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在兵部確定好韜略後也沒有迴內閣,而是就在兵部休息,一直捱到散衙。
出了兵部大門,還沒上轎就被陳以勤的長隨攔了下來。
“魏閣老,我家老爺請你今晚到府上一聚。”
魏廣德身邊的長隨是認識對方的,所以在他過來的時候就問清楚來由,把人放了進來。
“你家老爺說了什麽事兒沒有?”
魏廣德好奇問道。
今上午從內閣出來的時候,也沒聽到陳以勤說有什麽事兒啊。
現在派人來請自己,這裏麵有些古怪。
按說,就他們的關係,哪天請喝酒不行?還用派人來找?
答案當然是不知道,這種事兒陳以勤怎麽會給身邊的長隨說起,畢竟事關另一位閣老。
等魏廣德坐上轎子先迴了趟家,換了身衣服,這才又出發前往陳府。
徐江蘭迴了南京,之後還要迴九江住一段時間,畢竟自大到了京城就沒有再迴江南。
好容易有這麽一段旅程迴家,自然要好好住上一段時間。
更何況倆兒子自出生後就沒見過他爺爺和大伯,所以這趟出來,計劃的時間就比較長。
順道還要看看魏廣德在江西的產業,魏老爹可沒少給兩個兒子置辦家底,不僅是田地,還有商鋪,甚至已經從九江開到了南京。
今晚的酒席,陳以勤隻召集了殷士譫和魏廣德,因為其他人都幫不上忙。
高拱要發動閏察,隻需要在內閣裏提出來,議一議,基本就能定下來,因為最終拍板的是乾清宮裏的隆慶皇帝,而他很難拒絕高拱的要求。
“逸甫兄,你想讓首輔大人明確拒絕京察,怕是很難。”
魏廣德坐上酒席後才知道他離開之後,高拱所說的那些話。
利用京察打擊異己,這個魏廣德早就想過,但是卻沒有辦法操作,因為這裏麵權利最大的是吏部和都察院,而這兩個衙門都不在他手裏,怎麽發動?
至於陳以勤擔心,高拱利用京察搞小動作,所以打算聯絡內閣閣臣全力反對,魏廣德也不怎麽看好。
在這個問題上,陳以勤他們能做的其實不多,那就是在閣議的時候能夠拉攏李春芳駁迴高拱的訴求,這樣就不能形成閣議。
沒有閣議,高拱就隻能是個人或者以吏部的名義上奏此事。
可即便隆慶皇帝批準這份奏疏,旨意下到內閣,內閣首輔也可以以閣議不批準而駁迴皇帝的旨意。
魏廣德明白陳以勤的想法,不過他並不認為李春芳會觸這個黴頭,除非他不想幹了。
“可是,若我們放任高肅卿胡作非為,隻會帶壞朝堂的風氣,以後閣臣競相效仿,怎麽辦?”
陳以勤迴值房後,越想越是擔心,於是才有了今晚的酒席。
“除非讓首輔大人致仕,你順勢接位,否則,內閣很難駁迴他的想法。”
魏廣德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之後就定定看著陳以勤說道。
“李子實雖說當初說過要致仕,可這兩年裏,除了年初自陳外,什麽時候有表露迴鄉養老的意思?
我看呐,他現在還是對首輔之位甘之如飴,斷然不會選擇離開的。”
殷士譫這時候開口說道,“而且,現在一切都是逸甫你的猜測,就此斷言還為時尚早,不若等到年底看看情況再說,興許高肅卿就是隨口一說,他並沒有這個意思也說不定。”
“你覺得我在危言聳聽,當初胡應嘉在時就曾彈劾過楊惟約包庇山西老鄉,有鄉黨之嫌。”
陳以勤立即接話道。
魏廣德聽到陳以勤這麽說,不由得撇撇嘴,官做到這個份上,誰還沒一些親信之人,而且不是同年就是同鄉,而且大明朝的鄉黨,那是洪武年間其實就有了。
殷士譫顯然對陳以勤的話也是不以為然,不過還是堅持道:‘再等等,看年底時候他的動作再說,現在討論真的為時尚早,人家都沒出招,你就在這裏憂國憂民了,何苦來哉。’
說到這裏,殷士譫打算轉換話題,看著魏廣德問道:“今日兵部那邊怎麽樣?定下什麽計策?”
