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這些個流言,張居正寫的這些個詩詞加上他送進宮裏的白蓮白燕,也還算應景。


    再加上小皇帝朱翊鈞很快就要選後,來年就要大婚,其實其中一些所謂“出雙入對”的隱喻,興許就是指的這個。


    可到了現在就不同了,外麵流言傳起來,當事人不管怎麽說都不會有人相信。


    正應和了後世那話,沉默就是默認,解釋就是狡辯,泥巴塞進褲襠裏,不是屎也是屎。


    對於傳張居正的流言,魏廣德其實才懶得管,隻不過現在時機太過湊巧。


    如果因為這件事兒,讓張居正狼狽下野,那張居正還未完成的改革怎麽辦?


    難道讓他堂堂魏閣老來繼續推行?


    他魏廣德可辦不到。


    裏麵涉及到的利害關係還駭人了,沒有點“我不下地獄是下地獄”的氣魄,還真做不下來。


    魏廣德也考慮過,如果李太後和張居正要是真有那麽一段,送這段詞兒進宮,興許還有穩定自己地位的目的。


    畢竟,馮保現在對他的態度,他也需要宮中的奧援。


    不過還是那話,魏廣德覺得李太後不大可能和張居正有一腿。


    如果真有,那李芳就真是瞎了眼。


    因為流言的關係,隨後幾天內閣,甚至整個朝堂的氣氛都很是微妙。


    大家雖然都不在衙門裏麵議論這個事兒,可背不住在私人場合交流對此的看法。


    魏廣德收到的消息,張居正這段時間也很消停,除了內閣辦公,散衙後都是直接迴府,也不出去應酬了。


    當然,張居正不出門,那些交好的官員還是會上門去的。


    這樣的氛圍,直到遼東戰報送來,戚繼光部於日前攻占紅力寨,殺死了阿台和阿海,朝堂上才終於有了一絲喜慶的氣氛。


    是的,雖然打的是王杲殘部,但現在遼東敢和大明叫板的,也就是王杲留下的這倆孩子,一個勁攛掇著遼東那些女真首領造反。


    他們一邊聚攏遼東的女真部,一邊還從更北邊招募野女真壯大自身實力。


    經過這段時間的放養,大明也基本搞清楚了遼東女真部族中反對大明的部族。


    在攻下沙濟城後,阿台和阿海就匯聚在紅力寨,企圖利用地形優勢抵抗明軍的圍剿。


    同時還召集了盟友插漢部酋長土蠻、泰寧部酋長速把亥等人率部來援。


    是說打的王杲殘部,其實還參雜了蒙古和其他女真部族。


    這一仗的陣勢,絲毫不比去歲圍剿王杲部弱,戚繼光命一部圍困紅力寨,他則帥主力擊敗了插漢部、泰寧部等援軍,徹底擊敗外援之敵後,才對紅力寨發動最後的總攻。


    最終,兩兄弟死於戰火,王杲部這次算是全部被剿滅。


    沒有了王杲及其子的攛掇,想來遼東女真各部應該會老實一段時間了。


    特別是這次女真和蒙古人投入了七八萬人的軍隊,但最終還是被明軍擊敗。


    甚至現在,戚繼光部還駐留在沙濟城和紅力寨,大有把大明北部邊疆繼續向北擴張,寬甸六堡不再是大明最北邊的邊境線。


    “兵部得好好籌劃一下,仔細判斷占據沙濟城和紅力寨的影響,到底是否對我大明有利。”


    內閣魏廣德值房裏,他正在接見兵部尚書及兩位在部侍郎,詳細了解了遼東的局勢。


    “不是說那地方一定叫占下來,獲得所謂替朝廷開疆拓土的的功勞,而是得考慮占據此地對大明是否有好處,我明軍能不能夠占的住。


    若是占下來,反而讓遼東局勢變得複雜起來,或者遼東都司負擔太重,難於長久駐留的話,還不如直接將這些寨子分散交給其他效忠我大明的部族,壯大一點他們的實力。”


    魏廣德思索了譚綸他們說起的遼東情況,也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雖然很想把明軍直接排到奴兒幹城去,可魏廣德也知道此事不能急躁,還是得一步步來。


