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春芳口中,魏廣德知道了高拱經常在隆慶皇帝麵前惡語中傷其他閣臣,他就明白高拱的打算了。
雖然李春芳隻說了高拱告他們的刁狀,但是想來應該也沒少說他的,隻是為了保持一副世外高人置身事外的表象,沒有如實告訴自己。
李春芳也不老實,巴不得陳以勤和他們一夥人在內閣和高拱鬥個你死我活,這樣高拱就沒精力覬覦他首輔的位置。
魏廣德會落入李春芳的算計嗎?
當然不能。
不過,既然知道高拱在皇帝麵前說他們的壞話,自然也不能假裝無事發生般,就這麽過去了。
而且,最為關鍵的還是,李春芳是怎麽知道這些消息的?
魏廣德在宮裏有陳矩和馮保這一明一暗兩條線,都沒有給他透露過這些消息。
是他們被屏蔽了,還是有其他原因?
但是不管怎麽說,魏廣德都打算把消息傳到陳矩和馮保耳中,李春芳不聲不響在宮裏埋下了釘子,得查清楚到底是誰在暗中和他聯係。
這個事兒,魏廣德沒有去和陳以勤、殷士譫說起,他們要是知道肯定早就通知自己了。
若無其事處理了一天的政務,一直熬到散衙,魏廣德才出了皇城,在上轎的時候對身邊的長隨低聲吩咐道:“去聯係宮裏的陳公公,有時間請他到我府上一敘。”
“是,老爺。”
那長隨得了吩咐,在服侍魏廣德上轎離開後並沒有隨著隊伍走遠,沒幾步就脫離了隊伍,向著皇城東華門方向去了。
雖然魏廣德和陳矩、馮保平時都在宮裏,但是魏廣德活動的地方隻是在內閣左近,無召他也不可能跑到宮殿那邊去。
而陳矩則是在乾清宮和司禮監走動,馮保則是大部分時間都跟在太子身旁,每天隻有一個時辰處理本監事務,有大事自然有小太監及時告知處理。
所以,別看三人距離都不算遠,但是平日裏根本就碰不到一塊去。
馮保就不說了,當年嘉靖皇帝時期,他就已經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之一,地位不低,而現在陳矩在宮裏的地位也比較穩固。
地位雖然不高,但是因為一些原因,也沒人願意針對他,所以手下也收了一些幹兒子。
其實在宮裏,稍微有點身份地位的太監,都會安排一個幹兒子在東華門那邊值守,就是用來聯絡外廷的。
外麵有消息要送進去,就會是去東華門找人,而絕對不會跑到承天門來。
而西華門那邊,雖然也可以聯絡外麵,但是因為正對著西苑大門,周圍也都是內廷衙門,所以外人並不好往那裏跑。
也是因此,東華門這邊值守的太監,幾乎身後都有宮裏大太監的依仗,否則早就被奪了位置。
能夠被安排到此的人,往往也都是身後之人比較信任的幹兒子。
魏廣德迴到府邸後,直接對迎接上來的張吉吩咐道:“叫廚房整治一桌酒菜,晚點陳公公可能會來。”
“是,老爺。”
張吉得了吩咐,在把魏廣德送進後院後,轉身就去了廚房安排酒菜。
其實平日裏,魏廣德晚飯也是比較豐盛的,隻不過可能會有客人,自然要上點更好的。
換上便服,魏廣德就去了書房看書,順便吃點小點心墊墊肚子。
陳矩知道消息到過來,一般都要等到一更天,所以至少還有一個時辰,而平常這個時候他已經在家裏用飯了。
果然,一更天不多久,外麵就有了動靜。
這個時間到底是後世幾點,魏廣德也不好確定,估摸著大概是晚上八點左右吧。
一處花廳此時已經擺上豐盛酒菜,魏廣德把陳矩迎到這裏,兩人落座。
“今兒是弄到什麽好酒,還派人把我找來。”
陳矩坐下,看著旁邊的酒壺,樂嗬嗬的問道。
“剛送來的山東秋露白,陳大哥嚐嚐味道。”
魏廣德笑著答道,伸手提起酒壺給先給陳矩麵前的就被滿上,這才又倒滿自己麵前的酒杯。
秋露白是明代山東所產的一種烈性白酒,因在秋季用高粱燒製,所以稱之為秋露白。
別覺得是高粱酒檔次就低,實際上秋露白也是明代宮廷酒之一。
明朝皇帝平常喝的酒,其實主要就是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葉青、金莖露、太禧白這幾種。
當然,皇帝喝的肯定是精心釀製而成的美酒,可魏廣德府上所進之物,照理說味道隻會更加醇正。
概因為最好的酒產量極少,可不敢把皇帝的嘴巴養刁了。
“玉露凝雲在半空,銀槽虛自泣秋紅。薛家新樣蓮花色,好把清尊傍碧筒。”
陳矩嘴裏念了句,伸手就把酒杯端起,然後仰脖一飲而盡。
“嘶”
酒水下肚,陳矩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
“嗬嗬,陳大哥喝的太急了,這酒可是烈的很,快吃菜吃菜。”
魏廣德見此急忙笑道。
“比我在宮裏喝的還烈三分。”
陳矩夾一筷子菜送入嘴裏,吃下後才笑道。
“最烈的酒可不敢給陛下喝,易醉。”
魏廣德隻是笑道。
“可我們啊,還就愛喝烈酒,嗬嗬.”