“兵部.”
魏廣德順著殷士譫的話頭,就把兵部今日的動作詳細說了遍,聽說已經下文各地衛所枕戈待旦也都放下心來。
“這樣也好,隻等大同有了消息,朝廷也好有所反應。”
殷士譫笑道,“你們和戶部打招唿沒有?”
“倒是沒有,戶部應該也聽到消息了,畢竟這京城就沒有不透風的牆,大同戰事中午就已經滿朝皆知了。”
魏廣德笑道,“明日我去內閣就給戶部下個條子,讓他們也先規劃下。”
隨著兵部連番向大同派出信使,催問戰事消息,大同方向的信使也不斷把戰報快遞迴朝,漸漸的,整個大同戰事也逐漸被兵部完全掌握。
不知是俺答汗老了,失去了銳氣還是冬季凍災對草原的影響太大,今年雖然俺答部氣勢洶洶而來,但是在老營、朔方、懷山等地連番攻擊受挫後,這次偷襲威遠堡雖然很成功,但是因為明軍死戰不退而最終無果。
按戰報所說,參將楊縉與戰於城西,稍卻,威遠幾破。
隨著聞變而動的總兵胡鎮、白添福率兵率先趕到戰場左近,牽製俺答部兵力,虜騎對威遠堡的攻勢立時就大減,讓明軍得以喘息。
胡鎮、白添福率兵隨後會和趕來救援的馬芳兵,和俺答部在城外十餘裏處陷入對峙之中。
隨後俺答汗又派數千騎兵打算突襲聚落堡,而此時堡內已有東路靖虜堡參將馬孔英先領兵至,和留守備郝世爵一起守堡。
巡撫方逢時遣部救援,極短的時間裏,俺答部的突襲計劃就告失敗,而周圍明軍救援部隊也越聚越多。
雖未正式開戰,可給俺答汗施加的壓力也是巨大的。
到這個時候,兵部已經確認,此戰應該就此結束,繼續打下去俺答汗占不到便宜。
雖然虜騎退卻的戰報還未送來,但兵部內樂觀情緒已經占據上風,雖然之前很多布置落空,但虜騎不能破關,對兵部來說才是最大的功績。
就在兵部還在等候大同方向虜騎遁走的軍報時,兵科都給事中溫純卻忽然上奏,言諸將功不償罪,乞加嚴核功過。
在兵部準備上奏反駁時,大同禦史又上奏平虜城參將張剛自以信地失防,懼其深入,密與守備朱進、張鑒、董尚文,操守徐邦畿謀,使厚遺虜,俾移兵犯威遠的消息,立時朝野大嘩。
魏廣德在溫純彈劾時,本來是打算站出來支持兵部,反駁溫純言辭的,可在知道張剛幹出的事兒後立馬就縮了迴去。
給俺答汗送厚禮,讓虜騎改道攻打其他城堡,此事他不要太熟悉。
剛穿過來那會兒,就有大同總兵幹過這個事兒,直接導致庚戌之變發生,俺答汗率兵打到京城左近,讓朝廷威嚴盡失。
沒想到這個時候,又有禦史告發出這樣的事兒。
隨著總督陳其學、巡撫靳學顏、方逢時等人奏疏抵京,兵部立即改變了態度。
部覆,張剛當首罪,其論朱進、張鑒、董尚文和徐邦畿等人之罪,其餘督撫諸臣有經略功,當量賞。
“善貸,你說該不該給他們獎勵?”
