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緬軍越衝越瘋,都是號角聲響起,就不顧一切衝到城牆下,給明軍的壓力不小。


    是的,緬軍多是老兵,新兵都死在衝鋒路上了。


    也隻有城牆下才能給他們提供一點安全。


    雖然沒人說得清楚,可對付大明這種高大城牆,緬軍士兵無師自通發現,躲在城牆下舉著大盾,隻要不是倒黴的遇到頭上丟下巨石,危險性其實不大。


    最起碼,不容易被城頭上明軍釋放的火炮和火銃打到。


    一開始,緬軍對攻下保山城其實還是信心滿滿的。


    不過真打了才發現,這座大城的防禦不是一般的頑強,人還沒靠近,城上就已經“乒乒乓乓”開始放槍放炮,還有一簇簇的箭矢從城頭飛下來,讓他們進攻道路充滿了危險。


    也就隻能跑到城下才安全點,至少不被動挨打。


    幾次下來,又死了好些人,士氣不知不覺就消散了不少。


    這一次,三個點分散的攻城又是無疾而終,毫無進展。


    迴來一清點人馬,又死了千多人,還有不少受傷的。


    這幾天的攻城,直接丟城下的屍體已經上萬,還有不少逃迴來的重傷不治身亡的。


    軍營後方的大坑,都不知道丟下去多少了。


    “這樣打不行啊,我都上兩次,死了五百多人了。”


    一個依附的土司不滿的和身邊人抱怨道。


    “我那邊也損失了兩百多,我和你沒法比,總共就千多人,繼續耗下去,還怎麽打。”


    旁邊和他一樣的土司首領也是跟著吐槽。


    “是不是迴去找緬王說說,上他的精銳,這幾天都沒有出動,說是消耗明軍銳氣,我看明軍士氣越打越強,我們自己士氣倒是打沒了。”


    “算了吧,婺源翰手裏土兵死了千多個,昨兒去找緬王,不是還被訓斥一頓。


    緬王也說了,他已經派人繞過保山城攻擊明軍糧草輜重的隊伍了,隻要保山城頭抵抗減弱,他就出動精銳,一舉拿下保山城。”


    人群裏,說什麽的都有。


    今天的攻城任務,自然就是落在這些倒黴蛋身上。


    “明人的大炮太多了,那些弓手都不敢靠近。


    可不靠近,又射不到城上,不耗盡他們的火藥,這仗不好打。”


    又有聰明的點土司看出來了,這次攻打的保山城和之前他們攻打的騰衝明顯不一樣。


    騰衝守軍的火器有,但是不多,放了兩三天就差不多消耗完了,然後大家就是真刀真槍的硬拚。


    是的,攻城本來應該有支援的,那就是城下的弓箭手,他們會向攻城位置的城頭攢射弓箭,阻止明軍防守兵士靠近。


    可是他們所處位置,本身就處於劣勢,隻能靠近城牆。


    明軍的鳥銃對付他們有些勉強,畢竟都是拋射,射程說起來比明軍鳥銃還要遠些。


    但是城牆上有大炮啊,對付站位密集的弓箭手,明軍大炮的威力就體現出來了。


    隻是兩天時間,就打的緬軍弓手不敢靠近。


    沒有了弓箭手的支援,緬軍攻城也就成了笑話,充分印證了真理隻在大炮射程內的說法。


    這麽攻城,緬軍自然占不到便宜,損失慘重不說還毫無進展。


    不過莽應龍的想法也達成了,不過這麽持續下去自然也是不行的,會造成軍心浮動,很容易出亂子。


    好在莽應龍也沒打算維持這樣的攻勢,削弱地方土司的目的達到了,自然就要準備撤迴潞江城,和明軍劃江而治。


    隻是讓他奇怪的是,明軍居然沒有出城和他們作戰,要知道現在他們的處境可不好。


    緬甸南方出現了明軍,自己要急著迴去支援,按說對方就應該強攻才對。


    莽應龍還想著利用明軍主動進攻的機會,打退明軍攻勢後趁機會撤兵。


    可沒想到,城裏的明軍就是龜縮在城裏不出來,也不和他們正麵交戰。


    所以,緬軍將領們不爽,其實莽應龍心裏也不爽。


    他哪知道,李成梁已經猜出他的打算,所以就是守在城裏不動,就等緬軍忍不住主動後撤,他才會出兵追殺。


    因為緬軍勢大,又一直保持攻勢,李成梁壓根就沒打算這個時候出城和敵人硬碰硬。


    有高大城牆依仗阻擊緬軍,削弱對方實力,何樂而不為。


    明軍一開始因為連連丟城,士氣下降嚴重,利用守城的機會讓明軍恢複士氣。


    沒當看到緬軍丟下一地屍體狼狽逃竄時,城上明軍就會爆發出勝利的歡唿。


    這,正是李成梁想要看到的。


    看不到勝利的士兵,那就是行屍走肉。


    有渴望勝利,爭取勝利,士兵才能變身成為殺戮機器。


    正如李成梁所想,莽應龍也堅持不下去了。


    “你說什麽?木邦城被明軍占領了?”