    若是不能讓女真諸部徹底臣服,那派去的孤軍,很容易會遭受巨大損失。


    屆時,又將是朝堂上的一件大事兒,鬧出一場風波來。


    做事就可能出錯,不做就一定不會有錯。


    倒不是魏廣德懶散了,不想繼續向北擴張,而是他知道明軍向北的戰略得穩步推進,一步步來。


    當年為了一個奴兒幹城,可以說永樂皇帝幾乎是不惜朝廷耗費才占下來的。


    一條黑龍江下遊河畔,就進駐了數萬大軍,而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這條河道的暢通,為奴兒幹城輸送物資。


    當然,軍隊駐紮在河邊,也直接控製了流域附近的地區。


    但是,這樣的耗費,可不是大明能長期支撐下來的。


    所以到最後,明軍不得不進行收縮,內遷了奴兒幹都司的兵馬,隻是通過對當地部族首領封貢的形式,名義上繼續掌控此地。


    “兵部要有一個明確的態度,那就是我大明的北部邊疆是奴兒幹城,而絕對不是什麽寬甸六堡,或者說紅力寨。


    遼東都司應該有兵船,能夠隨時運送一個千戶所進駐奴兒幹城。”


    聽到魏廣德這麽說,譚綸和兩個侍郎都是微微驚訝了一番,不過隻是相互對視一眼,卻沒人說話。


    “今年肯定是來不及了,不過遼東都司可以準備,我希望明春夏之季,遼東都司可以排除兩三個百戶所沿黑龍江下遊巡視一下奴兒幹城。


    遼東兵船不足,兵部要從中協調,從山東或者其他地方調船。”


    魏廣德說完,就看著譚綸,等待他的答複。


    “魏閣老,此番北巡,是否是要準備重新在奴兒幹城駐軍?”


    譚綸直接開口問道。


    “朝廷多年不曾了解北邊的情況,這次主要是了解奴兒幹都司現在的局勢,這支船隊也隻是過去看看,是否有其他勢力滲透那裏。


    記得好像奴兒幹城對海還有個大島,島上還有居民。”


    魏廣德迴答道。


    “閣老說的是苦夷吧,島上生活著數千苦夷人。”


    有侍郎插話道。


    “苦夷.庫頁”


    魏廣德嘴裏低聲念叨一句,後世的庫頁島現在應該就是苦夷島了,隻不過後來可能認為名字不好,才改了通音字。


    “如果可能,讓他們也上苦夷島看看,給那裏的人送點東西,宣揚我大明威儀。


    這麽多年了,那裏的人怕是都忘記他們還是我大明的臣子了。”


    魏廣德繼續說道。


    譚綸明白魏廣德的意思了,倒是不急著恢複在北麵駐軍,而是去轉一圈,提醒下那些人,這些是大明的土地,他們還是大明的臣子。


    “帶些糧食,布匹和棉花,算是皇帝賞賜,以後隔個三五年就走一趟。”


    魏廣德說完這話,就看著譚綸笑道:“諸位大人應該明白我是什麽意思了吧。


    對了,聽說那裏距離倭國很近,大軍登島後也要注意收集下相關消息。


    如此近鄰,我相信苦夷人對倭人應該是有接觸的。


    有必要讓倭人知道,苦夷島是我大明的疆土,讓他們不要想著染指。”


    等正事聊完,魏廣德送走兵部的人,這才迴值房思考片刻,就簡單寫了個讓遼東都司派兵北巡奴兒幹城的奏疏。


    這件事兒不算小,畢竟是兵事,所以魏廣德打算一會兒和張居正先聊聊,看看他的意思。


    糧食、布匹和棉花,每年兵部分得的數量是有限的,都是緊著邊軍調配。


    這多出來的物資,就得找戶部調撥了。


    數量倒是不用太多,就是過去看看情況,讓當地人想起幾十年前這裏還是大明管理的土地就行。


    如果隻是三五年送點物資過去,就能讓當地人對大明有念想,魏廣德覺得這筆買賣就不虧。


    畢竟那地方苦寒,人活著是真的不容易。


    否則,當年也不會有那麽多逃兵,到最後也因為負擔過重不得不撤迴軍隊,放棄那片土地。


    魏廣德把計劃和朝廷能得到的好處都寫的明白,其實奏疏這東西,如果是議政的,都非常簡單,也就是賀表一類恭賀的奏疏,那就得費點心思,寫的花團錦簇才好。


    反正就是和八股文差不多,不斷的堆砌辭藻,追求的就是華麗。


    魏廣德就是隨便寫寫,在閣臣之間傳閱,自然不是什麽正式奏疏,那東西最後還是要兵部來上的,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蓋印,早得很。


    寫完,魏廣德等墨跡稍幹,這才起身出門,直接去了張居正值房。


    “首輔大人有空閑嗎?”