乾清宮禦座上,隆慶皇帝高高在上,對著下麵的魏廣德發問道。
魏廣德在下麵糾結許久還是躬身說道:“陛下,功是功,過是過,張剛等不當臣子理應當罰,而督撫有經略之功,諸將也有功無過,不可寒了邊鎮將士的心。”
就在前日,乾隆皇帝在乾清宮把魏廣德、霍翼找來一通臭罵,因為看到大同奏疏讓他想起嘉靖二十九年之事,就是因為大同總兵仇鸞資敵,讓俺答汗率兵繞行,攻破古北口打到北京城下。
沒想到二十多年過去了,這樣的事兒又險些發生在他的身上。
如果這樣的事兒重複發生在他們父子兩人身上,隆慶皇帝都不知道後世會如何看待他們兩父子。
不過到了今日,貌似皇帝的火氣已經消下去大半,理智也重新迴來了,知道賞罰分明,叫來魏廣德不過是為前日的大發雷霆找個下坡的理由。
“馬孔英、楊縉皆和俺答部交戰敗退,又當如何?也是獎賞嗎?”
隆慶皇帝又問道,在兵部的部議裏,對馬孔英是功過相抵,而楊縉雖戰敗但保住威遠堡不失,被認為功大於過。
“彼時虜大,馬、楊二將敢率兵出城以戰已是難得,但戰敗不得不罰,可對二將罰俸兩月以茲懲戒。”
魏廣德聽出來了,隆慶皇帝還是想要處罰一些人,讓邊將知道厲害。
但就當下是打了勝仗,懲罰也就是個意思,俸祿對於將官來說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他們的生財之道又不是朝廷發的那點俸祿。
罰俸,就成為對武將最好的敲打手段,讓他們知道皇帝對他們的做為不滿,但又不至於讓人離心離德。
“迴內閣後和兵部議功,讓兵科也參與,核功之事就讓溫純代表朝廷去大同走一遭,實地查看一番以聞。”
“遵旨。”
隆慶皇帝說完,魏廣德馬上接話道。
“讓錦衣衛隨溫純一起去大同,把張剛等人帶迴京城問罪。”
在魏廣德請辭退出時,隆慶皇帝又吩咐道。
當初仇鸞事發是在他死後才有“人”告發此事,最終被判犯有謀反罪,嘉靖皇帝命開棺戮屍。
可以想象,張剛等人被帶迴京城後的命運,除了淩遲應該是沒有更合適的懲罰了。
大同一戰,隆慶皇帝的處理態度很明確,魏廣德迴到內閣後就和李春芳商議一番,之後叫來霍翼,讓兵部重擬奏疏上奏。
“記得叫上兵科的人,在奏疏上聯名。”
魏廣德有感覺,隆慶皇帝似乎對六科的人有些不待見。
這次事發就是由溫純起頭,結果一天的時間就鬧得京城滿城皆知,民間又是沸沸揚揚。
對於這樣的醜聞,皇帝當然是希望捂蓋子,不讓外界知道才好,結果兵科的彈劾直接鬧到眾人皆知。
百姓罵那些人,可也有損朝廷威嚴。
在安排好兵部事之後,魏廣德正要告辭離開,李春芳把高拱草擬的一份奏疏遞給他,讓他看看。
魏廣德還有些奇怪,想到前幾日之事,還以為高拱這個時候就要開始再興閏察,結果打開看後確實大吃一驚。
高拱奏報大同事,說宣大總督陳其學識人不明,險些釀成大禍,應盡快調迴京城勘用,宣大乃重地,應另擇良臣看守。
魏廣德當時臉上就微紅,自己這邊剛在皇帝麵前給陳其學請功,高拱就馬上彈劾陳其學不職,感覺自己是被他給針對上了。
“首輔大人意見呢?也認為陳宗孟在任用張剛等人的事兒上有差池?”