陳矩隻是笑笑。
說起來也怪,現在宮裏這些個大太監,許多都喜歡和烈酒,品級越高口味越重,酒是越烈越好。
“我這兒還有兩壇,大哥直接帶迴去就是了。”
魏廣德笑道,說話間又給陳矩滿上一杯。
“對了,都是自家人,我也不繞彎子,你今兒找我什麽事兒?”
陳矩這次沒伸手拿酒杯,而是看著他問道。
“聽說.”
魏廣德就把從李春芳那裏聽來的消息,詳細告訴了陳矩,說話間也盯著陳矩的表情,見他聽聞後也是麵露詫異之色。
要知道,到了這個位置上,言行都是很注意的,一般都不會在皇帝麵前表達對某些人的態度,哪怕十分不滿某人,也不會說出太不中聽的話,就是擔心被聽話人認為自己心胸狹隘,不容人。
陳矩聽到魏廣德所言,要是換個人,一準認為是在胡言亂語。
可他們兩人熟悉的很,自然知道魏廣德不是信口雌黃的人。
等魏廣德說完後,陳矩才開口道:“我在禦前的時間畢竟有限,大家都是輪流在禦前聽差,所以高新鄭是否真說了這些話,我也不知道。
但是按說,要是真說了,我也會從旁人口中得知才是。”
“會不會是屏退左右後說的?宮裏”
魏廣德遲疑著開口說道。
這些話不先說不行,他知道陳矩好烈酒,要是說晚了,一會兒就醉了,還說個屁。
“屏退左右,嗬嗬.”
陳矩隻是笑笑,隨即說道:“此事我記下了,迴去打聽打聽,不過你說首輔大人應該在乾清宮裏也有人,這個其實伱早就該想到的。
當初嚴嵩迴鄉那會兒,宮裏就清理了不少人。
至於是誰搭上首輔大人這條線,我也不知道,不過估摸著不是騰祥就是孟衝。”
說道這裏時,陳矩仿佛剛想起似的,又繼續說道:“對了,有個消息你可能還不知道的,我也是這兩日才聽到的風聲。”
“什麽事兒?”
魏廣德驚訝問道。
“騰祥的身子怕是不成了,快七十的人,最近好像一直在吃藥。
前日我看到他伺候陛下,手腳都抖的厲害,才差人盯著發現的。”
陳矩低聲說道。
“哦”
魏廣德心中微驚,他在外廷可沒聽到風聲,想來騰祥把消息封鎖的極嚴,也是怕最後時刻被人算計了去。
不過魏廣德對騰祥的家底不感興趣,反而是對他離開留下的位置上心。
誰會接替他出任掌印太監。
現在的騰祥,就好似嘉靖朝時期的黃錦般,在隆慶皇帝麵前那是極得寵的,所以在內廷的權勢極大。
李芳伺候隆慶皇帝二十多年,患難與共,都比不得騰祥溜須拍馬的功夫,可見他手段也極是高明。
隻能說能從內廷冒出頭來的,沒一個簡單人。
“那得注意下,誰做掌印。”
魏廣德隻是低聲道。
“其實也就那幾位,我看好孟衝。”
陳矩低聲道:“聽說孟衝和騰祥當初有個攻守同盟,就是騰祥下去就舉薦孟衝,這也是當初陳洪急了,要幫著高拱的原因。”
“馮保呢?”
