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貸說吧,他已經為大明把東南西北四海水師都安排好了。”


    張居正笑著接話道。


    “願聞其詳。”


    馮保看著魏廣德,認真說道。


    四海,出自《爾雅·釋地》的漢語詞匯,原文: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泛指全國各地,也指天下、全國;現代也可指世界各地。


    另外,中醫認為的四海即髓海、血海、氣海、水穀之海的總稱,為人體氣血精髓等精微物質匯聚之所。


    這四個方位的海並不是指具體的海洋,而是象征性的地理劃分,代表中國的四境。


    東海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黃海,南海相當於今南海,西海和北海則因時而異,說法不一。


    於是,魏廣德就把自己確定的四海又和馮保說了下。


    “雖然緬甸戰事尚未結束,但是明軍各部勢如破竹捷報頻傳,就目前兵部上奏的情況看,緬甸戰事大明必勝。


    這樣,從南海水師分出一部常駐緬甸,永樂時期所謂的西洋也就成為我大明的西海了。


    至於北海,自然就是奴兒幹都司以北的海域,永樂年間成祖皇帝派太監亦失哈率兵巡視北鏡,也因此才有了奴兒幹都司。”


    魏廣德口中的亦失哈,在明朝對東北巡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在永樂七年被任命為欽差大臣,代表大明中央朝廷巡視東北。


    亦失哈對東北地區的風土人情非常熟悉,他巡視庫頁島時,招撫島上的部落和民眾,使得大明的軍旗飄揚在庫頁島上空。


    此外,明朝在庫頁島上設立了多個衛所,包括囊哈兒衛、波羅河衛和兀烈河衛,這些衛所隸屬於奴兒幹都司,以加強對庫頁島的管理。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大明派兵進出奴兒幹都司,其實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麽麻煩,因為大明對奴兒幹都司的交通,都是通過水路進行。


    雖然東北地區麵積廣大,但由於河網密集,所以船是當時在東北地區出行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早在元朝,中央政府就在東北的鬆花江流域建有造船廠。


    明朝開始統治東北後,在鬆花江阿什哈達摩崖石刻附近建造了一個大型船廠,專門為明朝在東北的相關人員建造艦船。


    為了亦失哈這趟遠門,朱棣專門命人在東北鬆花江摩崖石刻附近的船廠建造了25艘巨艦,作為亦失哈此行的交通工具。


    從這個造船廠出發,可以直接進入黑龍江主航道,進而到達東北的其他地區,因此這裏被亦失哈等人選作此次東北之行的起點。


    亦失哈及隨行的1000名官兵在船廠登船後,沿著鬆花江先去亦失哈的故鄉海西,再進入黑龍江幹流,然後一直航行到黑龍江下遊的奴兒幹城。


    奴兒幹城,簡稱奴兒幹、弩兒哥等,中國古地名,位於黑龍江下遊東岸入海口附近。


    明代時期,黑龍江下遊東岸入海口的位置,實際上位於薩哈林灣附近,和庫頁島隔海相望。


    元朝時期為了遠征庫頁島,元軍就以此作為大軍出發的起點。


    這也是魏廣德把北海圈定在奴兒幹都司附近的原因,大海相通,他當然知道從這裏出海可以抵達北冰洋,但實際上大明地極北之地的探索非常有限。


    亦失哈也隻抵達了這裏,就不再繼續北上。


    不止是因為極北殘酷的自然環境,更大可能或許也是因為大明的船隻已經無路可走。


    若是繼續北行,勢必隻能走海路,進入薩哈林灣,進而進入額霍次克海。


    魏廣德是能夠理解的,無法坐船北上,到這裏就終止旅途,其實才是聰明人該做的。


    至於奴兒幹都司以北的地區,這個時代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夠探索的區域。


    後世人可以看著地球儀,眼饞北方那廣袤的土地,但實際上那片土地麵積雖大,但即便是在後世開發也是也不多。


    無他,自然環境太過惡劣。


    魏廣德不是沒有想過,趁著現在和蒙古人簽訂合約,關係變好,又在遼東用兵,威懾了女真諸部的機會,對極北之地進行所謂的“探索”,一直找到北冰洋為止。


    如果再在那裏立塊碑,那能證明什麽?