魏廣德這會兒倒是虛心求教,想聽聽李春芳怎麽看待此事。
“重要的不是我怎麽看,而是奏疏遞上去,陛下會怎麽看待此人。”
李春芳沒有迴答魏廣德的問題,而是說道。
看魏廣德在思索沒有接話,李春芳又低聲道:‘聽說之前在宮裏,他就在那位麵前說了,逸甫舉薦趙貞吉是任人唯親,是鄉黨。’
“當真?”
魏廣德心中大驚,他之前在隆慶皇帝麵前說話,遇到類似事情可都是裝傻糊弄,從不背後說人是非。
可聽李春芳話裏的意思,貌似高拱在背後沒少說他和陳以勤等人的壞話。
“真不真,你自己打聽就好了,以你和宮裏的關係,應該能打聽到消息。”
李春芳隻是歎氣說道,“也就是你我沒有舉薦總憲人選,才沒有給他攻訐的理由。”
魏廣德明白李春芳話裏的意思了,那就是自己最近沒有舉薦人,所以高拱找不到攻擊自己的理由,所以就在這次大同戰事上給自己上眼藥。
自己幫兵部,幫陳其學等人說話,高拱反手就告陳其學不職,應該另外安排職位。
“另外還有一事,你也有必要知道。”
李春芳看著魏廣德,壓低聲音道:“日前陛下召見我時曾有命,凡先朝得罪諸臣以遺詔錄用贈恤者,一切報罷。”
“有詔書嗎?我怎麽沒看到?”
魏廣德聽到李春芳這麽說,立時驚訝問道。
“陛下口諭,擔心傳出去朝野嘩然,所以不發詔書。”
李春芳說道。
魏廣德聞言依舊沉默不語,他已經明白這道旨意的意思,其實就是針對徐階。
當初徐階利用贈恤獲得了不少好感,而打的旗號就是撥亂反正,想來這就是高拱的手筆。
魏廣德離開李春芳值房時,不免迴頭看了眼,搖搖頭,直接走了。
(本章完)
出了兵部大門,還沒上轎就被陳以勤的長隨攔了下來。
“魏閣老,我家老爺請你今晚到府上一聚。”
魏廣德身邊的長隨是認識對方的,所以在他過來的時候就問清楚來由,把人放了進來。
“你家老爺說了什麽事兒沒有?”
魏廣德好奇問道。
今上午從內閣出來的時候,也沒聽到陳以勤說有什麽事兒啊。
現在派人來請自己,這裏麵有些古怪。
按說,就他們的關係,哪天請喝酒不行?還用派人來找?
答案當然是不知道,這種事兒陳以勤怎麽會給身邊的長隨說起,畢竟事關另一位閣老。
等魏廣德坐上轎子先迴了趟家,換了身衣服,這才又出發前往陳府。
徐江蘭迴了南京,之後還要迴九江住一段時間,畢竟自大到了京城就沒有再迴江南。
好容易有這麽一段旅程迴家,自然要好好住上一段時間。
更何況倆兒子自出生後就沒見過他爺爺和大伯,所以這趟出來,計劃的時間就比較長。
順道還要看看魏廣德在江西的產業,魏老爹可沒少給兩個兒子置辦家底,不僅是田地,還有商鋪,甚至已經從九江開到了南京。
今晚的酒席,陳以勤隻召集了殷士譫和魏廣德,因為其他人都幫不上忙。
高拱要發動閏察,隻需要在內閣裏提出來,議一議,基本就能定下來,因為最終拍板的是乾清宮裏的隆慶皇帝,而他很難拒絕高拱的要求。
“逸甫兄,你想讓首輔大人明確拒絕京察,怕是很難。”
魏廣德坐上酒席後才知道他離開之後,高拱所說的那些話。
利用京察打擊異己,這個魏廣德早就想過,但是卻沒有辦法操作,因為這裏麵權利最大的是吏部和都察院,而這兩個衙門都不在他手裏,怎麽發動?