魏廣德直接開口問道。
“馮保賭的是太子,不是當今。”
陳矩低聲答道,“他要的是十幾二十年後,所以他和騰祥孟衝關係處的都不錯,大家各取所需,相互照應。
那是宮裏圍攻陳洪時,受益最大的就是他。”
“馮保是聰明人,知道棋差一著,所以幹脆避開。”
魏廣德說道。
“騰祥如果和首輔大人搭上線,那孟衝八成也是。”
這時候,陳矩忽然說道。
“首輔大人還能繼續坐穩位置,嗬嗬,這個我們就不談了。”
魏廣德笑道,“來,喝酒。”
“高閣老最近在忙什麽?”
第二天,內閣魏廣德值房裏,魏廣德對蘆布問道。
作為魏廣德值房的人,除了處理值房內事務外,還有在內閣打探消息的責任。
“聽說,最近凡事彈劾奏疏,高閣老都讓中書那邊分發給他處理。”
蘆布想想才答道,“除此外,和其他閣老無異。”
“他要處理彈劾奏疏?”
魏廣德皺皺眉,旋即明白他這麽做的目的。
高拱在內閣裏,一向把整頓吏治掛在嘴邊,而且理解還非常之深。
高拱入閣前夕,在禮部尚書任上,還撰寫了《挽頹習以崇聖治疏》,也就是後來外界盛傳的《除八弊疏》。
此疏高拱對嘉靖後期逐漸形成的弊政親身觀察、深思熟慮而提出來的。
觀此疏就能大致理解他對當時政治環境的分析,時局艱危的根源在於“積習之不善”,對這種“積習”條分縷析,列為“八弊”。
一曰“壞法”,即曲解法律,任意輕重;
二曰“黷貨”,即賣官鬻爵,貪贓納賄;
三曰“刻薄”,即冷酷苛薄,刁難民眾;
四曰“爭妒”,即爭功嫁禍,彼此排擠;
五曰“推諉”,即推責委過,功罪不分;
六曰“黨比”,即拉幫結派,黨同伐異;
七曰“苟且”,即因循塞責,苟應故事;
八曰“浮言”,即議論叢雜,混淆是非。
不得不說,就算是魏廣德這個後世人看了,也會拍手叫好,因為高拱對大明吏治的分析很到位,即便是到了後世也不過時。
嘉靖中期以來,官場盛行唯名是求、唯利是圖的風氣,官員為追求名利和官運亨通,貪賄成風。嚴嵩執政,更使官風大壞,“奔競成俗,賕賂公行”。
他們公開賣官,“官無大小,皆有定價”,“凡文武遷擢,不論可否,但衡金之多寡而畀之。”
各級官員,因賄而得官,因官而得賄,“去百而求千,去千而求萬”。
在高拱眼中,如不徹底破除貪汙納賄、賣官鬻爵的弊政,國將不治,朝政必衰。
魏廣德不反對整頓吏治,雖然他不想沾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但不代表他也放任其滋生。
對貪官汙吏,哪朝哪代其實都深惡痛絕。
不過,魏廣德主要防備的還是高拱借此行排除異己之事,所以就對蘆布吩咐道:“一會兒你去中書那邊查查,抄錄下近期處理了那些人,都是因為什麽事兒。”
身處內閣機要,資料自然也很齊全。
畢竟不管是科道言官彈劾還是吏部查處,都會上奏,自然內閣都會留下記錄。
快中午的時候,魏廣德就已經從蘆布那裏拿到了一份名單,詳細記錄近期高拱處理的官員情況。
魏廣德大略看了一遍,倒是看不出有什麽明確的指向性,也就是說貌似不是在為打擊某些勢力而采取的行動。
吏科都給事中鄭大經彈劾惠安縣知縣蕭繼美,久竊虛名,近乃使行千金於輦轂之下,請逮治之。
而最後高拱和隆慶皇帝都批了“可”,想來人現在已經被逮捕入獄了。
還有直隸巡按禦史楊家相彈劾漕運把總指揮同知李天佑等八人貪汙不職,及吏部查辦刑部山西司郎中孫大霖納賄銀近三千兩,贓跡數多,照依貪例,孫大霖革職為民等。
既然看不出高拱有什麽動作,魏廣德自然也沒法說什麽,最起碼高拱整肅官場風氣是好事兒。
高拱處理的七八個人裏,皆涉及賄金,貪贓必然枉法,枉法為了貪贓。
以嚴刑峻法懲治貪賄,清除汙俗,魏廣德沒意見,不過看到高拱迴朝這麽短的時間處理這麽多案子,還是暗自乍舌,反貪力度堪稱大明朝僅有。
(本章完)
雖然李春芳隻說了高拱告他們的刁狀,但是想來應該也沒少說他的,隻是為了保持一副世外高人置身事外的表象,沒有如實告訴自己。
李春芳也不老實,巴不得陳以勤和他們一夥人在內閣和高拱鬥個你死我活,這樣高拱就沒精力覬覦他首輔的位置。
魏廣德會落入李春芳的算計嗎?