    其實嗎也沒用。


    後世國人如果依舊實力弱小,那麽這塊碑就隻能是恥辱。


    實際上這個時期的西伯利亞,人跡罕至不是沒有原因的。


    俄羅斯人東進,也不是往北邊跑,而是貼著南邊的諸國東進,換句話說就是適合人類生存的邊緣地帶往東拓展土地。


    至於最後怎麽找到阿拉斯加,也隻能說他們或許就是為了尋找這片大陸的最東端而意外發現了阿拉斯加。


    然後才知道,這裏居然已經屬於北美洲的地盤。


    要知道,西班牙人可是早一步抵達美洲,他們也隻選擇了富饒了美洲中部建立殖民地,根本無心去探索緩解惡劣的區域。


    從利益的角度,得不償失。


    魏廣德現在要這麽看,他不認為把西伯利亞納入大明統治有什麽利益,因為根本就統治不了。


    漢人,生活在遼東都嫌那地方苦寒,誰還會繼續北遷。


    怕也隻能讓女真人和流放的重刑犯去那裏了。


    所以,在魏廣德看來,恢複大明對奴兒幹都司的實際控製,已經是這個時代的極限。


    至於以後毛子來了怎麽辦?


    打迴去就得了。


    滿清和俄羅斯的戰爭,那裏是教科書上寫的勝利,其實根本就是失敗。


    不管是康熙還是乾隆,對東北的戰爭都是以失敗告終,根本就沒有阻止俄羅斯的東擴。


    隻能說,那段曆史都是被文人粉飾的太平。


    說到底,應該還是康熙和乾隆覺得這個買賣虧本,北方土地雖大但價值不大,所以選擇放棄那片土地。


    但是如果毛子遭遇的是明軍,全副武裝火器的明軍,毛子可未必能占到便宜。


    說到底,還是看當時中國的掌權者對北方土地的重視程度。


    以大明對待土地的看法,是絕對不可能放棄北方土地的。


    “奴兒幹都司嗎?那裏是不是太偏僻了。”


    馮保猶豫片刻,終於還是說道。


    大明事實上已經放棄了那裏,可若是要恢複控製,自然就必須向北麵調動衛所進駐。


    可誰願意去那裏?


    “衛所輪換吧,比如就在奴兒幹城分派一個衛所,兩年一換,不安排家屬隨行。”


    魏廣德提議道。


    大明的軍戶製,調動衛所,衛所家屬都要跟著去墾荒。


    魏廣德現在隻計劃安排衛所進駐奴兒幹城,也就是臨時駐紮,已經算是破了先例。


    “有船運可以抵達那裏,雖然苦寒,但也不是不能做到。


    衛所過去可以縮減兵力,以千戶為單位進駐,部份區域也可以是百戶所。


    物資一年轉運一次,兩年輪換,兵部應該可以承受。”


    魏廣德又退了一步,奴兒幹都司是有幾個衛所的,其中奴兒幹城和庫頁島附近就有三個衛所。


    魏廣德把衛所調減為千戶所,這樣大明需要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會小許多。


    按照魏廣德計劃,每次北調就安排一個滿編的千戶所,千二百人的規模,可以分別進駐幾個地區,都是明軍原有廢棄的鎮堡。


    這些地方,可以隻去一個百戶所,百十人的規模進駐。


    這樣需要為他們過冬準備的糧食和禦寒衣服就會比過去大大減少。


    還沒有家屬拖累,呆滿兩年就可以返迴遼東,想來士兵的抵觸情緒也不會太大。


    畢竟,總有個盼頭。


    到了時間就能迴去,和家人團聚。


    人,最怕的是沒有希望。


    家屬留在遼東,就意味著他們可以迴去,也就不會犯傻。


    “船支怎麽辦?”


    張居正忽然提問道。


    “隻能先從東海水師抽調戰船了。”


    魏廣德無奈說道,早年間的船廠,此時早已經廢棄,指望繼續在東北造船保障奴兒幹都司的船運,基本上已經不可能。


    “不過,在鴨綠江或者鬆花江上重建船廠,亦或者直接調中小型海船進入黑龍江。”


    魏廣德又提議道。


    “兵部和遼東都司隻要能說服,我沒意見。”