    此時,莽應龍沒有接見手下將領,而是把他們擋在王帳之外,他親自麵見一個信使。


    “大王,不知哪裏來的明軍,於幾日前偷襲木邦城,王子殿下帶兵迴去,被明軍攔在那裏。


    明軍勢大,王子殿下所帶兵馬不敵,幾次被突襲,損失慘重,請大王盡快發兵救援。”


    那信使跪在地上,向莽應龍匯報情況。


    原來,莽應裏退到潞江城,隻一天時間安排好潞江城防禦就帶著數千精銳啟程,打算盡快趕迴王都東籲城支援。


    他還想著,雖然潞江城的兵馬不能多帶,但沿途還是可以收攏守軍,怎麽也能湊出幾千上萬人。


    明軍雖然在南方進攻犀利,但據報兵馬不過萬人。


    也就是這次東征調集了國內兵馬太多,國內各地本來就缺兵少將,才讓這路明軍鑽了空子,否則哪裏還需要他急急忙忙南下救援。


    莽應裏也是莽撞,以為明軍不會太多,畢竟在他看來,大部分明軍應該都聚集在施甸和保山城那裏,阻擊緬軍主力東征才對。


    這裏的明軍,雖然不知道是哪路的,但想來應該人不多。


    於是在知道木邦城被明軍占領以後,他直接帶著幾千兵馬就衝上去了,打算一鼓作氣把城奪迴來。


    結果自然很悲催,緬軍本來兵馬就比明軍少,還一路攻殺。


    雖然一開始把李如鬆嚇了一跳,明軍畢竟沒準備,誰知道剛占下城池就有緬軍來奪城。


    但是前方稍微穩住陣線後,李如鬆親自觀陣發現緬軍兵力就幾千人,還沒他帶的人多,當即就不怕了,直接帶著家丁騎兵衝了上去。


    隻來迴衝了兩次,緬軍直接就被明軍的騎兵打崩了。


    要不是親兵護著,莽應裏怕是直接就交代在這裏了。


    之後,緬軍後退紮營,但明軍已經看出這路敵軍的虛實,於是由守轉攻主動攻擊緬軍營寨,讓莽應裏不得不連連後退,狼狽不堪。


    到這程度,他自然知道不能就後退了,再退就到漢龍關了。


    到時候一旦兩路明軍合擊,自己這邊怕是又被包圍的可能。


    實際上,這時候莽應裏心裏是慌的,因為不知道這股明軍來路,聽對方口音不像是雲南明軍。


    是的,雲南和緬甸的聯係緊密,緬軍中自然有懂雲南土話的。


    聽不懂,自然就不是雲南明軍了。


    可這就讓他更擔心了,那就是東籲城已經丟了,這股明軍就是從南麵打過來的。


    雖然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但現在莽應裏心裏還就隻有這一個解釋才能把麵前一切解釋的通,否則南麵怎麽會出現明軍。