至於陳以勤擔心,高拱利用京察搞小動作,所以打算聯絡內閣閣臣全力反對,魏廣德也不怎麽看好。
在這個問題上,陳以勤他們能做的其實不多,那就是在閣議的時候能夠拉攏李春芳駁迴高拱的訴求,這樣就不能形成閣議。
沒有閣議,高拱就隻能是個人或者以吏部的名義上奏此事。
可即便隆慶皇帝批準這份奏疏,旨意下到內閣,內閣首輔也可以以閣議不批準而駁迴皇帝的旨意。
魏廣德明白陳以勤的想法,不過他並不認為李春芳會觸這個黴頭,除非他不想幹了。
“可是,若我們放任高肅卿胡作非為,隻會帶壞朝堂的風氣,以後閣臣競相效仿,怎麽辦?”
陳以勤迴值房後,越想越是擔心,於是才有了今晚的酒席。
“除非讓首輔大人致仕,你順勢接位,否則,內閣很難駁迴他的想法。”
魏廣德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之後就定定看著陳以勤說道。
“李子實雖說當初說過要致仕,可這兩年裏,除了年初自陳外,什麽時候有表露迴鄉養老的意思?
我看呐,他現在還是對首輔之位甘之如飴,斷然不會選擇離開的。”
殷士譫這時候開口說道,“而且,現在一切都是逸甫你的猜測,就此斷言還為時尚早,不若等到年底看看情況再說,興許高肅卿就是隨口一說,他並沒有這個意思也說不定。”
“你覺得我在危言聳聽,當初胡應嘉在時就曾彈劾過楊惟約包庇山西老鄉,有鄉黨之嫌。”
陳以勤立即接話道。
魏廣德聽到陳以勤這麽說,不由得撇撇嘴,官做到這個份上,誰還沒一些親信之人,而且不是同年就是同鄉,而且大明朝的鄉黨,那是洪武年間其實就有了。
殷士譫顯然對陳以勤的話也是不以為然,不過還是堅持道:‘再等等,看年底時候他的動作再說,現在討論真的為時尚早,人家都沒出招,你就在這裏憂國憂民了,何苦來哉。’
說到這裏,殷士譫打算轉換話題,看著魏廣德問道:“今日兵部那邊怎麽樣?定下什麽計策?”
“兵部.”
魏廣德順著殷士譫的話頭,就把兵部今日的動作詳細說了遍,聽說已經下文各地衛所枕戈待旦也都放下心來。
“這樣也好,隻等大同有了消息,朝廷也好有所反應。”
殷士譫笑道,“你們和戶部打招唿沒有?”
“倒是沒有,戶部應該也聽到消息了,畢竟這京城就沒有不透風的牆,大同戰事中午就已經滿朝皆知了。”
魏廣德笑道,“明日我去內閣就給戶部下個條子,讓他們也先規劃下。”
隨著兵部連番向大同派出信使,催問戰事消息,大同方向的信使也不斷把戰報快遞迴朝,漸漸的,整個大同戰事也逐漸被兵部完全掌握。
不知是俺答汗老了,失去了銳氣還是冬季凍災對草原的影響太大,今年雖然俺答部氣勢洶洶而來,但是在老營、朔方、懷山等地連番攻擊受挫後,這次偷襲威遠堡雖然很成功,但是因為明軍死戰不退而最終無果。