當然不能。
不過,既然知道高拱在皇帝麵前說他們的壞話,自然也不能假裝無事發生般,就這麽過去了。
而且,最為關鍵的還是,李春芳是怎麽知道這些消息的?
魏廣德在宮裏有陳矩和馮保這一明一暗兩條線,都沒有給他透露過這些消息。
是他們被屏蔽了,還是有其他原因?
但是不管怎麽說,魏廣德都打算把消息傳到陳矩和馮保耳中,李春芳不聲不響在宮裏埋下了釘子,得查清楚到底是誰在暗中和他聯係。
這個事兒,魏廣德沒有去和陳以勤、殷士譫說起,他們要是知道肯定早就通知自己了。
若無其事處理了一天的政務,一直熬到散衙,魏廣德才出了皇城,在上轎的時候對身邊的長隨低聲吩咐道:“去聯係宮裏的陳公公,有時間請他到我府上一敘。”
“是,老爺。”
那長隨得了吩咐,在服侍魏廣德上轎離開後並沒有隨著隊伍走遠,沒幾步就脫離了隊伍,向著皇城東華門方向去了。
雖然魏廣德和陳矩、馮保平時都在宮裏,但是魏廣德活動的地方隻是在內閣左近,無召他也不可能跑到宮殿那邊去。
而陳矩則是在乾清宮和司禮監走動,馮保則是大部分時間都跟在太子身旁,每天隻有一個時辰處理本監事務,有大事自然有小太監及時告知處理。
所以,別看三人距離都不算遠,但是平日裏根本就碰不到一塊去。
馮保就不說了,當年嘉靖皇帝時期,他就已經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之一,地位不低,而現在陳矩在宮裏的地位也比較穩固。
地位雖然不高,但是因為一些原因,也沒人願意針對他,所以手下也收了一些幹兒子。
其實在宮裏,稍微有點身份地位的太監,都會安排一個幹兒子在東華門那邊值守,就是用來聯絡外廷的。
外麵有消息要送進去,就會是去東華門找人,而絕對不會跑到承天門來。
而西華門那邊,雖然也可以聯絡外麵,但是因為正對著西苑大門,周圍也都是內廷衙門,所以外人並不好往那裏跑。
也是因此,東華門這邊值守的太監,幾乎身後都有宮裏大太監的依仗,否則早就被奪了位置。
能夠被安排到此的人,往往也都是身後之人比較信任的幹兒子。
魏廣德迴到府邸後,直接對迎接上來的張吉吩咐道:“叫廚房整治一桌酒菜,晚點陳公公可能會來。”
“是,老爺。”
張吉得了吩咐,在把魏廣德送進後院後,轉身就去了廚房安排酒菜。
其實平日裏,魏廣德晚飯也是比較豐盛的,隻不過可能會有客人,自然要上點更好的。
換上便服,魏廣德就去了書房看書,順便吃點小點心墊墊肚子。
陳矩知道消息到過來,一般都要等到一更天,所以至少還有一個時辰,而平常這個時候他已經在家裏用飯了。
果然,一更天不多久,外麵就有了動靜。
這個時間到底是後世幾點,魏廣德也不好確定,估摸著大概是晚上八點左右吧。
一處花廳此時已經擺上豐盛酒菜,魏廣德把陳矩迎到這裏,兩人落座。
“今兒是弄到什麽好酒,還派人把我找來。”
陳矩坐下,看著旁邊的酒壺,樂嗬嗬的問道。
“剛送來的山東秋露白,陳大哥嚐嚐味道。”
魏廣德笑著答道,伸手提起酒壺給先給陳矩麵前的就被滿上,這才又倒滿自己麵前的酒杯。
秋露白是明代山東所產的一種烈性白酒,因在秋季用高粱燒製,所以稱之為秋露白。
別覺得是高粱酒檔次就低,實際上秋露白也是明代宮廷酒之一。
明朝皇帝平常喝的酒,其實主要就是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葉青、金莖露、太禧白這幾種。
當然,皇帝喝的肯定是精心釀製而成的美酒,可魏廣德府上所進之物,照理說味道隻會更加醇正。
概因為最好的酒產量極少,可不敢把皇帝的嘴巴養刁了。
“玉露凝雲在半空,銀槽虛自泣秋紅。薛家新樣蓮花色,好把清尊傍碧筒。”
陳矩嘴裏念了句,伸手就把酒杯端起,然後仰脖一飲而盡。
“嘶”
酒水下肚,陳矩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
“嗬嗬,陳大哥喝的太急了,這酒可是烈的很,快吃菜吃菜。”
魏廣德見此急忙笑道。
“比我在宮裏喝的還烈三分。”
陳矩夾一筷子菜送入嘴裏,吃下後才笑道。
“最烈的酒可不敢給陛下喝,易醉。”
魏廣德隻是笑道。
“可我們啊,還就愛喝烈酒,嗬嗬.”
