建清丈令已下。


    這個時候張居正死了父親,按製他就得迴鄉丁憂。


    好嘛,魏廣德順位接掌內閣首輔之位,那接下來該怎麽做,可就有些難為魏廣德了。


    繼續推進張居正的政策?


    魏廣德可不想被卷進去,然後被朝臣非議。


    “善貸,你還是盡快迴內閣吧。


    現在首輔大人迴府,丁憂是一定的了。


    隻是這接下來該怎麽做,還得好好籌劃籌劃。”


    江治臉上也沒有歡喜之色,按說魏廣德從次輔升到首輔,他應該很高興才是。


    畢竟是老鄉,也是他們這邊現在放在台麵上的人物。


    可是光看到這點沒用,現在朝中的政策很是敏感,張居正一力主推改革,雖然臣公們沒多少反對,但那隻是懾於張居正的淫威,其實反對他的人不少。


    最起碼,不支持首輔決策的。


    隻是都知道張居正和馮保關係好,內外相相互扶持下,還真沒幾個人敢跳出來反對。


    沒看到那些上奏反對考成法、清丈的官員,都被禮送出京了嗎?


    最倒黴的當屬劉台,直接發配去廣西了,還是帶著一家人去,團團圓圓的。


    聽了江治的話,魏廣德才迴過神來,微微點頭。


    就在剛才,魏廣德已經在前世腦海裏隱約找到一絲記憶,就是張居正“奪情”事件,莫不是就說的這事兒吧。


    按照明朝的禮製規定,凡是父母去世,在朝為官的官員就必須解職,返迴原籍守孝三年。


    當然,實際上是27個月,準確說是兩年多,這個製服被稱為丁憂或守製。


    對於那些隱匿喪事、不解職返迴原籍的官員,朝廷會予以嚴厲的懲處。


    等到丁憂的官員守孝期滿之後,向吏部申請“起複”,重新返迴工作崗位。


    當然,在丁憂期間,其他的官員不得向朝廷奏請“起複”守製的官員,可見規定之嚴格。


    一般情況下,被“起複”的官員,重新擔任原職的可能性不大。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職位,官員因丁憂離職後,立即會有新的官員補任。


    當離職的官員“起複”後,補任的官員一般不會離任,因此很難直接迴到原來的崗位上。


    所以對於張居正來說,一旦離任返鄉丁憂,那麽即便三年後“起複”,也不會迴到內閣首輔的職位。


    甚至按照內閣的排序,他還得落到張四維後麵。


    因為按照現在大明內閣的順序,張居正丁憂,則首輔之位魏廣德補之,次輔則是張四維出任。


    為了保證內閣處理政務的需要,說不得還得再補人,到時候,張居正迴朝也隻能排最末。


    按照後世觀點,張居正這次頂有時間最後是以萬曆皇帝下旨奪情告終,他隻在後來迴鄉安葬父親後就再度迴朝,依舊擔任首輔。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他繼續是外相,可以繼續推進他的改革。


    這次奪情事件影響非常巨大,不僅讓大明朝堂分裂,更是大大削弱了張居正的聲望,讓許多支持張居正的官員開始反對他,因為此事暴露出張居正貪戀權利的野心。


    至於張居正是真的貪戀權利,還是因為他心中改革正處於關鍵時期而不得不如此,那就不是這些人需要考慮的了。


    畢竟,張居正的改革,真正支持者其實不多。


    “黃河河工和清丈量具,是工部這段時間工作的重中之重,舜卿一定要重視。”


    魏廣德伸手拉著江治到一邊,在他耳邊小聲嘀咕量具。


    江治則是不斷點頭,表是自己知道了。


    “那我先迴內閣,工部就拜托了,耽擱不得。”


    現在,隻能把張居正推進的事務盡快落實下去,免得最後事兒落到自己頭上。


    “福建量具,真要加快速度準備嗎?”