按戰報所說,參將楊縉與戰於城西,稍卻,威遠幾破。
隨著聞變而動的總兵胡鎮、白添福率兵率先趕到戰場左近,牽製俺答部兵力,虜騎對威遠堡的攻勢立時就大減,讓明軍得以喘息。
胡鎮、白添福率兵隨後會和趕來救援的馬芳兵,和俺答部在城外十餘裏處陷入對峙之中。
隨後俺答汗又派數千騎兵打算突襲聚落堡,而此時堡內已有東路靖虜堡參將馬孔英先領兵至,和留守備郝世爵一起守堡。
巡撫方逢時遣部救援,極短的時間裏,俺答部的突襲計劃就告失敗,而周圍明軍救援部隊也越聚越多。
雖未正式開戰,可給俺答汗施加的壓力也是巨大的。
到這個時候,兵部已經確認,此戰應該就此結束,繼續打下去俺答汗占不到便宜。
雖然虜騎退卻的戰報還未送來,但兵部內樂觀情緒已經占據上風,雖然之前很多布置落空,但虜騎不能破關,對兵部來說才是最大的功績。
就在兵部還在等候大同方向虜騎遁走的軍報時,兵科都給事中溫純卻忽然上奏,言諸將功不償罪,乞加嚴核功過。
在兵部準備上奏反駁時,大同禦史又上奏平虜城參將張剛自以信地失防,懼其深入,密與守備朱進、張鑒、董尚文,操守徐邦畿謀,使厚遺虜,俾移兵犯威遠的消息,立時朝野大嘩。
魏廣德在溫純彈劾時,本來是打算站出來支持兵部,反駁溫純言辭的,可在知道張剛幹出的事兒後立馬就縮了迴去。
給俺答汗送厚禮,讓虜騎改道攻打其他城堡,此事他不要太熟悉。
剛穿過來那會兒,就有大同總兵幹過這個事兒,直接導致庚戌之變發生,俺答汗率兵打到京城左近,讓朝廷威嚴盡失。
沒想到這個時候,又有禦史告發出這樣的事兒。
隨著總督陳其學、巡撫靳學顏、方逢時等人奏疏抵京,兵部立即改變了態度。
部覆,張剛當首罪,其論朱進、張鑒、董尚文和徐邦畿等人之罪,其餘督撫諸臣有經略功,當量賞。
“善貸,你說該不該給他們獎勵?”
乾清宮禦座上,隆慶皇帝高高在上,對著下麵的魏廣德發問道。
魏廣德在下麵糾結許久還是躬身說道:“陛下,功是功,過是過,張剛等不當臣子理應當罰,而督撫有經略之功,諸將也有功無過,不可寒了邊鎮將士的心。”
就在前日,乾隆皇帝在乾清宮把魏廣德、霍翼找來一通臭罵,因為看到大同奏疏讓他想起嘉靖二十九年之事,就是因為大同總兵仇鸞資敵,讓俺答汗率兵繞行,攻破古北口打到北京城下。
沒想到二十多年過去了,這樣的事兒又險些發生在他的身上。
如果這樣的事兒重複發生在他們父子兩人身上,隆慶皇帝都不知道後世會如何看待他們兩父子。
不過到了今日,貌似皇帝的火氣已經消下去大半,理智也重新迴來了,知道賞罰分明,叫來魏廣德不過是為前日的大發雷霆找個下坡的理由。
“馬孔英、楊縉皆和俺答部交戰敗退,又當如何?也是獎賞嗎?”