陳矩隻是笑笑。
說起來也怪,現在宮裏這些個大太監,許多都喜歡和烈酒,品級越高口味越重,酒是越烈越好。
“我這兒還有兩壇,大哥直接帶迴去就是了。”
魏廣德笑道,說話間又給陳矩滿上一杯。
“對了,都是自家人,我也不繞彎子,你今兒找我什麽事兒?”
陳矩這次沒伸手拿酒杯,而是看著他問道。
“聽說.”
魏廣德就把從李春芳那裏聽來的消息,詳細告訴了陳矩,說話間也盯著陳矩的表情,見他聽聞後也是麵露詫異之色。
要知道,到了這個位置上,言行都是很注意的,一般都不會在皇帝麵前表達對某些人的態度,哪怕十分不滿某人,也不會說出太不中聽的話,就是擔心被聽話人認為自己心胸狹隘,不容人。
陳矩聽到魏廣德所言,要是換個人,一準認為是在胡言亂語。
可他們兩人熟悉的很,自然知道魏廣德不是信口雌黃的人。
等魏廣德說完後,陳矩才開口道:“我在禦前的時間畢竟有限,大家都是輪流在禦前聽差,所以高新鄭是否真說了這些話,我也不知道。
但是按說,要是真說了,我也會從旁人口中得知才是。”
“會不會是屏退左右後說的?宮裏”
魏廣德遲疑著開口說道。
這些話不先說不行,他知道陳矩好烈酒,要是說晚了,一會兒就醉了,還說個屁。
“屏退左右,嗬嗬.”
陳矩隻是笑笑,隨即說道:“此事我記下了,迴去打聽打聽,不過你說首輔大人應該在乾清宮裏也有人,這個其實伱早就該想到的。
當初嚴嵩迴鄉那會兒,宮裏就清理了不少人。
至於是誰搭上首輔大人這條線,我也不知道,不過估摸著不是騰祥就是孟衝。”
說道這裏時,陳矩仿佛剛想起似的,又繼續說道:“對了,有個消息你可能還不知道的,我也是這兩日才聽到的風聲。”
“什麽事兒?”
魏廣德驚訝問道。
“騰祥的身子怕是不成了,快七十的人,最近好像一直在吃藥。
前日我看到他伺候陛下,手腳都抖的厲害,才差人盯著發現的。”
陳矩低聲說道。
“哦”
魏廣德心中微驚,他在外廷可沒聽到風聲,想來騰祥把消息封鎖的極嚴,也是怕最後時刻被人算計了去。
不過魏廣德對騰祥的家底不感興趣,反而是對他離開留下的位置上心。
誰會接替他出任掌印太監。
現在的騰祥,就好似嘉靖朝時期的黃錦般,在隆慶皇帝麵前那是極得寵的,所以在內廷的權勢極大。
李芳伺候隆慶皇帝二十多年,患難與共,都比不得騰祥溜須拍馬的功夫,可見他手段也極是高明。
隻能說能從內廷冒出頭來的,沒一個簡單人。
“那得注意下,誰做掌印。”
魏廣德隻是低聲道。
“其實也就那幾位,我看好孟衝。”
陳矩低聲道:“聽說孟衝和騰祥當初有個攻守同盟,就是騰祥下去就舉薦孟衝,這也是當初陳洪急了,要幫著高拱的原因。”
“馮保呢?”