    江治這時候小聲問道。


    魏廣德微微一愣,也是反應過來。


    這時候張居正肯定是在府裏呆著的,到時候工部把量具做好,還不是要他下文書起運福建,這貌似就和他以往對外的態度不符。


    “把事兒做好,先不要上報,壓一壓再看看。”


    魏廣德馬上就改口,不再催促為福建準備量具之事,“工部最近就把重心放到河工上吧,配合河道把事兒辦好。”


    魏廣德匆匆出了工部,直接迴了內閣。


    他剛進值房,屁股還沒坐熱,張四維就過來了。


    “子維,此事我已知曉,現在內閣就你我還在辦差,所以首先還是要保證送來奏疏及時處理,送司禮監批紅。


    叔大府上的事兒,等叔禮部奏疏上來再說。”


    張居正是當朝首輔,其父雖然沒有官職,但出於禮還是會有祭品送出。


    “所以現在,你我還是在各自值房裏處理完今日的奏疏,等散衙後再去叔大府上吊唁。”


    魏廣德開口說道。


    “是。”


    聽到魏廣德這麽說,張四維隻得說道。


    “對了,叔大迴府前,可曾向宮裏遞了消息?”


    魏廣德忽然又問道。


    “已經遞了。”


    張四維急忙說道。


    “那我們正常處理政務就是,內閣總還是要運轉起來的。”


    魏廣德點點頭,開口說道。


    看著張四維離開,魏廣德這才把視線投向書案山,厚厚兩摞奏疏,一摞應該是他應該處理的,而另一摞則是從張居正值房搬過來的。


    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兒,魏廣德這幾天日子可不好過了。


    居正的父親叫張文明,原是一位學無所成、屢試不中的鄉間窮秀才,20歲時才補為府學生。


    在科舉的年代裏,為了謀取一個功名出身,他曾先後七次走進鄉試的考場,結果每次都是名落孫山。


    直到他那大有出息的兒子張居正點了翰林,他才擲下考筆,丟了考籃,徹底放棄了科舉之路。


    不過,說到皇帝時常常是說“母以子貴”,而到了大臣這裏,就變成“父以子貴”。


    張文明雖然科舉不中,但是因為張居正的關係,還是很受朝廷優待。


    去年,萬曆皇帝知道張居正父親還在世,還專門下旨,“聞先生父母俱在,年各古稀,康健榮享,朕心嘉悅。”


    此外,還特賜大紅蟒衣一襲,銀錢二十兩,又玉花墜七件,彩衣紗六匹,乃奉聖母恩賜。


    搖搖頭,魏廣德走向書案,準備先完成今天的任務,蘆布從門外匆匆進來,在他耳邊小聲說道:“老爺,剛收到消息,馮保馮公公奉旨去了張府吊唁。”


    魏廣德點點頭,輕聲說道:“知道了。”


    說完,他迴到書案前,開始拿起一份奏疏看起來。


    現在魏廣德最怕的就是曆史不按照原本的軌跡走,張居正直接跑迴家裏丁憂,把朝堂上的一堆爛事兒都丟給他。


    雖然他理解並支持張居正的改革,但不代表他就會接過張居正改革的接力棒繼續前進。


    太危險了。


    一個不好,就是粉身碎骨的結局,他承受不起。


    “蘆布。”


    忽然,魏廣德大聲喊道。


    蘆布剛退到門口準備出門,聽到魏廣德的聲音急忙迴轉。


    “給外麵傳話,打聽馮保和張居正的談話內容。”


    “這,是,老爺。”


    蘆布隻是略微遲疑,馬上就答應下來,隨即馬上出了門。


    魏廣德現在隻希望張居正能夠按原本的曆史走,尋求奪情,繼續完成自己的改革事業。


    而這次馮保去張府,無疑就是最好的機會。


    有他向馮保表達了他的真實想法,馮保才有可能幫他度過這次難關。


    張居正尋求魏廣德支持,那顯然是不現實的。


    正常情況下,魏廣德不可能不希望張居正迴鄉丁憂,把首輔之位拱手讓出。


    至於魏廣德上位後會不會繼續他的改革措施,還是不要多想,張居正相信魏廣德真做到那個位置,之前的政策不直接撤銷,哪怕隻是按下暫停鍵就已經難能可貴了。


    他不敢賭,已經做了這麽多事兒。


    魏廣德這會兒有點吃定張居正的意思,所以幹脆一切照常就是了。


    就按照他準備接班首輔做鋪墊,等宮裏發出奪情旨意後,他還是要勸勸張居正三思,然後就不管了。


    所以,越是在這個時候,除了要打探各方消息外,就是做好分內之事。


    內閣沒有張居正,還是得順利運轉下去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