    按照他派人從周圍收集到的消息,沒發現雲南孟定府的守軍有出動的跡象。


    是的,孟定府也有緬甸安插的探子,打探明軍的動作。


    這也就是李成梁、沐昌祚一開始就擔心的那樣,緬甸對雲南的野心不是一朝一夕才有的,而是早就打了主意,做了不少的準備。


    這些準備,不僅有悄悄遊說一些地方勢力較大的土司,還有安插探子在明軍軍營附近,打探明軍虛實。


    孟定府兵馬沒動,那這股明軍自然就不是雲南的兵。


    好吧,莽應裏能想到的,就是來自那支海上的明軍了。


    他是真沒想到,李成梁敢把主力,好幾萬人秘密調進孟定府隱藏起來。


    而整個過程,包括明軍西進到木邦城的一路,凡是遇到的百姓,此時全部都被圈在軍營裏,作為臨時征發的民夫,幫著大軍搬運物資。


    這種情況,其實遼東也時有發生。


    大軍出動為了隱蔽,不會放過路上遇到的任何人。


    或是直接殺掉,或是抓起來帶走,仗打完了才放迴。


    莽應裏產生了誤判就很要命了,直接讓莽應龍也跟著誤判。


    是的,他把他的判斷也告訴了父親莽應龍。


    而且,他還為此找到了理由。


    此時,莽應龍就在考慮莽應裏的猜測,那就是南路明軍可能兵分兩路,一路突襲東籲城,而另一路繞城直奔木邦,想要把他們包圍在滇西。


    而東籲城那邊沒有收到全部情報,可能信使被明軍主抓了,反正就是東籲城那邊低估了明軍的兵力。


    想想,幾千人就敢跨海奔襲,怎麽可能。


    莽應龍愣愣的坐在王座上,好一會兒才迴過神來。


    走到旁邊懸掛的一副簡陋地圖前麵,莽應龍仔細推敲莽應裏的判斷。


    是了,明軍一開始怕是就設好陷阱讓他們往裏跳,引誘他們東進,但是在即將進入平原的地方堵住他們。


    然後,南路明軍瘋狂推進,意圖占領木邦和孟密,這樣就可以把他的幾十萬大軍包圍在滇西。


    雖然,他猜測出了岔子,但大抵上就是李成梁的想法。


    現在要想跳出明軍的包圍圈,看樣子隻有沿著來路,走潞江城,騰衝、盈江等地,退出南牙關,走孟養,繞一大圈迴緬甸去了。


    畢竟,那裏才是他的根。


    若是緬甸丟了,他這幾十萬大軍才是頃刻間灰飛煙滅。


    無根之萍,那裏還能維持。


    莽應龍沒想到,讓他打了這麽多年的仗,這次居然會輸的如此之慘。


    是的。


    慘。


    從一開始布置,他就輸了李成梁一籌,之後看似風光無比,但實際上卻處處被明軍牽著鼻子走。


    那些勝利,貌似就是李成梁為他設下的陷阱,而他還不自知。


    不能等了。


    莽應龍終於下定了決心,此時他隻能壯士斷腕,盡可能保存兵力日後再戰,這次東征是徹底失敗了。


    “來人。”


    莽應龍大喊一聲,隨著王帳門簾拉起,一個親兵走了進來。


    “給施甸巴爾杜下令,命他率軍立即撤往漢龍關,掩護大王子迴撤。”


    “是。”


    親兵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躬身答應。


    莽應龍從懷裏摸出一塊金牌遞給親兵,那親兵雙手接過,馬上大步出了王帳。


    現在形勢緊急,莽應龍能感受到。


    那就隻有丟車保帥,讓施甸緬軍去漢龍關堵住那支北上明軍,而他帶人出南牙關迴緬甸。


    等親兵離開後,莽應龍有叫來親兵,吩咐他們心腹手下叫來王帳聽令。


    等幾個將領來到以後,莽應龍立即下達了大軍後撤的命令。


    “迴去,馬上安排拔營啟程,從南牙關退到孟養.”


    “大王,這樣是不是太倉促了,連夜啟程,軍中怕是”


    手下將領聽到莽應龍的命令,自然是一頭霧水,想不明白其中原由。


    雖然這幾天攻城不利,可也沒到需要連夜撤退的地步吧。


    看到手下將領紛紛投來不解的眼神,莽應龍知道不說清楚怕是要出亂子,當下隻好把情況詳細說了下。


    “明軍已經打到木邦城,還在攻打東籲城”


    聽到莽應龍的解釋,手下幾人都不知道該怎麽說了。


    他們許多人的家屬可都在東籲城裏,知道明軍已經打到那裏,不著急是不可能的。


    而現在,迴東籲城最近的路已經被明軍切斷,這可怎麽整?


    “大王,我們應該撤往漢龍關,擊潰南麵來的明軍,順勢殺迴東籲城去。”


    有將官這時候大步上前說道。


    “是啊大王。”


    其他人紛紛響應。


    按照莽應龍的意思,走孟養,那互道東籲城都什麽時候了,怕是城裏人血都流幹了。


    “我知道你們所想,可你們想過沒有,這走木邦,沿路溝壑縱橫,明軍隻要堵住山口就能讓我軍寸步難行。


    要是被堵在山裏,那才是進退兩難,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莽應龍環視眾人,繼續說道:“雖然走孟養路遠了點,但沿路不會有明軍攔截,行進速度會更快,大軍也能得以保全。”


    其實,這才是莽應龍選擇這條路線的根本原因。


    他手上的兵馬可不能再損失了,否則就算迴到緬甸,他也會失去一切。


    “那其他人.”


    “讓他們殿後,明軍一定會出城追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