魏廣德直接開口問道。
“馮保賭的是太子,不是當今。”
陳矩低聲答道,“他要的是十幾二十年後,所以他和騰祥孟衝關係處的都不錯,大家各取所需,相互照應。
那是宮裏圍攻陳洪時,受益最大的就是他。”
“馮保是聰明人,知道棋差一著,所以幹脆避開。”
魏廣德說道。
“騰祥如果和首輔大人搭上線,那孟衝八成也是。”
這時候,陳矩忽然說道。
“首輔大人還能繼續坐穩位置,嗬嗬,這個我們就不談了。”
魏廣德笑道,“來,喝酒。”
“高閣老最近在忙什麽?”
第二天,內閣魏廣德值房裏,魏廣德對蘆布問道。
作為魏廣德值房的人,除了處理值房內事務外,還有在內閣打探消息的責任。
“聽說,最近凡事彈劾奏疏,高閣老都讓中書那邊分發給他處理。”
蘆布想想才答道,“除此外,和其他閣老無異。”
“他要處理彈劾奏疏?”
魏廣德皺皺眉,旋即明白他這麽做的目的。
高拱在內閣裏,一向把整頓吏治掛在嘴邊,而且理解還非常之深。
高拱入閣前夕,在禮部尚書任上,還撰寫了《挽頹習以崇聖治疏》,也就是後來外界盛傳的《除八弊疏》。
此疏高拱對嘉靖後期逐漸形成的弊政親身觀察、深思熟慮而提出來的。
觀此疏就能大致理解他對當時政治環境的分析,時局艱危的根源在於“積習之不善”,對這種“積習”條分縷析,列為“八弊”。
一曰“壞法”,即曲解法律,任意輕重;
二曰“黷貨”,即賣官鬻爵,貪贓納賄;
三曰“刻薄”,即冷酷苛薄,刁難民眾;
四曰“爭妒”,即爭功嫁禍,彼此排擠;
五曰“推諉”,即推責委過,功罪不分;
六曰“黨比”,即拉幫結派,黨同伐異;
七曰“苟且”,即因循塞責,苟應故事;
八曰“浮言”,即議論叢雜,混淆是非。
不得不說,就算是魏廣德這個後世人看了,也會拍手叫好,因為高拱對大明吏治的分析很到位,即便是到了後世也不過時。
嘉靖中期以來,官場盛行唯名是求、唯利是圖的風氣,官員為追求名利和官運亨通,貪賄成風。嚴嵩執政,更使官風大壞,“奔競成俗,賕賂公行”。
他們公開賣官,“官無大小,皆有定價”,“凡文武遷擢,不論可否,但衡金之多寡而畀之。”
各級官員,因賄而得官,因官而得賄,“去百而求千,去千而求萬”。
在高拱眼中,如不徹底破除貪汙納賄、賣官鬻爵的弊政,國將不治,朝政必衰。
魏廣德不反對整頓吏治,雖然他不想沾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但不代表他也放任其滋生。
對貪官汙吏,哪朝哪代其實都深惡痛絕。
不過,魏廣德主要防備的還是高拱借此行排除異己之事,所以就對蘆布吩咐道:“一會兒你去中書那邊查查,抄錄下近期處理了那些人,都是因為什麽事兒。”
身處內閣機要,資料自然也很齊全。
畢竟不管是科道言官彈劾還是吏部查處,都會上奏,自然內閣都會留下記錄。
快中午的時候,魏廣德就已經從蘆布那裏拿到了一份名單,詳細記錄近期高拱處理的官員情況。
魏廣德大略看了一遍,倒是看不出有什麽明確的指向性,也就是說貌似不是在為打擊某些勢力而采取的行動。
吏科都給事中鄭大經彈劾惠安縣知縣蕭繼美,久竊虛名,近乃使行千金於輦轂之下,請逮治之。
而最後高拱和隆慶皇帝都批了“可”,想來人現在已經被逮捕入獄了。
還有直隸巡按禦史楊家相彈劾漕運把總指揮同知李天佑等八人貪汙不職,及吏部查辦刑部山西司郎中孫大霖納賄銀近三千兩,贓跡數多,照依貪例,孫大霖革職為民等。
既然看不出高拱有什麽動作,魏廣德自然也沒法說什麽,最起碼高拱整肅官場風氣是好事兒。
高拱處理的七八個人裏,皆涉及賄金,貪贓必然枉法,枉法為了貪贓。
以嚴刑峻法懲治貪賄,清除汙俗,魏廣德沒意見,不過看到高拱迴朝這麽短的時間處理這麽多案子,還是暗自乍舌,反貪力度堪稱大明朝僅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