    馮保忽然開口說道。


    這件事兒,本就是朝廷的事兒,他可以提出意見,但不需要負責。


    魏廣德提議,自然就由他去處理後續。


    兵部還是譚綸在管著,而遼東現在主將是戚繼光,想來他們都不會反對魏廣德的提議。


    遼東都司每年派出千人規模去奴兒幹都司,兩年輪換,想來未必不能成行。


    當初把人撤迴來,也是因為奴兒幹都司的幾個衛所怨聲載道,內部已經極度不穩定。


    若不是地勢偏僻,怕就有大批軍士選擇逃亡了。


    也正因為不穩定,擔心鬧出嘩變的大事,所以朝廷最終選擇退出奴兒幹都司。


    那時候是幾萬人,對於朝廷來說,壓力自然很大。


    可若隻是千人,應該就沒什麽問題了。


    “到時候去奴兒幹都司的士卒,在那兩年,兵部和遼東都司開全餉。”


    魏廣德又說道。


    條件艱苦,那就給錢,不信他們不願意在那裏呆兩年。


    張居正和馮保都不說話了,四海水師的事兒,還是讓魏廣德去處理吧,反正兵部事務歸他管。


    “我那邊酒席應該差不多了,我們上酒桌談,如何?”


    馮保這時候提議道。


    “宮裏什麽態度,雙林兄不如先給我們透個底,一會兒酒席上也好暢所欲言。”


    魏廣德笑道。


    聽到魏廣德這麽說,馮保又看到滿臉嚴肅的張居正,隻好開口說道:“宮裏隻有一個問題,朝廷之後對於漕運是如何章程。”


    聽到這話,張居正和魏廣德就知道,宮裏顧慮依舊在。


    “善貸,我和你說個事兒,武清伯府上,之前可投了不少銀子在通州和德州,聽說還在準備向南邊發展。”


    馮保這話也是在提醒魏廣德,這裏麵關係到慈聖皇太後娘家。


    這武清伯李偉,正是當今皇帝的外公。


    “嗬嗬,雙林兄多慮了,朝廷從未想過放棄漕運。”


    魏廣德笑道,“依舊是之前說的,朝廷的漕糧逐漸改走海路,而大運河以官船和商船為主,朝廷自然不會不管運河。


    河道衙門依舊會投入真金白銀治水,也會全力保障漕運通暢。”


    實際上,漕運改海以後,朝廷投入到運河維護上的錢糧肯定是要減少的,隻不過差額部分,魏廣德是打算從商船上收取。


    官船,從來都是不出錢的。


    另外因為漕船的減少,運河用水也會減少,這樣黃淮的水量也會有所增加,希望能夠衝走一些泥沙。


    其實就算黃河改道,或許會在一段時間裏影響到運河航運,但是從長遠來看,京杭大運河依舊會保持航運的通暢。


    想想後世,黃河早就改道,但京杭大運河依舊在運營就能想到。


    “隻要朝廷還會維持運河,那就無事了。


    宮裏隻關心治水成效,至於漕船到底走運河還是海路,那是朝廷的事兒,自有兩位閣老做主。”


    馮保樂嗬嗬說道,“這件事兒是善貸提出來的,說實話,宮裏對你一直都是很放心的。”


    魏廣德這些年做了不少事兒,事事最後看起來都還算圓滿。


    有了這個過往戰績,所以馮保才能說出這話。


    其實,今天迴宮後,兩宮最關心的還是漕糧改海後漕運是否會被朝廷荒廢。


    對她們來說,其實就算她們娘家在運河沿岸投下無數產業,都不如讓小皇帝皇位安穩重要。


    隻要小皇帝朱翊鈞的地位穩固,就算損失一些錢財,不過轉手就能從其他地方找迴來。


    而她們擔心的,就是數千裏的運河兩岸百姓的生計,這關係到朝廷的長治久安。


    若是兩岸百姓衣食無著,那就可能鬧出天大的禍事兒,甚至危及朝綱,這才是她們不得不小心應對的地方。


    這些事兒,倒未必是她們真懂,而是有人給她們提醒,才讓她們知道這運河的重要性。


    朝廷哪怕這這裏麵虧本,有的時候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做。


    “酒宴準備好了嗎?”


    馮保對著外麵喊道。


    “老爺,已經準備好了,可以請兩位閣老入席。”


    徐爵快步進屋,滿臉堆笑說道。


    “叔大,善貸,走,我們喝酒去,今兒我可是準備了好酒款待你們,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馮保起身前麵帶路,張居正和魏廣德跟在後麵,直接去了廂房。


    廂房裏,酒席已經準備齊備。


    要談的事兒已經談好,自然無甚大事兒,就直接喝就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