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說:“有德即是福,無嗔即無禍,心寬壽自延,量大智自裕。”


    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有情緒,這很正常。


    但情緒就像水,宜疏不宜堵。


    學會控製情緒,不能把情緒看得過重,也不能一味遏製情緒的產生。


    1


    人生不是用來發脾氣的


    拿破侖說過:“能控製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胡適學識淵博、風流倜儻、儒雅溫和;而妻子江冬秀相貌一般、識字有限、性格潑辣。


    按理這樣的夫妻是無法生活在一起的,可善於控製情緒的胡適每當遇到妻子“母獅怒吼”之時,他就借口到廁所漱口,故意把牙刷擱進杯子裏,把聲音弄得很響,從而避免了正麵衝突。


    他們最終攜手一生、白首到老。張愛玲還誇獎說:“他們是婚姻中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俗話說,“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情緒平和是一種自行消化負麵情緒的能力,不僅會讓婚姻的小舟避開各個暗礁,而且婚姻的幸福指數還蹭蹭蹭的上升。


    2


    控製情緒,最能體現一個人的人品


    誰都有情緒的時候,而生活的高手,一定是能控製自己情緒的人。


    國學大師季羨林和臧克家曾在小飯館吃飯發生的一件事。


    季羨林因為幫忙扶起一個摔在地上的孩子,而被孩子媽媽誤以為欺負小孩,還被罵成:


    “一個大人幹嘛欺負小孩,要是我兒子受傷了,跟你沒完。”


    幸好周圍的顧客看不下去,指責女人蠻不講理:“是孩子自己摔倒了,這位先生好心幫你扶起他,你不問青紅皂白就罵人呢?”


    事後,臧克家問季羨林:“你明明被人誤解了,她罵你,你為何不還嘴?”


    季羨林笑笑說:“大家都看著呢,我何須解釋。”


    情緒見人品,正如老話所說:宰相肚裏能撐船。你的情緒裏,藏著你的氣度和人品。


    3


    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養生,而是管理情緒


    羅伯·懷特曾說: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製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製情緒。”


    中醫也常說:過喜傷心,盛怒傷肝,悲痛傷肺,思慮傷脾,恐懼傷腎。


    這正說明了:人的情緒,和身體健康密切相關。


    比如工作壓力大的人多半有腸胃疾病;好強而不如意的人一般有頭痛;過度焦慮的人容易脫發;經常生氣的女性容易乳腺增生。


    人的身體是一切的根本,脾氣不好的人,一般身體也不會太好。


    真正的養生,不是住好房子,不是吃保健品,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4


    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著名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能調控情緒的人,才能控製自己的人生。


    清代作家李漁的方法是寫字:“予無他癖,唯有著書。憂籍以消,怒籍以釋”。


    鄭板橋是畫畫。當他受擠壓、鬱鬱不得誌時,就提筆畫竹,畫完以後,心理舒坦了。


    同時,轉移注意力、聽音樂、跑步等,也都是調控情緒的好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之主神大人乖乖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木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木本並收藏快穿之主神大人乖乖噠最新章節