    到了門前,魏廣德開口問道。


    “大人正在處理公文,小的馬上通報。”


    門前書吏急忙說道,隨即告個罪就轉身進了屋子。


    很快,人又從屋裏出來說道:‘魏閣老裏麵請。’


    “嗯。”


    魏廣德點點頭,邁步走進屋子。


    這段時間,內閣散衙前的碰頭會也幾乎沒開,畢竟也沒什麽大事兒。


    最大的事兒,除了萬曆小皇帝選後,也就是對外的兩場戰爭。


    秀女已經進宮學規矩,就和外朝沒關係了。


    而西南和遼東的戰爭都打贏了,剩下就是收尾和敘功,那都是兵部議定以後交給內閣和宮裏做出最後的定奪。


    至於其他事兒,自然是不需要碰頭,一個閣臣按規矩票擬就好。


    都知道張居正現在的情況,魏廣德自然沒事兒也不會找他聊天。


    張四維到是很早就跑了張府,魏廣德當晚上就聽到張吉匯報了,也沒放在心上。


    進屋相互行禮後,張居正引魏廣德坐下,魏廣德直接把他寫的東西拿出來遞給張居正,又把他的考慮說了下。


    “雖說朝廷給奴兒幹的部族送去糧食和布匹之類的,看似耗費國帑,但是在那裏自然也會收獲毛皮,山參等關外的稀罕貨作為貢品。


    有了這些東西送入宮中,今年宮裏采購也會變少,所以算算賬,其實也虧不了多少,卻重申了我大明對奴兒幹的管理之權,吾覺得利大於弊。”


    張居正邊看邊問,魏廣德也耐心解答。


    剛才就是涉及到年底,戶部財政窘迫,不過這其實隻是白銀有所不足。


    但是一年兩次收上來的實物賦稅還是有的,就比如這糧食和布匹,對於送出去的,自然不需要多好。


    實際上,大明現在收取的實物賦稅,特別是布匹,成色好的都送到京城,差的就留在地方,或發賣或用來製成軍服,剩下的不少,也就是棉花稍微有些緊張。


    調撥物資而已,戶部應該還是能夠輕易完成。


    “這樣也好,就是這兵船,善貸打算如何解決?”


    張居正思考片刻也是點頭,遼東有兵馬,隻是抽調幾個百戶所,幾百人去一趟奴兒幹城,耗費倒也不大。


    至於送過去東西,也是有迴禮的。


    何況,都是物資,朝廷給得起。


    但是說到北上的兵船,張居正就得問一句了。


    遼東在沿海一帶有少量的船隻,而且都是小船,運載數百人北上,怕是很難找到足夠的大船,那就隻能從南邊調。


    “山東。”


    魏廣德低聲道,“登萊水師中抽調部分堪用的船隻移交遼東都司,冬季北方結冰後返迴登萊,來年冰融後再北上歸建就是了。”


    魏廣德自然考慮到船隻問題,隻是他也不確定登萊水師現在船隻的情況,隻知道很不好,多是些老船。


    南海水師主力又一直沒有迴來,現在江浙幾個造船廠的新船,都是南海水師訂購的,錢財也是從南邊撥給。


    要是京師直接從那裏要船,少不得就得朝廷出這筆銀子。


    還是那話,現在戶部沒錢,這筆銀子按說也該是工部出,不過工部重心轉移到黃河下遊治理上,也沒錢造船。


    “我會給現在登萊水師主將寫信,讓他挑選最好的戰船移交給遼東都司,也會從南海水師調船補充登萊。


    朝廷財政寬裕了,也會撥銀子給登萊水師新造大船,兵部再下文,我想山東那邊也沒什麽好說的。”


    現在的登萊水師歸山東都司管理,不像南海水師,和各省都司一個級別,隻聽兵部的命令行事。


    但是也因為這樣,魏廣德可不認為山東巡撫就會跳出來反對朝廷的命令。


    畢竟,他的官帽子還在內閣手裏。


    雖然不能直接任免,但影響力還是足夠的,要換人雖然有些麻煩,但絕對不難辦到。


    “唉,都是沒銀子鬧的。”


    張居正歎口氣說道,“西南李成梁那裏可曾迴報能夠送迴來多少銀子?”


    魏廣德搖搖頭,苦笑道:“算算時間應該也收到兵部公文了,就算馬上起運,最快也要三五個月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