隆慶皇帝又問道,在兵部的部議裏,對馬孔英是功過相抵,而楊縉雖戰敗但保住威遠堡不失,被認為功大於過。
“彼時虜大,馬、楊二將敢率兵出城以戰已是難得,但戰敗不得不罰,可對二將罰俸兩月以茲懲戒。”
魏廣德聽出來了,隆慶皇帝還是想要處罰一些人,讓邊將知道厲害。
但就當下是打了勝仗,懲罰也就是個意思,俸祿對於將官來說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他們的生財之道又不是朝廷發的那點俸祿。
罰俸,就成為對武將最好的敲打手段,讓他們知道皇帝對他們的做為不滿,但又不至於讓人離心離德。
“迴內閣後和兵部議功,讓兵科也參與,核功之事就讓溫純代表朝廷去大同走一遭,實地查看一番以聞。”
“遵旨。”
隆慶皇帝說完,魏廣德馬上接話道。
“讓錦衣衛隨溫純一起去大同,把張剛等人帶迴京城問罪。”
在魏廣德請辭退出時,隆慶皇帝又吩咐道。
當初仇鸞事發是在他死後才有“人”告發此事,最終被判犯有謀反罪,嘉靖皇帝命開棺戮屍。
可以想象,張剛等人被帶迴京城後的命運,除了淩遲應該是沒有更合適的懲罰了。
大同一戰,隆慶皇帝的處理態度很明確,魏廣德迴到內閣後就和李春芳商議一番,之後叫來霍翼,讓兵部重擬奏疏上奏。
“記得叫上兵科的人,在奏疏上聯名。”
魏廣德有感覺,隆慶皇帝似乎對六科的人有些不待見。
這次事發就是由溫純起頭,結果一天的時間就鬧得京城滿城皆知,民間又是沸沸揚揚。
對於這樣的醜聞,皇帝當然是希望捂蓋子,不讓外界知道才好,結果兵科的彈劾直接鬧到眾人皆知。
百姓罵那些人,可也有損朝廷威嚴。
在安排好兵部事之後,魏廣德正要告辭離開,李春芳把高拱草擬的一份奏疏遞給他,讓他看看。
魏廣德還有些奇怪,想到前幾日之事,還以為高拱這個時候就要開始再興閏察,結果打開看後確實大吃一驚。
高拱奏報大同事,說宣大總督陳其學識人不明,險些釀成大禍,應盡快調迴京城勘用,宣大乃重地,應另擇良臣看守。
魏廣德當時臉上就微紅,自己這邊剛在皇帝麵前給陳其學請功,高拱就馬上彈劾陳其學不職,感覺自己是被他給針對上了。
“首輔大人意見呢?也認為陳宗孟在任用張剛等人的事兒上有差池?”
魏廣德這會兒倒是虛心求教,想聽聽李春芳怎麽看待此事。
“重要的不是我怎麽看,而是奏疏遞上去,陛下會怎麽看待此人。”
李春芳沒有迴答魏廣德的問題,而是說道。
看魏廣德在思索沒有接話,李春芳又低聲道:‘聽說之前在宮裏,他就在那位麵前說了,逸甫舉薦趙貞吉是任人唯親,是鄉黨。’
“當真?”
魏廣德心中大驚,他之前在隆慶皇帝麵前說話,遇到類似事情可都是裝傻糊弄,從不背後說人是非。
可聽李春芳話裏的意思,貌似高拱在背後沒少說他和陳以勤等人的壞話。
“真不真,你自己打聽就好了,以你和宮裏的關係,應該能打聽到消息。”
李春芳隻是歎氣說道,“也就是你我沒有舉薦總憲人選,才沒有給他攻訐的理由。”
魏廣德明白李春芳話裏的意思了,那就是自己最近沒有舉薦人,所以高拱找不到攻擊自己的理由,所以就在這次大同戰事上給自己上眼藥。
自己幫兵部,幫陳其學等人說話,高拱反手就告陳其學不職,應該另外安排職位。
“另外還有一事,你也有必要知道。”
李春芳看著魏廣德,壓低聲音道:“日前陛下召見我時曾有命,凡先朝得罪諸臣以遺詔錄用贈恤者,一切報罷。”
“有詔書嗎?我怎麽沒看到?”
魏廣德聽到李春芳這麽說,立時驚訝問道。
“陛下口諭,擔心傳出去朝野嘩然,所以不發詔書。”
李春芳說道。
魏廣德聞言依舊沉默不語,他已經明白這道旨意的意思,其實就是針對徐階。
當初徐階利用贈恤獲得了不少好感,而打的旗號就是撥亂反正,想來這就是高拱的手筆。
魏廣德離開李春芳值房時,不免迴頭看了眼,搖搖頭,直接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